1974年,20岁知青报恩娶31岁寡妇,养6个孩子放弃返乡,至今不悔

  1972年,刚刚成年的张志远与众多知青一样背上行囊,孤身踏上了下乡的道路。

  他将要去的四川省南江县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地方,除了本村人在那里世代居住,几乎没有人再来过。

  

  原本准备留在城市里工作的他,就跟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来到了南江县。他是生产小组里唯一的一个知青,因此队里来了许多人前来给他接风。

  生产队队长也特意赶来,他接过知青张志远的行李笑着说,

  “小娃儿,一看就没来过我们乡坝头,提那么多东西。”

  村民们的热情,暂时打消了张志远远离家乡的不适感,但他还是在心中期待着能够快点回到家乡。

  然而1974年20岁的他却一改回家的想法,不仅为了报恩娶了31岁寡妇,还选择留在了这座与外界隔绝的大山里。

  这到底是为什么?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下乡遇贵人

  当张志远真正到达南江县,看着眼前贫瘠的土地,看着村民们落后的生活条件,看着山村恶劣的环境,突然感受到了一阵无所适从。

  

  当时的他身材非常瘦弱,也没有干过任何粗活,所以跟随生产队一起出工时,总是事半功倍。

  每天累的不行,工分却没有挣到几个。

  他的窘境,都被同村的一位大哥佘林海看在眼里。

  佘林海比他大了12岁,所以总是会将他当成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照顾。

  每天上工时,佘林海总是会主动教他干活的技巧,有时候甚至会上手帮忙,替他把该干的活儿全部干完。

  

  晚上下班后,佘林海总喜欢把他叫到自己家中,粗茶淡饭,简单吃上一点。

  虽然佘林海家中的伙食条件并不好,但是坐在他的家里,张志远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佘林海的帮助下,张志远逐渐适应了下乡的生活,干起活来也算是有模有样。

  张志远对佘林海十分亲近,大有将其当做大哥的样子,对佘林海又是敬爱又是亲近,他以为这种相对安逸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可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临终被托孤

  张志远每天上工的时候,和佘林海在一块的时间是最多的,然而,有一天他上工的时候,却发现大哥佘林海并没有来工作,这让张志远有些疑惑。

  佘林海家中的情况,张志远是十分清楚的,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活,所以如果不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佘林海是不会不来上工的。

  佘林海家中出了什么事情呢?

  做完自己分内的工作,张志远想都不想,就朝着佘林海家中跑去。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佘林海并在家,张志远非常着急,一打听才知道佘林海生病去医院了。

  

  那几天,佘林海的妻子胡庭秀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在家庭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白天要在田里赚工分参加劳作,晚上把孩子安顿好,还要去医院照顾佘林海。

  张志远明显感觉到了这个家庭的困难,他主动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他对胡庭秀说:“嫂子,你就在家安心照顾好孩子,大哥这边我一空就过来照顾!”

  于是,张志远当担起照顾佘林海的任务。

  张志远每天在医院来回跑,曾经佘林海的帮助就像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张志远,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小伙子,不忍心看到佘林海一家就这样垮了。

  到后来,佘林海的病情日益加重,曾经精壮强悍的年轻人似乎一下瘦成了皮包骨,真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一天,佘林海用虚弱的声音哀求着张志远:“大兄弟,我这眼看就到头了,大哥想求你点事,你来这这么长时间哥也没求过你什么,哥现在求你以后多关照一下你嫂子和孩子们,她们娘几个跟着我受苦了,哥走了,以后她们就拜托你了。

  张志远听着大哥临终托孤的遗言,心中难受至极,强忍着眼泪,坚定的向佘大哥保证以后一定好好照顾她们。

  听着张志远的保证,佘林海还想说些什么,却终是无力,他死死抓着张志远的手,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最终,在家人与兄弟的悲痛中,他的手缓缓松开,跌落在病床上,就这样撒手人寰……

  “大哥!”这是张志远第一次直面死亡,他颤抖地喊着,脑中一片混乱,眼前人的脸庞也变得模糊,一旁的胡庭秀更是泣不成声,紧抱着母亲大腿的四个孩子也哇哇大哭起来,让闻者无不伤心。

  这孤儿寡母的,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坚定温暖,责任不移

  佘林海走后,张志远经常出入胡庭秀家中,帮助她干农活,帮助她照顾孩子,渐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那一年他才19岁。

  那时的农村,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是很重,当看到年轻的张志远时不时往一个寡妇家里跑,流言蜚语渐渐地从村里流传开来,有人这样说道:"都是为了漂亮的寡妇。"

  

  当传言传到两人耳朵中,张志远非常生气地跑去解释:"佘林海在世时,他们没少帮助我,我的心里早已经把他们当成家人。"

  谣言越传越离谱,胡庭秀为了张志远的名声,也不愿再拖累张志远,一次次将张志远挡在门外,胡庭秀心里何尝不难受?她也把张志远当做家人看待,而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要张志远远离她这个寡妇。

  

  张志远答应过佘林海,他一定要兑现承诺,面对流言蜚语和胡庭秀的抗拒,他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那天他兴冲冲地找到胡庭秀,直截了当地说:“大嫂,我答应过大哥要照顾你一辈子,我想娶你,我们今天就去办手续!”

  能嫁给这样一个有情有义又有文化的小伙子,胡庭秀求之不得,她当即同意,两个人随后领证结婚。

  当时张志远20岁,胡庭秀31岁。

  婚后,在家里,胡庭秀照顾孩子、洗衣做饭,而外面的农活张志远都包了。三年下来,他已经从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生,变成了娴熟的庄稼汉。

  为了补贴家用,张志远不辞辛苦,只要有空闲就去山里砍竹子,然后捆成一捆拉到集市上去卖。

  这一来一回要几十里路,而且还有一半是山路,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张志远咬牙坚持了下来。

  有时候他的鞋子破了,然后就赤着脚走,弄得自己像叫花子一样,只为了多赚一点钱养育孩子。

  

  转眼结婚三年,家里又添了两个小孩,变成八口之家,家庭负担更重了。但张志远没有抱怨一声,仍然夜以继日地辛劳付出,把家里的大小事安排得妥妥当当。

  村里人无不夸赞胡庭秀,说她命好、福气大,虽然前夫过早去世,但现任丈夫有担当,是个好男人。

  1980年,国家政策有了变化,允许当年下乡的知青返回城市。妻子不想拖累张志远,劝他回城,但张志远却说:“我走了,你们怎么办?”

  就这样,他留了下来,一留就是几十年。

  近50年过去,如今张志远生活如何?他后悔了吗?

  现如今,张志远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但是自从和胡庭秀结婚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家。

  

  张志远是知青,他深刻地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尽管家中很穷,但是他还是将6个孩子全都送进了学校接受了教育。

  为了让佘林海的4个孩子成家,张志远还在村中给他们盖了新房子,4个孩子也深深记着张志远的恩情,他们把张志远当成是亲生父亲孝敬。

  张志远的两个孩子是非农业户口,他们既分不到土地,政府也无法给他们安排工作,张志远四处奔波,才为他们解决了工作问题。

  

  子女孝敬,儿孙满堂,如今张志远的日子过得很舒坦,至今都不后悔当初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