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的绰号为什么叫“呆子”?竟然隐藏着天蓬元帅的身世“密码”

  导语

  孙悟空总好拿二师兄打趣,叫猪八戒“呆子”。这个绰号绝对不是呆萌的意思,因为猴哥发起狠来还叫他“夯货”。呆子与蠢货、笨蛋等同。猴哥在羞辱八戒,天蓬元帅在悟空面前竟然如此不堪。

  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总会有好几个称呼,乳名,小名,正式的大名,代表身份、地位、学位、财富、职务,乃至字号等等一系列的称呼。而真正能表达其自然属性的名号必然是雅俗共赏的“绰号”。绰号往往是身边最亲近的,或者知根知底的人给起的,是根据某个人的天然自带的“喜感”而产生的,是与他的秉性相符的。

  

  二师兄有四个显性身份,他是天庭的天蓬元帅,是福陵山云栈洞中的猪妖猪刚鬣,是西天取经路上唐僧的二徒弟猪悟能,唐长老取诨名为猪八戒,最终成为如来驾下的净坛使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剥离猪八戒所有的“世俗”的冠冕与称谓,悟空对他的亲昵称呼“呆子”,才是二师兄的本真面目,“呆子”二字隐藏着猪八戒不为人知而又难以启齿的身世密码。

  没错,悟空喊老猪为呆子,正是故意揭短,给八戒难堪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天蓬元帅的“呆子”之谜,一个身世离奇的傻白甜式的猪八戒是怎么炼成的。

  呆子冠名权:知子莫若父,猪八戒绰号呆子二字来自老丈人高太公之口。

  猪八戒“呆子”的绰号究竟源自何处?谁人所赐?

  不好意思,不是大师兄孙悟空,不是沙师弟,也不是唐僧,而是老猪的老丈人高太公。

  

  知子莫若父。最了解某个人的,一定是他的爹妈。猪八戒入赘高老庄三年,高太公既是他的老丈人,也等于是他的家长与父亲。倒插门嘛,理当如此。

  “呆子”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一,思想迟钝的人,反应慢,大脑跟不上节奏。猪八戒是个思想前卫,感情丰富,奔放豪爽的人,取经路上藏猫猫是拿手好戏。二师兄不是取经团中的颜值担当,却是插科打诨第一人,反应迟钝是不可能的。

  其二,顽固,冥顽不化之人。与时代脱节,赶不上时代潮流,脑子进水,灌满尘封的泥浆的遗老遗少。有事没事,搬出来不知道哪里来的所谓经典,一副苦大仇恨的样子,不回到西周井田制时代,他就不高兴。二师兄连260字《心经》都记不住,你不是难为他吗?显然,跟八戒不搭边。

  其三,痴迷于某事的人。偏爱,执着,沉溺于某种自感有趣的事情而不能自拔。这种显性特征显然更切近一个人的本真,从娘胎里出来就难以改变的“臭脾气”。即是所谓的个人兴趣与爱好。

  抓八戒所谓呆子的绰号,就是第三种意思。

  

  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西游记》

  高太公为什么叫自家女婿为“呆子”?

  猪八戒从一条英俊的壮汉变成了一个长嘴大耳的猪的模样,猪头人身,呆头呆脑,长相丑陋,没法儿叫人看。

  这是全部的真相吗?并不是。

  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西游记》

  高太公家族是高老庄的名门望族,坐拥万亩良田,妥妥的一个大庄园主,土豪一枚。这么多田亩,八戒一人轻松搞定,一个短工都不用请。晚上干活,白天回家。耕地不用牛耕,收割不用镰刀。

  

  试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到?就是神力加持的白袍将薛仁贵也不可能做到一二。

  真相了。这不是人力所为,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的。这一点,高太公是清楚的,心知肚明。猪八戒自称家住福陵山,姓“猪”。《百家姓》里有姓朱的,怎么可能有姓“猪”的!猪八戒全名是“猪刚鬣”,高太公的女婿就是个猪妖,门清。

  明知是猪妖,为什么请老猪做上门女婿?实用主义。力气大,能干活,一个顶一万个。为什么又要赶走他?不是长得丑,而是吃得太多了。利益不能最大化。

  高太公称猪八戒是“呆子”,对接的是什么?

  猪八戒是头猪妖,耕地种地收割庄稼,全靠那张大嘴和九齿钉耙。猪的本性使然,爱找潮湿的土地,乘凉,拱土,玩泥巴。猪八戒沉迷于拱泥巴,这就是高太公所赐绰号“呆子”的真相。

  揭穿老底:孙悟空叫八戒“呆子”,是对二师兄的一种变相的抽打与戏谑。

  唐僧一向偏爱猪八戒,说他是个老实之人。

  

  猪八戒真的老实吗?

  猪八戒对观音菩萨说,他不是妖精,而是天上的天蓬元帅。之所以变成猪身,是因为错投了猪胎。他在刻意隐瞒猪精的出身。

  猪八戒是天蓬元帅不假,在天蓬元帅之前,他还有个身份,即是摩利支天麾下的坐骑“金猪”,一只家养的猪精修炼而成的仙体,号曰“御车将军”。

  名字高大上,其职责是什么呢?马车夫。给摩利支天驾驭马车的这么个大神。原来不可一世的天蓬元帅也曾经是神仙大佬的坐骑,和青狮白象金毛犼,九灵元圣,青牛精做过一样的角色扮演。神仙大佬们的坐骑都很牛,可是,再牛也是坐骑的身份,这个定位跟正统的太乙金仙比,那可就差远了。作为御车将军,绝对是仙界的非主流。

  故而,猪八戒对他的出身讳莫如深,一再隐瞒,不愿提及。潜台词:我是统御八万天河水师的天蓬元帅,北极四圣之首,怎么能是谁家的坐骑呢!不承认,打死也不能认。

  

  人生如戏,粉墨登场。华丽多彩的舞台中央,炫目的镭射灯光之下,每个人都在尽情表演,谁又会愿意提及那些不堪回首的陈年旧事?哪壶不开提哪壶,对不起,没有下一次。洪武大帝朱元璋出身草莽,乞丐一枚。老邻居上门讨封,尽讲老实话,被赶走了吧!讲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凡人如此,神仙亦是如此。有血有肉,才是艺术的灵魂,才是真实的人生。

  高太公嫌弃女婿,孙悟空为什么会跟八戒过意不去,叫他“呆子”?你且来看,老猪对猴哥做了什么。

  有时候,某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人性的弱点。

  孙悟空的巅峰人生尊号叫作“齐天大圣”,等同于一字并肩王,玉帝之下,万人之上,三清四帝之下,也是没谁了。地仙之祖镇元子都上赶着跟猴哥称兄道弟。三界主宰玉帝亲赐,如假包换。

  

  取经路上的所有妖精妖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神仙大佬派遣。他们对孙悟空的出身非常清楚,口径出奇地一致,直呼猴哥为“弼马温”,而不是齐天大圣。倒过来了,有显赫身份与地位的神仙大佬对猴哥毕恭毕敬,口称“大圣”,连脾气古怪的毗蓝婆都是如此。反倒是妖精们不把悟空放在眼里。

  灵魂拷问。为什么?

  妖精妖王奉命下界作妖,完成使命,回去还得继续做宠物,当坐骑与童子,凭什么孙悟空这个曾经大闹天宫,忤逆玉帝的一代妖猴可以号称齐天大圣,还能成佛成圣!做人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我不服,你不就是个弼马温,一个给天庭养马的马夫吗?

  猪八戒正是这样个心理。二师兄对孙悟空充满了嫉妒羡慕恨。八戒有事没事就找借口,挑拨离间,挑唆师父唐僧念紧箍咒,赶走美猴王,猴哥走了,八戒才能做大师兄。黄袍怪一节就是最好的例证,八戒要跟猴哥争抢大师兄的位置,要做唐僧的首席大护法,要争取一个佛陀果位。

  

  所以你看,猪八戒的口头禅就是:“你个遭猪瘟的弼马温。”画个圈圈诅咒你,猴哥遭不了马瘟,八戒叫他遭猪瘟。揭老底,搞猴哥的黑材料,指名道姓,说猴哥是弼马温。

  什么意思?大师兄你别拽,你就是一个马夫。

  你做初一,别怪大师兄做十五。高太公的点拨,加上八戒和乌巢禅师的暧昧关系(乌巢禅师前身即摩利支天),使得猴哥发现了八戒的一个惊人的秘密——天蓬元帅的本体是只金猪,曾经是神仙大佬的坐骑。

  针锋相对。于是乎,猴哥就对八戒叫作“呆子”,明里暗里揭老猪的底细——弼马温是养马的马夫,御车将军可是妥妥的仙家坐骑。这马夫还能拿鞭子抽不听话的坐骑呢!

  沙和尚为什么偶尔也会叫八戒呆子?

  做小弟,那就是个受气包啊!打怪升级,积累功果,没他的份儿;挑担子就是他的唯一功劳。脏活累活老沙保底,最后的酬劳与薪水却是最低的。

  

  老沙不敢对孙悟空发飙,二师兄猪八戒就成了他的开胃菜。

  八戒心说,卷帘大将不就是给玉帝卷帘子的吗?小师弟你别老端着,做老三已经不错了。我听大师兄的,你得服我。我上头有人,下面也有人,这个人就是你沙悟净。

  沙僧:你全家都是卷帘子的,你个呆子——你个坐骑。

  说在结尾的话:

  瞧这哥仨,成何体统!唐长老笑而不语。作为取经团队的带队人,作为四人组中的老板,喜闻乐见,乐见其成,很愿意看到三位员工搞内斗。

  唐僧虽然是金蝉子十世转生,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肉眼凡胎的老和尚,一个40岁的中年油腻大叔,怎么才能驾驭得了这三位神通广大的高徒呢?制衡,互相牵制。这就是老板的驾驭术,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三位徒弟整天忙得团团转,没有闲工夫顾及其他,唐僧才能稳坐钓鱼台,掌控全局,从精神与理念上做金手指,给他们指示方向。

  

  杂念是怎么来的?唐僧说:吃饱了撑的。所以,半饥不饱,才能保持三位徒弟的高昂斗志,令他们无往不前,高效率,以虔诚之心抵达灵山,面见大老板如来,取得真经,成就金身正果。

  其实后面,大家都搞清楚了。

  三藏方才省悟,急转身,反谢了三个徒弟,行者道:“两不相谢,彼此皆扶持也。我等亏师父解脱,借门路修功,幸成了正果;师父也赖我等保护,秉教伽持,喜脱了凡胎。”——《西游记》

  凌云渡前,唐僧抛却肉身,成佛在即。金蝉子灵光乍现,转身谢三位徒弟。行者说,这叫两不相谢,互相成就。什么意思?取经团队,谁不也比谁更高明,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任务,不存在谁指挥谁,谁指引谁,谁成就谁的问题。如果说真有精神指引,这个力量源泉就在你的本心,在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听从内心召唤,而不是其他。

  

  八戒叫悟空弼马温,悟空叫八戒呆子,唐僧也一度被嫌弃,被暗地里叫作愚僧。然而,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呆子的称呼,最终成就了净坛使者,也成了一个亲昵的称呼,成为悟空与八戒,乃至整个团队中的一段仙道奇缘,一段互相打趣的知心美谈。

  大庭广众,宾朋云聚,谁能当面直呼其名,喊出你的绰号?必须是你的曾经的亲密战友,与你共同见证过那段血与火的洗礼的青春岁月的那伙人。

  愿你青春不改,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