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在上网本最火爆的日子里,它被厂商们作为明星产品在CES、CeBit和台北电脑展上展出,但在平板电脑和超极本的大潮袭来之后,上网本不再受到厂商和用户的关注。再一次看到“上网本”这三个字,或许你会感到有些陌生。这个曾经在每一期《电脑报》上都会出现的概念近两年来已很少被提起;如今它又一次成为业界瞩目的焦 点,不是因为它重新崛起,而是因为它的时代正式终结——华硕和宏碁两家厂商将于今年1月起正式停产上网本。

  《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而在此之前,联想、惠普、戴尔等厂商已纷纷退出 上网本市场。

  在上网本最火爆的日子里,它被厂商们作为明星产品在CES、CeBit和台北电脑展上展出;各大IT卖场里,上网本也被各代理 商摆在最醒目的位置。但在平板电脑和超极本的大潮袭来之后,上网本不再受到厂商和用户的关注:在今年的CES上,上网本已销声匿迹;北京的电脑卖场里, 也        基本看不到上网本的踪影。

  随着华硕和宏碁的上网本停产,这一划时代的产品即将彻底消失。但上网本并不是最后一个,从 MP3、DVD、电纸书到上网本,都经历了快速崛起又迅速没落,将电子产品普遍发展规律凸显无疑:一经推出市场火热,随后行业一窝蜂进入无序竞争,而功能 不足、创新缺失最终导致这些明星产品昙花一现。我们希望,这些电子产品的兴衰,能给现在火热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给予更多的借鉴和警惕。

  早被用户抛弃的上网本

  《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2008-2010年,火爆一时的上网本占据了各大卖场的黄金位置

  “啊?已经停产了啊?”从记者口中听说上网本停产的消息,在美国留学的卢芳感到难以置信。

  去年5月,还在北京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担任教师的卢芳在网上花费1900元购买了一台10.1英寸双核上网本。“我每天都要在不同校区之间奔波,之前有太13寸的笔记本,但背着太重,想买个小一点的方便携带。”

  她 表示,自己的上网本主要用于向学生们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偶尔她也会用它看看电影:“操作非常流畅,从来没有出现过‘卡’的现象,待机也不错;我把它接在 投影仪或液晶电视上,效果也非常好。”在她看来,上网本价格便宜,性能也不算太差,很适合作为第二台电脑使用,她当时的同事中也有几个上网本的用户;对于 它的停产,她难以理解。

  去年8月,卢芳来到美国攻读博士,与她一同租房的中国室友使用的也是上网本。上课时,她会带上网本去教室,“记笔记非常方便,重点内容都能记下来。”她注意到大多数美国同学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iPad,“iPad更轻巧,但打字的话还是没有上网本快。”

  据她观察,目前美国学校里很难看到上网本的身影:“基本上不是MacBook就是ThinkPad,这些东西对于美国人来说很便宜,而且那边经常还会有促销活动。”

  不过像卢芳这样仍在用上网本并对其给出较好评价的用户正日益减少,许多当初的上网本用户已转投其他设备。

  在武汉一所高校读研的小张是2009年在男朋友的推荐下花费2500元买了一台某一线品牌的上网本。“之前的IBM‘大黑’已经用了几年了,又重又慢,就想换个轻便一点的,方便自习时使用。我男朋友说上网本的性能会比‘大黑’好,我也觉得挺轻便的,就买了一台。”

  当 时读大三的她希望使用上网本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学习,然而实际情况却令她失望。“可能因为当时上网本出来的时间还不长吧,我那一款性能很差,基本上只能开网 页和使用Word文档,我们专业用到的大型软件都用不了,看个视频都会卡,时不时还会无故死机。”她坦言尽管上网本确实轻便,待机时间也不错,但性能上的 不足令她为这次购买感到后悔:“感觉还不如那台旧本好用。”

  在被上网本“折磨”了两年多以后,小张在去年先后购入了一台12英寸商务笔记本和一台New iPad:“学习时用笔记本,娱乐就用iPad,都比上网本好用多了”她将上网本送给了自己的妹妹:“她说用起来还不错,因为她主要也就看看网页、写写文档吧。”

  同样放弃上网本的还有在北京一家网站工作的沈小姐。她曾一度打算用上网本替代用了四年的14寸笔记本,几乎出手购买,但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望而却步,转而入手MacBook Air。

  “很多人都劝我说上网本性能太差了,不要买,买了肯定后悔;有个大学同学买过一个比较高端的上网本,她说开个QQ、开个浏览器、看个视频就会卡,劝我千万不要买。”

  她表示目前已很少看到有人使用上网本了:“以前女记者用上网本的还挺多的,最近出去采访时,发现大多数女记者都用的是(MacBook)Air,要不就是12寸的ThinkPad。”

  华硕、宏碁宣布停产 上网本即将退市 《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鼎好一层的索尼专卖店,柜台上样机均为超极本、平板和传统笔记本,没有上网本展示

  《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e世界门口的广告被超极本、一体机和平板电脑占据,卖场内早已看不到上网本的广告

  最 近,诸多消息爆出华硕和宏碁两家厂商将于今年1月起正式停产上网本,这引发了业界对于上网本新一轮——很可能也是最后一轮关注。其实这已算不上新闻:早在 去年9月,两家厂商便宣布了停产计划。华硕CEO沈振来当时就明确表示,华硕将停产搭载N 2600等凌动处理器的EeePC上网本,主要原因是受平板电脑和PC的冲击,以及新兴市场对上网本的需求大幅下滑。华硕计划用T ransform er平板电脑取代上网本,作为该公司在10英寸左右移动设备市场的布局。

  而在此之前,联想、惠普、戴尔等厂商已纷纷退出上网本市场。这意味着,随着硕果仅存的两家台系厂商的离去,上网本在问世5年之后即将彻底从市场上消失。

  不过,小张对上网本的退市并不意外。在她看来,笔记本在走向轻薄化的同时不应过分牺牲性能,否则就会降低用户的体验,最终被市场抛弃。

  在 资本市场,PC市场对于上网本的退市早已做出反应。在几大数码类电商网站上,新蛋已没有“上网本”的分类;京东、易迅、苏宁易购的“上网本”分类里搭载 Atom处理器的上网本总共也只有华硕、宏碁、惠普、三星、联想、优派、七喜、微星这几个品牌的十余款产品,且价格全部降至1900元以内。

  在 去年进行的几次卖场调查中,记者在中关村电脑卖场及3C卖场看到的上网本数量日益减少;各大品牌的代理商都将超极本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周围则是平板电脑、 传统笔记本和一体机,只有卖场楼上的旗舰店里才能偶尔看到一两台上网本的样机;而在Windows 8上市以后,各大卖场内的上网本已几近消失。

  近日当记者再一次来到鼎好、海龙等电脑卖场走访时,卖场内的经销商大多都表示已不再销售上网本。“几个月前就没货了,买的人少,也没什么利润。”

  三星、联想、宏碁等代理商都推荐记者购买超极本,称它同样轻便,且性能更好、待机时间更长。而当记者表示希望购买2000元左右的笔记本时,经销商们则向记者推荐14寸的传统笔记本。

  一家华硕代理商表示仓库内仍有库存,如果需要可以调货,并表示近来询问上网本的用户相较前两个月略有增加:“大概是知道已经停产了,想买尾货捡个便宜吧。”他还半开玩笑地建议记者赶快入手:“再不买就没有了,买了说不定以后可以作为稀有品升值呢。”

  2008 年6月,华硕和宏碁先后发布了搭载Atom处理器的上网,当时这被认为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进入2009年后,山寨手机厂商也全面转向上网本市场,国内市 场上的主流上网本售价从3000元一路降至2000元附近,销量也随之不断提升。恰逢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上网本的低价优势被进一步放大,它也成为那两年全 球PC市场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上网本出货量为1640万台,2009年增长超过一倍,达到3330万台。对于上网本的未来,业界更是一片乐观。 英特尔副总裁孙纳颐(Navin Shenoy)曾预言2011年全球上网本销量将超过1亿台;ABI Research的报告也认为上网本2013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39亿台。

  事实最终无情的将这些预言化为泡影。而从昔日的明星,到如今门前冷落乏人问津,甚至被厂商视为弃子而停产,上网本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成为最短命的消费电子产品之一。

  复盘上网本市场:由盛转衰原因何在?

  上网本因何崛起,又为何没落?或许从一开始,上网本就被打上了“过渡型”产品的宿命烙印就已注定了结局而,随着平板电脑,特别是iPad、超极本和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上网本的功能,纷纷被后来者所覆盖,不得不接受退市的现实。

  不过厂商们推出和抛弃上网本归根结底是一个市场层面的选择。以下,我们借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Porter five forces analysis)对上网本市场进行复盘。

  《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该 模型由哈佛商学院的教授麦克•波特于1979年提出,是产业分析的基础工具之一,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它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和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威胁五个方面定义一个市场的吸引力程度:五个“力”越强,企业从市场中获利的难度越大,市场对于企业的吸 引力越小。

  相关链接:上网本墓志铭       

  2007年10月16日,华硕在台北正式发布了第一代EeePC,在大陆上市的版本被命名为EeePC 701。仅仅四个月,第一代EeePC便销售了30万台。

  2008年4月,8.9英寸的EeePC 900问世。

  2008年4月,英特尔公布了上网本处理器具体型号Atom。

  2008年6月,华硕和宏碁先后发布了搭载Atom处理器的上网。很快,惠普、戴尔等厂商也杀入该市场。此后,二线PC厂商、板卡厂商、家电厂商也纷纷加入竞争。

  2010年1月,苹果发布iPad,拉开了平板电脑时代的大幕。

  2010年10月,苹果发布了一款真正威胁到上网本的产品——11.6英寸的MacBook Air。相比上网本,它屏幕更大、更轻薄、性能更强,价格也远低约其他MacBook产品。从当年下半年起,上网本的销量大幅下滑,全年出货量远低于业界预期。

  2011年2月,Google发布了面向平板电脑的Android 3.0系统,三星、宏碁、华硕、联想等厂商先后推出自己的Android平板,在上网本领域的投入也相应减少。

  2011年6月,英特尔抛出了超极本的概念。在2011年,上网本销量同比下滑32%,业界也是一片唱衰之声。

  2012年,全面升级双核的上网本仍未能阻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超极本、廉价传统笔记本的围攻。随着支持触控体验的Windows 8的发布,OEM厂商的重心全面转向Windows 8笔记本和平板,上网本也终于走入坟墓。

  《电脑报》:上网本之死 一个过渡产品的囧途末路

  2011年1月的英国教育技术展上,曾出现了大量可翻转、支持手写、面向教育市场的上网本,价格约合3000多元人民币,但这类产品最终没能走进主流市场

  各方观点

  如 果说有第三种设备类型,那么这种设备处理这些任务的能力要比笔记本或者智能手机优秀,不然的话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可能有人会想到“上网本”!问题是上网 本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它们反应迟钝,屏幕质量差,运行 PC 软件时又非常吃力。所以比起笔记本它们没有强项,只是比较便宜而已。它们只是便宜版本的笔记本,不能算是一种新的设备类型。

  ——乔布斯

  苹果推出的iPad,终结了上网本的“美好时代”。

  ——知名互联网分析师洪波

  不仅仅是上网本,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冲击,整个掌上游戏机行业都面临巨额亏损。实际上,电纸书正是在平板电脑热销的背景下逐步衰退的。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李方庭

  价格上的不断压缩,加上Windows并不是免费授权的系统,这意味着上网本并无多少商机——它的配置比轻薄本更糟糕,制造商没有利润,便携性和电池寿命也比迅速成长的平板电脑糟糕得多。

  ——《卫报》科技编辑查尔斯•亚瑟(Charles Arthur)

  触摸计算正成为标准,而非例外,移动操作系统也针对触控进行了优化。上网本只是传统计算方式的另一种展现,而世界正在前进。再见,上网本。

  ——科技博客GigaOM作者凯文•托福(Kevin C. Tofel)

  最小的超极本在尺寸上和最大的上网本相当,一旦超极本的价格降至上网本的区间,上网本就会重新回来——无论PC业界是否认可这一点。

  ——《时代》编辑哈利•麦克莱肯(Harry McCracken)

  上网本的时代行将结束,但如今便宜、轻薄且性能强劲的硬件却比以往更容易获得。上网本的影响会存在于我们今天和未来使用的设备中——无论是否再有企业为他们的产品贴上这个标签。

  ——ZDNet英国版执行编辑史蒂夫•兰杰(Steve Ranger)

  结语:更多新形态产品将崛起

  相比5年前,人们上网的需求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上网”的含义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页游戏的风靡让许多只有上网需求的用户也越来越关注设备的性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笔记本设备带来了可触摸、可变形、可拆卸、高显示精度等发展趋势。

  随着华硕和宏碁的停产清仓,10.1英寸以下、搭载Atom处理器、价位在2000元左右的上网本即将从市场上消失。不符合科技产品发展规律,缺乏创新,功能不足的上网本落寞死去,其实并不让人意外。

  换 个角度来看,“死去”的只是狭义的上网本,而轻薄、便携、主要为用户上网需求的笔记本设备在市场上仍旧大量存在,如附带键盘的高性能Android平板以 及Surface、Yoga 11等搭载Windows RT系统的设备;此外搭载新一代Atom处理器的轻薄Win 8设备也将上市,它不仅能完全替代传统上网本,还拥有良好的触控体验。随着更多厂商的加入,它们的售价也有望逐渐降低,接近或低于狭义上网本所覆盖的区 间。

  与上网本不同,这三类产品都避免了前文提到的两大问题——它们都是由上游厂商主导,刚上市时的定位也均是面向中高端市场。目前我们无法 预测谁会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上网本的传承者;不过我们相信,最终胜利者将比上网本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回顾IT历史,我们坚信在移动互联网时 代,以及更远的时代,必然会有更多新形态的科技产品明星不断涌现,为IT业带来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出自2013-01-21出版的《电脑报》第3期 A.新闻周刊(电脑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