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电脑节

  中关村不仅是一种现象与文化的聚合,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几十年来中关村走的三个升级发展:产业升级、市场升级和技术升级,也是中国电子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可是随之诞生的中关村电脑节似乎7年来始终在走同一个路子。   99年白颐路的改造催生出海龙、太平洋、硅谷等大型的电子市场,中关村也从电子市场跃升为以销售为主的产品集散地。但与美国"硅谷"还相差甚远。为给这些销售方式提供一个展示场所,电脑节就这样孕育而生了。中关村电脑节可以说是中关村各方面的大缩影,它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将整个中关村的各方面的真实面貌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说中关村电脑节是也是随着中关村从电子市场的产业升级开始的。

  而目前的中关村电脑节7年来可以说就是这个产品集散地,每年搞得一个展示周活动,虽然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也越来越商业化。但中关村电脑节却并没有升级,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中关村本身也并没有升级。

  落伍的中关村电脑节

  9月12日,第七届中关村电脑节落下帷幕。据海淀区副区长于军介绍,本届电脑节主办规格有了很大提升,由科技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被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称为"国家队",并已经升格为国家级。--详细内容

  其实就我们看来COMDEX、CEBIT、电脑节、科博会等等无疑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展会。由于主办方的组织不力或者参与厂商的严重缺乏热情让消费者吸收不到充分的"科技营养"又缺少购买物美价廉货物的机会,因此观者日见稀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刚刚得到消息,今年COMDEX展会已不再召开,而CeBit 2005电脑展也因为营收状况等问题,不得不被取消。---详细内容

  从中大家不难看出,其实类似这种汇集商家展示方面的展会对于消费者来说兵没有多大意思,有无这些并不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意向,消费者不会因为你现在搞几个促销活动就会去买你的东西,这些活动事实上在平时也都在经常做。

  网易科技报道在本届电脑节的接触中发现,原先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优势早已成昨日黄花。中关村繁华而喧闹的街道人满为患、车满为患,如何把地理升级也融合进去,已是中关村发展迫切需求。中关村地价的升高,但相关的配置服务并没有提高,最明显的缺陷就是作为高科技的集成地带,竟然没有一个WIFI标准的无线网络基台,最快时间获得互联网相关信息相当困难。所以说单一的物业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商户对经营方面的期望,传统市场中常见的依然是狭窄的过道、超载的电梯、串货商贩的匆匆身影……

  中关村电脑节举办至今,已经越来越朝着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高端论、展会等忙着布局,而低端消费者这里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两大群体各自玩得开心,但却无法融合在一起。组委会倘若不想要观众就不会煞费苦心组织多场演出,但若说把消费者紧紧抓住,在短期内却又显得遥不可及,中关村电脑节如此办下去,距离"鸡肋"到底还有多远,恐怕是不难回答的了。

  反思电脑节 展望未来

  其实中关村电脑节对于中关村的现实意义并不很大。不管是传统DIY、虚拟卖场或体验卖场,从广义上说都是围绕销售为中心的环节,只不过手段在跃升罢了。中关村只能是中国的中关村,并不是美国的"硅谷"。中关村依旧如此,并没按技术中心的方向发展。仍然是一个销售中心,停留在搞电脑节这样的促销手段上。这与每年的西瓜节、啤酒节可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全文】【相关报道:中关村电脑节盛会难掩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