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上线!《逆变器电源线上实战班》火热招生中!

  本课程基于 ZFM32F030 的 1000W 实战项目为基础的逆变器培训班课程大纲。

  1 逆变器的基本介绍(包含总体框图介绍)

  1.1 逆变器是什么

  1.1.1 逆变器的使用场景

  1.1.2 逆变器的内部结构

  1.1.3 逆变器与开关电源

  1.1.4 逆变器与SPWM

  1.2 逆变器火爆的原因

  1.2.1 逆变器与绿色能源

  1.2.2 逆变器的技术难点

  1.2.3 逆变器的市场前景

  1.2.4 逆变器研发对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1.3 逆变器课程应该如何学习

  2 逆变器前级推挽升压

  2.1 功率元器件的原理解读,参数选型

  2.1.1 MOS 管及它的驱动电路的分析选型及计算

  2.1.1.1 MOS 管的电压波形的详细分析

  2.1.1.2 MOS 管的电流波形的详细分析

  2.1.1.3 MOS 管 D、S 电流波形的差异分析

  2.1.1.4 MOS 管驱动电路的参数选择

  2.1.1.5 MOS 管驱动电路的分析

  2.1.1.6 各种驱动电路对比讲解

  2.1.1.7为什么要用图腾柱

  2.1.1.8图腾柱是怎么应用

  2.1.1.9驱动波形的讲解

  2.1.1.10米勒效应的讲解

  2.1.1.11 MOS 管的寄生电容的解读(Ciss/Coss/Crss)

  2.1.1.12 MOS 管的寄生电容对米勒效应的影响

  2.1.1.13 MOS 管的 tr 与 tf 对管子的开通速度的影响

  2.1.1.14 MOS 管的阈值的讲解

  2.1.1.15 MOS 管体内二极管的解读

  2.1.1.16 MOS 管 Rs-on 随温度的变化

  2.1.1.17 MOS 管的电压参数选择

  2.1.1.18 MOS 管电流参数的选择

  2.1.1.19 MOS 管 Rdson 参数的选择

  2.1.1.20 MOS 管 Coss 参数的选择

  2.1.1.21 MOS 管开通损耗的估算

  2.1.1.22 MOS 管关断损耗的估算

  2.1.1.23 MOS 管导通损耗的估算

  2.1.1.24 MOS 管驱动损耗的估算

  2.1.2 输入电解电容选型与计算

  2.1.2.1 输入电容的选型

  2.1.2.2 输入电容的计算

  2.1.3 整流桥滤波电路

  2.1.3.1整流滤波电路的作用

  2.1.3.2整流滤波电路的详细分析

  2.1.3.3整流桥的选型

  2.1.3.4整流桥电压的选择

  2.1.3.5整流桥电流的选择

  2.1.3.6整流桥的 I2t 的讲解

  2.1.3.7整流桥的损耗计算

  2.1.3.8整流桥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分析

  2.1.4 桥后滤波电容

  2.1.4.1输出电解电容耐压值的选择

  2.1.4.2输出电解电容温度参数的选择

  2.1.4.3输出电解电容寿命的选择

  2.1.4.4输出电解电容纹波电流的选择

  2.1.4.5输出电解电容 ESR 参数的选择

  2.2 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2.1 为什么采用变压器并联及工艺要求分析

  2.2.2 变压器防偏磁设计

  2.2.3 变压器漏感设计

  2.2.4 软开关与硬开关的区别

  2.2.4.1 硬开关波形与软开关波形对比

  2.2.4.2 硬开关与软开关优缺点分析

  2.2.5 LC谐振工作原理

  2.2.5.1 软开关怎样实现

  2.2.5.2 LC谐振与普通硬开关的优缺点

  2.2.5.3 LC是怎么样实现MOS管零电压开通

  2.2.5.4 防偏磁电路分析

  2.2.5.5 LC死区时间的作用分析

  2.2.5.6 谐振腔电压电流波形的对比分析

  2.2.6 变压器及谐振电容的计算或选型

  2.2.6.1 变压器的计算

  2.2.6.1.1 变压器电感量的计算

  2.2.6.1.2 变压器磁芯的选择

  2.2.6.1.3 变压器Bmax的设定

  2.2.6.1.4 变压器副边圈数的计算

  2.2.6.1.5 变压器原边圈数的计算

  2.2.6.1.6 变压器线径的选择计算

  2.2.6.2 变压器寄生谐振电感分析

  2.2.6.2.1 谐振电感客观存在的原因

  2.2.6.2.2 ?变压器漏感的测量与控制

  2.2.6.3 ?谐振电容的计算

  2.2.6.3.1 谐振电容计算的方法

  2.2.6.3.2 谐振电容计算与标称值的目标对齐

  2.2.6.3.3 谐振电容电压值的选定

  2.2.6.3.4 谐振电容的峰值电压的计算

  2.2.6.3.5 谐振电容的材料选择

  2.3 推挽拓扑结构工作原理

  2.3.1 推挽开关回路分析

  2.3.2 推挽死区回路分析

  2.3.3 推挽续流回路分析

  2.3.4 RC吸收回路分析

  2.4 其他功能及保护电路

  2.4.1 输入防反接电路设计

  2.4.2 防反接MOS管RC吸收电路分析

  2.4.4 输入过流保护的原理讲解

  2.4.5 同相运放电路设计、分析与计算

  2.4.6 风扇控制电路设计与分析

  2.4.7 散热器的选型

  2.4.8 其它各种保护电路设计与分析(温度保护、输入母线电压检测)

  2.4.9 前级电源电路设计与分析

  2.4.10前级推挽各个关键节点的电压电流波形分析

  3 逆变器后级H桥逆变

  3.1 功率元器件的原理解读,参数选型

  3.1.1 IGBT 管及它的驱动电路的分析选型及计算

  3.1.1.1 IGBT的电压波形的详细分析

  3.1.1.2 IGBT的电流波形的详细分析

  3.1.1.3 IGBT电流波形的差异分析

  3.1.1.4 IGBT驱动电路的参数选择

  3.1.1.5 IGBT驱动电路的分析

  3.1.1.6 各种驱动电路对比讲解

  3.1.1.7为什么要用图腾柱

  3.1.1.8图腾柱是怎么应用

  3.1.1.9驱动波形的讲解

  3.1.1.10米勒效应的讲解

  3.1.1.11 IGBT的寄生电容的解读(Cies/Coes/Cres)

  3.1.1.12 IGBT的寄生电容对米勒效应的影响

  3.1.1.13 IGBT的 tr 与 tf 对管子的开通速度的影响

  3.1.1.14 IGBT的阈值的讲解

  3.1.1.15 IGBT体内二极管的解读

  3.1.1.16 IGBT Vce随温度的变化

  3.1.1.17 IGBT的电压参数选择

  3.1.1.18 IGBT电流参数的选择

  3.1.1.19 IGBT开通损耗的估算

  3.1.1.20 IGBT关断损耗的估算

  3.1.1.21 IGBT导通损耗的估算

  3.1.1.22 IGBT驱动损耗的估算

  3.1.2 电流传感器选型与分析

  3.1.2.1 常见电流传感器类型

  3.1.2.2 霍尔电流传感器原理

  3.1.2.3 霍尔电流传感器关键参数解读

  3.1.2.4 输出信号与单片机接口处理

  3.1.2.5 霍尔电流传感器灵敏度分析

  3.2 逆变H桥工作原理

  3.2.1 推挽开关回路分析

  3.2.2 推挽死区回路分析

  3.2.3 推挽续流回路分析

  3.2.4 RC吸收回路分析

  3.3 输出LC设计

  3.3.1 输出滤波电感设计

  3.3.1.1 滤波电感的平均电流计算

  3.3.1.2 滤波电感的峰值电流计算

  3.3.1.3 滤波电感感量的计算

  3.3.1.4 滤波电感磁芯的选择

  3.3.1.5 滤波电感Bmax的确定

  3.3.1.6 滤波电感圈数的计算

  3.3.1.7 滤波电感线径的选择

  3.3.1.8 滤波电感的磁导率变化分析

  3.3.2 输出滤波电容设计

  3.3.2.1 滤波电容纹波电流计算

  3.3.2.2 滤波电容的容值计算

  3.3.2.3 滤波电容的高频纹波电压计算

  3.3.2.4 滤波电容电压值的选定

  3.3.2.5 滤波电容的材料选择

  3.3.2.6 滤波电容电流与负载电流的关系

  3.4 其他功能及保护电路

  3.4.1 Vbus电压检测电路

  3.4.2 母线电流检测电路

  3.4.3 负载电流检测电路

  3.4.4 输出电压检测电路

  3.4.5 输出漏电流检测电路

  3.4.6 功率管前级驱动电路

  3.4.7 输出过载保护

  3.4.9 输出短路保护

  3.4.10 过温保护

  3.4.11 输出过电压阈值保护

  3.4.12 前级通讯联络保护

  4 PCB 布局与走线

  4.1 PCB Layout 的安规注意事项

  4.1.1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4.1.2 输出 L 与 N 之间的安规距离

  4.1.3 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安规距离

  4.1.4 原边与副变的安规距离

  4.1.5 输出与大地的安规距离

  4.1.6 原边与副变的电气间隙

  4.2 布局布线的基本规则与 EMI 及生产工艺

  4.2.1 走线的基本规则

  4.2.2 过孔的选择

  4.2.3线径粗细的选择

  4.2.4干扰回路的布局布线

  4.2.5干扰元器件应该远离哪些地方

  4.2.6驱动回路的布局布线

  4.2.7采样电路的布局布线

  4.2.8反馈电路的布局布线

  4.2.9散热器的接地方式讲解

  4.2.10元器件的方向摆放问题与生产工艺

  4.2.11信号线与干扰源的注意

  4.2.12功率低与控制地的讲解

  4.2.13 数字地与模拟地的分割

  4.2.14功率回路的布局布线

  4.2.15芯片外围电路的布局布线

  5 前级单片机软件设计

  5.1 张飞单片机入门

  5.1.1 资源介绍以及软件仿真

  5.1.2 IO端口配置讲解

  5.1.3 定时器与中断函数

  5.1.4 ADC采样

  5.1.5 PWM发生器

  5.1.6 串口通讯

  5.2 升压部分的软件设计

  5.2.1 启动文件

  5.2.2 按键和指示灯

  5.2.3 推挽PWM信号发生设计

  5.2.4 软启动设计

  5.2.5 电压、电流、温度采样及保护

  5.2.6 前后级通讯软件设计

  6 逆变部分的软件设计

  6.1 启动文件

  6.2 正弦表制作

  6.3 正弦波信号输出测试

  6.4 SPWM原理

  6.5 SPWM软件编程

  6.6 SPWM信号测试

  6.7 软启动设计

  6.8 软启动编程与波形测试

  6.9 电压、电流、温度采样及保护

  6.10 Fault故障的软硬件测试

  6.11 短路、过功率及漏电保护

  6.12 输出频率变频设计

  6.13 前后级通讯软件设计

  6.14 漏电故障的模拟测试

  6.15 硬件保护与软件保护的结合编程

  6.16 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表制作及编程

  7 逆变器电源的调试

  7.1 变压器与谐振电感的绕制

  7.1.1 变压器绕制之前的工具以及材料的准备讲解

  7.1.2 变压器绕制工具的使用说明

  7.1.3 变压器的同名端的解说

  7.1.4 变压器的绕制起始段的说明

  7.1.5 绕制变压器以及谐振电感

  7.1.6 变压器实际绕制过程中的绝缘说明

  7.1.7 变压器以及谐振电感的垫气隙或者磨气隙

  7.1.8 变压器以及谐振电感实际电感量与理论电感量的目标对齐

  7.1.9 RLC电桥的测试电感量

  7.1.10变压器同名端的测试验证

  7.1.11变压器的外部绝缘与固定

  7.2 调试之前的工具介绍

  7.2.1 万用表的介绍

  7.2.2 电烙铁的介绍

  7.2.3 示波器的介绍

  7.2.4 隔离变压器与调压器的介绍

  7.2.5 电阻负载的介绍

  7.2.6 其他小工具的介绍

  7.3 调试之前的安全注意事项(必看)

  7.3.1示波器的隔离处理

  7.3.2隔离调压器的必要性

  7.4 调试之前的必要检查

  7.4.1 关键元器件的目检

  7.4.2 关键回路如何用万用表粗检

  7.5 首次通市电的防炸机措施

  7.5.1 如何巧妙利用白炽灯的特性防炸机

  7.6 调试上电前先确认好没有装的器件

  7.6.1 在原理图上标称没有组装的器件

  7.6.2 分析其原因并做好记录

  7.7 前后级分模块调试与测试

  7.7.1 Vcc 与 PWM 模块

  7.7.1.1 确定 VCC 电压是否建立与是否达到 VCC(on)max 值

  7.7.1.2 示波器观测是否有驱动波形的建立

  7.7.2 保护电路测试

  7.7.3 功率电路开关测试

  7.8 功率部分的组装与调试

  7.8.1 变压器与谐振电感的感量测试

  7.8.2 谐振电容的容值与电压的确定

  7.8.3 组装功率器件并上电

  7.8.4 确认输出电压(母线直流和输出交流)是否是设定值

  7.8.5 整机空载上电测量母线电压和输出交流电压

  7.8.6 假负载的测试与调试

  7.9 确立整机正常后调试各保护电路与个功率波形的确定

  7.9.1 各保护功能的测试与重要波形的分析

  7.9.2 各种稳态与瞬态的波形测试

  7.9.3 各种功率元器件的电压应力与电流应力的测试

  7.9.4 老化有与温升的确定

  9讲师团队介绍

  

  10好评如潮,权威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