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能长期吃吗?为什么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都那么喜欢吃茯苓?

  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属真菌。菌丝体呈白色绒毛状,幼时白色,老时淡褐色。茯苓是中国传统中药。茯苓味甘、淡、性平无毒,人心、脾、肺,肾四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胃保肾,安神生津等功效。

  

  《春》——朱自清

  清代慈禧太后将茯苓作为经常食用的补品,为了健身养生,在太医推荐下,慈禧命令御膳房制作茯苓饼,并赐给众大臣。于是,北京的茯苓饼便成了清末名点而闻名中外,流传至今。

  乾隆皇帝自乾隆四十年左右开始经常服食以茯苓为主要补品制成的“八珍糕”,至八十余岁时仍不间断,可见乾隆对此糕的喜爱。

  慈禧和乾隆分別活到73岁和89岁,而且到老年仍容颜不衰,与他们长期服食茯苓为主药的药膳食疗方有一定关系根据古代资料,茯苓还能祛除面部黑斑及浅表的疤痕。传说有位名叫王子季的人,身上原来有许多疤痕疙瘩,服用茯苓十八年后,疤痕全部消失,皮肤变得光滑细嫩,重新恢复了皮肤的润泽。茯苓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主胸胁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本草纲目》载:“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固尔。”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有113个方,其中用到茯苓的处方多达40余个。以往临床应用时,一般分三部分:除去外皮之后的外层淡红色者,称赤茯苓;内层白色的,称白茯苓;中间有细松根穿过的部分称茯苓神,亦称抱木神。习惯认为,赤茯苓偏于利湿,白茯苓偏于健牌,茯苓神则用于安神。

  

  这三者部位、名称虽有不同,实取于同一个菌核。现在赤茯苓、白茯苓已不分用,处方统称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牌、肾经。功能利水滲湿,健脾宁心。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其药性平和,不伤正气,凡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出现水湿痰饮为患,证候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随证使用,但多用于偏寒偏虚者。

  现代研究资料表明,茯苓含三萜类成分茯苓酸、乙酰茯苓酸,去氢齿孔酸、松岭酸,含多糖类成分β一茯苓聚糖(约占干燥品的93%),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组胺酸,胆碱,麦角甾醇及钾盐、微量元素等。茯苓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久服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可协同提高抗癌药的疗效,这正与古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论述相符合。

  茯苓的作用有哪些?

  1、利水渗湿:茯苓有利水、渗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对身体的水肿,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2、健脾和胃:茯苓作为一种中药,其保健效果较好,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们来说,可用茯苓搭配白术、山药等食用,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 3、养心安神:茯苓含有一些安神的营养成分,对于因工作压力大或者其他原因出现的精神问题,如经常失眠、多梦的人群,可以通过食用茯苓来缓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