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操作网友都惊呆了!妈妈盗窃10余起,竟让未成年女儿帮忙望风

  中国有句俗话叫“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意思是说很多不良的习惯其实都是从小事、从小时候慢慢培养起来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尤其是原则问题,一定要从小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毕竟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长成为一个正直、乐观、善良的人。

  但凡事总有例外,总有一些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不上心,更有甚者不仅不上心,家长还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导致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甚至触碰法律的底线。

  近日,江苏扬州的警察就碰到了这么一位家长,竟然带着不到10岁的女儿盗窃多达十余起,甚至最后指使孩子去盗窃。

  据悉警方接到商家报警电话后,调查发现该商店经营的主要是化妆品、饰品等小商品,而被偷的物品主要以化妆品为主。警方通过查看监控后锁定了嫌疑人江某,同时警方还发现江某每次作案的时候,身边都有一名小女孩。

    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江某平时喜欢打扮但是又不舍花钱,于是萌生了盗窃的想法,从去年开始已经盗窃了十几起。担心自己盗窃被发现,江某于是每次都带着不到10岁的女儿,让女儿帮她望风。

  没想到在江某的影响下,女儿很快也染上了恶习,望风也逐渐演变成了女儿在盗窃而妈妈在望风。

  看完这个新闻小编内心十分复杂,都说家长才是最应该考试上岗的工作,的确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为人父母。

  对于“偷”这个字很多父母听到了都十分重视,但其实大家仔细回想一下,或许不少人的童年记忆里或多或少都有偷偷拿过亲朋好友家东西的经历。而这种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在大人的眼中就是“偷”。

    但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偷”可能只是当下大脑里“想要”的念头,随后直接产生的行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其实是没有“偷”的概念,只是单纯的觉得自己也想要这个东西然后就动手拿了,所以有时候家长不要如临大敌,轻易上升到道德品行的高度。

  那么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

  1、树立物权意识

  父母可以借助孩子的玩具等,让孩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物品的权力,如果想要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才可以。当然想要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物权,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物权,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2、教孩子正确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家长要教会孩子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应该如何获得,比如孩子可以询问爸爸妈妈获得支持、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等。

  3、真诚的沟通

  家长首先要坚信没有孩子天生爱偷东西,孩子行为的背后一定存在着诱因。因此,如果孩子犯错误了,家长要真诚的和孩子沟通,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接纳孩子的错误,才能一针见血的解决问题。盲目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距离感和敌意。

    4、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当父母第一次发现孩子有偷、拿的行为时,就要及时要求孩子归还物品并且道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惩罚让孩子弥补自己的错误,比如让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赔偿、停止孩子一段时间的零花钱、做额外的家务等。让孩子意识到犯了错就要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写文不易,如果觉得对你有用,就动动手点赞转发哦!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雨滴医生说育儿##这才是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