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丨宗场镇“三化”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为切实解决农村信息交流受限、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力量分散等问题,近年来,宗场镇在深化未成年人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鲜明宣传导向、优质服务质量、凝聚关爱合力,着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图为: 少先队员到五粮液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听退伍老兵赵和平讲述从军故事。)

  分众化宣讲,鲜明宣传导向。针对宣传受众人群文化层次、需求等不同因素,整合资源、分类施策促进宣传落地落实。一是入户宣传。针对农村“386199”留守人群,组建妇联+民政+团委+学校“四合一”宣讲队,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规定动作、做精“五四”“六一”群团自选动作、做优宗场中心校国防教育创新动作,开展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二是阵地宣讲。充分发挥“五粮液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级“电影院”“文化广场”“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阵地功能,定期组织开展“亲子阅读”“安全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关心关爱走心。三是媒介发力。通过村社微信群“一对多”、老百姓个人微信“点对点”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义务,拉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之间的情感距离,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确保留守儿童不留“心”、单亲孩子不缺“爱”。

  

  (图为:2023年六一,宗场镇为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授牌。)

  多元化帮扶,优化服务质量。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特殊群体,采取个性化+专业化方式,打造有温度的关爱帮扶服务。一是选聘培育“童伴妈妈”。以“童伴妈妈”为抓手,建立村级留守、困境儿童监护网络,1村(社区)选聘1名“童伴妈妈”,对全镇留守儿童实施精准关爱。二是开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注重引导孩子们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到校外,通过实践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2023年“六一”对“宜香食品”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空港乐园”军事技能训练基地、“亲地乐园”留守儿童活动基地等4家校外教育实践基地进行集中授牌。三是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与叙戎社工达成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协议,以全镇40名困境儿童为服务对象,围绕儿童健康、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福利、家庭养育、成长环境等,1季度开展1次主题讲座、1次亲子读书(绘画活动);半年开展1次亲子研学活动。

  

  (图为:2023年5月26日,宗场镇妇联到新屋村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督促监护人落实未成年人监护责任和家庭教育责任。)

  共识化行动,凝聚关爱合力。以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为抓手,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一是细摸排,落实“政策找人”。采取“部门联动+入户核查+动态管理”的方式,对摸排出的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异常儿童等重点儿童,建立健全“六个台账”,做好“一人一档”“一人一案”信息登记,实行“一对一”“点对点”式帮扶管理。二是提质效,做实家庭教育指导。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为重点,定期开展家庭走访(家访)、电话随访,对监护人进行未成年人保护家庭教育指导。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宗场镇“镇村社”三级走访留守儿童、单亲家庭30人次。三是聚合力,筑牢儿童保护屏障。整合辖区5所学校、10个村(社区)、民政、妇联、团委、司法所等多方力量,建立“家庭、学校、村(社区)、司法、政府”五重保护屏障,推动儿童保护“家庭、学校、政府、司法、社会”五方职能深度融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未成人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

  原标题:《基层动态丨宗场镇“三化”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