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光棍”脱贫又“脱单”!
武陵山脉莽莽苍苍绵亘逶迤的褶皱里藏着一个青瓦木屋的苗族聚居村落因境内有十八个溶洞而得名十八洞村 被大山环抱的同时也被大山阻隔这里八山两田水,地无三尺平这里举目都是山,遍地都是石十八洞村人民世代贫苦、世代辛劳摆脱贫困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今的十八洞村挣脱贫困的束缚为中国精准扶贫作下生动的注脚
风起十八洞村2013年11月3日是十八洞村民永生难忘的日子更是中华民族减贫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个贫瘠的高山苗寨揭米缸、摸铺盖、看猪栏在坪院与十八洞人民说脱贫、话攻坚
在与村民座谈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十八洞模式
最艰难的冲锋从这里开始最嘹亮的号角在这里吹响十八洞村作为中国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一路滚石上山、一路爬坡过坎已于2017年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从贫困苗乡一举蜕变为小康样板精准扶贫的“劲风”也就是这样从湘西大地吹拂万水千山影响中国,唱响世界
首倡之地建首倡之功 过去贫穷的十八洞村有一首山歌是这样唱的“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如今的十八洞村唱出的山歌是“吃住不用愁,衣着有讲究增收门路广,票子进衣兜天天像赶集,往返人如流。” 2013年以前十八洞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村民看天吃饭、入不敷出思想观念闭塞落后集体经济一片空白
首倡之地当建首倡之功十八洞村率先开始精准扶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持续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十项工程”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规划扶贫产业精准整合扶贫力量……凝心聚力攻克贫困堡垒
青山不改,如今的十八洞村旧貌换新颜贫困发生率早已降至“0”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实现了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思想观念落后村向“全国文明村”从产业空心村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的转变成为中国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样板”
脱贫又“脱单”,生活比蜜甜孤儿不孤,全村个个是亲人贫穷不贫,苗寨处处见精神横批:爱的力量这是十八洞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原队长龙秀林为村民龙先兰婚礼题写的对联 龙先兰是十八洞村的苦孩子十几岁就没了亲人读书不多、技能不足、收入不高一间破瓦房四处漏雨四处漂泊的生活实在没什么指望“脱单”也成为了人生难题便日复一日用酒精麻醉自己
扶贫必先扶志,扶志更要扶智十八洞村山岭俊秀野花漫山遍野是极佳的天然蜜源脱贫攻坚战在十八洞村打响龙先兰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坚定奋斗奔小康的信心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昔日的“光棍”“醉鬼”不仅摆脱了贫困还用真诚打动了邻村姑娘吴满金婚后的龙先兰、吴满金夫妇成立养蜂合作社带动周边村寨村民共同致富他们从各自的名字中取一个字把自家的蜂蜜命名为金兰蜂蜜他们的女儿降生后取名为龙思恩他们渴望铭记的正是脱贫攻坚中这份似海恩情、大爱无疆对此,龙秀林说“蜜蜂助我脱贫,蜜蜂帮我脱单我心中的蜜蜂就是共产党。”
凤凰返乡燕归巢曾经,十八洞村民无不希望走出这片大山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十八洞村的年轻人带着父辈告别深山的梦想翻山越岭像一只只奋力挣脱穷山束缚的鸟哪里不受穷就往哪里飞没有人愿意再回到这样的穷乡僻壤
施林娇是十八洞村土生土长的苗寨姑娘201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浏阳就业工作很安稳,收入也不低因为放心不下无人照料的爷爷2020年初选择了辞职回到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苗乡与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返乡的施志春、施康一拍即合、共同创业成为十八洞村第一代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他们通过直播讲述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到十八洞村他们通过直播介绍十八洞村的特色产品帮助乡亲们把特产卖出深山既有了稳定的收入又为家乡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们通过镜头向世人发出十八洞村的盛情邀约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春华秋实何寻常,如椽巨笔著华章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是一种苦干实干的坚守是一种守望相助的情怀是一种勇于胜利的信念是中国反贫困事业的生动缩影是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摆脱贫困的千年苗寨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来源:中华全国学联(ID:zhqgxslhh)、综合整理自求是网、共产党员网、新华社、央视新闻、央视焦点访谈、湖南微扶贫、中国纪检监察报等,转载请注明来源编辑:吴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对:孔令彤校审:方瑞 罗伊晗编委:徐兴邦出品:青梅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