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以下禁止观看?不,这新片所有人都该看
(本文由电影铺子原创:movpuzi)
上周,众多网友翘首以盼的街舞综艺《这就是街舞 第二季》盛大收官了。
一整季下来,铺子相信,不少观众的舞蹈基因肯定被各种燃炸的大神Battle激活了。
但,于铺子而言,《这街2》里最具魅力的舞蹈,不是各种又燃又炸的Battle大战,也不是华丽的齐舞,而是编舞师马晓龙倾注了情绪的作品。
▲第四期,100进49,一段67秒的独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对逝世亲人的思念和悲伤。
▲第8期,一段双人舞精准地诠释了鸟类同伴被猎杀的悲痛。
就连铺子这种不懂舞蹈的舞盲,也会被这样情绪充沛的舞蹈倏然触动。
原来融汇了情绪的舞蹈,是如此强烈而独具魅力,深入人心。
无独有偶,近两天,铺子在一部好片里又看到了这样饱含强烈情绪的舞蹈。
这段看似平平无奇、毫无美感的舞蹈,其实处处散发着舞者无处安放的巨大苦痛。
她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如此痛苦?
一切的根源要追溯到她的童年——
《不能说的游戏》
本片是法国演员安德丽·贝斯孔的导演处女作(与埃里克·梅泰耶联合执导,也是女主角),也是根据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
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不能说》一鸣惊人,成绩斐然——收获了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和一种关注单元大奖双提名。
同时,它也是放映结束后观众鼓掌时间最久的参展电影。
今年的法国凯撒奖,《不能说》更是摘下了最佳改编剧本奖。
豆瓣网友也给出了8.2的高分。(铺子在此立个Flag:未来它的分数会继续往上涨。)
先看海报,一个成年男子和一个女孩儿正在泳池里尽情嬉闹。
关系如此亲密,Ta们看起来就像一对父女。
不过,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这名男子是一名娈童犯!
海报里这位面容姣好,身姿绰约,宛如白天鹅的女孩儿名叫奥黛特。(奥黛特正是芭蕾舞剧《天鹅湖》里白天鹅的名字)
她自小痴迷舞蹈,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顶尖的舞蹈家。
然而,在她8岁的某一天,她的大好人生轰然坍塌了。
这一天,父母的挚友吉尔伯特叔叔忽然闯进了她的房间,开口邀请她一起玩洋娃娃。
对洋娃娃兴致勃勃的女孩儿自然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只是,天真无邪的奥黛特完全没想到,面前这位和蔼的叔叔会是一名娈童犯,而这场游戏也将成为她一生噩梦的起点。
不幸地,小奥黛特被吉尔伯特性侵了。
但,寡言内向的奥黛特羞于向父母启齿,唯有一直隐晦地表达出对这位叔叔的厌恶,试图以此引起父母的警惕注意。
譬如,她将吉尔伯特赠送的礼物随意丢弃,还向母亲明示不想让他接送回家。
可是,迟钝心大、对朋友无比信任的父母不仅完全察觉不到女儿的异常,反过来还责怪女儿不领好意。
另一边,奥黛特的沉默也让吉尔伯特这个娈童犯更加放肆。
巧借接奥黛特回家的名目,在车上实施猥亵。
打着度假的名义,邀请奥黛特到山里独处,半夜实施性侵。
即使她考上了艺术学院,离开了家乡小城,还是摆脱不了吉尔伯特的性骚扰。
这样的性侵持续了数年,直到18岁成年,奥黛特才终于得以摆脱娈童犯的魔爪。
但是,这场性侵噩梦,直接摧毁了一株潜力无限、舞蹈天赋爆棚的舞蹈苗子。
它就像一个挥之不散的噩梦,总在漆黑寂静的深夜裹挟巨大的痛苦侵袭着奥黛特的脆弱心灵。
寡言少语的奥黛特无人可倾诉,也没有勇气启齿倾诉。
她只能将痛苦注入舞蹈,在舞台上尽情释放出来。
舞台之下,为了摆脱痛苦,她开始用毒品和酒精麻痹自己的内心。
还好,奥黛特足够幸运。
导师在舞蹈里感受到了她潜藏的痛苦,并鼓励她从痛苦中走出来。
在导师的鼓励下,奥黛特终于鼓起勇气向心理医生说出了这段不堪的经历。
然而,倾诉了整整8年,性侵害的痛苦依然紧紧缠绕在奥黛特的心头.......
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把这道巨大的创伤治愈?
答案容铺子卖个关子。
在铺子看来,《不能说》是奥黛特的自我拯救的人生历程,是一部非常特别的电影。
它的文本与同题材的电影大相径庭,令人耳目一新。
通过多段回忆来展现一名创伤后遗症患者的内心世界,真实的往事与虚幻的臆想交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使整部影片时刻充满着迷惑性。
观众稍不留神,便辨识不清回忆的真假。
而且,本片的视听技巧可以说无可挑剔。
铺子保证,100分钟的观影中,各位都会被它牢牢钉在座椅上。
就拎最普遍的转场来说吧。
片中的每一段转场,都可谓行云流水,完美无缝。
▲镜子里突然映出小时候的回忆,下一个镜头便切到主人公的童年时代。类似的转场在片中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导演还在故事中注入了喜剧元素,试图冲淡过往的惨痛与苦楚。
但,那些看似轻松欢乐的喜剧元素反倒出人意料地迸发出一股撕裂人心的巨大冲击力。
奥黛特看起来越是轻松愉快,观众反倒越能感受到她内心负担的沉痛。
写到这里,铺子又该说说儿童性侵害了。
这是铺子和大家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了。(上周,铺子才给大家推荐了同题材的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执导的新片《感谢上帝》。)
不过,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个不得不谈的沉重话题。
儿童性侵害,会给一个孩子带来不可弥补的终生伤害。
今年6月,网上传播着这样的一则新闻。
17岁荷兰少女Noa因童年期间三次遭到性侵,长期患有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以及厌食症,最终难忍痛苦选择安乐死。
除了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之外,大多数女性侵受害者长大后都会对男性(性侵者大多是男性)产生生理性拍斥,这会极大地影响她们的婚恋观念。(也有不少男性遭受过性侵害,只是铺子在此暂以女性为例。)
再来回顾一下今年的微博热搜,儿童性侵害的新闻是真不少。
上个月,#新城控股董事长猥亵女童案#。
这个月,#红黄蓝幼儿园外教猥亵女童#。
一桩桩儿童被性侵的新闻看得铺子心痛、发颤。
而且,儿童遭受猥亵、性侵绝非个例。
据权威媒体统计,仅2018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就有317起,受害儿童逾750人。
2017年至今年6月,全国法院共审结猥亵儿童犯罪案件8332件。
相比未曝光的,这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去年7月,《人物》做了一次关于性骚扰、性侵的调查。
不到24小时,便收到了1700多个位读者童年被性侵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70%的娈童犯是表哥、叔叔/伯伯、姑父/姨夫、舅舅、邻居、老师.....
熟人的孩子成了魔鬼们唾手可得的猎物。
而造就这种性侵害悲剧的重要原因,是父母的不称职。
父母的疏忽大意,性教育意识淡薄很可能令孩子置身炼狱。(别嫌性教育太早,坏人可不嫌孩子年龄太小。)
铺子对《不能说》中的一幕很有印象。
一位朋友警醒奥黛特的父亲:“他(吉尔伯特)和你女儿太亲近了,你没觉得吗?”
没想到,奥黛特的父亲一脸愠怒地反问:“你胡说些什么!你喝多了吗?”
然而,正是这份的宽心大意,娈童犯吉尔伯特才能够得逞。
提高性教育意识防范于未然,可以说是当代父母们必须解决迫切的问题。
但,除此之外,父母们还有一个严峻问题需要面对。
一旦孩子不幸遭受了性侵害,怎样做才能尽量减少孩子的伤害?
首先,必须尽快给受侵害的孩子以专业的心理疏导,让孩子早日走出阴影。
其次,是家人的态度。
不过,本片给我们展现的,却是令人极其揪心的反面教程。
多年后,奥黛特终于鼓足勇气向父母揭露吉尔伯特的丑恶嘴脸。
母亲第一反应却是对她的言论表示质疑。
也许这些都是你幻想出来的
终于,吉尔伯特这个娈童犯被指控逮捕入狱,奥黛特带着母亲来见心理医生。
她想要调整自己多年以来扭曲的心态——母亲的一句道歉和一个温暖的拥抱便足以完全拯救她。
然而,母亲的第一反应却是不耐烦和指责。
你不是已经的得到你想要的了吗?
吉尔伯特已经被判刑了,你还想怎么样?
倒是该好好看看她给人带来多大的麻烦。
这些冷漠的话语,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它们带来的痛苦与性侵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有句话铺子必须得说,家人暖心的关爱和坚实的拥抱,永远是孩子治愈心理创伤的不可或缺的良药。
写到最后,还是引用胡适先生的一段话作结吧。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惟愿天下父母尽力守护,天下孩子安然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