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曹丕和王昭君一个取母一个嫁子,为何前者遗臭万年,后者名垂千古
原标题:曹丕和王昭君一个取母一个嫁子,为何前者遗臭万年,后者名垂千古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两位人物,以为娶了他的庶母,结果遗臭万年,另外一位嫁给了她的庶子,最后名垂千古,这两个人分别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曹丕娶庶母
话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他的位置,同时继承的好像也有曹操喜欢人妻的性格。
曹丕登基后不久就借着慰问之名前往孔雀台看望庶母,然后悄悄地将这些女子带到自己的寝宫之中侍奉他,本来这一切都是在暗地里进行,但是有一天他的母亲去宫去他的住所看望他,正巧见到曹丕和曹操生前的妃子嬉戏玩耍,并且做出一些出格之事,当下气的太后怒骂曹丕猪狗不如,曹丕却仍我行我素,太后也管不了曹丕的作为,只是变得打心底看不起曹丕,等到曹丕死了太后都不去送葬。
这件事情不知道为什么会被传到民间,随后就是民间各类人士对曹丕的抨击,伴随着历史的推进,关于曹丕娶庶母这件事情天下人仍然是不能接受的,对曹丕的行为也是不耻的。
王昭君嫁子
说到王昭君嫁子这件事情就不得不谈到匈奴的习俗,在匈奴那边有这样一项规定,老单于死后,新继任的单于是要全盘接收老单于与身前的妻室。
如此以来王昭君嫁给自己的庶子完全是逼不得已,也就是说王昭君并不是想嫁,只是嫁给了匈奴就要遵守匈奴那边的规矩。
根本出发点不同
上面说的曹丕娶庶母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有很大的可能是为了报复曹操,我们都知道曹操当年并不是很看好自己的长子曹丕,这一点曹丕自己也知道,要不是因为曹冲英年早逝,曹植又无心于政事,这位置肯定是落不到他的头上的,所以曹丕对曹操耿耿于怀也是有理由的。
但是曹丕报复曹操却用错了方法,身为一国之君,不好好做好伦理道德方面的表率却带头违背伦理,这明显就是将一个国家往坏的方向带,基本的伦理道德坏了,那这个国家也就不能长远了,并且他作出的贡献也没有完全掩盖他这项过错,所以他做出这件事情必定会遗臭万年。
反观王昭君,她的出嫁本就是为了边关和平,而在嫁给自己的庶子之前,王昭君也是写信回汉朝,恳求自己回到汉朝为老单于守寡,也就是说身为汉人的王昭君对匈奴的习俗并不能接受,但是奈何汉朝皇帝不允许,身在匈奴的王昭君也只得接受现实,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更多年的和平。
总的来说,一个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做出违背伦理道德之事,另一个是逼不得已,为了大汉边关的稳定而牺牲自己,这一比对高低立判,也难怪曹丕会遗臭万年,反观王昭君却名垂千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