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现象级”爆款剧?
全新解锁更多好玩的版块~~~
主旋律出圈、“叔圈101”、去流量化成为近年爆款国产剧的关键词。
现实主义重新回归最主导的状态,创作者们以温暖的调性为价值导向,尝试不同的融合创新模式。在此创作基调上,高艺术成就、高市场价值、高话题度“三高”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剧“现象级”作品层出不穷。
由微博、新浪娱乐、新浪潮联合主办,著名影视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胡智锋为主讲人的第一场白玉兰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大师班论坛,于昨日下午召开。
论坛以《山海情》《觉醒年代》《人世间》《梦华录》《县委大院》《狂飙》六部现象级作品为例,就近年中国电视现象级作品观察与思考进行主题讨论。
主讲人:胡智锋
“命题作业”成绩斐然,为创作者带来什么启发?
胡智锋以两部主旋律剧集《山海情》《觉醒年代》为例,进行分析。
从题材来看,两部剧都带着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确定做的重大主题创作。播出后,收视数据、微博话题讨论度,口碑均远高于同类型题材。
讴歌和赞颂中国新时代扶贫攻坚重大工程的《山海情》,荣获上年度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摄影等等。平均收视率超过1.504%,微博话题讨论几十万,阅读数超过17亿。
献礼建党百年的《觉醒年代》,收视率平均在1.2%以上,收视份额4.8%以上,最高的收视率到达了1.5%,其他的数量,话题的阅读量等等也非常可观。
重大主题创作,难点在于如何打破受众偏概念化的刻板印象。
《山海情》突破了政治性、理性和原始自然这样一个对象内容的局限,而做了史诗性的、情感的和民歌式的包装和浸透,这就使得它突破了一般性的主题创作的局限,具有了一定的高度,一定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山海情》剧照
其成绩有三点启发。
一是有把眼下、近处、政治化的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重新组合,把它放到更久远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去进行提炼和加工。
二是将透过表象眼前的西部和东部的扶贫攻坚的事项,来升华为一个更具有时空跨度的史诗意义的一个维度。把西部和东部风情经过情感的包装。
三是注重视听影像的打造,把民歌的自然质朴的旋律融入荒蛮的自然景观中,让它赋予活力,和更具有可听可看的影像魅力。
《山海情》剧照
《觉醒年代》的震撼来自于编剧龙平平的考据之功。作为党史研究专家,龙平平老师对剧情大大小小的情节做了不少研究。从陈独秀在东京发动革命的地点,到陈独秀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样的工作环境、日常饮食起居、每一餐吃什么等,力求让角色鲜活。
此外,站在当事人视角,还原中国共产党最年轻的党员,为追求真理,为自己崇拜信仰的主义而去奋斗,而去献身的精神,深刻地挖掘了他们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选择。
《觉醒年代》好看的另一方,来自于艺术的力量,即在对真实历史故事的叙事中加入了更具诗意和浪漫的、诗情的、艺术化的再造。
比如,永新导演给予观众印象中老夫子形象的李大钊一个飘飘的少年感。
《觉醒年代》剧照
用毛泽东眼中的上海外滩来呈现当时的中国。毛泽东拿着油脂伞,在上海的6月梅雨季节穿行而过,映入他眼帘的场景包括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洋人、高级华人。“我们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都在里面,受剥削、受压迫的工人、农民和最贫穷的人们,社会底层的人都在里面。”
这也为我们诠释毛泽东,诠释共产党给了最生动的一个场景的解读,而这个场景不是一个简单化的创造,是一个浪漫的诗情的艺术化的再造。所以说这个场景很美,很好看,但是它的语义又非常的丰富和饱满,这就是我们看到《觉醒年代》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觉醒年代》毛泽东
落地现实,生动体现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人世间》《县委大院》《狂飙》三部剧,分别以不同的时间背景、 不同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不同身份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人世间》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写到了今天,跨越50多年,还原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百姓的变迁最真实的历史。它面对的和描写的是中国最最普通的劳动者,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为家庭、为社会,在社会底层挣扎的那些善良的好人。
《人世间》是最近十年间中国电视剧的高峰之作。平均收视率2.85%,最高收视率达到封顶的3.78%,创造了十年来中国电视剧收视的最高记录。这部电视剧网络平台正片的有效播放量,在当时的档期达到了34.86亿。
《人世间》的成功来自“三个感”:历史感,带着每个人青春记忆、童年记忆和家族的记忆的历史感;温暖感,不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改编后加大它的温暖色调,即底层老百姓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展现出坚韧的态度,和大善的人性;艺术感,还原年代特色的置景,演员们入戏后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便是本剧的艺术提炼。
《人世间》剧照
体现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前景的《县委大院》,播出后收视率到达1.94%,最高超过2%,也是近年来非常可观的一部现象级大作。
关于争议,胡智锋也谈及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时代性的。它一方面跟脱贫攻坚有关,另一方面也看到我们在扶贫奔小康的历程中基层的,特别是县域的政治生态,它的日常生活生态和工作状态。这个包括环保、生态、农业、商业和百姓民生,涉及到新时代若干重大的社会问题,这几乎无所不包,所以这是一个突出了、凸显了鲜明的时代感、时代性的一部好作品。
第二,全景性的。角色创作几乎把中国社会,官员、教师、医生、农民、工人、企业家、学生,各种各色的人,讨论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视角非常丰富。
第三,独特性。这个独特性首先题材类型独特,县委大院、县域经济生活。其次,角色独特,里面比如县长的角色、公务员小科员的角色,这些都是以往比较少有的,像女县长怎么样一步步地起来,吴越演的这个角色,她当副职时候的状态和当正职时候的状态,那种微妙的变化是这种角色以往比较少有,特别是年轻人,张新成演的小公务员,小林从受欺负的一个认真而傻乎乎的新职员,到一步步走向一个老成的但是依然理想主义不灭的新生代的干部形象,包括基层油滑的乡镇干部,一个个也是非常鲜活,也有趣味,所以这是我们《县委大院》带给我们的丰富的一些感受和体验。
《县委大院》剧照
《狂飙》收视率也非常可观,最高收视率达2.2%。
《狂飙》的亮点体现在敢于直面尖锐的现实问题,扫黑风暴,叙事紧张。同时加以极致的艺术水准,激烈和强视听效果突出。
《狂飙》的难点在于反面人物的塑造,特别是反面人物的塑造,张颂文表演的高启强成为了一个现象中的现象,大家都在关注,这确实也是一个难点,但是有相当的突破,内容呈现的尺度不小,包括里头犯罪现场的破案,尺度不小,但是怎么样去表达?现在看拿捏的还是合适的。
有关《狂飙》引发的反面人物塑造问题,结尾仓促等问题,都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依然在探讨的问题。
《狂飙》高启强
创新艺术融合模式,打开古装艺术新空间
《梦华录》上线一周网播数据破10亿,好评不断,争议也有。
虽是一部古装剧,却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和当代性。
首先是它在文化的当代性上,我们今天关于宋代,一方面它是一个非常刻板的时代,是在中国思想领域比较保守的时代,特别在道德层面很保守。但另一方面,它又有相当活跃的一面,宋代在诗词、歌赋、艺术,有很鲜活的一面。伴随着宋代,一方面是思想上禁锢的时代,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有适当的开放,比如说市场经济的探索,宋代又是中国原始古代的都市最繁华的一个时期,商业的活跃。所以它带来的整个宋代文化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组合,《梦华录》没有取宋代文化当保守性的那一面,也没有走特别极端的世俗的一面,而是从里面找生活情趣、家国情怀和深层的中华文化的优质的精神价值。
它还有古典时尚感的打造,剧中服化道尽量将《清明上河图》涉及到的内容提炼出来,并且尽可能的古典化,这些古典物品用今天最现代的声光电重新演绎和包装那些内容后,成了今天年轻人追逐的时尚的物件,很多茶馆、酒店模仿《梦华录》的摆设和元素,这就使得它的时尚感,把古典、古雅的内容做时尚化的包装再造。
《梦华录》古风剧照
《梦华录》引发热议更多的是它深刻的情感挖掘,特别是以赵盼儿、宋引章、孙三娘这三个女性为代表的觉醒的女性形象,一反过去关汉卿笔下充满了哀怨的悲剧形象,更多是一个智慧、勇敢、担当的新女性形象,而这些显然也是当代中国的、崛起中国的那种精神状态,那个女性的状态所有的,不完全是宋代的复古。
胡智锋认为,《梦华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古装的现代化,即一方面我们要挖掘古典里面有效的元素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做现代化的提升、提炼、再造、创新。
《梦华录》剧照
总结来说,近年中国的电视剧创作总体最大的亮点有三条:
第一,关注时代。确实现实主义重新回归最主导的状态,这是近几年中国电视剧突出的亮点,古装历史剧越来越少,现实剧越来越多,直面现实,关注时代;
第二,温暖现实。在价值导向上温暖的调性是主要的,能够给人精神提振;
第三融合创新,就是在艺术上,类型的融合创新,比如把青春偶像剧和谍战剧结合等等,各种类型的融合、创新,这是这几年几个突出的创作亮点。
今年,网络视听作品也融入到白玉兰的评奖当中,包括网剧和网络综艺等等,未来,传统电视、网络视听相互融,将为白玉兰来提供一个更丰富、更多样化的视听产品和作品。
科幻电视剧《三体》让大家眼前一亮,未来中国科幻的文学创作能够有更大的推进,科幻题材会给我们的电视剧艺术创作和电视剧的技术的创新打开一个新的空间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