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亨利奖”得主面对面:中学生如何提高阅读与写作?
作为家长,你是否也曾有过下面的疑惑?
-如何提升中英文读写能力,让孩子爱读会写?
-语言类学习是互通的吗,“双母语”如何才能实现?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改变孩子的读写方式吗?
-具备怎样的读写能力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科技发展?
为了拨开这些迷雾,让中学生的读写难题更加“有路可循”,外滩君特地邀请到了钱佳楠老师,共同举办一场关于中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线下分享会」。
复旦中文系出身的钱佳楠,担任过国际学校的中文老师,却能够凭借英文写作拿下文学大奖,可见其中英文写作功底的深厚。
钱佳楠
“欧亨利文学奖”获得者
爱荷华创意写作工坊硕士
美国南加州大学文学与创作博士在读
活动主题:中学生如何高效阅读与写作?
时间:6月24日(周六) 14:00-16:00
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8号国金中心一期
报名须知:
本次活动需缴纳报名费,
¥99 /家庭, ¥169 /2组家庭
活动福利:到场人员均有机会参与抽奖,免费获得钱老师亲笔签名的书籍,以及价值¥ 799 的录播课哦!
活动名额:仅限30个名额,扫码抢先预定
坐落于爱荷华大学的“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是久负盛名的世界创意写作发源地。
创办80余年来,诞生了29位普利策奖得主,从这里走出了奥康纳、卡佛、哈丁、李翊云、白先勇等众多著名作家,因而也被誉为“作家的摇篮”。
外滩君的老朋友,复旦中文系出身的80后作家钱佳楠,有幸浸润在这样的土壤里,寻找写作的法门。
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所在的Dey House
她的中文作品《有些未来我不想去》位列豆瓣2019年年度虚构作品Top8,英文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格兰塔》等,短篇小说To the Dogs获得了2021年欧亨利文学奖。
对于写作,她有着独到的看法。
中学生的写作,有“路”可循
在爱荷华攻读硕士期间,钱佳楠曾作为助理教授给本科生上非英语母语创意写作课。此前,她还在上海世外教了5年的IB中文课。
如今转攻南加大文学与创作博士的她,也在教南加大的本科生如何写作。
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让钱佳楠坚信,“写作更多的意义在于,在日常中培养心智,认识和发现自我,以及有效与外界沟通。”
钱佳楠在爱荷华校园
对于如何教中学生写作,钱佳楠有自己的看法。
借用曾执掌爱荷华作家工坊的美国作家Frank Conroy的观点:
“老师不是告诉你文章一定要怎么写,而是让你知晓,每一种写作方式都有它的利弊,也展现给你看,语言可以施展怎样的魔力。”
1、割裂文本谈文学手法是不科学的
输出的前提是高质量的输入,换言之,对文学文本的精读与鉴赏,是写作的基础。
好作品并不缺乏,缺的是花时间多读几遍的态度。如果只是囫囵吞枣、粗浅了解大意,会忽略很多精华之处。
很多同学觉得,文学手法不就是掌握几个简单的名词,像比喻、拟人、夸张、人物描写、故事情节......这些词背一背不就好了?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
比如,对张爱玲的这句话进行讨论时,学生们往往只会说,“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钱佳楠认为,这类套话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割裂文学文本去谈文学手法是不科学的。
文学手法的学习需要先结合文本让学生理解透彻,在精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然后再尝试去分析其他文本。
每堂课的讨论,都要围绕一个问题深入下去。更重要的是,讨论时不能流于浅显的“脑洞”,而要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
在授课内容上,所谓写作窍门和捷径,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写作、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挖掘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
钱佳楠在课上和学生讨论作品
2、用“写生”的方式训练写作
即使洞悉了文学作品的奥秘,掌握了文学手法,很多同学依然苦于没有素材可以写,他们没有在生活中发现值得讲述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写作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可以怎样将“观察生活”真正落实到写作训练中,而不是一句空洞的要求?
钱佳楠建议,作为老师和家长,不妨给孩子布置一些有明确指引的写作任务。比如,去和一位菜贩聊聊天,问问他
从哪里来?
为什么会卖这种菜?
现在住在哪里?
不卖菜的时候做什么?......
对于初学者,可以先从身边的故事开始写起。
爱荷华高中生写作夏令营有个特别的早间活动,就是老师要带学生去固定地点写生,和美术生带着画板和画笔不同,这些学生携带的是纸笔。
“我有个在上海戏剧学院念表演班的朋友,”钱佳楠说,“她们的一项作业就是每天花一个小时观察一个有职业身份的路人,然后把这个人的姿态在课堂上重现,让同学猜他的职业。
这种艺术训练的方式也适合写作。每周抽一个小时凝视世界,就像奥康纳说的,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不值得你的凝视。”
3、老师的意见很重要
在钱佳楠看来,来自老师的修改意见非常重要。
“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总是盲目自信的,来自他人的意见和反复的修改,可以破除这种盲目自信。”
爱荷华作家工作坊,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老师提出意见,学生一稿一稿地修改。
大的方面,老师可以看到情节上的漏洞,情感的强硬等等,小的方面,老师可以动一动笔展现语言的美感如何诞生。
因此,教中学生写作时,老师可以找一份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稍微改几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如何可以打磨得更好。
学生也不妨多请身边的人读一读,你的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有改进之处? 这样的前后对比,其实对写作的提升帮助最大。
结语
对于那 些未来不一定会成为作家的学生来说,她相信,写作中也有很多能力的培养。
不仅仅是怎么把故事讲好,怎样使用语言更打动人,还包括培养成熟心智、认知和发现自我。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你会看到世界是丰富的,你看世界的眼光也会不一样。”
想与钱老师面对面提问交流,就来本周六(6.24)的线下分享会吧!
机会难得,30个名额先到先得哦~
声明:文内有付费链接,根据相关法规需标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