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为何最爱小昭?你看小昭去波斯那晚,他们在船舱里有多缠绵
常有人问“金庸笔下最强的主角是哪一位”,尽管金庸本人给出的答案是“张无忌”,但这答案却未必能让所有读者买账,毕竟一部作品发表出来之后,会得到怎样的评价,就由不得作者自己决定了。
至少大部分读者都觉得张无忌不够强,究其原因,就在于他这人过于“优柔寡断”,同时他的优柔寡断也不仅仅只体现在与人比武这件事上,对待感情,他亦是如此。
(张无忌、小昭、赵敏剧照)
而在笔者看来,哪怕最后张无忌选择与赵敏走到一起,他心中最爱的女子也未必是赵敏,因为在赵敏出现之前,早已有一位女子夺走了他的心,那女子可不是周芷若,而是小昭,不过小昭凭什么成为张无忌最爱的女子?
一、多情的张无忌
说来《倚天屠龙记》其实是一部让人疑惑的作品,因为初读此书时,你难免感慨“为何书中的主角老是换人”,是啊,从最开始的郭襄与张君宝,再到张翠山与殷素素,最后才是张无忌。
至于女主角是谁,只要读过原著的人一定都不会在一开始就认为“赵敏是主角”,因为这个角色正式登场都已经是原著第二十三回的事了。
而顺着剧情发展,无论是周芷若还是赵敏,都更像是小昭的替身,如果小昭当初没有随波斯三使去往波斯,一切还都不好说,因为直至原著最后一回中,张无忌的内心仍未定下,他所谓的“更爱赵敏”,也仅仅只是用以回绝周芷若而已,根本不能证明赵敏就是她心中的最爱。
(倚天四美剧照)
比如原著最后一回中,张无忌的这段旁白就将他的“优柔寡断”展现得淋漓尽致,原著道:“爱我极深、很想嫁我的,除了芷若,自然还有敏妹,还有蛛儿,还有小昭……这四个姑娘,个个对他曾铭心刻骨地相爱,他只记得别人的好处,别人的缺点过失他全都忘记了。于是,每个人都是很好很好的……”
是啊,一个男人只要内心未定,就难免会“遵循内心”做出一些事来,哪怕他此时口口声声地说自己只想和敏敏一同归隐大漠,赵敏也不该信他这胡话,他迟早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这一点,甚至金庸自己也有暗示。
二、可能发生的剧情
虽说金庸没有写一部《倚天屠龙记续集》来解释张无忌与赵敏后来的去向,关于后倚天时代的故事,他也仅仅只提到过这么一句。
“朱元璋派徐达带兵北伐,将元顺帝赶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华所建的元朝就此灭亡。朱元璋倒还记得明教,将他所建的朝代称为‘明朝’。但因明教维护百姓,朝廷官府便对其残杀镇压,时日既久,后世首领无能,明教终于也渐渐式微了。”
看起来张无忌应该是没有与赵敏一同回归中原去阻拦朱元璋的反扑明教之举了,那他会去哪儿?
(朱元璋剧照)
后记中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
前文已经提到过,帮明教办事几乎是不可能了,因为金庸“明教式微”是客观事实,张无忌若出手,朱元璋不可能如此顺利,如此看来,张无忌多半会选择去波斯找小昭,当然,以赵敏的性格或许不会愿意与他人一同分享自己的男人吗?显然不会,他们多半会分道扬镳。
但那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为何只有小昭能让张无忌念念不忘?或许是因为小昭早已将最珍贵的东西给了张无忌。
三、离别的那一夜
在笔者看来,金庸全书所有女子中,最适合当老婆的只有两位,其一是《鹿鼎记》中的双儿,其二则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小昭,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己心爱的男人百依百顺,属于是完全的理想型妻子。
其实小昭形象的转变是略有几分突兀的,要知道她早年间潜伏在明教是带着目的的,可当她遇上张无忌之后,她瞬间忘了自己间谍的身份,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爱上了张无忌,二人成了生死相依的伴侣,后来经历的一切,就如书中呈现的那般。
(小昭剧照)
真正让二人关系发生质变的事件,还要数他们一同流落到灵蛇岛之后。
其实在二人分别之前,张无忌就已经发现自己离不开小昭了,他曾有过这么一番真情告白:“张无忌低声道:‘我会永远永远记得你。我前晚做梦,娶了我可爱的小妹子做妻子,以后这个梦还会不断做下去。’小昭柔声道:‘教主哥哥,我真想你此刻抱住我,咱二人一起跳下海去,沉在海底永远不起来。’张无忌心痛如绞,觉得如此一了百了,乃是最好的解脱,紧紧抱住了小昭,说道:‘好,小妹子!咱二人就一起跳下海去,永远不起来!’”
你看,张无忌甚至有了与小昭殉情的觉悟,而在那之后,二人更是疯狂地亲吻在一起。
那段描述别提有多忘情:“小昭‘嘤’的一声,身子微微颤动。张无忌在她樱唇上深深印了一吻……张无忌点了点头,抱着她轻柔的身子坐在自己膝上,又吻了吻她。她温软的嘴唇上沾着泪水,又甜蜜,又苦涩。”
(小昭、张无忌剧照)
这可是张无忌的初吻,同时那小昭也是个黄花大闺女,从未与某位男子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这自然也是她的初吻,此时的小昭可以说是已经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给了张无忌,甚至可以说小昭就是张无忌的第一个女人,他又如何忘得了小昭?
金庸对张无忌后来的人生避而不谈,多半是因为后来的张无忌会如金庸预测的那般抛弃赵敏,继而前去波斯寻找小昭,而这样的张无忌必然会被贴上“负心汉”的骂名,不过在笔者看来,或许张无忌当初就应该与波斯明教的人死磕到底,追求自己的真爱,而不是一味地妥协,去接受一个排在第二顺位的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