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碗粉被外地人攻陷的广西工业老城,宜旅又宜居,去一次就上瘾
“酸、辣、鲜、爽、烫”,柳州螺蛳粉,重口味的奇迹。

人们为它痴,为它狂,为它吃出了7家超百亿的企业,2家超千亿的企业,且创造了30多万就业岗位。
不仅如此,“城”凭“粉”贵,它的家乡柳州城也沾了螺蛳粉的光,接连被外地人“攻陷”。
![]()
一碗小小的螺蛳粉背后,究竟藏着一个怎么的柳州?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柳州进入到工业化的狂飙突进之中,80年代时柳州已然成为风头正盛的工业重镇。
![]()
图/柳州的铁路
俗话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现代工业文明垂青于柳州,这其中有桂系军阀在这里投资办厂的关系,但其关键还是在于铁路的修建。
抗战时期,因为一条柳江铁桥,黔桂、湘桂铁路交汇于此;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成了焦柳线的起点。这三条铁路使得柳州成为重要的西南交通枢纽,也造就了“全国唯一一个不在省会的铁路局”的传说。
![]()
图/柳州市柳江河畔的的铁路大桥
因为铁路,柳州成了一座绝对意义上的工厂之城。
那时,这个小小的广西城市,充满了各种工厂形态,有诸如钢铁、机械这样硬核的重型工厂,也有纺织、日用品这种轻工业厂区,用柳州退休老工人的话来讲,就是:“那时的柳州真是应有尽有。什么都造,什么都赚钱!”
![]()
![]()
图/柳州工业
“两面针”牙膏、“千里光”香皂、“甲天下”香烟、“鱼峰”啤酒、“灯花”床单、双马电扇、万家缝纫机、都乐冰箱.....
当年的柳州,在生活上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货品还畅销全国。在天津和东北能看见“正宗柳州纺织品”的广告牌,在上海的百货大楼能看见整整一排摆着柳州生产的桂圆软糖、果酱夹心糖的糖果专柜。
此外,“国民神车”五菱宏光、金嗓子喉片、居全球轮式装载机销量第一的“柳工”,均诞生于此。
![]()
图/柳州五菱宝骏汽车基地
那时柳州光一条街就有几十座工厂。工厂有夜班,下班之后饥肠辘辘的工人相约夜宵摊,彼时最时兴的夜宵是用酸笋、香辣椒和紫苏煮出来的螺蛳,它味道足够丰富,价格也足够便宜,最能抚慰深夜打工人的五脏庙。
广西人历来嗜粉,所以在螺蛳摊上也常能看见米粉的影子。到底由谁发明了螺蛳粉的吃法现已难追溯,但柳州人对螺蛳粉最早的记忆确是在上世纪80年初。

后来,螺蛳粉遍布柳州的街头巷尾,成为了柳州原创第一小吃,成为了当地最寻常、最接地气的日常食物,也成为了柳州人的乡愁记忆。
![]()
螺蛳粉的诞生源于不可考的偶然,可似乎又是一种必然。
在柳州最早的古人类遗址——白莲洞遗址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成堆成堆的螺蛳壳,而且每个螺壳的尾部被敲掉了,这跟现在的柳州人嗦食螺蛳的方式一模一样!
![]()
这螺蛳啊,柳州人一嗦就是2万年。
![]()
如果不是切身游览过柳州城,你很难想象,这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竟拥有如此秀美的风景。
![]()
图/柳江风光
柳州,东、西、北三面环山,喀斯特地貌广布,苍翠绵延的山峰点缀于城市之间,柳江绕城而过,俨然一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模样。
可是,以工业闻名全国的背后有的不只是骄傲,它也曾灰头土脸过,也曾有过灰扑扑的重度污染时期。上世纪80年代,柳州全年酸雨率高达98.5%,是全国四大酸雨区之一。
![]()
图/柳州市雕像公园柳宗元雕像
为了还柳州一片碧水蓝天,柳州市政府痛定思痛,用了数十年时间,拆锅炉、煤改气,再配合新工业区规划搬迁,扩容电厂统一供电,恢复了青山绿水的模样,也完成了工业升级。
![]()
图/柳州文庙
2015年,柳州被评为宜居城市。
近年,柳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曾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考核排名中,它的地表水质量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一。
![]()
图/柳州水上公交
柳州文庙、蟠龙山瀑布群、柳侯祠、鱼峰公园、龙潭公园、文笔山、马鞍山公园、西来古寺、窑埠古镇、双龙沟原始森林、三江鼓楼、石门仙湖、白莲洞、中渡古镇......都是柳州人民休闲游玩的风光宝地。
除了拥有出色的山水画卷,柳州还拥有不亚于中国任何一个以花闻名的城市的盛大花景。
柳州城中种植有超过三十万株紫荆花,每逢四月花季,城区里,山峰上,水岸边,香花满树,绚烂无边。
![]()
图/柳州窰埠古镇镜观楼
柳州也有不少极具工业特色的城市景观。比如,柳州高于20层的高楼数量超过1300幢。柳州的地王大厦,高303米,共72层,是广西最早的第一高楼,也是西南非省会城市第一幢300+高楼。
![]()
图/在蟠龙山,傍晚从塔内望向远处的摩天大楼
唐时被贬至柳州出任刺史的柳宗元,写这里“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宽阔清澈的柳江并不是简单地绕城而过,而是绕了许多个弯折。这种曲折盘旋的江水,最是聚气养人,在风水上是典型的“有情之水”。
地灵水秀的柳州,养育了30多个民族,拥有灿烂而多姿的民族文化,他们相互包容,相互影响。比如在又酸又辣又爽的螺蛳粉里,就体现着柳州多民族聚居的风土和性格:米粉是汉族的传统食物,而粉里的“灵魂”酸笋,则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食品。
![]()
图/柳州三江侗寨鼓楼
恰如那碗鲜香麻辣的美妙味觉,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也无一不让人回味无穷。
![]()
一碗粉,一辆车,一枝花,一江水,柳州有说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