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检普法小课堂】聚餐莫劝酒劝酒有风险
普法宣传
聚餐莫劝酒 劝酒有风险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案情回顾


赵某、李某、王某三人系故交。因多年未见,赵某、李某席间不停地向不胜酒力的王某敬酒,王某明确表示已不能再喝,然而难以招架二人的盛情敬酒。随后,醉酒的王某被送回家,其妻观察脸色不对,于是立马呼叫120将王某送到医院抢救,最终王某抢救无效死亡。事后,王某妻子以赵某、李某劝酒过度为由,将二人告上法院要求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等各项费用。
法律讲堂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王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清楚自己的健康状态,自身酒量及过量饮酒的后果,应当预见饮酒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但赵某、李某不仅未尽到劝阻的义务,还进行劝酒,综合考虑各方应付的注意义务、过错程度、事发后参与救助等情况,王某的死亡其自身应付主要责任,赵某、李某承担次要责任,赔偿原告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各项费用的40%,并给付精神抚慰金5000元。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未成年人参与演出、节目制作等活动,活动组织方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所需申请材料


小米作为一名高二学生,觉得自己成绩太差,他向父母表示自己已经16周岁,生活能够自理,所以想参加工作,最终父母支持了小米的决定。但当小米到一家公司应聘时,却遭到公司拒绝,理由是小米尚未成年。
救助申请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及第三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小米已年满16周岁,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符合法律对于未成年人参加工作的年龄界限和受教育程度的规定,所以小米参加工作是可以的。至于对小米录取与否,应当根据招工的实际标准和要求进行选择。
救助标准及时限
救助标准以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不超过36个月的工资总额,具体金额根据案件情节、实际损失情况、救助申请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救助申请人家庭经济情况等综合确定。受理后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救助和具体救助金额的决定。


关注阿图什检察
撰稿 | 第三检察部
编辑 | 艾克拜尔江·阿力木
审核 | 邓露
检察官提示


家庭聚会,朋友重逢,饭桌上喝酒是避免不了的,一般自行承担责任,但如果在饭桌上强迫饮酒,恶意劝酒,明知饮酒人患有某种疾病,酒量有限,甚至发现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仍不履行劝阻义务而与之对饮,导致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一起喝酒的情谊,愿意喝则喝,不愿意喝千万别劝别人喝,当然即使别人愿意喝,也不要喝完就拍拍手走人,即同行行为,应对醉酒者有酒后安全注意义务,对酒后之人应给予必要的照顾,尽可能避免其陷于危险状态或受到意外伤害。


关注阿图什检察
撰稿 | 第二检察部
编辑 | 邱文龙
审核 | 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