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父亲死于意外儿子一直疑惑,九年后开棺验尸,真凶却让他纠结

  2012年的一天晚上,安徽祁门县公安局接到了一起报案。

  电话那头的人声称在市区中心广场发生了持刀伤人事件,请求警方尽快出警。

  民警第一时间赶到案发地,在现场发现了两人受伤,男的叫胡树坤,女的叫康爱琴,二人都是祁门县贵溪村的村民。而行凶者正是康爱琴的丈夫冯良超。

  几天后,冯良超投案自首,交代了自己持刀行凶的过程和动机。

  据冯所说,他一直在外打工赚钱,却发现妻子康爱琴和同村村民胡树坤有不正当关系,一气之下就做出了持刀伤人的过激行为。

  办案民警觉得,这就是一起简单的因丈夫怀疑妻子出轨引发的伤害案件。可让他们意料不到的事,几天后,一个名叫汪坚华的少年来到警察局,说出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秘密。

  

  这个少年名叫汪坚华,时年19岁,是康爱琴和前夫汪树林生的儿子。而汪树林早已于多年前过世了。

  在汪坚华的叙述中,一桩发生在九年前的疑案走进了办案民警的视线。

  2003年,汪坚华只有9岁。

  他和父亲汪树林、母亲康爱琴以及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在祁门县贵溪村。一家人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也过得平静和睦。

  汪树林是一个好父亲。

  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几乎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农活,平时有空还会上山挖竹笋挑到城里卖,赚点外快贴补家用。

  康爱琴的身体算不得太好,在村口开了家小卖铺,收入微薄。

  平时,汪树林和康爱琴就一起住在店里,汪坚华则和爷爷、奶奶住在家里。有时候,康爱琴会以担心儿子晚上害怕为由,回家里睡觉。

  年幼的汪坚华隐隐感觉到,在母亲回家的那些晚上,会有人进屋和母亲睡在一起。

  可是那时他太小不懂事,从来没有把这件事说出去,更没有让父亲知道。

  这种平静的生活在2003年农历腊月二十六这一天结束了。

  那时候距离大年夜没几天了,可是汪树林照常忙着家里的活计。他在二十六日一早就出了门,想上山多挖几根竹笋拿出去卖,多赚点钱给家里人过年。

  这也是汪坚华最后一次目送父亲离开。

  当天上午11点左右,一名村民急匆匆跑到汪家报信,说发现汪树林从山崖上掉下来,现在命悬一线,估计要不行了。

  汪家人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朝山上狂奔而去。

  等到汪坚华赶到后,看见他的父亲正躺在一处小山坡上,气若游丝、奄奄一息,嘴角还带着血。

  爷爷奶奶一看到这个场景,就吓得嚎啕大哭。邻居们连忙帮着打了急救电话。

  在被救护车送往医院的路上,汪树林停止了呼吸。

  

  汪坚华从此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汪树林是在挖竹笋的失足跌落悬崖,重伤而亡,谁也没有多想。

  汪树林走后,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康爱琴开的那个村头小卖部,完全无法支撑起一家人的开销。孤儿寡母过不下去,康爱琴只好带着儿子改嫁给了同村邻居冯良超。

  冯良超的前妻因病过世,带着女儿独自过活。

  他和康爱琴组成了一个新家庭,从此以后,汪坚华就和母亲、继父一家生活在了一起。

  按理来说,日子也就这么过下去了。

  可是年幼的汪坚华的心里,始终缠绕着一个疑团——父亲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汪树林出事前一天,他曾看到客厅桌子上有个白色袋子,里面装着一些诸如柿饼之类的吃食。当时临近春节,小坚华以为是家里准备的年货,正想拿出来吃掉,却被母亲一把夺走,后来他再也没有看到那个袋子。

  而在汪树林从悬崖上摔下来后,小坚华看到父亲嘴角有一丝血迹,让他觉得很不寻常。

  这两件事情,一直如梦魇一般困扰着汪坚华。

  汪坚华的继父冯良超脾气暴躁,刚结婚的时候对待康爱琴还算不错。可是日子久了,随着生活的摩擦越来越多,两人渐渐开始发生争吵,冯良超甚至会对妻子实施家暴,拳打脚踢都是常事。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汪坚华痛苦不已。可是他还是个孩子,根本没办法把自己和母亲从这种糟糕的境况中拯救出来。

  在一次争吵中,冯良超对着康爱琴大发脾气,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要把“那件事”告诉汪树林的父母。

  这句话刚好被汪坚华听到了。

  他心中猛然一震,多年来的怀疑再次提上了心头:“那件事”到底是什么事?为什么冯良超威胁母亲要将此事告诉爷爷?难道和父亲汪树林有关?莫非冯良超和汪树林的死有关?

  汪坚华越想越害怕,父亲临死前,嘴角那抹诡异的鲜血常常在他眼前浮现。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