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昭君真实容貌的复原图,网友看后炸锅:这么丑?专家:这是事实
原标题:王昭君真实容貌的复原图,网友看后炸锅:这么丑?专家:这是事实
引言
“玉容寂寞花无主,顾影低回泣路隅”,这句诗出自宋代秦观笔下,秦少游用温柔婉约的笔调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温婉动人的昭君形象。
说起中国的古典美人,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西施,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人,这四个女子虽然身处不同的朝代,拥有不同的风姿,但都同样凭借着倾国倾城的容貌被历史铭记,被后人广为流传。历代文人更是为她们挥毫泼墨,写下了数不尽的赞美诗句,钦仰文章。但是这四位美人的芳容究竟为何,后人却始终无缘得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今的专家们终于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还原古人的面貌了,让那些史书中的人物穿过历史的风烟,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当专家拿出昭君的面容复原图时,网友却纷纷表示大失所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历史记载中,昭君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史说昭君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的这句诗不是虚言,虽然千年光阴轮换,但是昭君的故事却始终在华夏大地上流传。
昭君出生在山清水秀的秭归,名山丽水养育出了绝代的佳人,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她就被选入了汉宫中的掖庭,成为了宫墙之内,众多落寞红颜的一个。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昭君生性正直倔强,不肯像其他人一样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毛延寿故意在画像时丑化昭君,昭君这才一直没有被君王临幸。
时间到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希望和汉朝交好,所以自己亲自前往长安求亲,希望汉朝皇帝能够给他一个美貌贤惠的女子为妻。这时候昭君已经入宫数年了,一直没有见得君王面,满腹愁怨。为了摆脱深宫的枯寂生活,她自请远嫁匈奴,这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除了舍身和番的义举之外,昭君的美貌也是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在后世更是西子,貂蝉,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人”。古往今来,容貌绝色的女子不在少数,那么,王昭君的容貌究竟是何等美艳,能够艳冠古今,占据四大美人之位呢?
在野史传说中,最能够体现昭君美貌的就是“落雁”的故事了。传说昭君和亲边塞之后,日夜思念大汉家乡,环顾四周,又无人可以倾诉,只能将一腔愁绪全部寄托在琵琶之上。琵琶声声,惊动飞过的大雁,大雁看见了王昭君,顿时被她的容貌吸引住了,甚至忘记了拍打翅膀,直直地从天上掉了下来。
总之,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野史传说之中,王昭君都是一位奇女子,她不仅有能惊艳大雁的倾城容貌,而且甘愿舍出自己,远赴朔漠,换得汉家天下的和平,这也是她被后世一直铭记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如今专家复原了昭君的面貌之后,人们却发现昭君的复原图与想象中的昭君相去甚远,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昭君复原图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让我们能够无视时光长河的阻隔,看到古人的真实面貌,但是昭君的复原图却让许多网友完全无法接受。
昭君本就是史册流芳的绝代佳人,在后世文人的诗文美化之下,昭君的美更是被描述为人间难见,天上少有,但是昭君的真实容貌为何,后世人却一直无缘得见,只能根据历代文人的诗词字句在脑海中还原昭君的芳容。
所幸,现代科技帮助人们弥补了这个遗憾,不得不说如今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的地步,仅仅是根据古人的遗体,一幅接近真实容貌的画像,甚至是史书中的一段容貌描写,就能够复原出古人的真实容貌,这等技术说是鬼斧神工也不为过。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被还原的古人容貌不在少数,比如西汉时期的辛追夫人,传说中身有异香,能招粉蝶的乾隆香妃,还有康熙皇帝,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容都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一点点展露了出来。网友们一边吃瓜,一边感叹科技的神奇。然而在昭君的复原图出现之后,网友却纷纷表示不能接受。
复原图中的王昭君脸庞大,脖子粗,眉毛浅淡稀疏,眼睛细小狭长,却没有什么精神,完全没有丹凤眼的凌厉美艳,总体来说画像上的妇人勉强算得上是五官端正,但绝对与美人两个字无缘,与人们想象中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昭君更是八竿子不挨着。
而且,画像中的昭君虽然只有头部和脖子,但是仅仅从这两个地方也可以看出她的身形近乎魁梧,真的与人们传统认知中女性美大相径庭,人们常说环肥燕瘦,但是就算杨玉环的“肥”是仅仅是指身材丰腴而已,像这种“魁梧美人”,就很难符合人们的审美了。
在人们的殷切期盼和千呼万唤之下,昭君的复原图终于“出炉”。然而出现的却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怀抱琵琶,峨眉浅笑的女子。但是专家却一直坚称这就是历史中昭君的真实容貌。
那么专家的说法有什么切实的依据吗?
三、汉朝人的审美
我们都知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就像唐朝以丰腴为美,到了曹雪芹的时代,就更欣赏林黛玉这样娇滴滴的病美人了,那么昭君所在的汉朝的审美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专家解释,汉代的人更喜欢方脸,因为在汉代人看来这是富贵之相,能够给家里人带来好运气。所以,虽然我们如今不能接受的复原图,但是放在汉代,这种脸型却是最受大众追捧的。
不过专家虽然给出了解释,但还是抵不住广大网友的吐槽,只得重新对昭君的复原图做了修改,修改过的图像中,昭君虽然依旧是方脸,但是五官线条更为柔和,造型也更加鲜艳,虽然还是和人们想象中的四大美女形象有所差距,但与最初的那幅还原图相比就要好看太多了。
其实,如今人们想象中的昭君与历史上真实昭君肯定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如今人们脑海中想象中的昭君是在看了许多诗文或者影视作品后形成的,这些诗文或者影视作品其实反应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
而且所有人都仰慕昭君的芳名,在创作时刻意地对昭君的容貌加以渲染和美化,所以昭君就这些作品中变得越来越美,与最初的真实昭君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也难怪网友们在看到昭君的复原图时会大呼失望。
结语
其实,如今王昭君已经变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她的美,她的和亲义举都成为了一种固定的文学意象,向人们传播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所以,无论真正的昭君长什么样,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历代文人所赞颂的,我们所钦慕的,并不仅仅是历史上真正的昭君,而是在昭君基础上,被历代文化赋予各种文学意义最终形成的这样一个文学形象。
就如同很多文学作品中提到“西子王嫱”,并不是真的在说西施和王昭君,而是以此为典故,在指代美女,当昭君成为美女的代名词之后,她本身的容貌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文人们已经用自己笔赋予了昭君倾国倾城,丽质无双的特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