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林外史》中的三对父女关系看封建社会女性的遭遇

  从《儒林外史》中三对父女关系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女性的遭遇。书中女性形象不多,但从书中几位父女的关系中,仍能窥见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

  (1)鲁小姐:封建科举制度的铁扇

  鲁编修进士出身。他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难免对科举制度敬佩一辈子。虽然说他是一名穷院士,但这也是为天下正道“学而优则”的实践结果,也是很多莘莘学子一生的梦想。鲁编修希望光宗耀祖的事情能够有人关注。

  可惜命运只是跟他开了个玩笑。他只有一个独生女,这意味着陆家没有人从事经商。但鲁编修不甘心,把女儿当儿子养,开始了自己的“鸡宝宝”生涯。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给女儿读《四书五经》。这对于封建社会的女性有读书的机会是相当不错的。从这一点来看,陆爸爸比其他的父亲更加开明。我女儿也很聪明,十二岁就能写八股文了。“我记得3000多份省级硕士考试试卷”,我的应试能力也不错(可惜没有一展身手的机会)。毕竟,女第一书生只存在于戏剧中。鲁小姐越是求学,鲁编修越是感慨:“如果他是儿子,进士、状元就得几十个了!”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优秀的“进士”基因被浪费了。

  

  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就是让女人走开的事情。注定了鲁编修的鸡宝宝竞选只是一张票。然而,在这十年的教育中,女儿完全被封建科举制度洗脑了。她认同这份职业,也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她和父亲很有默契,把实现这一目标的对象抛给了女婿。

  女婿是贵族世家的儿子,加入了陆家。这对年轻夫妇很般配,才华横溢,貌美如花。陆家对新女婿抱有“即将中进士”的幻想,但女婿并没有辜负。他的“才”不是用来得人、进士,而是做“名士”,不计名利。学霸鲁小姐的房间里堆满了参考书,但她的丈夫并不在意。起初,小姐还以为丈夫已经熟悉这些东西了,未免太幼稚了。原来老公爱看闲书——诗集,就约小姑娘一起看。这可不是宝黛志同道合,偷看《西厢记》的美好景象。鲁小姐忍了几天后,给丈夫定了文章的题目,却被斥责:“我不擅长这件事……我不耐烦做这种世俗的事。””,这位女士气得想吐血。经过多次尝试、提醒、劝诫,终于确认女婿不是科研候选人。而岳父鲁编修气得要娶妾生二胎,以便把儿子培养成进士,鲁小姐把满腹进士的心只放在了“鸡娃”身上,这也算是精神寄托了这一生的。这一点和《红楼梦》中的李纨很像,只不过后者是一个一心教育儿子的寡妇,为自己挣得“凤冠霞佩”。相比之下,鲁小姐则很好地将自己变成了“寡妇”。

  (2)王家女儿: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王玉辉本身就是考场上的大佬。他性格笨拙,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学者。经过30多年的刻苦学习,他的事业却陷入了停滞。他已过天命之年,自知功业已退,立志编撰三书:一本礼记,一本文字,一本乡约。为了实现读书的梦想,他不做生产工作,过着贫困的生活。王玉辉读书愚笨,走进了死胡同。不像《水浒传》里的吴庸,科考考场做不到,他可以找老师做,至少能解决温饱。

  王家漏雨,连夜下雨,四个女儿都落得婚姻不幸的下场。两个女儿都在娘家过节,这给本就贫困的家庭增添了负担。“守杰”背后的支持者一定是王宇辉。三女儿结婚一年多就成了寡妇。她不想给贫困的娘家带来负担,所以她选择了死亡,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的名声。婆家和生母都劝她放下求死的念头,但王玉辉作为父亲却对女儿表示支持,因为在他眼里,这是“一件载入史册的事情”,和他要修改的《乡镇合同》一模一样。就是对这种惨无人道的事件点赞。最终,女儿为丈夫而死,以命换名。

  王宇辉对女儿不是有很深的爱吗?他表面上迂腐,内心却是对女儿的爱,只是他的爱已经被封建思想扼杀了。女儿去世后,他悲痛欲绝。他甚至拒绝参加官方的烈士表彰大会。为了减轻失去女儿的痛苦,他决定出去散散心,但“一路看水看山,为女儿哀悼,感到悲伤和恐慌”。

  王家女儿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留下一片叹息。然而,在封建社会,有多少女性的生命被非人的礼教夺去!鲁迅先生曾在《我之节烈观》中写道:“解脱很艰难很苦,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好处。”“但无论谁怕解烈,都怕他被钉在自己身上,钉在自己的骨肉上。王玉辉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始终不肯放开自己的骨肉和骨肉。”这是晚年读书人的悲哀!

  

  (3)沉琼芝:封建伦理中的另类

  沉琼芝是《儒林外史》中作者最关注的女性,她也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一个人物,书中的其他女人都没有名字,只能是某位女士或某位妻子,但沉琼枝有名有姓,更重要的是,她有自己的名字。独立的人格。

  沉琼芝的父亲沉大年是一名长年在外地度过的老师。琼芝自幼丧母,父亲不在身边,这就形成了她独立的性格。沉琼芝懂得诗词,刺绣,也为她以后的谋生提供了基础,不过,沉琼芝的魅力不在于她会读书写字,而在于她有自己的主见,敢于为自己做决定。

  当沈大年送女儿去扬州婆家时,发现对方根本没有结婚的意思,“看来这样的情况,你就不算是正妻了,这门婚事还是得到与否的问题?女儿,你也得自己拿主意。”沉琼枝道:“爹地,你放心吧,我家里从来没有写过法律文件来讨他的便宜,你又何肯躺着做小孩子呢!他这么招摇,万一爹地跟他吵架了,你就放心吧!”“对他来说,恰恰相反,我被外人议论纷纷,现在我要坐轿子被抬到他家,看看他如何对待我。”

  宋盐商从小就骗沉琼枝结婚,沉琼枝发现真相后并不羡慕富贵,决定逃婚。他逃跑时,还拿走了房间里的金银器皿和珍珠首饰,能带多少衣服就拿了多少。“穿着七条裙子,装作小妈妈,贿赂了丫鬟,五点钟从后门走了出去。”完成了。”做这一切的时候,她冷静干练,就像一个闯荡江湖的侠女。

  

  沉琼枝只身一人到南京租房子开店,卖诗词和诗词。以刺绣为生,生活并不顺利,一个单身女子创业,不免让人产生错误的想法。总有年轻人想从她那里得到想法,但她却保持着自己的干净和纯粹。

  沉琼枝与那个时代的闺中女子完全不同,她看人的眼光很敏锐,见到著名学者杜少卿时,他趁机向杜夫妇说明原因,并送来一封信。杜少卿听完沉琼枝的遭遇后说道:“盐商财大气粗,很多士大夫看到都会着迷;你是一个弱女子,你就像一粒泥土,这是很可敬的!但他必须跟着,你就是个灾难。“距离不远,但危害不大。”果然,盐商追了上去。当官司纠缠时,沉琼枝无所畏惧地面对现实。最终,县令“放了女儿,还了易父,另选了女婿”。

  虽然沉琼枝绕了弯路又回到了起点,但是中间的过程并不精彩。沉爸爸常年不在家,对她的思想影响并不大。沉父生性懦弱,缺乏社会经验,而女儿却勇敢侠义。在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中,女性地位卑微,她们的命运无法由自己决定。沉琼芝就是其中之一。

  

  编者注:如果您喜欢本文,请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