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战争,你会在自愿的前提下「保家卫国」吗?

  如题,如果发生战争,你会在自愿「保家卫国」吗?

  宪政民主论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推翻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军队的领导,搞美国式的“民主政治”。

  宪政民主论鼓吹者们认为,在中国实行宪政应包括如下要素或其中大部分要素:成文宪法、国民主权、代议民主、有限政府、权力依宪法划分、确认基本权利保障、司法(或审判)独立、宪法监督或违宪审查等。

  宪政民主论鼓吹者们的核心主张是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主张军队国家化、实现三权分立和经济私有化。这些主张挑战了我国政治制度底线,企图“改旗易帜”,引起内乱,导致社会动荡。很显然,这些主张不会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容忍。

  “普世价值”是什么呢?所谓“普世价值”,实际上是西方价值观。“普世价值”与西方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比如,1948年成立的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就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正是基于这些因素,西方国家提出的所谓“普世价值”必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排他性、扩张性。它实际上也是西方推行新自由主义、宪政民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关于这一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得很清楚:“美国自建国以来笃信自己的理想具有普世价值,声称自己有义务传播这些理想。这一信念常常成为美国的驱动力。”

  为了推行“普世价值”和攫取利益,美国通过干涉他国内政等方式大搞“和平演变”,后来叫“颜色革命”“茉莉花革命”等。其含义基本一致,都是指通过非暴力的手段推翻不奉行西方价值观的国家政权。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暴力色彩一点也不弱。以乌克兰为例:

  乌克兰橙色革命(栗子花革命)尤先科的支持者以橙色的栗子花(基辅市的市花)为标志,所以称为“橙色革命”(又名“栗子花革命”)。2004年 11月乌克兰进行总统选举。由于第一次选举由于双方得票都没有超过50%。于是举行了第二次大选。美国大力支持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领导人尤先科得票46.66%低于亲俄派领导人亚努科维奇得票49.53%。众多国内外观察员报道说官方宣布的亚努科维奇获胜的结果是舞弊导致的。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和鼓舞下,尤先科带领其支持者从市中心广场向总统府进发包围总统府,并与警察发生冲突。迫于这些抗议运动,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这次重选的结果无效,并规定在同年12月26日再次重选。于是尤先科在这次重选中以52%的结果获胜。2005年1月23日尤先科就职 ,标志着“橙色革命”的最终胜利 。橙色革命后 ,人们都在期待着新政权能够实现诺言,振兴经济 、惩治腐败,带领人们走向自由繁荣的新生活。但是随着乌克兰政局的继续动荡 ,人们开始逐渐明白,“橙色革命”并非救国救民的真正良药。乌克兰危机(广场革命)2012年,乌克兰与欧盟草签了联系国协定,并宣布将于2013年底正式签署。听到这一消息后,于是普京多次与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亲俄派)举行会晤。最终决定在2013年10月20日,乌克兰与俄罗斯签署了150亿美元贷款的协议。第二天,亚努科维奇宣布放弃签署欧盟联系国协定,当晚几百名乌克兰民众开始聚集抗议。11月24日,抗议扩大化,约有10万人聚集在基辅进行抗议示威。乌克兰危机爆发了。2013年12月1日,抗议者占领基辅市政府和独立广场,并开始在广场上扎营。约有80万人参加了抗议示威。然而支持政府的群众也在基辅独立广场发起抗议。最后亚努科维奇向反对派做出让步,接受了内阁的全体辞职,总理阿扎罗夫辞职下台。但反对派仍然坚持乌克兰必须与欧盟而不是与俄国加强关系的主张,并一再敦促亚努科维奇总统也辞职。[1]除了上面所说的宪政民主不适合我国国情外,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西方价值观是否适用于中国,从而具有“普世”意义呢?清华大学陈来教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与近代以来西方核心价值的区别:

  一是责任先于自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群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二是义务先于权利。中国文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是中国伦理的一个根本特色。三是群体高于个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认为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社会远比个人重要,因而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四是和谐高于冲突。中国文化注重以和为贵,强调多样性之间的和谐。[2]

  很显然,中华文化的这些价值观与西方近代以来强调个人权利、个体自由优先,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执他人的价值观存在着根本不同。如果简单移植西方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局面。

  如果祖国发生战争,你会在自愿的前提下“保家卫国”吗?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多数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