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粤语真只差一票就成国语了?其实不是,最有可能成国语的是它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方式。我们所说的现代普通话是汉语,但实际上汉语还有很多传统语言。汉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标准语言和方言之间有区别。每个人都知道方言。很有可能,一个北方人去南方,南方人用方言骂他,还以为他在夸他。虽然在一个国家,一个省的方言更是数不胜数,更何况是一个国家。标准语言为普通话。一直有传言说粤语距离成为国语仅差一票。这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当时最有可能成为国语的并不是四川话。
![]()
汉语早在6000年前就分化为汉藏语系的各种语言。还有一种说法,这个语系其实起源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分化发生在一万年前,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证实。春秋战国之前,古汉语是用自己的语言说的。《说文解字·叙》记载“诸侯掌权,非王治,……言论不同,人物不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了统一的文字,小篆成为隶书。
发展到这个地步,其实各地的人物都差不多,但是在语言上还是有区别的。现代标准汉语的确认起源于1902年一位名叫吴汝纶的学者去日本。吴汝纶与曾国藩和李鸿章关系良好。到了日本后,有日本人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有一种国语来统一语言,而在这次谈话中就出现了普通话这个词。1906年,朱文雄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正式提出普通话。他形容这是“各省通用的词语”。
![]()
五四以后的白话文等活动奠定了北京语音的地位。那时,各国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粤语也是粤语。其实它起源于北方方言和楚方言。在今天的粤语中,它更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而且在很多地方也有使用。1955年10月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汉族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并确定为北京话的标准读音和北方话的基本方言。有传说,这次会议广东人的票数只有一票之差。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在白话文运动之初或更早直至雍正时期,南京话争议较大。
![]()
南京官话曾经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以南京发音为基础的民族发音。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它都作为官方标准语言出现。日本、朝鲜等一些国家教授的汉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朝定都南京时,南京官话受到高度推崇,正式成为官方语言。
![]()
不久,朱棣动员靖难夺取皇位。他原来的封地是北京,不太习惯在南京生活。再加上北京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所以很容易受到蒙古人的骚扰。于是朱棣迁都北京。去北京的人大部分是南京人。南京官话影响了当地的发音,甚至经历了整个明朝。北京官话就是在此时形成的。
![]()
1728年,雍正将官话改为北京官话,南京官话结束作为中央政府的官方语言。但此时的南京官话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其地位在晚清时期还是比较高的。汉语拼音创始人卢玉章曾提出以南京话为通用语言。1913年,北京官话再次被定为国家发音。为了照顾百姓,民族发音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点。1918年推出的国家拼音“拼音字母”主要是从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的混合中提取出来的。
1932年5月,引入普通话系统。从此,广播就以这个标准为基础,各地的普通话标准也开始统一。1949年解放后的国语也起源于这个时期。直到1955年,国语才改为普通话。标准制定后,于1956年2月向全国推广。
参考:《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