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重逢之后,萧景睿为什么,再次称梅长苏为“苏兄”

《琅琊榜》中,梅长苏回到金陵,一为赤焰军忠魂昭雪,二为还大梁一片清明气象。
梅长苏虽然有自己明确的目的,也知道在跟太子和誉王较量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使用一些手段。
虽然他固守着自己的底线,可还是难免伤及无辜,萧景睿便是其中之一。最让梅长苏心痛的是谢绮的离世,那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对于梅长苏来说,赤焰案真相的关键人物就是谢玉,然后是主查办案的玄镜司首尊夏江。
当梅长苏了解到萧景睿的身世,以及卓鼎风父子为谢玉鞍前马后的信息,借景睿的身世,誉王的权势,扳倒谢玉是必然要做的事。
莅阳公主是林殊的亲姨妈,景睿是他表弟,从小跟在他身后玩闹的小屁孩儿,他也曾教他读书骑射。

梅长苏主动接近萧景睿,并多次帮助他,和他成为好友,又暗示自己身体不好,需要疗养。萧景睿便自然而然地,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住。
梅长苏知道揭露真相的那天,必然会给萧景睿带来一些伤害。当他发现萧景睿,是一个特别看重友情的人时,心里便更加心疼与无奈。
可是这却是萧景睿,必须要面对的是现实。
萧景睿温厚善良,重情义,他对梅长苏特态度变化,也是他接人待物,积极入世,更加成熟的成长历程。

01 对“苏兄”的黏着和依恋
梅长苏是萧景睿很钦佩的人,从心眼里,把他当成了最可信赖的朋友,心甘情愿请梅长苏到家里去住,并极力地维护他。
当二弟谢弼没打招呼,直接把梅长苏推荐给皇后时,萧景睿严辞拒绝了他。
当梅长苏周旋于太子和誉王之间时,萧景睿感到了失落和不安。

通透的言豫津一言指出,苏兄是深不可测的人,我们还没有资格作为他真正的朋友。
那意思很明白,是劝萧景睿不要陷得太深,难免被卷入党争,而受到伤害。
萧景睿认同言豫津的建议,还是忍不住关心他的“苏兄”。在知道谢玉暗夜刺杀梅长苏之后,心里惭愧不已。
即使他不理解梅长苏的选择,还是对友情很黏着和依恋。梅长苏搬离谢府后,他们也还是很好的朋友。

02 一声 “苏先生”,疏远,却不迁怒
对于做为两性之子,养尊处优的萧景睿来说,经历过侯府惊魂一夜,一切都变了。
原本以为父亲谢玉,只是对自己很严厉,没想到还曾经要对自己下杀手。
卓鼎风夫妇视他如宝,兄长卓青遥也疼他照顾他,自己却和他们,半点血缘也没有。

萧景睿孝顺重情,也最易为情所伤。真相揭开来时,他是痛心而无法接受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视为知己般的梅长苏,却把他当做了扳倒谢玉的棋子。
萧景睿却没有恨,没有怨,他只是无可奈何,从一份粘着的情感里面,把自己拉了出来。

景睿要去南楚看望亲生父亲了,梅长苏长亭送别,他称他为“苏先生”。
景睿说,我没有办法要求所有人以我为重,我也不后悔曾经对你的友情。
萧景睿在尝到了孤独和痛苦之后,疏远了“苏先生”,但内在的善良本性,使他不愿意迁怒于别人。这是他的理智和操守。

03 再喊“苏兄”,成长和洞察
听到谢玉去世的消息后,萧景睿很快回到了母亲身边。几个月的离开和异国他乡的经历,景睿更懂得人情冷暖,更加豁达和懂得人性。
萧景睿和母亲一起看了谢玉手书,了解到惊天的内幕。他决定陪母亲去太子府,交出手谢玉手书。
赤焰案冤情太大,母子俩没办法视若无睹。所以他们没有回避,而选择了一起承担。

进入太子府正殿,萧景睿一眼看到,梅长苏正陪在太子萧景琰身边,他已然明了苏兄的选择。
所以当萧景睿看到梅长苏,对于重审赤焰案的坚定,就准确推断出苏兄应该是局中人。
梅长苏一句“景睿,好久不见”,和萧景睿再次喊一声“苏兄”,两个人的隔阂已然消弥。

此时的萧景睿,已经不是那个一厢情愿,黏着的小孩,而是一个洞察人心的成熟青年。
人生在世,朋友关系也好,其他的人际关系也好,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大都会经历像萧景睿这样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人真诚,掏心掏肺,但也强烈渴望对等的真诚。
第二阶段,得不到便会失落,继而对人际关系失望。
第三阶段,懂得换位思考,接纳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

而对于萧景睿人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莫过于梅长苏曾经安慰他的话:
只要你可以保住本心,看得出对错,辨得出真假,又有什么难关是熬不过去的。
关注@不二书影,一起追剧,体悟人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