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尴尬场景:拥有2720万微博粉丝的偶像,却连千人购票都没有!
最近,内地偶像歌手孟美岐在北京的演唱会上出现了异常情况。虽然她在微博上拥有2720万粉丝,但她的演唱会门票上线三天后仍有大量剩余,并且三个档次的门票都有剩余。孟美岐的北京演唱会共有1700个座位,这意味着这位拥有2700万粉丝的偶像歌手,却无法吸引超过1700人购票。其中的疑问和不尽如人意之处,实在令人震惊。

值得一提的是,在孟美岐的演唱会宣传微博中,有20万次转发和8.4万次粉丝留言,其中大部分留言都是“期待北京演唱会”。这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微博上有数万人追星,但实际购票人数不到1700人,这已经涉嫌虚假宣传和网络水军的行为了。
孟美岐只是韩流审美在华语偶像歌手中的一个小角色,以卖脸为主要特点,追随饭圈文化,缺乏音乐才华和专业素养,华语音乐圈应该对此进行抵制。甚至可以说,华语音乐当前的低迷和所有职业歌手的糟糕表现都与韩流偶像的入侵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入韩流饭圈文化和大陆市场概念,导致了资本对于专业音乐资源的掠夺。

到了2023年,韩流审美对于华语音乐圈的影响已经十分严重。一方面,有王源和粉丝结婚的噱头,要求粉丝穿婚纱去看演唱会;另一方面,孟美岐在微博上夸大宣传,但实际上她的偶像歌手演唱会却鲜有人问津。更早之前,还有加拿大电鳗吴YI凡的专辑刷票事件以及肖战的单曲刷票问题。
韩流音乐饭圈化和虚假数据公关是通过利用网络的虚假手段,使音乐艺术变成非专业的娱乐产品,减少公众接触高质量音乐的机会,导致很多青少年的价值观扭曲,并接受韩国音乐饭圈化审美,从而实现盈利的整容、崇拜金钱等韩流思想。

华语音乐的发展是其中的主要受害者,因为韩流音乐通过垄断专业音乐资源,并将其掌握在资本公司手中来实现公关效果。在音乐制作方面,韩流偶像歌手将音乐和演唱会作为赚钱的手段,而并不关心音乐本身的艺术质量,将娱乐化的韩国饭圈文化作为核心利益点。
这对华语音乐的品质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剥夺了音乐人在音乐公共资源方面应享有的专业分配。要使我国的华语音乐市场得以发展并在国际上有所突破,突破文化输出壁垒,就必须抵制韩流饭圈娱乐化对音乐市场的侵害,并实现曲线超车。
韩国偶像歌手对华语音乐质量的入侵,源于一个名为湖南卫视二级公司芒果传媒有限公司的机构。
2004年6月,天娱传媒推出《超级女声》,这标志着中国选秀节目的兴起。次年,芒果传媒开始进军引进韩国明星饭圈歌手的市场,从2005年开始,韩流明星开始涌入中国,芒果传媒也大量宣传,积极鼓励年轻人观看韩国偶像明星。然而,直到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禁令,禁止播放偶像养成类节目,旨在遏制畸形饭圈文化。在这种背景下,2008年,《超级女声》被取消,改为《快乐女声》。

但是,韩流偶像歌手对华语音乐市场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反而逐渐增强。各种男子偶像组合、女子团体和韩流音乐在网络上大热,一些口语词汇如“欧巴”、“思密达”等也开始成为时髦的用语。这导致韩流势不可挡,需要有人出现进行号召。
周杰伦在演唱会上直接喊出了:“华流才是最强的”口号,正式拉开了华语音乐和韩流饭圈音乐的对立,同时周杰伦也因此被芒果传媒除名,两者关系紧张。最终他成为了浙江卫视蓝巨星传媒公司《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因此导师登场。

那么周杰伦为什么要抵制韩流呢?
原因如下:
1:韩流音乐侧重于畸形的饭圈偶像追星文化,而不是音乐本身,音乐只是达到饭圈文化目的的手段。韩流音乐必须通过擦边舞蹈、整容的姣好容貌、软色情的可爱声音色、大胆视觉冲击的服装等手段来刺激观众,达到非音乐的生理听觉感受。这违背了音乐的初衷,也违背了歌手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底线。而周杰伦的音乐,无论嗓子怎么样,他都在唱歌,并通过歌声表达自己,歌声是他的核心。韩流正好相反,音乐只是基础,更注重擦边、卖脸和愚昧的追星行为。

2. 韩国音乐产业存在文化审美扭曲的问题。其音乐市场并非自由竞争,而是受到财阀的控制。所有练习生、艺人和歌手都受到财阀的隐形操控。在韩流文化中,人们对热度、明星和歌手的崇拜不过是流水线生产的产物,他们可以被随意捧起或除名。
音乐制作和歌手演唱的过程被分离开来,练习生和歌手不被允许学习顶级音乐制作的艺术思维。因为在追求成名的过程中,他们没有时间去学习音乐制作。他们更加注重舞蹈技巧,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明星,但在声乐方面却一般般。练习生成为了像打工和纳税机器一样的存在。这是一种娱乐至死的现象。

3:音乐专业度严重不足。与华语歌手相比,偶像歌手在编曲、作曲、作词和配器方面的音乐能力明显不足,华语音乐歌手在这些方面的个人能力更强。这是因为韩流的偶像歌手更注重商业利益,没有时间去学习、攻克和创作音乐。那么为什么韩流音乐的发展比华语更好,国际影响力更大呢?
因为:韩流的音乐能力在财阀公司的包装下被提升。韩流SM公司成功将偶像歌手与音乐作品品质分离开来,偶像歌手对于SM公司而言,是可以随意更换的流水线产品,因为SM公司拥有持续创造高质量作品的能力。从Super Junior到EXO,再到权志龙和BigBang,以及少女时代、Blackpink和防弹少年团,他们都是由SM公司打造的。

韩流财阀公司将偶像歌手和团体视为流水线产品,当Super Junior到期时,直接将其换下,接着无缝衔接EXO;当少女时代到期时,无缝衔接IU等等。这些偶像歌手在公众面前展示出神圣的形象,但他们的专业能力却被财阀公司一刀切断,不被允许从业者获得更高水平的创作知识,以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与此相反,华语音乐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发展速度较慢,工业化的产业链和人才供应不足,无法达到韩流独立于艺人的音乐品质和操作能力。事实上,目前的李宇春正走着韩流偶像的路线,将音乐品质外包出去,但外包的团队却是欧美团队,而非中国华语音乐产业。因此,华语音乐人的能力要求极高。

4:韩流缺乏文化创新性,而华语音乐非常注重文化创新。无论是从Wonder Girls的《Nobody》到现在的blackpink,韩流本质上并没有创新,而只是满足市场的周期性追捧。而华语音乐中,张学友的《吻别》、周杰伦的《青花瓷》、《夜曲》、王力宏的《天地龙鳞》、《缘分一道桥》等作品具有明显的创新性,音乐内容呈现出大量创新的元素,填补了开拓性音乐思维的不足。同时,歌词的美感也有所提升,尤其是方文山的作品更加突出。
基于这四点,韩流审美对于华语音乐来说就像是一个毒瘤,它催生了“练习生”这个像韭菜市场一样的存在。何炅曾直言:“我见过一个公司一下子签约了100个孩子,然后就把他们束之高阁,等几年后他们想要离开,却只能违约赔钱,这种违约金就是他们的盈利点。”这些资本练习生的青春并不被看重,只是一种被炒作的商品,这明显违反了我国的文化道德,必须予以谴责。

因此,我们号召所有喜爱华语音乐的观众要抵制那些专业能力不足的偶像歌手,还要抵制韩流文化的渗透。我们应该将音乐消费、演唱会门票和专辑购买等支持集中在原创歌手身上,特别是中国摇滚音乐的开拓者们值得我们关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