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蓝光越来越多。不少人面临蓝光防护问题皆是谈“蓝”色变。蓝光真的有那么大的危害吗?
什么是蓝光
自然界的可见光一共有7种颜色。蓝光是可见光的一部分,其波长在400-500nm之间。蓝光不仅仅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LED等电子产品光源中也广泛存在。
有研究表明,波长415-455nm范围的蓝紫光会对视网膜细胞产生损伤性影响。它是一种极具能量的高能短波光,能量比红光和绿光高,能直接穿透角膜、晶体直达视网膜,加快眼睛黄斑区域的氧化过程,还会影响角膜、泪膜,直接或间接导致干眼,这又被称做“蓝光伤害”现象。
其次,其他研究表明,蓝光阻断会影响明暗环境下的对比度,以及暗环境下对短波的敏感度,波长在455nm以上的蓝绿光参与生理节律(控制睡眠/苏醒周期、平复情绪、改善记忆力及调节体温等)的调控。
由此可见,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蓝光都需要被我们所防护,谈“蓝”色变并不成立。
什么是蓝光RG0
说到蓝光,就必须提一个名词:RG0。
当我们在购买灯具时,基本上都要选择蓝光RG0的产品。很多人可能以为RG0就代表产品没有蓝光了。
其实,RG0并不是大家认为的蓝光为“0”,或是完全没有蓝光,它是一个安全等级系数。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 )制定的IEC62471,对LED光源产品蓝光危害进行了安全级别分类蓝光安全级别说明
RG0:免除危险,指灯在标准所定义的极限条件下也不造成任何危害。所包含的蓝光危害部分(主要指415-460nm比较高能的短波蓝光)定义为在10000s内不造成对视网膜危害;
RG1:1类,低危险,无附加要求,所包含的蓝光危害部分定义为在100s内不造成对视网膜危害;
RG2:2类,中等危险,所包含的蓝光危害部分定义为在25s内不造成对视网膜危害;
RG3:3类,高危险,光源在短瞬间造成危害。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台灯,只要经过扩散处理,没有大量的LED灯珠裸露,下到几十块,上到几千块,绝大多数产品都能达到RG0标准,即免除蓝光危险。
用户在购买台灯时,几乎不用担心所购产品有没有蓝光危害,反而应该关注台灯在消除蓝光过程中是否过头了,从而使得灯光的照度和显色质量变差,反而对眼睛造成伤害。
“0”蓝光的后果
所谓的“0”蓝光,顾名思义,就是把LED的蓝光波段一刀切,全部去掉。
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最常见,通过结构来减蓝光,让光透过一层黄色的膜片或灯罩,这种情况下蓝光几乎全部被滤去。
你会发现这个情况下灯光的色温迅速降低,通常在3000K以下,灯光明显发黄。这种减蓝光的方式不仅不会保护眼睛,反而会伤害眼睛。因为它是通过牺牲显色性来达到减蓝光的目的(上图中显色指数Ra从97.3下降到72.9,R9从98下降到27)。
蓝光是可见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蓝光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法显现物体的真实颜色。在颜色失真的环境下,眼睛更容易疲劳,受到伤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戴着某些防蓝光眼镜时,眼睛会不舒服的缘故。
第二种方法是,不通过蓝光芯片来激发荧光粉发出白光,而是换成紫光芯片来激发,这种方法的确可以避免光谱中出现高能蓝光,但其采用的紫光所带来的潜在影响与蓝光不相上下。
蓝光的益处01可以让物体看得更真实。
一篇收录在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关于《蓝光与眼健康》的论文中提到:戴防蓝光眼镜会导致色彩平衡被打破,图像偏黄,从而失真。(这个结果在上述光谱检测实验中也得到验证)
02可以提高人白天时的注意力。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Blue light has a dark side》一文有对蓝光好处的描述:蓝光在白天有益,因为它们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缩短反应时间和保持积极的情绪。
03可以治疗疾病、并可能有助于预防近视。
有文献表明:蓝光对婴儿黄疸、经前抑郁、焦虑症、痴呆等的治疗有帮助,阳光不足会影响儿童成长和视力发育,也会增加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这可能是蓝光不足导致的。
正确认识蓝光
蓝光是自然光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蓝光,世界也将不是现在的模样。
为什么现代人的近视、眼疾如此高发?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因为学习、工作,在室内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室外自然光下待的时间越来越短,而显色性差、亮度不足、与室外自然光相差甚远的室内人造灯光,让本就因学习、工作而疲惫的双眼雪上加霜。
我们人眼迫切需要的不是“0蓝光”、“减蓝光”,而是真正还原大自然中太阳光的灯光。
01
虽然已有动物或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证明:暴露在蓝光下会引起视网膜的损伤。但这是超高强度的持续蓝光照射,和实际生活中的场景不同。而且动物或细胞实验的结论能否应用到人体,还有待考证。
02
美国眼科学会(AAO)作为眼科研究领域最权威的机构之一,在其官网上,多篇文章均有提到:没有科学证据表明,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03
美国眼科学会的发言人Khurana博士说:“在没有蓝光有害的证据下采取防蓝光措施,比蓝光本身可能产生的危害更大。对蓝光采取预防措施还为时过早,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蓝光对人眼有害,RG0的评判标准也只是注明“潜在危害”,但是目前可以证明的是:蓝光在夜间的确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
夜间灯光和电子屏幕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体过多接受蓝光,对蓝光非常敏感的ipRGC细胞大量被感知,从而发出信号让松果体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被称为“睡觉的荷尔蒙”,没有这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人就不想睡觉了。
另一方面, ipRGC细胞刺激人体控制警觉区域,使得人在本来应该放松的夜晚也高度集中注意力,导致精神紧张,由此引发一系列生物钟紊乱的现象。
而室内灯光和电子屏幕过高的蓝光通常与色温有关。
过高的色温(如6000K以上)意味着灯光中的蓝光更加高能。所以说过高的色温容易造成情绪紧张,不适合学习和睡前使用!
很多电子屏幕通常色温超过6000K,所以睡前玩手机容易睡不着。那么,把手机屏幕调成夜间护眼模式(调低色温)有没有用?这种方法在降低蓝光的同时也把手机屏幕变黄变暗了,眼睛进光量减少,瞳孔被迫扩张,为了看清屏幕,眼睛非常容易疲劳,从而诱发或加重近视。
人眼是自然状态的阳光下从一个感光细胞进化而来的产物,它已经适应阳光,适应了数亿年。自然光光谱连续且平缓、显色指数高、均匀度很好。
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室内环境灯光向自然光靠拢,模拟自然光,合适的光线色温与亮度可以有效保护视力,减轻视觉疲劳。此外,自然光模拟环境有助于生物钟调节,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清大光德自然光产品以自然光技术为核心,模拟春秋两季晴天清晨8-9点太阳光的漫反射柔和发光方式。在明亮度、舒适性、色彩还原性等光线品质几乎完全等同于对人体有益的太阳光,真正提供健康护眼的照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