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在老上海吗?虽没公园,但已经有了张爱玲特别喜欢的动画片

  迪士尼在老上海吗?虽没公园,但已经有了张爱玲特别喜欢的动画片

  2016年,中国大陆首家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园,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巨型西方乐园终于出现在上海,吸引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虽然迪斯尼乐园最近才成立,但迪斯尼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环境,早在近100年前就起源于上海。当时,迪士尼与强大的西方文化携手进入中国,在上海掀起了迪士尼热潮。

  I.上海的迪士尼关系

  上海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是第一个将西方电影引入中国的城市;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电影在上海已经非常流行,而且上海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人,这为迪士尼文化的引入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报纸和漫画的出现使迪士尼文化引入上海成为可能;1930年,米老鼠的形象首次刊登在上海的《字林西报》上,但作为一份英文报纸,他几乎不为中国公众所知。直到1932年,《良友》杂志刊登了米老鼠的形象和一篇关于迪斯尼美国文化的广泛文章,中国人才惊讶地发现,被称为"米老鼠"的小老鼠是美国的"交通明星"。

  

  米奇老鼠和唐老鸭

  20世纪30年代不仅是迪斯尼进入中国的时期,也是迪斯尼本身发展自己市场的早期阶段。当时,米老鼠是迪斯尼的主要标志,而唐老鸭第一次出现在迪斯尼动画中是在1934年。1932年是迪斯尼文化进入中国的第一年,从那时起,上海的报纸大量引用美国的米老鼠漫画,并翻译成中文供公众阅读。同时,中国人利用他们的原创力和想象力,在米老鼠角色的基础上绘制和编撰新的故事。虽然今天这被认为是侵犯版权,但在当时,这是满足中国人好奇心的一个好方法,使米老鼠更加中国化和现实化。伴随着迪斯尼文化的引进,迪斯尼的动画片和漫画也被引入中国,1934年,香料爱乐电影院(现在的长城电影院)在6月连续三天放映了《米老鼠公约》,这在当时电影艺术还不普及,对动画片知之甚少的情况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

  上海的电影院

  II.迪士尼文化的本土化创造

  

  1937年日本人占领上海后,租界成为上海的一个孤岛,迪士尼文化继续在孤立中发展,直到1941年日本人接管上海,1945年上海再次被国家控制,最终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达到高潮。在近20年的扩张过程中,迪士尼文化一直与中国和上海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融合两者,并产生了新的思想,促进了迪士尼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报纸上的米奇老鼠

  为什么迪士尼文化在中国如此受欢迎?除了它代表了强大而发达的西方文明外,最重要的是它已经被中国知识分子本土化。公众对迪士尼文化的兴趣是基于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迷恋"和好奇,但这并不是迪士尼在上海受欢迎的主要原因,1940年,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作为迪士尼在上海租界的主要"知识产权"正式发行。迪士尼对《白雪公主》寄予厚望。但与此同时,中国人也有为自己国家改编《白雪公主》的想法。当《白雪公主》还在电影院放映时,总部设在上海的新华电影公司组织了对剧本的本地改编,并将其变成了电影版本。

  

  白雪公主。

  如何将一个以西方古代社会为背景的童话故事翻译成中国故事而不显得格格不入,是编剧们最头痛的问题。出于对观众认知的考虑,也为了让故事接地气,编剧决定将白雪公主的故事设定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富裕家庭。具体来说,《白雪公主在中国》可以说是根据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进行的二次创作。主人公白雪公主与继母生活在一起,她给自己注射了一种药水以保持自己的容貌,但这种药水的副作用是,如果她嫉妒,就会失去容貌。继母对白雪公主的容貌非常嫉妒,并试图杀死她。白雪公主逃了出来,遇到了七个小矮人。此外,继母的女仆接近白雪公主并试图帮助她。继母和一个奇怪的医生试图在白雪公主身上做实验,使她看起来像她的继母,但在小矮人和伊的帮助下,这两个无情的人杀死了她,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但任何看过《白雪公主》的读者都会注意到,原版动画中最重要的人物--王子不见了,他和白雪公主之间也没有爱情故事。这是中国本土改编的最大区别。当时,中国已经没有皇帝和公主了,所以删除王子线表明中国已经没有王子和公主了;他们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西方文化中的浪漫童话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个现实的善与恶的故事,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它还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和彝族代表了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继母和邪恶的医生代表了日本帝国主义,而结局则预示着正义的中国人将战胜日本。

  

  III.迪士尼文化对上海文化的影响

  迪士尼文化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对上海城市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迪士尼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文化,它对上海儿童群体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传统伦理的影响下,即使是儿童也要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这无疑阻碍了儿童的自然本能的释放。迪斯尼文化的引入,其可爱的卡通人物如米老鼠、唐老鸭和白雪公主,给上海的儿童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

  迪斯尼创造的一个奇幻世界

  孩子们喜欢动画片,有人曾回忆起在电影院播放动画片的情形:"屏幕一亮,整个房间都轰然大笑;原来,观众对动画片感到兴奋"。卡通故事永远是快乐的,即使其创作过程是曲折的,诙谐有趣的动画片不仅受到儿童的欢迎,也受到带孩子看动画片的父母的欢迎。著名作家鲁迅也曾于1933年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在上海的光禄大剧院观看迪斯尼的《米老鼠》,1935年又观看了另一部米老鼠短片。作家张爱玲在学生时代也经常看迪斯尼动画片,17岁时在一篇关于动画片及其未来的文章中表达了她对动画的喜爱。

  

  张爱玲

  除了解放儿童,迪斯尼文化的引进还刺激了30年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大量反映社会现实但有差距的动画片上映,1938年《白雪公主》在中国大受欢迎,成为上海最受欢迎的动画片。紧随其后的是王氏兄弟的《铁扇公主》,经过长时间的制作,于1941年上映。这是一部开创性的中国动画电影,有数百人参与制作,并在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发行。

  铁血公主粉丝

  ::下一页

  迪士尼文化在今天的中国仍然非常受欢迎,唐老鸭、米老鼠和白雪公主等经典人物在近一个世纪后仍然保持着他们的魅力。作为一种跨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迪士尼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和有借鉴意义的。事实上,它也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一个伟大的经典案例,帮助精彩的中国动漫文化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