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之一:学校中的文化使者(第四十八期)
“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之一:学校中的文化使者(第四十八期)
学校是孕育文化的场所,传承、修善、引领文化是现代学校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学校文化就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唤醒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厚实感,同时也为学校的价值追求匡定了方向。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互动过程,需要一大批的文化建设使者,于是,校长、教师、学生因相互的共存性,而成为学校中的文化使者,共同承担起教育兴国的重任。为此,从本期开始,翔宇教育报推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系列栏目,与师生们一起探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期望通过细心感受身边的文化力量,表达一份对教育的挚爱,携手走出一片翔宇的和谐天地。
【文化漫谈】
谨防翔宇文化建设的误区
宝应实验初中包春华
面对新课程的到来,学校管理正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逐步向文化管理转变。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不一定有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经营中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创新工作,但学校自身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校长带领师生员工有意识地去建设。今年年初,卢总校长作了《翔宇文化报告》,在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翔宇文化对集团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人们盲目追求翔宇文化的形式,忽略翔宇文化的内涵,就容易使翔宇文化流于空谈。纵观目前集团翔宇文化建设中的状况,我以为翔宇文化建设应该避免步入以下误区:
一是翔宇文化时装化。有人认为,翔宇文化是翔宇集团对外宣传时用的,这与员工平时的工作关系不大。翔宇文化的设计,是卢总校长对翔宇现有文化的提炼和总结,翔宇文化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翔宇集团中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同时,根据翔宇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结合新课程标准,翔宇文化也融合着翔宇未来的价值导向。但是,如果翔宇集团旗下的各个学校不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翔宇文化建设,只是在对外宣传时才想到“翔宇文化”,虽然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学校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一件观赏的“时装”,其作用可想而知。我想,翔宇文化如果对学校而言只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的,这样的翔宇文化也无法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各项作用。
二是翔宇文化文体化。有人认为,翔宇文化建设就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就是开展唱歌、跳舞、打球等文化活动,就是成立学校的文学社,就是组织翔宇境外游。把翔宇文化等同于学校文体活动,实质是对学校文化概念的误解。学校文化不是蹦蹦跳跳的娱乐活动,学校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学校文体活动只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内容,并且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管理境界和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翔宇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翔宇集团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学校管理制度中,体现在办学实践中,体现在教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就抓住了翔宇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也达到了翔宇文化建设的目的。
三是翔宇文化形式化。有人认为,建设翔宇文化,就是要悬挂一个漂亮的校徽,师生穿上整齐的校服,在校园内挂几条铿锵有力的标语,翔宇文化就建设好了。学校文化从低到高可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很显然,翔宇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上,“口号”、“标语”应该真实地反映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应该在师生中产生共鸣,应该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当然,学校应该重视看得见、模得着、很直观的物质文化的建设,但关键还是要追求学校文化的核心层次,追求教职工与学校同步成长的价值观,追求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的理念,追求协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追求宽松和谐、蓬勃向上的氛围。
四是翔宇文化静态化。有人认为,卢总校长对翔宇文化已经作了全面的阐述,学校只要“依葫芦画瓢”照着做就行了。其实,翔宇教育集团旗下的各个学校情况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不重视随着学校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变化,不断地总结提炼,推陈出新,对学校发展本来起积极作用的翔宇文化就会变成学校发展的障碍。实际上,文化同样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一种学校文化由于惰性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可能会扼杀学校的创造精神。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之际,翔宇文化的建设,必须合理地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没有对旧文化的有效变革,就不会有新文化的发展。翔宇文化不是静态的,而应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翔宇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完整理解和正确处理好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各种误区,坚持以人性为依托,以文化为导向,以领导为动力,以制度为保证,重视通过文化创新来塑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
学校文化建设手册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黄隐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文化建设应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教育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教育性,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寸墙壁、土地,让墙壁、土地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
3、抓好办学特色的宣传,让办学特色与学校文化结合起来,打造自身的教育品牌;
4、抓好校园绿化和室内美化,营造文化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二、学校动态文化建设
1、扎实办好学校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2、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校园广播的功能;
3、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重视对特殊生的辅导教育;
4、认真扎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抓好学生素质建设
1、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
3、遵守纪律的养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
【人物访谈】
校长、教师、学生是学校中的文化使者,他们共同支撑一片校园的文化天空,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奉献智慧与汗水。近日,本报记者邀请集团宝应总校的沈寿鸿、李吉银、吴家骥三位嘉宾做客翔宇教育报,他们分别从校长、教师、学生角度畅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切身理解和实践感悟。
学校文化使者的角色责任
记者:欢迎三位嘉宾做客翔宇编辑部,本次话题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共同愿景、价值观和使命,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请你们从整体上谈谈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沈寿鸿: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是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引导学校传承悠久的办学历史,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显现超俗的办学品位。此外,良好的学校文化通过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社会主流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学校文化建设既可以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
李吉银:学校文化就像一个“电磁场”,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教育追求、品牌形象等,便是学校文化这个“电磁场”中的活跃因子,共同构成了学校管理中的无形“指挥棒”,指引着学校的飞速发展。学校文化渗透在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能使师生员工产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