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旁的字有什么故事呢

  民间故事:八锭元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小玄故事馆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中所言,皆为故事。真实属性,纯属虚构。教人行善,相信科学。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故事说来,宋朝年间,山东东昌府有一商人,叫做金万千,手脚勤快,脑子灵活,虽不说大富大贵,但日子也风生水起。金老板挣了钱不像其他人一般奢靡,每日只想怎样挣更多钱,攒更多财宝,可是手上钱财来回流转,都是些碎银子,想着若是每日攒些碎银子,时间长了也能攒个大元宝。就这样攒着存着,约摸着有百两了便熔成一大锭,用一缕红绳系在锭上,放在枕头边,每日睡前摩挲把玩一番。就这样攒了大半辈子,整整熔了八锭元宝,自此以后,钱财流转,却怎么也凑不齐百两。

  金老板共有四个儿子,弹指一挥间已到七十大寿,宴席之上,金老板看着四个儿子衣冠端正,孙子满堂嬉戏,心中那个高兴呦,便对四个儿子说道:“我靠上天庇佑,一生勤勤恳恳,维持这一家老小的吃喝穿用。况且我平日积攒点碎银子,熔成了八锭大元宝,皆用红绳打结系缚,放在了枕边,今日取个良辰,届时将此元宝分给你们,每人一对,留个传家宝。”四个儿子更是高兴,不由得又多喝几杯,觥筹交错,尽欢而散。酒席散去后,金老板回到屋内,点灯上床,醉眼模糊望去,八个大锭元宝齐齐整整地躺在枕边,心中十分欢喜,倒头睡去。这边还没睡着,那边恍惚间听到床前有脚步行走的声音,难不成有贼?

  床前烛光微弱,金老板揭帐而起,呦呵,八个白面书生,身穿白衣,腰系红带,长得倒是俊俏。金老板还没张嘴问话呢,八个书生先倒是先作揖开口说话:“我等兄弟八人受上天安排,在您家听令受用,受您抬爱,才幻化成这人形,等您百年之后,我们就换个人家。可今天听到您要将我等分给四个儿子,可我等兄弟八人与令郎并无前世的缘分,所以前来向您告别,我等将前往阳谷县张秋镇王大郎家投身。若是我们缘分未尽,今生还能再见一面。”说完话扭头就走。

  金老板吓一跳,还没听明白怎么回事呢,人就要走,金老板站起来就追,也是着急,步子没迈出去,把自己摔了个狗啃泥,摔这一下子倒是摔醒了,刚才是做梦啊,吓人一跳。咋一看枕头边,我滴乖乖,大元宝没了。仔细一想刚才梦中的话,对上号了,“我攒了一辈子,”自己没舍得花,分给儿子也不成,到头来成别人家的了。刚才他们说去了谁家谁家,明个我得去找找。”

  第二天起床,金老板和儿子说了昨晚的事情,四个儿子,有的感到惊奇,有的感到疑惑。惊奇地说:“不该是我们的,老天给我们收走了。”疑惑地说:“这是老爷子昨晚喝多了许给我们,今天醒酒后不想给我们了,编的瞎话吧?”金老板看儿子们不相信自己,正好,昨晚不是留了地址与姓名嘛,待我去找寻他问个究竟。根据地址,一路连问带找,还真在张秋镇寻到了王大郎家,正好撞见王家张灯结彩,三牲祭拜,正家中老幼正在拜神。

  金老板进门问道:“宅上这是有喜事?”王家主人看到金老板作揖问话,忙出来迎接,问其来由。金老板又说道:“老汉我遇见一怪事,特来贵地求证,今见您全家老幼正在此拜神,必定有原因,才敢冒昧求问。”王大郎爽快也不隐瞒,说:“昨晚我睡觉梦到八个白净书生,腰系红腰带,对我说‘我等原在金家,今缘分已尽,来此投靠。’说完就钻床底下了。惊醒后我一看床底下,竟然有八锭大元宝,都用红绳系住,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我想这都是上天赏赐的,所以今天摆些福物答谢上苍。现在你问我这事,莫非你知道这些元宝的来历?”

  金老板听闻此言跺跺脚,又叹口气,把昨晚的梦讲述一遍,又说道:“看来上天注定,我也无可奈何,只希望您能取出元宝,让我看上一眼,也了却我心事一桩。”王家主人听闻连连称奇,命人取出元宝,金老板一看,这大小,这红线,还真是自家东西,眼睛不由得簌簌掉泪。王大郎见此情形于心不忍,封了十两碎银子赠予金老板,金老板连连推辞,王大郎将碎银子强行塞到金老板袖口,金老板想掏出来还回去,却怎么也摸不到了,脸更通红了,也罢,就此别过吧。

  金老板回到家中和儿子们详细说了此事,那十两碎银子在袖中怎么也摸不着,只能给儿子们说行路匆匆,不知道掉在哪里。话说回来,是金老板袖中缝线有所断之处,在王家推让的时候,已经从袖口掉到了地上,最后王家打扫庭院时又捡拾而去,由此可见,不是他的,莫说八百两银子,就是十两碎银子也带不走。

  文中所言,纯属虚构,各位看官,美好的生活还需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不可在家做天上掉馅饼的美梦。

  以前,有一个卖金鱼的,姓何,大家不叫他的名字,都管他叫何大叔,在金鱼池东池子居住。金鱼池分为两部分,以龙须沟为界,东边是东池子,西边是西池子。

  何大叔靠卖金鱼为生。家里有三口人:他老婆,还有个五六岁的小闺女,叫二妞妞。他老婆给人家洗衣服,缝缝补补。何大叔- -家住在- -间小草房里,生活很苦。有时天气不好,连下几天雨,生意没法做,就没有收人。有一次,连下十几天雨,他没办法,只好向街坊去借米。借来米做熟,吃完饭,不能出去做生意,心里很愁闷。他闺女还要吃饭,他说:“出去玩吧!”这时外边还下着蒙蒙小雨。二妞妞出门往东望望是金鱼坑,西望望也是金鱼坑;她就顺着小桥往西走。西边有个最大的金鱼坑,叫“串六个”,六个坑连在一块儿。很奇怪:当中有一个坑,

  是个大“孤丁”,不管下多大雨,这里也下不满;不论旱多长时间,这坑也不会干;不管旱涝都是-样。二妞妞走到“串六个”坑上,拔了根青苇子,苇子头上拴了根青草,要捉蜻蜓,半天也逮不着。终于有个蜻蜓,停在苇子上。她- -扑,不小心掉进“串六坑”。街坊看见大喊:“二妞妞掉进水里啦!”她爸爸、妈妈、邻居赶紧来捞,捞了两个多时辰,也没捞着。她爸爸、妈妈都很着急。奇怪,怎么捞不着?妈妈一-边哭,- -边喊叫:“二妞....”.由中午哭到晚上。何大叔说:“不要哭了,再捞也是死了!明后天尸首会漂上来的。”

  夜里,忽然来了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问道:“老妈妈,您为啥哭?”***妈就把二妞妞掉水里的事,告诉那小姑娘。.小姑娘就对老妈妈说:“别哭了,你们家二妞妞没有死,在我母亲那儿玩,-会儿就会给您送来的。”说着,一个老婆婆就领着二妞妞回来了。何大叔夫妇才知这对母女就是:传说中的金鱼姥姥和金鱼姑姑。二妞妞笑着,还吃着点心。.何大叔两口子很高兴,感谢地说:“屋里坐会儿吧。”金鱼姥姥、金鱼姑姑也不坐,说:“你看南边天上来了乌云,可能还有大雨。”二妞妞的爹妈回头- -望,就不见金鱼姥姥、金鱼姑姑了。从这以后,何大叔夫妇就不让二妞妞出去玩了,有钱就买香向鱼坑磕头。街坊问他们,他们一说,这事就传开了。从此,每年六月十三,要给金鱼姥姥、金鱼姑姑上供。

  何大叔还做金鱼生意,但冬天很冷,生意不好,总向街坊借钱买米,都借遍了。.

  到了年下,生意好点,赚了些钱,何大婶说:“现在只能过年,不能还债。”何大叔说:“咱们早出晚归,辛苦点,也要还账。不能多还,也要少还点。”何大婶说:“街坊真是好街坊,从没上门要;先买点东西供金鱼姥姥吧。”

  到了年三十晚上,买了些点心,请了一股香。忽然间来了两个人:一个老婆婆,- 一个姑娘,说:“你们俩做什么呢?”何大婶抬头-看,就是金鱼姥姥、金鱼姑姑。她就拉着她们的手说:“你们救了二妞,我们时刻不忘,只要赚了钱,就供奉你们,表示我们的一点心意。”金鱼姥姥说:“不要了,进屋吧。”金鱼姑姑拿了一个包袱进门放在炕上,说:“这是- - 些珠宝,可以换钱修鱼坑、养鱼、盖房子,慢慢地生活会好起来的。”他们听了很感谢。

  春天到了,他们修草房院墙、修鱼池、买盆。金鱼养得越来越好,生活就慢慢好了。

  转眼到了夏天,何大叔用红纸写上金鱼姥姥和金鱼姑姑的名字,供在一个小佛龛里,每天上供、烧香。金鱼姥姥和金鱼姑姑经常晚上悄悄来看看他们。有天晚上,金鱼姑姑来到草房,听他们都睡着了。往东- -望,金鱼池东坡上有个井,叫牟家井。井前有个- -丈多长的大狮子趴着在那儿喝水。金鱼姑姑是有道行的人,-看就知道不是真狮子,- -定是附近有宝,它才会走路、喝水。金鱼姑姑看它喝完水,往北走到金台书院(现在是个学校),又往东去,金鱼姑姑慢慢跟着,到药王庙大门口就上了台阶,见门两旁有个铁狮子, 西边的就是刚才喝水的那个狮子。“噢,就是你啊,在这儿作怪!”金鱼姑姑掐着指头- -算, 知道它肚里有个宝葫芦。

  葫芦从哪儿来的?原来修庙的时候,狮子铸了不知多少次,老铸不成。工匠们在发愁,正赶上铁拐李从这儿过,看见后头有大铁狮子,怎么也铸不好。铁拐李就摘下宝葫芦施法,哪知拿迟了点,宝葫芦就铸到里头了。铁拐李-想:“就让葫芦在里面暂时住住吧!反正也没有人知道,偷不去。”葫芦是个宝,闷在肚里燥热,狮子憋不住,就到井里去喝水。

  金鱼姑姑从腰里取出宝斧-砍,把铁狮子砍了几个口子,取出宝葫芦,回家告诉金鱼姥姥,说得了宝贝,是个葫芦。金鱼姥姥道行更大,知道葫芦是铁拐李的,说:“你赶紧送回去吧,他法术更大,不给,他会来要。”金鱼姑姑说:“狮子肚子也破开了,放也放不进去,别人得了怎么办?”金鱼姥姥又说:“反正你送回去吧!”金鱼姑姑只得送回去。走到何大叔家附近时就想,倒不如送给他吧,他是凡人,铁拐李知道也不能怎么样。金鱼姑姑走进何家,发现二妞妞正睡着,金鱼姑姑把她抱出来,叫:“二妞妞,二二妞妞。”二妞妞还以为是妈妈

  叫她,一看是金鱼姑姑,就叫姑姑,抱住她说:“姑姑,姑姑,我正想着你呢。”金鱼姑姑说:“我送你- -件宝贝,你们要有困难,敲敲葫芦要什么就出什么。”二妞妞接过来道了谢。金鱼姑姑又说:“你要好好保存。”说完走了。妞妞就告诉了爸爸、妈妈。何大叔说:“金鱼姑姑给的一定是宝。”就把它藏了起来。

  何大叔养鱼很多。连阴天,雨越下越大,下得连屋子带鱼都冲跑了。大家都很难过,辛苦- -年,却被大雨冲走,靠什么度日?二妞妞母亲也哭起来,何大叔想起了包袱,一找,珠宝也冲走了。只有二妞妞抱着葫芦站在那儿。何大婶说:“刚生活好点,又坏了。”二妞妞说:“妈妈不要哭了,金鱼姑姑不是说,宝葫芦要什么有什么吗?”“教你使了吗?”“教了。挂在院里敲敲,要什么有什么一先要什么呢?”何大叔说:“- -场大雨,没有房住,先要点砖瓦木料好盖房子。”二妞妞把葫芦挂在树上,拍着宝葫芦说:“宝葫芦,宝葫芦,我们遇上大雨,冲走了房子,没房子住,

  给我们来点砖瓦木料。”葫芦慢慢大起来,吐出来的砖瓦木料足够盖两三间房子。她父亲可高兴了,说:“可以盖起来了。”要开始盖房子,又没有人帮助,再向宝葫芦要人吧。

  祷告着:“宝葫芦给些人,盖房子。”宝葫芦- -直转,就是不出人。这时,金鱼姑姑来了,喊:“妞妞,宝葫芦不会出人,会出东西。请街坊邻居大家帮助盖一 盖吧。他们有困难,没房子住,也叫宝葫芦帮忙吧。”说完就不见了。何大叔就请街坊邻居来帮忙,好多人都说:“对!大家都来帮忙,-两天就盖上。”大家都很困难,妈妈、二妞妞也让宝葫芦给邻居吐砖瓦木料,都盖起了好房子。重新修起了金鱼池,很美丽。这件事传到官府,知道何家有宝葫芦,就奏明皇上。这下坏了!皇上也想要它,就去访查一他打扮成乡下老头,

  问清楚了就回去了。回到宫里,派文武大臣领兵把金鱼池全围上,将何大叔两口子也都捆上带走。二妞妞直哭,别人都以为她是小孩,没注意,二妞妞就溜到芦苇那儿去了,没逮着。

  何大叔两口子被捆到宫里,皇上说:“快献出宝葫芦,不献就要你们的命!”何大叔- -口咬定:“没有。”打,还是没有;去搜,搜不出来。皇上说:“我得瞧瞧去,说不定哪

  个官员给贪污藏起来了。”当下有人献计说:“明天去吧,天黑了。”这皇上是个财迷,-想:“这宝葫芦要什么有什么,天黑了我也得去!”夜里,皇上带着人就去了。走过小桥,

  到了何大叔家里,看见屋子里被翻得乱七八糟。他又翻箱倒柜,翻了个过儿,也没找到。

  二妞妞看天黑了,还不见爸爸妈妈回来,在芦苇丛里直哭。芦苇一响,金鱼姑姑来了,抱起她,问她为什么哭。妞妞告诉她:“爸爸妈妈给逮去了,我还没吃饭。”金鱼姑姑说:“别哭了,我已经知道了,皇上要宝葫芦,我想办法救你爸爸妈妈,你赶紧跟我走,到我家去吧。”出了苇塘,和皇上正赶对碰头。皇上一眼看见了宝葫芦,瞪着眼说:“你们俩拿着什么?给我!”伸手就抢。金鱼姑姑急了,她知道这是皇上,

  上前就夺过来,说:“宝葫芦是我们的,不给你!‘皇上说:“抢,我全杀了你们!”金鱼姑姑猛- -推,皇上在泥上滑了一跤,翻了个跟头,咕噜-声,掉在臭水沟里了。他连爬带滚,被水冲出老远,苇根乱草一剐,头发、胡子全剐下来了。皇上又气又急:“造反了!你知道我是谁吗?”金鱼姑姑使法术,把何大叔夫妇救了出来,说:“上我家住吧。”就带着他们到金鱼姥姥那里去了。文武官员把皇上救上来,皇上气得要命,说:“不行!把当官的全叫来,搜查!他们在哪儿住?谁收留他们就杀谁!”问邻居,大家都说不知道,就把邻居每人打了四十大.板,但还是什么也没问出来。

  皇上上岸,回到宫里,洗了洗泥,一摸头发、胡子都没有了,就让官兵去捞,说:“一根也不能少!”官兵都去.捞皇上的头发、胡子。老百姓围着问:“你们捞什么?”官员说:“捞龙须!”从此,臭水沟就叫“龙须沟”了。“龙须沟”的名字就传下来了。

  明朝有几位虱母仙呢

  明洪武初年间的一天,初夏的天气说变就变,白天烈日当空,闪电随着夜幕的降临划破长空,风雨交加,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下,平整的稻田顿时变成泽国。依山而居的陈老汉,乘着暴雨的间隙,披着蓑衣,抗着锄头,摸黑到自己的田地里巡视,当他吃力地把冲到田里的一股洪水引到沟里的时候,已经是二更天了。天伸手不见五指,他伴着滚滚的雷声,借着天上的闪电,跌跌撞撞地往家里摸。在离家约十步远的地方,被一个横躺在地下的人绊了一跤,整个人就压在这个人的身上,锄头抛出去老远,陈老汉吓了一跳,顺手摸一摸这个人的脑袋和鼻子,虽然六月雨水如冰霜,这个人的脑袋滚烫,鼻子还在呼吸。他顾不得去找丢失的锄头,敲开自己的家门,喊出老伴和两个女儿,把地下的人抬回家。吩咐老伴先熬一碗姜汤,再熬一锅稀饭,自己动手为中年人换了一身干静的衣服。何野云喝了姜汤,一口气缓过来了,一锅香喷喷的稀饭就着瓮底的老菜脯,一会儿就吃得底朝天。陈老汉问其姓名,他只答了一句“相逢何必要相问,野鹤闲云任逍遥,你就称我何野云吧。” 便又倒下昏昏睡去。

  一直睡了两天两夜,何野云醒来,为了不连累陈老汉,便谢恩告辞。陈老汉对何野云说:“您有病在身,如不嫌屋破家贫,就多住几天,有我吃的就有您吃的,等身体复原后再走。”陈家的两个女孩也热情挽留,何野云只好留下。陈老汉的大女儿十六岁,二女儿十四岁,两个女儿模样儿俊俏,但因为家贫,居住的屋子又潮又暗,大女儿癞痢头,二女儿浑身湿疹,俗称“粗皮”,只有八岁的儿子,生得眉清眼秀。何野云养病其间,陈老汉的两个女儿端茶送水,热情周到,在逃亡的生涯中,何野云又一次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一天早晨,大病初愈的何野云到屋前散步,顺便了解四周的环境,放眼一望,风景秀丽。但见陈老汉的屋子虽破,但依山而筑,面前的稻田一望无际,稻田的尽头,一条如练如帛的大江向大海奔流而去。时值初夏,天地间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何野云信步往江边走去,站在岸上,回望远处的群山,起伏连绵,逶迤有致,像一朵含苞欲放牡丹花。面对这大好风水,何野云吃了一惊,陈老汉的家,竟然端端正正地建在牡丹花的上面,这是一块阳居的宝地,得此居者,其子女美貌而富贵,只因房子盖得不好,牡丹不能怒放,锁不住富贵之气。这需要修建房子,引紫气东来,沐浴上天的甘霖,滋润含苞欲放的牡丹花。何野云顿悟,陈老汉的女儿为什么一个“癞痢头”,一个“粗皮”。

  第二天,何野云叫陈老汉的大女儿烧了一锅开水,在山坡上的皂角树上摘了几个成熟的皂角,加上家里的茶籽枯捣碎后煮成汤,让她洗头,还吩咐今后洗头就用这种皂角、茶籽枯汤水洗。又到后山采来几种鲜花煮成汤,让陈老汉的二女儿泡浴、洗脸。伸手在破袄里摸出半两碎银,让陈老汉买来十几担贝灰,说自己闲来无事,要帮陈老汉把房子自修一修。于是何野云把北面的窗封掉了,朝南的大门改宽了,屋子的南面和东面都开了窗,填高和加宽了大门前的土埕,在屋四周盖起了一人多高围墙。围墙往外倾斜,东面开了一个和围墙一样倾斜的如意门,进了如意门,才能走进向南的大门。老实巴交的陈老汉望着倾斜的围墙和歪斜的如意门,哈哈大笑地说:“老何,看您手艺不错,可砌出的围墙歪歪歪斜斜,经不住一阵风雨”,何野云回答说“这斜围墙和歪门闾一百年都不会倒的,盗贼难以逾越,从里面又很容易翻出去”说罢,后退几步又往前一冲,借着围墙的坡度,轻轻地翻过墙头,稳稳地站在墙外。如今潮汕人有很多歪门闾和斜寨墙的传说和遗迹,都是出之何野云之手。

  几天后他又从山上找来一种肉质植物,植于围墙的四角,告诉陈老汉,这种草药叫“朥蔸”也可用其粘液贴鬓与梳头,抹头擦脸,既可防白发与脱发,又可用它柔润肌肤。这就是今天流行的一种叫芦荟的草药,美容效果得到爱美人士的一致认可。早在明代以后,潮汕人喜欢在自家庭院种的“朥蔸”,潮汕少年脸上长青春痘,老人们用朥蔸汁往他们脸上抹,反复几次,几天之后居然光滑了。很多人都认为芦荟是八十年代以后从日本、美国引进的。其实“朥蔸”这东西,自从明代何野云种植以后。不管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潮汕一直有人在庭院种植至今,“朥蔸”在潮汕从没有断过香火。只是近几年种的人越来越多,每户人家都种好几盆,除了用于美容之外,一些新品种还被用来食用,这是后话。

  再说安定下来以后,何野云每日帮助陈老汉拾掇菜园,教陈老汉的孩子读书写字,指导姐妹俩用鲜花护肤美容,用含有皂甙的皂角、茶籽枯洁发、护发,使陈氏姐妹俩获得了健康、自然的美。闲来无事,一壶米酒,几味潮汕小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个中年汉子推心置腹逃亡的生活也悠然自得。日月如梭,一晃已过数月,陈老汉的两个儿女的“癞痢头”和“粗皮”早已痊愈,出落得长发飘逸,肌肤柔润,楚楚动人。

  忽一日,何野云称要到外地访友,披上破袄向陈老汉辞行,临别对陈老汉说“您两女将为大户人家媳妇,能为您置田盖屋,置田可矣,但切不可因盖新厝而离开此屋,此屋盖在牡丹花地,‘牡丹花开,母仪天下’。为我所盖,您便是国舅爷,是我所修,要慢约一个甲子六十年,此花大约百年之内开放,汝曾孙将为国舅。虽汝等虽居破庐,但换得代代美女,世世富豪,也将换得子孙方圆千里帝王居。”并敦敦告诫,世代要用皂角、茶籽枯洗头,用鲜花泡澡,用“朥蔸”护理皮肤,以彰养牡丹的富贵之气。陈老汉问:“何兄,您究竟是什么人?”何野云淡淡一笑说“我乃虱母仙也”言必,飘然而去。

  虱母仙走后的第三年,陈老汉的两位女儿,先后嫁与大户人家,两位女儿为娘家送来不少金银财宝,陈老汉家道殷实,但记住了虱母仙临别的话,一直在老厝里居住。后来孙子娶一绝色美女为妻,生有一男一女。此女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色,终成为明朝正德年间的陈皇后,其子便为潮阳民间广为传说的陈国舅陈北科。皇后弟弟陈国舅晚年回家乡贵屿建屋,皇上恩准他按北京四合院的式样建造国舅府,于是 “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这种建筑样式流传了下来。“潮州百姓厝,京城帝皇居”,如今全国各地只有潮汕地区的民居是黄瓦红梁,龙头屋角,充满皇家的气派。“换得子孙方圆千里帝王居”一语成忏。

  潮州老建筑:“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的构式建筑还有许多种。只有前后四个正房,没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厅齐向天井的,“八尺房”“四厅会”; 前后房都带“厝手房”和称的,变八房为十室的称为“四喷水”。如果在“四点金”外围建一圈房屋,就叫做“四点金加厝包”

  陈家历代出美女,陈老汉和传人并不保守美容的方法,虱母仙传播的绿色美容方法也因此广播潮汕民间,成为潮汕民间美容的风俗习惯,潮汕人在现代洗涤、化妆品泛滥以前,都习惯用茶子枯、皂角洗头,用芦荟治理皮肤病,用鲜花泡澡、洗脸。因此明洪武以后历朝历代,潮汕的美女并不逊色于吴越佳人。

  -

  *******************

  *******

  潮汕人信仰的虱母仙是洪武年间(1368-1393年)陈友谅军师,为躲避明朝朱元璋的追捕,化名何野云。

  何野云者(公元1325~1393年),据说是湖北人,世称“虱母仙”、邋遢道士,羽仙后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其人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水五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公元1360年,何野云事助陈友谅,揭西金和镇仙坡村杨氏二世祖仕崇公跟何野云一样同在陈友谅的陈汉政权为官。这就是何野云与杨仕崇公同朝为官的来历。后来1363年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败亡。陈友谅儿子陈理率残部投降朱元璋,杨仕崇公随陈理投降朱元璋。后仕崇公跟随朱元璋转战江浙与元军作战,屡立战功。后在一次战役中,仕崇公与元军作战力竭而死,后白马驼回其尸体。公去世后,马绝食而死。战马葬于公墓右侧,称义马坟。现墓仍完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诸将,杨仕崇公被追封为兵部侍郎。(资料来源:揭西仙坡村杨氏后人)。

  而当时陈理投降朱元璋时,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不愿投降朱元璋,所以他隐姓埋名流落潮汕。

  后来何野云云游到揭西仙坡村,在杨家逗留了三个月,感念旧时与杨二世祖同朝为官之谊,指点杨氏后人建了寨门和祠堂,留存至今。后来,仙坡乡乡民因虱母仙帮助开创仙坡乡大寨门有功,于大寨之东建“三山永峙”庙供祀虱母仙,庙中左边祀陇尾老爷。

  *

  “有心人”说:明朝潮州政府不会让何野云逃过明朝对于陈友谅余党的清算,不可能留了行迹在此,还有碑刻记录。“有心人”真是很可爱,选择性地装傻。陈友谅军师取“何野云”这个化名,不正是为了躲避明朝的清算,才隐去他的真实姓名。那时候的“何野云”在潮阳,无人知道他是陈友谅的军师,只知道“何野云”。这也导致了直到现在,他的真实来历无人知晓。

  潮汕人都知道,虱母仙得仙衣,隐变形骸,以邋遢道人的形象游走于潮汕,化名“何野云”,躲避官府,所以一直没透漏身份,一直到临终,才留了一首遗诗,只是说了是汉室一丈夫,没透漏具体身世,也是对凤港养女的保护,不会受到牵连。就算建庙祭祀,也是祭祀一位神仙,正是这个模糊的身份,不知道具体身世,官府如何追究?追究是名不正言不顺。

  古代文学体裁,唐诗、宋词、元曲等,其中元曲的特征是:通俗化,口语化,生活化。

  虱母仙何野云此诗创作于元末明初,文风有明显的元曲特点,通俗易懂,口语化。

  作为对照,同时代的经典名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出自于元曲《琵琶记》,也是创作于元末明初。这首曲用了“我本”作为这句曲的开头,而何野云的遗诗也是用“我本”开头。可见他们有同时代的相似风格。

  虱母仙何野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元末,所以他的文风有带有显著的元曲风格,同时从这首诗的文风,证实了虱母仙何野云遗诗的真实性!

  下面是一些时间证明:

  洪武元年,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步至寺游玩,“五皈寺”碑刻证明,洪武一年(1368年)何野云已经在潮汕,此时何野云43岁,正值中年。洪武元年,符合陈友谅兵败后流落到潮的时间。

  详情可参考关于“五皈寺”的文章

  五皈寺附近的田心乡,亦有记录何野云到华古岩隐居,也是在洪武元年,1368年。

  陈氏始祖墓可以证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何野云在潮汕。潮阳明朝陈氏始祖墓碑碣留有:“洪武六年国师何野云”,此时何野云应该是48岁左右,正值中年。由此可知,其事助陈友谅是其40岁左右的中年时期。他曾为陈友谅军师,故碑碣为国师何野云。

  *

  潮汕人信仰的虱母仙是明朝洪武年间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而不是信仰其他时代的同名同姓的其他“何野云”。

  有未经考证的说法,传言洪武年间虱母仙仙逝之后,后来有徒子徒孙用“何野云”的名号在外行走,这个说法不知真伪。传言虱母仙仙逝之后还有零星的一些所谓“何野云”的作品,甚至在清朝也传言有何野云的作品,还有台湾地区也有。据观察,现代也有某些“风水师”用“何野云”的名号,以便让事主信任。

  天下同名同姓叫“何野云”的有多人,但世上虱母仙只有一位。

  不是名字叫“何野云”,都是虱母仙。洪武元年,1368年,五皈寺记载,何野云到沙陇为高氏建祠堂,在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帝,怀念故主陈友谅;洪武元年,1368年在华古岩避世隐居期间,增建内山门;洪武二年,1369年,何野云建陈店草尾村寨门;洪武六年,1373年,何野云建潮阳陈氏始祖墓,位于潮阳和平镇。

  种种这些事迹,从时间上证明,明朝刚建立的时候,1368年,虱母仙已经在潮汕了,这个证明自古以来传言的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从时间上来看是吻合的。

  “虱母仙”生于1325年,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是43岁,中年时期是一位风水师的黄金从业年龄。

  而最近出现的认祖宗的人(生于1354年),洪武元年,1368年,认祖宗者才14岁。明朝刚建立的时候,认祖宗者还是个未成年的儿童。主家会请未成年的儿童做风水师建祠堂或寨门吗??这说明:虱母仙与认祖宗者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众所周知,虱母仙没有子嗣,只有一养女,即凤港四世祖嫲赵氏,养女给养父养老,并送终造墓,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虱母仙的养女赵氏生于1347年,养女比虱母仙小22岁。这符合人之常理。但是认祖宗者却比养女赵氏还小7岁,这不合常理,养父不可能比养女小。这说明:虱母仙与认祖宗者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虱母仙并非明朝的官员或者官方的堪舆者,明朝的当代官方志没有记载,这很正常。事实上,民间地理师要引起官方的关注并记载入史志书,史来有几人?历朝历代,大部分的民间堪舆地理师,官方志也无记载。但是,随着“虱母仙”信仰逐渐在民间流传与兴盛,到清朝时期,虱母仙才引起了官方的关注,到了光绪年间,《潮阳县志》对其进行了考证,并记载。明朝的当代官方志没有记载虱母仙,这恰好证明虱母仙不是明朝的官员或官方的堪舆者,只是民间的地理师。但是认祖宗者自己宣称其祖先是明朝永乐年间钦天监规划皇陵(真假未经考证)。这说明:虱母仙与认祖宗者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众所周知,1363年,陈友谅兵败后,其幕僚之一,军师为了躲避明朝朱元璋的追捕,化名“何野云”流落潮汕,陈友谅军师使用何野云这个化名的时间,是元末到1393年之间。而江西丰城,据说也有一个“何野云”,他们宣称其是1413年根据明成祖朱棣赐词,而后称“何野云”,他们使用“何野云”这个名字,是1413年之后。

  根据两者化名的由来可知,陈友谅军师使用“何野云”这个名号,比丰城的早近半个世纪。直到陈友谅军师虱母仙在1393年终老,过20年后,1413年后丰城才有另一个“何野云”。换句话说,潮汕在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3年间的何野云,只有一位,即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因为丰城的是明朝永乐1413年之后才使用“何野云”这个名字。据此可知,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晓,洪武年间(1368-1393年)何野云的各种在潮活动的事迹,就是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的活动事迹。

  所以,如果把洪武年间的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的事迹,张冠李戴到永乐年间后的另外一个“何野云”身上,是不严谨的,不符合史实!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

  对于两地为何会出现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在充分尊重粤赣两地人文历史的前提下,两地何野云的由来或许是这样的(仅供参考):1363年陈友谅兵败后,军师化名何野云逃亡潮汕,从事风水,名扬潮汕,1393年虱母仙何野云仙逝。20年后,1413年江西何德宏经过自称朱棣赐词后,打算在民间从业,听闻潮汕曾经有个同姓的风水师技艺高超深得人敬仰,故他开始借用“何野云”做艺名从业(古人喜欢借名)。这也许更好解释了两地争论不休的两个时代的何野云问题了,也更符合逻辑。

  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行业,会有不少同名同姓的人,下图例举小部分当代同名同姓的明星。网络搜索,会发现同行业同名同姓的很多。而如果时间范围扩展到不同时代,同名同姓的人会更多。

  而作为同行业里的人,他们的从业特征,会有类似之处。比如认祖宗者说的“板凳定向”方法,除了虱母仙使用过,杨筠松杨公,赖布衣赖公等都有传说使用过“板凳定向”的技法。所以认祖宗者想象总结了虱母仙所谓十大特征,臆断说虱母仙和他们的祖宗特征一样,借此证明是同一个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是建立在想象之上,违背史学常识。还有首先要清楚的是,虱母仙和他们的祖宗,所处的年代都不一样。

  *

  虱母仙何野云在潮作品很多,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何野云在潮的事迹都没有时间记录,或记录不详,上面表格整理了部分有时间记载的何仙在潮事迹(详情可以网络搜索相关事迹),欢迎有相关资料的朋友补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被尘封的何野云事迹和记录不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一起探讨,功德无量!

  从上一小结的分析已知,洪武年间(1368-1393年)的何野云各种事迹,实际就是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的活动事迹。洪武年间的“何野云”不是丰城的,因为他们是1413年之后才使用“何野云”这个名字。

  洪武年间的何野云其中有一些事迹,是有官方记录的,比如:政协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委员会编纂的潮阳文史丛书《佛教在潮阳》第124-126页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虱母仙何野云到五皈寺登丘念故主陈友谅,以及第107-108页记载洪武十三年(1380年)何野云重修金径古寺;《潮阳市志》下册 (1979~2003) 第816页,记载明朝洪武年间,虱母仙何野云建仙城寨并掘地取泉,现为文物保护单位;《潮阳县志》 1997年版第930页,记载虱母仙何野云墓的详情,卢氏四世祖遵其遗嘱葬之于此,卢氏四世祖终老于1394年,故其安葬何野云的时间是1393年是准确的,虱母仙何野云享年68岁;《潮阳县贵屿镇志》第2页记载凤港欹寨门为何野云所建,欹寨门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潮阳县志》1997年版第924页亦有记载欹寨门。

  *

  据官方志书,(1979~2003)版《潮阳县志》第816页记载:虱母仙在洪武年间为仙门城建寨,并掘地取泉,后人取名“仙泉井”,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虱母仙在洪武年间(1368~1393年),指点赵氏先到宝地九石埔寨。

  并指点规划后来的老寨和赵氏大宗祠,碧川祖发家后另建。所以仙城自古就有这个说法:“未有仙门城,先有九石埔”。因仙师指点,故名:仙门城,简称:仙城。

  明朝洪武年间,何野云仙师指点仙门城赵氏建寨并掘地取泉、指点规划后来的老寨和大宗祠、迁葬始祖墓、安葬二世祖墓、指点三世祖生基。

  *

  根据官方文献,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潮阳姓氏丛谈》第175页记载:

  何野云临终时情况,有详细的说明记载。何野云留有遗诗一首,说明了他的来历:

  我本汉室一丈夫,

  鏖战异族驱北胡,

  鄱阳一战失首领,

  埋名匿姓来于斯。

  ---何野云 临终遗诗

  这首遗诗,何野云自称汉室一丈夫,而汉室就是陈友谅的大汉政权。鄱阳湖一战失去首领陈友谅后,隐姓埋名来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何野云就是来自陈友谅的部属。

  根据官方史书,潮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99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的《潮阳姓氏丛谈》第175页记载:

  虱母仙墓碑:不刻“明”字,而是刻“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

  何野云墓,是根据何野云临终前的嘱咐安葬的。墓碑上的题字,也是何野云授意的。现在的何僊陵里,何野云墓的墓碑,是古时流存下来的。墓碑上刻的是:“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让人奇怪的是,何野云在潮做风水师,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3年),并且终老于洪武25年,都是明朝时代。

  为什么墓碑上刻的是“元”朝呢?官方文献《潮阳姓氏丛谈》对此也有解释:“元”字,寓意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一般潮汕的墓碑,在元朝都不会打“元”的(除了少数一些元朝官员),因为“元”是外族,更不用说到了明朝时期。按照人性来分析,人会对打败他的那个人深恶痛绝。何野云对打败他们的朱元璋深有恨意,此为人之常情。墓碑宁愿打“元”朝而不打“明”朝,这是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的再次体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墓碑为文物保护单位,不是现代杜撰的新墓碑,即照片中间发黄的那块为古碑留存至今。

  另外,照常理,墓碑应该写的是姓名,仙师墓碑没有写姓名:何野云,而是写虱母山先生,是因为“何野云”是化名、易名之故,不是虱母仙的真正姓名。

  *

  官方志书《潮阳县志》1997年版 第930页 有记载:凤港卢氏四世祖依“虱母仙”遗嘱安葬仙师,据此可知“虱母仙”比凤港卢氏四世祖公早逝。而凤港卢氏四世祖公卒于1394年,证明:“虱母仙”终老于1393年是准确的,享年68岁。

  《港头张氏族谱》记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辛酉岁,寿终主人宅中(主人卢以鹄排行凤港卢姓四世祖),享寿68岁。临终嘱咐主人,将其棺柩安葬村前——练江南岸,风港乡凤颈下手砂;凤港大桥东南边。

  墓因明未清初遭兵祸受破坏,至光绪十三年(1887)丁亥岁阳月重修。中碑高1.15米、宽0.34米。镌文:“元地仙虱母山先生墓,凤港主人卢宽立”。号称“吸水龟”、世人传称“鸭母噜薄殻”。坐坤向艮兼未丑分金。

  “文化大革命”时期墓被毁没,石碑失踪。幸逢改革开放,中碑遗失多年,喜得于废土中发现!将原碑复立中央,附上左右夹石,构造壹摆额全建石墓。墓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再有,据清《凤港卢氏族谱》载:“明四世祖,讳宽,字似鹄,号居士。宽公为凤港四世祖。生于元朝至正癸未,卒于明朝洪武廿七年甲戍,即公元(1343年一1394年),公葬南山马脚埔内观音岭(现两英镇新寮门村后,座坤向艮),一名飞凤地,此墓相传何讳野云先生献图。先师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后化身,骸骨埋凤颈下手砂”。

  依据《凤港卢氏族谱》可知,卢宽公终于1394年,而何野云早一年仙逝于1393年(卢氏安葬何仙骸骨于凤港凤颈下手砂,即现在的何僊陵),而卢宽公墓是何野云先生献图而造,不是何仙亲做。由此可见,这个记载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常理。

  *

  《潮俗丛谭》(汕头大学出版社)载:何野云,原名柯逸,化名何野云,曾参加元末农民起义,任陈友谅军师。朱元璋一统天下后,何野云从江西徒步到潮汕,隐居潮阳县,为民做好 事,还替人看风水,卜卦测字,自称虱母仙。

  《虱母仙的传说》(广东省揭阳市民俗博物馆出版)认为:“柯逸”也很可能是“虱母仙”的另一个化名。为什么呢?为了逃避朱明朝廷的追杀,“虱母仙”化名“何野云”逃亡边远蛮荒之地潮汕。先简单从这两个名字的字面意思理解,“何”即暗含有“自己不知自己从何而来”,或者说“不愿告诉世人自己是从何而来”的意思;“柯”字本身就是“何”字的 “人”字旁改为“木”字旁,似在暗示自己“改名换姓后隐居山林”之意;“野云”和“逸”就更好理解,意思是“从此不问政治,不卷人俗世纷争,不贪俗世凡尘的荣华富贵,甘心寄情山水,过闲云野鹤、闲情逸致的生活,乐得安逸超脱。”

  “何野云”和“柯逸”这两个化名,有异曲同工之妙,含义相似。虱母仙当年为躲避明朝朱元璋的追捕,流浪期间,为隐藏自己真正的身份,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化名,是有很大可能的。

  因为“何野云”和“柯逸”都是化名,不是虱母仙的本名,化名不能刻在墓碑上,所以凤港虱母仙的墓,碑石上刻的是“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

  按照潮阳地区的习俗,死者生前的名,不会刻在墓碑上,墓碑上刻的是孝名,但是死者的姓会刻在墓碑上。从“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的碑刻可知晓,虱母仙生前并不姓“何”或“柯”。

  *

  这样理解则完全与何野云其遗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钳记序》记载及民间传说相吻合。

  虱母仙何野云其遗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钳记序》结尾处有诗曰:

  何人晓得是神仙

  野鹤孤飞年又年

  云开露出牛眠地

  留与人间种福缘

  此诗是一首藏头诗,每一行第一个字连起来,即“何野云留”,表明是何野云留的诗句,亦表明仙师在潮汕地区的作品,是留给潮汕地区的一笔文化遗产财富。第二句“野鹤孤飞年又年”,表明何野云自从陈友谅兵败后,多年孤身一人的落寞心情。第三句的“牛眠地”,比喻风水宝地,何僊帮潮汕各村各寨做的各项工程建筑,都是其高超技艺的结晶。最后一句,表明何僊与潮汕人民的缘分,暗含劝世人为善结善缘。

  从上面的分析已知晓,洪武年间(1368-1393年)的何野云各种事迹,实际就是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的活动事迹。除了官方的文献有何野云在潮活动的记载,非官方的,如胪岗镇港头《张氏族谱》和一些书籍也有类似的记载,何野云曾经去拜谒参观港头二世祖墓。所以张氏族谱记载了何野云这个事迹,并且记载了何野云的生卒、生平简介,还有何野云墓。

  总结,如果把洪武年间的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的事迹,张冠李戴到另一个时代,另外一个“何野云”身上,是不严谨的,不符合史实!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

  2022年5月20日公布的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西陇灯笼位列其中。众所周知,“西陇灯笼”是元末明初陈友谅军师传授制作的,虱母仙何野云点拨西陇人,要从事与“德”有关的产业,做人要有“德”,潮语“德”与“竹”同音,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彩灯上所写的“财丁兴旺”的祝福。这是西陇灯笼的文化内涵。

  由西陇申请非遗的材料,我们可以知道,西陇村对虱母仙何野云的记载,时间也是明朝洪武初,即约1368-1393年间,陈友谅军师为了躲避明朝追杀,化名“何野云”,流落到此。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西陇村对于虱母仙何野云的记载,必然是客观的的。这也证明了,《潮阳县志》和其他各村的族谱,对于陈友谅军师何野云的记载,是一致的。

  *

  凤港四世祖嫲纯一赵氏相传是虱母仙何野云的养女。赵氏生于1347年,而何野云生于1325年,养父与养女相差22岁,古时结婚早,这是符合常理的。这也证明了,《凤港卢氏族谱》是实事求是的记载的。虱母仙何野云没有子女,而只有卢家媳妇这个唯一的养女,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现在的凤港卢家子孙,就是虱母仙何野云先师"无血缘"的后裔。

  虱母仙何野云没有子嗣,只有一养女,即凤港四世祖嫲纯一赵氏,养女给养父养老,送终造墓,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何野云归仙后,养女遵照何野云嘱咐将何野云葬在凤颈处,即现在的何僊陵。

  而认祖宗的人,据说生于1354年,比凤港四世祖嫲纯一赵氏还小7岁,有可能养女比养父的年龄还大的情况吗?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据清《凤港卢氏族谱》载:“明四世祖,讳宽,字似鹄,号居士。宽公为凤港四世祖。生于元朝至正癸未,卒于明朝洪武廿七年甲戍,即公元(1343年一1394年),公葬南山马脚埔内观音岭(现两英镇新寮门村后,座坤向艮),一名飞凤地,此墓相传何讳野云先生献图。”。依据《凤港卢氏族谱》可知,卢宽公终于1394年,而何野云早一年仙逝于1393年(卢氏安葬何仙骸骨于凤港凤颈下手砂,即现在的何僊陵),而卢宽公墓是何野云先生献图而造,不是何仙亲做。

  -

  从四世祖嫲和祖公的生卒年的记载,还有葬地的记载,可以看出《凤港卢氏族谱》是实事求是的记载的。所以对于何野云的记载,也必然是实事求是的。

  *

  何野云墓原来葬于江边凤颈下手砂,后来,由于练江河道淤积,水位抬高了,原来坟墓位置被淹了。族谱记载,直到1963年特大干旱,练江干涸。虱母仙坟墓露现,当时贵屿公社书记张瑞江嘱咐当地干部作为文物予以保存虱母仙墓,移到岸边。传说当年迁坟时,里面还存一副道袍,一支尘拂,和少量遗骸, 因历史久远,大部分骸骨化掉了。至“文化大革命”时贵屿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蔡名池暗示村干部把墓碑埋入地下,逃过了一次“砸烂”之厄。后来虱母仙墓被迁到现在的位置。

  *

  光绪十三年(1884)《潮阳县志》都有关于虱母仙的记载,原文:“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阳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累然,传为所葬处。”

  官方志书《潮汕县志》是唯一直接记载虱母仙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直接证明虱母仙的来历。而“有心人”例举的其他各种官方志,都没有能直接证明虱母仙来历的,他们仅仅凭的是牵强附会的推测和猜测,这是不严谨的,不可信的。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

  明初洪武年间,何野云来到潮汕后,便开始隐逸于荔枝岩,风门古径,径脚仙寮,邹堂山麓“隐仙洞”(曾赞“山前好面堂,邹堂好后壁”),桑浦山金鸡把后门,大南山东麓华古岩(曾题写“山势突兀名华古,胜迹永留南山上”的诗句),凤港村,仙门城等地。何仙行踪飘忽莫测。到了后来,便经常居住在凤港卢氏四世祖卢宽家中。并以擅长造祠堂庙宇、名胜亭阁、围筑乡里、造桥通津、掘井泉、修筑渠道以利航运著称乡里。何仙还以善占卦、择风水称誉乡众。何仙又被称为地僊,其足迹广布潮汕各地。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何仙逝世,享年68岁。卢氏主人,遵其嘱咐,在凤港乡外凤颈处,为他修筑了一处墓穴,并镌其铭曰:何僊陵。

  何野云技艺高超,无所不通,为潮汕先民做了很多好事,但因其形骸如“济公”放荡不羁,性格乖僻,常常弄得衣食不保。他身披道袍,四处游荡,形象脏乱,袍服上“跳蚤”成群,但却能矢口成谶,言吉凶屡屡皆验,故而潮汕先民便称他为:虱母仙、邋遢道士。他精通地理术数,不计报酬帮助民众择吉厝宅及墓葬风水、同时指点建筑布局。传说有一次,潮阳某村在初建村时,大户员外请来虱母仙指导建造一座“镇宅保村居风水”的宫庙,庙宇建成员外请他为其庙命名,虱母仙建议称为“龙尾爷宫”,此后“何野云、虱母仙”又被人们演化成为“龙尾爷”。

  一代枭雄陈友谅军师,易名何野云,民间称虱母仙,成为潮汕地区一方保护神,乃是潮汕一大独特的民俗。虱母仙何野云因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庙以纪念仙师,四时香火旺盛。潮汕人为纪念何野云,建庙供奉。主要有:潮阳贵屿何僊陵、仙湖福天宫、仙城安乐三仙宫、揭东风门古径三仙庙、博罗普济寺、普宁树脚村云昌殿、潮南峡山龙尾庙、揭西黄山王公庙、潮州鳌头龙尾庙、汕头岐山古庙、金港龙尾庙、南畔寮龙尾庙、高埕古庙、佳和善社、东墩龙尾庙、两英鹤丰紫云观三仙庙、揭西仙坡乡三山永峙庙、洪阳虱母仙庙以及澄海港口龙爷庙等。现潮汕祭何野云(龙尾圣王)的庙宇达60余座,义社(父母会)龙尾圣王神坛更是无法统计,仅汕头龙湖区下蓬镇各义社(父母会)会所供奉龙尾圣王就多达近百座。

  *

  从另外一个史实来推测,为什么朱元璋不会追杀失踪了的陈友谅军师。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死后,陈理率众退入武昌据守,众将拥友谅儿子陈理为帝,不久,明兵破武昌,陈理降,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遁入佛门(在福建泉州晋江灵源山上隐居,采药救人,当地有很多他的传说。后来活到99岁,明朝已经换了三个皇帝。作为曾经跟张定边共事过的陈友谅军师,到潮汕而为地僊,他们两人算是各有所归了),后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侯,礼送陈理出境入朝鲜,后终老于朝鲜。朱元璋对陈友谅的老父老母也予以善待,陈友谅的哥哥陈友才得到父母侄儿安全的消息后,也率部投降。

  《楞严经》中有言:“无一众生而不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两句经文的方便说法。在佛家看来,众生皆有佛性,即便是过去作恶多端的“坏人”,若能改换心性,弃恶从善,也可成就菩提佛果。譬如《法华经》当中,佛陀就为“出佛身血”的提婆达多授记,未来当得做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这样成了劝导恶人停止作恶,一心向善的经典之语。

  《左传·宣公二年》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近年来各种"傍名人"现象见诸于报道,网络搜索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名人故里争夺之风愈演愈烈,从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到先秦诸子、三国群英,甚至佳丽、反派。风起云涌的“故里争夺战”,女娲、炎帝、牛郎织女等传说人物,老子、西施、曹操等众多历史名人都未能幸免。

  古来有之的现象 (网络摘抄)

  文天祥曾论,"家之有谱犹国有史也,史以记事实,谱以昭穆,昭穆能明,则家派无可不显哉。"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更直言,"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他将家谱与州志,甚至国史相提并论,更显出家谱的意义重大。

  网络上关于“乱认祖宗,乱编族谱”的文章很多,古来有之,有些人攀附成风,有些家谱更是肆意认祖,甚至按照推演,这种攀附风气受到了乾隆的高度关注,严令整顿家谱编纂的号令便就此铺设下去,要求各地督抚严查家谱中的僭越情况,更就此限制了各地普遍进行的修谱情况。上谕下来,纠察行动轰轰烈烈。

  网络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家族乱认祖宗,自认名人之后的情况,在全国都有例子,江西比较严重。在宗族不清的情况下自封血脉,实际上也是对宗族体系的一种蔑视。但另一些,古时本想趁此改族却也因此招致祸患的也不在少数。福建的胡学成兄弟刊修家谱案,就是一个典型又带着悲剧色彩的例子。----摘自网络

  因为虱母仙何野云在潮汕家喻户晓,但是其真实身世又没有官方说明。有的人牵强附会,说虱母仙故里是他们某某地方的,但其实是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有的人把虱母仙在潮汕为民谋福的故事,张冠李戴到他们的祖先身上;有的人否认虱母仙何野云曾为陈友谅军师,理由是他们的祖先何野云其实是个大官(这样只能说明他们的祖先何野云,跟潮汕虱母仙何野云是不同的两个人,同名同姓古来有之);有的人说他们的祖先寿命跟潮阳凤港何僊陵记载的寿命不同(同样只能说明潮汕虱母仙何野云跟他们的祖先是不同的两个人)。

  有的人2021年新建了一个墓,宣称是明朝何野云为自己亲点的墓,在2021年新建的一个墓,会是600多年前虱母仙的墓吗?

  而不同的是,潮汕很多遗迹都是文物保护单位。清《凤港卢氏族谱》记载何野云“先师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后化身,骸骨埋凤颈下手砂”,即现在的潮阳贵屿凤港何僊陵。 何僊陵面朝练江支流,逆水朝堂,位于凤港村凤地的凤颈处,是风水宝地。而且潮阳何僊陵有古时的墓碑存记,还是文物保护单位。

  明 洪武一年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步至寺游玩,“ 五皈寺”碑刻(文物保护单位)证明洪武一年(1368年)何野云已经在潮汕,此时何野云43岁,正值中年。而认祖宗的人,此时14岁。

  详情可参考关于“五皈寺”的文章

  五皈寺附近的田心乡,亦有记录何野云到华古岩隐居,也是在洪武元年,1368年。

  1369年,明洪武二年,何野云在陈店为指点草尾乡建寨门,此时何野云44岁。而认祖宗的人,此时15岁。

  而虱母仙帮潮阳陈氏始祖建墓在 洪武6年(1373),有碑碣为证:“洪武六年国师何野云”,虱母仙此时应该是48岁左右。虱母仙此时应该是51岁,而认祖宗的人,此时19岁。

  *

  而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他们号称何野云是他们的祖先,而他们的祖先生于1354年。在洪武一年(1368年)真正的虱母仙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此时认祖宗者的祖宗才14岁;在洪武二年(1369年)真正的虱母仙何野云为在陈店草尾乡建寨门,此时认祖宗者的祖宗才15岁;在洪武6年(1373年)建陈氏始祖墓的时候,此时他们的祖先才19岁。14岁就来到潮汕做风水先生帮人建造宗祠和坟墓?这不合常理,哪位主家会请未成年的儿童来做风水师吗?由此可知,他们宣称的何野云是他们的祖先,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何野云(1325~1393年)到潮时候的年龄,是一位风水师适宜的从业年龄,因为做风水师,一需要经验,中年以后风水技术和经验才逐渐丰富,太年轻无经验和阅历;二需要体力,寻龙点穴需要满山跑,寻龙有时需要一天走几十里,没有体力支撑根本无法完成,何野云到潮时间正是其作为风水师的良好从业的年龄。

  -

  有的人例举了《新修南昌府志》的记载:“司马头陀精堪舆冢,……宋末铎长老术亦如之,国朝南昌刘子南、新建赵子方、丰城何野云,亦其流亚云。”这里出现了“丰城何野云”这五个字,只能证明历史上丰城有何野云这个人,但是这个府志并没有说潮汕虱母仙何野云是丰城何野云。

  还有他们例举了清乾隆《南昌府志》记载:“明,何冶云,号半溪,丰城人,与南昌刘孟逅子南、新建赵子方同精形冢术”,这里同样,没有记载潮汕虱母仙何野云是丰城何野云,只是记载明朝有个“何冶云”是丰城人。他们认为“何冶云”跟“何野云”同音,应该是“野”被错写成“冶”字了。“何冶云和“何野云””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我们不得而知。

  认祖宗的人宣称这些文献记载了有个名叫“何野云”的人家乡在哪里,但是没有记载具体时间,到底是明初,明中,还是明末呢?是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何野云呢?同名同姓古来有之,同一个时代有很多同名同姓的人;更不用说不同时代,有多少个名字是“何野云”的人了。他们例举的文献,只能证明:曾经有个名“何野云”的人,在他们那里。但是没有任何官方文献直接证明:潮汕虱母仙的故乡是他们那里。也没有任何官方文献直接证明:潮汕虱母仙是他们的那个“何野云”。此何野云是彼何野云吗?明显是擦边球行为。

  不同的是,《潮阳县志》直接记载:虱母仙何野云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潮阳县志》是直接证明,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官方文献有像《潮阳县志》这样直接说明虱母仙来历的。而“有心人”,只是凭猜测说他们的“何野云”是潮汕虱母仙何野云,他们是混淆视听,牵强附会地确定的,同名同姓古来有之。并且两个何野云的年龄差距有30岁,生卒年差距这么大,会是同一个人吗?

  *

  从百科中,亦可发现,“有心人”试图修改百科的记载,被百科驳回了,原因是:“资料是族谱类,不能当作史料采用”。而“有心人”,大部分依据正是其族谱的记载,是非官方的记载。我们从百科的驳回,可以知晓,族谱没有公信度,真实性存疑,不能作为史料的主要依据。

  还有他们宣称族谱记载其祖先是钦天监,参加了皇陵的规划修建,但官方历史书却没有记载,正常来说皇家的官员基本有史书记录的。其族谱真实性有多少呢?他们的族谱可信度有多少呢?

  “有心人”用一些非官方的文献(例如:未经考证真伪的家谱),编辑一些无官方历史记载的故事,而且也没有古文物证明,妄图推翻《潮阳县志》的记载,妄图推翻有古碑留存的何僊陵是虱母仙所葬地的事实,妄图推翻潮汕各地许多家族族谱的记载,妄图推翻潮汕各地自古以来的传说,妄图颠覆潮汕人民自古以来对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真实认知,是扭曲历史,而且是对仙师何野云的极大不公,亵渎仙师真实身份,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官方文献《潮阳县志》是直接说明何野云是从陈友谅而败后来此,是直接证明其来历。并且有物证:文物保护单位洪武二年(1369年)的五皈寺碑刻和文物保护单位“元”字的虱母仙古墓碑。“有心人”例举的官方文献都没有直接证明虱母仙何野云的来历,凭牵强附会的猜测和推测,凭无法考证真伪的族谱,是不严谨的历史考证。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两个人,此何野云非彼何野云!

  古往今来,天下同名同姓叫“何野云”的不止一人,但世上“虱母仙”只有一位;

  不是名字叫“何野云”,都是虱母仙!!!

  如果把洪武年间的陈友谅军师“虱母仙何野云”的事迹,张冠李戴到另一个时代,另外一个“何野云”身上,是不严谨的,不符合史实!

  从史料学的角度看,光绪十三年《潮阳县志》的编纂组,对虱母仙的相关文献,必然经过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地考证过。他们也必然考证过距其三百多年前的官方志明朝万历《新修南昌府志》及民间书籍《地理人子须知》等文献的记载,但是没有采纳,肯定是因为不认同《新修南昌府志》记载的丰城何野云是潮汕虱母仙何野云,或者说两个地方的两个何野云根本就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光绪十三年《潮阳县志》的编纂组,作为官方志,必是经过多方的考证,实事求是,得出了更准确的对虱母仙何野云的记载,做了详细的阐述:“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

  《潮阳县志》的记载,必定经过论证和考证,而且是中立的考证,客观可信,是官方的。“有心人”的推测,推论,和猜测,并不是中立的原则下做的考证,是有目的性的,选择性的,是不公正的考证。“有心人”用非中立的,有目的性的,臆断的,选择性的考证,企图推翻中立的官方考证“潮阳县志”的记载,合理性有多少?

  对于历史,不能单凭一己的主观臆断妄下结论,需有官方的文献直接证明。

  ***

  多种史料,多种物证,多方印证,虱母仙是陈友谅军师流落至此,准确无误。

  -

  关于何野云(1325~1393年)的真实姓名,历来众说纷纭。一说他原姓廖,一说他原名雪樵,一说他乃邹普胜。其籍贯也莫衷一是,有言是湖北麻城人,有道是山西棘县人,有说是江西人,至今难有定论。他的师承也很复杂,有说他师从袁州彭莹玉, 也有说他乃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廖金精的后裔,仰山风水遗札又记载他师从仰宗铎长老,而道教却言其师从青元道人,众说不一,更添神秘。

  在任何一个时代,各方豪雄基本会有顾问团,幕僚,智库等团队,各位豪雄在行事时会咨询幕僚团队的意见和建议。而陈友谅也必然有一批幕僚智库的团队,除了少数几位前端的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幕僚智库团队只是在后台出谋划策,而没被文献记载。相信虱母仙何野云可能是没被记载的陈友谅幕僚智库团队成员之一,属于军师的范畴。英雄不问出处,“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

  “虱母仙”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得到史书官方志《潮阳县志》、《潮阳姓氏丛谈》、《潮阳市志》,和《凤港卢氏族谱》、港头《张氏族谱》等,还有自古以来无数的民间传言,并且何僊陵重修碑记也是如此记载。而且何野云早期到潮阳的时间明朝洪武元年,在五皈寺和华古岩都有记载。

  虱母仙“何野云”确有其人,但并非真实姓名,只是化名。就像现代的艺人,有的会起个艺名,人们往往记住了他们的艺名,真实名字不一定知道,比如“成龙”。

  古往今来,有无数高人奇人没被历史文献所记载,所以曾经的陈友谅军师“何野云”的真实姓名,根本就没必要再去考证,现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证距今600多年前的具体细节(一些文献只能参考),肯定没有确定的答案,就让其作为一个美丽的谜,一个神奇的传说在人们心中千古流传。潮汕就是虱母仙何野云的第二故乡,而且何野云的骸骨也长眠在潮汕。我们可以说:“何野云的故乡在潮汕!”

  潮汕人信仰的虱母仙是明朝洪武年间陈友谅军师化名的何野云,而不是信仰其他时代的同名同姓的其他“何野云”。有未经考证的说法,传言洪武年间虱母仙仙逝之后,后来有徒子徒孙用“何野云”的名号在外行走,这个说法不知真伪。传言虱母仙仙逝之后还有零星的一些所谓“何野云”的作品,甚至在清朝也传言有何野云的作品,还有台湾地区也有。据观察,现代也有某些“风水师”用“何野云”的名号,以便让事主信任。

  流光逝水,梦花幻浪,他的真实身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他就是一只野鹤,一朵清云,曾经逍遥在这片山水之间,给这方土地留下美丽的传奇。记师尊“虱母仙”何野云!

  -

  -

  相关时间脉络,可以点击参考下面文章: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67159470311916045/

  -

  -

  虱母仙在潮造福百姓

  功德之盛,可辉日月

  本着传承民俗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宗旨搜集整理

  为虱母仙的道行功徳留下片泥鸿爪。

  欢迎转载,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