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未闭与房间隔缺损的区别,聊聊概念

  在胚胎发育至第6、7周时,心房间隔先后发出2个隔,先出现的隔为原发隔或称第一隔,后出现的隔为继发隔或称第二隔,原发隔自心房中线背侧壁呈半月形长出,向房室管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与房室隔尾端部留一小孔,称为原发孔。在原发孔未闭合前,原发隔近头端部分形成一孔,称继发孔,是胎儿时期的血液的正常通道。同时在第一隔的右侧由心房壁上又长出一镰状形隔,称继发隔或称第二隔,此隔不继续生长分离心房中途停止,镰状形凹陷呈卵圆形称卵圆窝,卵圆窝处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能粘连融合留下一小裂隙称卵圆孔。新生儿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使左侧的原发隔部分紧贴在右侧的继发隔上,发生功能性闭合,1年内达到解剖上的闭合。若年龄>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 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

  以上这段话是引用来的,很多教科书等等都会这么写,比较绕,对一般读者很不友好。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尝试接接地气。

  虽然卵圆孔未闭和房间隔缺损,这两个名词看上去差别巨大,通行定义上也不同,但实际医疗中,两者很容易混为一谈,比如某国家级儿童医疗中心,该医院的心超报告,就只常常写房间隔缺损,而且缺损直径是以厘米为单位的。我想,这么多报告发出来,有这么多医生看过,人家还是如此写,至少说明,这两者的区别真的不显著,而且也未对医疗决策造成显著的影响。毕竟,对于儿童,卵圆孔未闭也好,一个很小型的房间隔缺损也罢,又有什么理由去手术呢,反正医疗处置上都一样,就是观察,大部分家属也只会记得,宝宝心脏里有个小洞,但没关系。

  我把心脏的结构归纳为 两房两室连八个走廊,以这个比喻来理解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也是可以描述得挺形象的。

  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是房间隔,上面有扇窗,大部分成人是关闭的,此处即卵圆窝,因为打开心脏从右心房面看,这里是一个浅浅的椭圆形凹坑。在胎儿期,这扇窗是打开的,即卵圆孔,胎儿的循环与成人不同,详见《卵圆孔未闭,妈妈不愁,宝宝的心脏天生有个洞》好大夫在线 (haodf.com)一文,来自下腔静脉的血液大部分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当胎儿出生后,循环情况发生变化,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卵圆孔这扇窗就被压力推上,大部分人卵圆孔关闭后慢慢长上,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据解剖研究,可能高达四分之一的成人,卵圆孔没有完全愈合,当某些情况下,如剧烈咳嗽、憋气等,右心房压力超过左心房,卵圆孔这扇窗又可以被推开,此即卵圆孔未闭。

  而房间隔缺损呢,可以理解为这扇窗户本身有破损,即使在窗户合拢时也存在破洞,或者墙壁本身有破损。前一种情况的房间隔缺损常常跟卵圆孔未闭容易混淆,因为这个破损不大的话,也就很难去截然区分,再说超声上,通常是通过观察是否有血流通过房间隔来间接发现房间隔上的缺损的,而左右心房之间的压力差一般不会太大,所以即使房间隔上有缺损,通过缺损的血流速度也不会太快,尤其是缺损本身不大,血流就比较窄。这也是小的房间隔缺损容易漏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