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客服说HIV试纸三代四周测的话可以排除98%是真的吗?
每人每天仅有1次免费提问机会,超出之后不会回复,精力有限,请谅解!劳动不易,读文献、写回答、回复提问都不易,更多问题请付费咨询!全文字数:47,475字目前参考文献:75篇,其中英文文献71篇,中文文献4篇,大多来自顶尖学术期刊,和权威学术机构发布的指南、立场声明与文件本文已于2021年07月14日进行了第6次全面更新,本文会无限期、不定时地进行全面更新,建议收藏、转发、点赞保存第4次~第6次全面更新主要涉及到的内容:?HIV DNA检测是否可靠,是否建议做??改进后的雅培试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窗口期问题,雅培试纸和第四代酶联免疫测定的p24抗原实际检测下限值以及对应的HIV RNA病毒载量值对比,雅培试纸能检测到的亚型(文末)。ps:2020年德国最新发表的论文甚至在原文中表示:改良之后的雅培试纸的p24抗原实际检测下限值甚至比制造商宣称的25 pg/ml高20倍,即使在血清/血浆样本中也是如此。好在它的抗体检测性能十分优异,假阳性概率也极低。?勘误:2020年最新版本的雅培试纸在10-19天时用血浆也最多只能检测到77%的急性HIV感染者,更不必说指尖全血,之前说14天77%并不是FiebigII-III期的具体范围,特此修正。?暴露前预防(PrEP)对不同人群的有效性?完善了暴露后预防(PEP)的实用建议?在每次性行为中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会感染HIV吗?为啥有研究说戴套只能降低80%~95%的风险?戴套还有必要检测吗??進一步完善了HIV试纸和实验室试剂的种类及窗口期问题,加入了瑞典公共卫生局及瑞典抗病毒治疗小组对实验室四代检测和床旁快速HIV检测窗口期问题的官方立场声明。?排好了参考文献序号,并全部罗列在文末
长文预警,建议耐心看完。基于循证医学,国外传染病学顶尖学术期刊上的文献,以及美国CDC、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WHO(世界卫生组织)、UNAIDS(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公共卫生机构的意见,讲到了HIV的方方面面,后面也有你们最关心的窗口期和症状的问题,这或许是目前知乎上最全面的有关HIV检测与预防的科普回答了,绝对值得你细细阅读。
接受一两个问题的适度白嫖,评论区里也全部做了回答。??不要过度白嫖!!私信不接受免费咨询,如果有超过2个以上的问题需要咨询,或者希望得到详细回答以及心理支持,知乎的付费咨询通道已经被我关闭了,请直接私信联系我(留言“付费咨询”)询问vx。精力有限!请理解!
另:本文回答中引用的文献可能超过100篇,由于本回答还没有写完,并且有许多细节还在进行补充和更新,因此需要排好序号后统一刊在文末。
—为什么你根本没有HIV感染还是脱不了恐?
—HIV试纸的窗口期究竟是多长?医院专业实验室检测的窗口期是多长?不同检测方法分别测试到多久可以彻底排除?首选什么方法筛查HIV感染?静脉血浆或者血清比指尖血更敏感
—国家标准中的「抗体、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窗口期分别为3周、2周、1周左右」可以踩点作为排除时间吗?满21天抗体检测阴性就可以彻底排除了吗?
—用试纸自测的结果真的可靠吗?各个国家在HIV自我检测(self-testing)方面的政策:截止2019年7月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试纸有哪些种类,区别是什么?不建议采用口腔黏膜渗出液试纸(OMT),因为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差,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来找我咨询的人中已经有过多例OMT假阳性的情况。且文献已经表明OMT敏感性不如血液试纸,特别是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
— 别再叫三代试纸、四代试纸了!准信、万孚等国内品牌的抗体检测试纸,只检测IgG抗体,原理上类似于第二代技术,根本算不上真正的三代检测!!国际上统一将HIV试纸称为快速检测(rapid test),不分代数,这也是学术界和学术文献的统一称呼,只有HIV实验室检测才有一代、二代、三代和四代之分。由万孚试纸和雅培试纸筛查到的急性HIV感染一例,患者于检测前31-32天前发生过高危性行为(无套肛交)。雅培试纸多数在暴露后15-25天筛查到感染,万孚、准信等国内品牌的试纸多数在暴露后25-35天(文献认为是26-37天)筛查到感染。但排除时间建议分别延长到45-50天和56天。
— HIV 前病毒DNA检测用于HIV初筛靠谱吗?HIV DNA检测真的比HIV RNA检测更灵敏吗?其他国家也在用HIV DNA检测来进行HIV筛查吗?别被洗脑,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在许多年前就已经逐步淘汰了HIV DNA检测,它从前作为核酸检测的一种类型是用来对18月龄以下的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的。国际上的指南和多数国家的官方机构发布的文件,都没有将HIV DNA检测作为一种HIV筛查方式。目前对HIV DNA检测研究得最广泛的是将它用来估算已经感染了HIV的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储藏库水平,而不是HIV初筛。HIV病毒感染的早期事件:附着、融合、脱壳、逆转录和整合,其中HIV DNA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内的DNA上。图片来源:GOLDMAN-CECIL MEDICINE(第26版)国内商家宣称的针对HIV DNA检测的最新PAP技术,我目前在公开数据库中并没有检索到相关学术论文。即使进行了改进,HIV DNA检测也绝对不会比高精度HIV RNA检测快很多天检测到感染,并且之前的研究表明HIV RNA检测反倒比HIV DNA检测更灵敏。关键的是,不值得花那个大价钱。
目前FDA批准的HIV检测类型中并未包含HIV DNA检测前病毒DNA检测更有可能遭遇假阳性。因为前病毒DNA检测本质上和RNA检测一样属于一种分子实验,通过PCR的手段进行检测,步骤更加复杂,且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才能确保最终结果正确。如果某些商业公司的实验室质控不严格,那么就可能导致污染,进而导致假阳性,特别是在人工核酸提取、一轮扩增、二轮扩增和引物设计等方面出现问题。
—试纸的正确操作方法是什么?
—试纸出现反应性结果该如何进一步检测?
—急性期HIV感染会出现哪些症状?依据症状来判断是否感染HIV可靠吗?
—为什么建议近期存在高危暴露的人群采用医院/专业实验室的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而不是雅培试纸来筛查急性期HIV感染?
—那些行为能感染HIV:HIV的传播方式 以及 不同的暴露行为感染HIV的风险/几率
—哪些行为不能感染HIV?美国CDC官网明确表示:HIV无法在人体外部长时间存活。恐体外的人都要认真考虑精神心理问题,不论你出现了多少症状
—哪些因素会放大HIV感染的几率?
—哪些因素会缩小HIV感染的几率?
—预防HIV感染的策略
(1)你真的会正确使用安全套吗?
(2)暴露前预防(PrEP)的两种服药方案
(3)暴露后预防(PEP)的关键点知识
(4)包皮环切术可以降低HIV感染的几率吗?
(5)治疗即预防:检测不到=不能传播(U=U)
(6)拒绝吸毒与不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
(7)筛查并治疗其他性传播感染
(8)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高危群体的常规筛查策略是什么?
不同HIV检测方法的窗口期、不同行为感染HIV的风险和具体解释,感染HIV风险的放大因素、缩小因素,哪些行为能感染HIV哪些行为不能,HIV和性传播疾病预防等知识,都在文章后面,文章开头我主要把恐艾者最应该关注的“精神心理健康”进行了讲解。所以请仔细看完文章再留言询问,你想知道的我在文中基本都讲解了。
我一直反对没有吃阻断药的人采用3个月甚至6个月的窗口期,但是我也没有那么激进。另外,不要因为我的观点听上去稍显“保守”,或者因为我给出的排除概率和某些“专家”的说法不一样就觉得我没有水平。我在本篇回答中给出的排除概率和窗口期全部都有坚实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至少我给出的数据全部都来自设计严谨的实验,并且这些数据全部都发表到了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或者传染病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上,而不是像某些“专家”随口就来、人云亦云,毫无证据可言,那种没有根据的言论拿到国际上去讲只会贻笑大方。
内容仍在持续更新中,还没有写完,看到最后的小伙伴们请稍安勿躁。HIV的结构,其中确证实验就检测病毒裂解物中的特异性蛋白,如上图所示的一些蛋白,比如p24、Gp120、Gp41、p17等。图片来源:GOLDMAN-CECIL MEDICINE(第26版)
————————————————————
忠告:所有严重、反复恐艾和过了窗口期后测试阴性仍然脱离不了恐惧的小伙伴,都要认真地考虑:
●疾病焦虑障碍(illness anxiety disorder):已纳入国际著名的DSM-5诊断目录中,从前被归类为「疑病症」,主要是情绪上对HIV感染的焦虑与恐惧,躯体症状很轻微或者不存在躯体症状。图片来源:uptodate
所以真正有水平的临床医生绝对不会在窗口期后测试阴性仍然为你反复安排HIV筛查,更不会随意、主观地将窗口期延长到3个月、6个月。图片来源:uptodate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已纳入国际著名的DSM-5诊断目录中,从前也被归类为「疑病症」。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和疾病焦虑障碍患者一样会特别担心躯体状况和疾病(如HIV感染),并且伴有痛苦和功能受损。
但躯体症状障碍患者与疾病焦虑障碍的患者相比,他们的躯体表现很突出,通常同时存在多种躯体症状,而这些症状并不是由HIV感染或者性传播疾病引起的,而是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映射。
但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的确能具体又清晰地感受到这些症状,比如:浑身发烫、胃肠道不适、腹胀腹痛、头晕头痛、腹泻、淋巴结肿大等。图片来源:uptodate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一直都在DSM诊断标准中,除了担心患病,大多数强迫症患者还有涉及其他方面的强迫思维或行为,如检查门窗等是否锁好、计数和/或保持严格的顺序。当主要的关注点局限于健康和疾病时,则诊断疾病焦虑障碍。图片来源:uptodate
个别恐艾很严重的小伙伴可能还合并有抑郁障碍或者强迫型人格障碍(心理治疗对于人格障碍的效果比较差,需要延长治疗时间)。
对于这类小伙伴,我想告诉你们,这可能才是你们一直脱不了恐的根源所在,而一般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往往不自知,不会正视它,也不愿意承认。
有的人担忧戴套性交会感染HIV,幻想安全套已经破裂了,但自己没有发现;即使反复检查了安全套没有破裂,还是会幻想体液会接触到自己的生殖器从而导致HIV感染。这是对安全套发明者最大的亵渎,更属于精神病性症状。
有的人纠结一些根本不可能感染HIV的离奇途径,比如打飞机、共用性玩具等不可能传播HIV的体外途径,比如唾液、泪液、汗液和尿液等完全不可能传播HIV的体液。
有的人会把自己都没亲眼看见的潜在危险极限放大,比如会认为对方唾液里带有血液,对方口腔里有开放性伤口,而自己没有发现,或者自己不能确定而感到恐惧……而实际上这些情况大都没有真实发生,而是自己心里联想出来的。
比如有的人会担心医院的针头、门把手、护士的手套、地铁的扶手上可能有HIV病毒,所以每次抽完血拿到阴单后,还没到家,马上开始接着恐。
比如有的人在窗口期后多次测试均呈阴性,解释了很多次没有感染HIV,仍然反复纠结于自己的症状,觉得是HIV感染导致了这一切的症状……
有的人恐惧了一两年、两三年,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医院,测试了无数次,得到的均是阴性的结果,但因为自己存在的那些症状,就坚信自己是那个「天选之子」,是那个「七十亿分之一」,所有的医生、学者、科研人员和科学家都没有他厉害,是医院误诊,没有把他检测出来……
这些表现已经不是正常的应对传染病的反应方式,也不是正常的逻辑和思考方式,而是真真切切、毋庸置疑的疾病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强迫症或者强迫型人格障碍。
痛苦是真实存在的,症状也是真实存在的,我明白。你的确可能生病了,但一定不是HIV,而可能是焦虑障碍或者强迫症,患上这些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一点都不可耻,这些精神心理疾病也并不少见。给所有反复恐艾的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那些焦虑,过度担心,和反复检测,都是当我们面对一个自己并不了解、并且潜意识认为是“极端恐怖”的病毒时(实际上并不是)做出的正常反应。
然而认知会影响行为,行为也会反过来改变认知,只有当我们全面了解了HIV的正确知识之后,了解了HIV感染者是如何感染、如何生活、如何不传染给阴性伴侣、如何活到接近正常寿命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真正的HIV,而不是被那个你幻想的HIV折磨得寝食难安,更不是被网上那些骇人听闻和错误的HIV知识,以及某些网友别有用心的虚假感染经历的分享所恫吓住。
只有我们试着走近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暴露在你最害怕的病毒面前,减轻“我会感染HIV”、“我出现了症状,肯定是中了”、“感染了HIV就活不了多久了”、“感染HIV其他人肯定不会再接近我”这些强迫思维,反复检测的强迫行为也会自然而然地减轻,并将这些行为和思维正常化。
通过图表分析诱发疾病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强迫症的因素占比、减轻这些症状的因素占比、维持稳定心境的因素占比,通过制定有序的计划反复训练,最终一定会回到正轨。
请相信科学,接受正规的、足疗程的心理治疗,或者(和)药物治疗能够很快使这种强迫思维、偏执思维减轻,也极有可能获得长期缓解。
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有一套系统而科学的方法,比如认知行为治疗(CBT)、反应暴露预防、森田疗法等,再加上有技巧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帮助你逐渐实现认知的重建,并正确认知内心中的恐惧,从而渐渐摆脱这种思维困境,请相信他们。
症状严重的情况下,或者不能承担心理治疗的费用、没有时间连续去做专业的心理治疗,那么建议一定要考虑在三甲公立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连续口服至少6-10周的药物,才会逐渐看到效果。
只是我们中国人向来不愿谈及,不愿重视心理问题,所以每当出现症状,都觉得是身体确实出现了问题,是实打实的器质性疾病,而不愿承认可能是心理疾病正在主导这一切。
一定不要忽视这些真实存在的心理问题,如果一直逃避和不愿意面对它,那么咨询再多的传染病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和医生,也很难完全脱离恐惧。及时寻求正规公立医院对焦虑障碍和强迫症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PS:在寻求心理治疗时,尽量选择每个省份排名靠前的大型三甲医院的心理治疗师进行治疗,看看他/她的擅长,选择擅长治疗疾病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师。
本文已于2020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全面更新
每天评论区留言提问的人都有很多,我不一定能回答得完,但我会尽量挨个作简要回复,其实之前大部分有礼貌的小伙伴我都是详细免费回复了的。。
但目前我的精力很有限,因此我不会详细回答问题非常多、希望我挨个解答的人,??更不会回复那些没有礼貌的、把我的回复当作理所当然,甚至对我进行私信轰炸和人身攻击的人。
如果你有较多的问题,或者情况比较复杂,希望得到一对一的帮助,建议直接通过私信联系我付费咨询,也可以选择语音咨询。图文咨询(一问一答):15元/个问题图文咨询(24小时内7次提问):56元语音咨询(15分钟):65元语音咨询(30分钟):90元语音咨询(60分钟):180元
付费咨询请勿通过值乎,值乎只能提问十次,而且到账巨慢,知乎官方还有提成。我将基于循证医学、基本原理和咨询经验,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帮助你释疑。
感染HIV后,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依次被检测到的生物标记物是:RNA → P24抗原 → IgM抗体 → IgG抗体。
HIV RNA检测也称为病毒载量检测,是在专业实验室中利用RT-PCR(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进行的HIV核酸检测(NAT)。国内目前仅有收治HIV感染者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以及少数大型三甲医院拥有这种检测类型。
第三代检测是指专业实验室(而不是试纸)通过化学发光法(CLIA)或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同时检测IgM抗体和IgG抗体的技术,现在国内实验室试剂检测HIV抗体均为第三代。
第四代检测是指专业实验室(而不是试纸)通过化学发光法(CLIA)或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同时检测P24抗原,IgM抗体和IgG抗体的技术,又称「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HIV试纸都属于快速检测,不分第几代。不论它们是检测IgG抗体,还是同时检测IgM抗体和IgG抗体,还是同时检测IgM抗体、IgG抗体和P24抗原。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链接:https://www.cdc.gov/hiv/clinicians/screening/diagnostic-tests.html)
请勿相信电商平台客服宣称的「三代试纸」、「准四代试纸」、「真正的四代试纸」的说法。
比如,万孚、准信等品牌的试纸只能检测IgG抗体,根本算不上第三代检测,第三代检测是同时测IgM抗体和IgG抗体的专业实验室技术,所以这些试纸不能称为“三代试纸”。
韩国SD的单纯抗体检测试纸,以及INSTI单纯抗体检测试纸,的确能检测IgM抗体和IgG抗体,似乎能算「第三代」,然而请记住,只有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才能称为第几代检测。美国疾控中心的官网文件也明确表示,这种IgM/IgG抗体联合检测的试纸,敏感性不如真正的第三代实验室检测
基于发表在国外高影响力SCI期刊上的数篇评估HIV窗口期的论文,我把不同检测方法的窗口期制作成了表格,放在这里,供小伙伴们快速阅览。
里面包含窗口期的中位数、25%-75%范围、第99位百分位数(99%),建议采用各自方法的第99位百分数作为最后排除时间。(由于HIV RNA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国家标准规定核酸检测只能作为辅助参考,不能用于排除)
由于单次接触感染HIV的风险极低,因此如果没有吃阻断药,检测途中也没有再次发生暴露,并且第99位百分数后检测结果阴性,那么就可以完全排除,无需进一步检测或者随访。
99%其实就代表彻底排除,统计学上不存在绝对或者100%的事情,学术论文是严谨的,不会写100%,99%其实就是最后的转阳时间,因此第99位百分数后测试阴性其实就可以排除了。
窗口期3个月的说法仅针对使用了暴露后预防(PEP),或者暴露前预防(PrEP)的人群(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阻断药能延长窗口期,延长窗口期的说法主要基于理论和少部分Case report),普通人群无需随访到3个月。HIV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窗口期
(点击“查看原图”,图片更清晰)
简单来说,目前在医院用化学发光法(CLIA)、电化学发光法(E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的检测全部为第三代检测和第四代检测。但要注意少部分医院和大多数县级疾控中心也在用HIV试纸在帮咨询者做筛查,这种情况报告一般会注明「金标法」或者「快速法」,并且一般不会有S/CO或者COI的数值。
实验室第三代检测在报告上的名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绝大部分感染者都会在暴露后18-28天被筛查出来(中位数23天)。没有吃阻断药的情况下,在暴露后50天实验室第三代检测阴性就可以彻底排除HIV感染的可能性。
第四代检测在报告上的名称是「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或者「HIV-1/2 Ag/Ab联合检测」,绝大部分感染者都会在暴露后13-24天内(中位数18天)被筛查出来。没有吃阻断药的情况下,在暴露后45天实验室第四代检测阴性就可以彻底排除HIV感染的可能性。
请仔细阅读每张图片的【说明】部分,其中详细解释了小伙伴们的常见疑问。
参考文献均在图片底部,如有疑问,请访问参考文献的全文。两张图片的参考文献1是同一篇论文,作为本回答窗口期数据的主要来源。传染病学顶尖学术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论文中窗口期结论,其中第一行代表专业实验室里进行的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第四代检测);第二行代表在专业实验室里进行的HIV抗体检测(第三代检测)
第一排是万孚、准信等国内品牌的抗体检测试纸,第二排专门对应雅培试纸。HIV试纸的窗口期
简单来说,万孚、准信、艾博、万泰等国内品牌的只检测HIV抗体的HIV试纸仅仅只能检测IgG抗体,不能同时检测IgM抗体,并且使用的是指尖全血而不是静脉血清,因此窗口期会比在医院专业实验室进行的真正的第三代检测更长。
国内品牌只能检测HIV抗体的HIV试纸,绝大部分感染者用这种方法在暴露后26-37天内转阳(中位数31天)。没有吃阻断药的情况下,暴露后56天,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确保观察满15分钟结果阴性,可以彻底排除HIV感染的可能性。
而雅培试纸是个例外,它虽然属于快速检测,不讲代数,但能同时检测IgM抗体、IgG抗体和P24抗原,因此窗口期要比万孚、准信等品牌试纸短。
绝大部分感染者用雅培试纸进行指尖血检测,在暴露后15-25天内转阳(中位数19天),如果是使用静脉血清/血浆则大多数在暴露后10-19天内转阳。在没有吃阻断药的情况下,暴露后45-50天,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确保观察满20分钟结果阴性,可以彻底排除HIV感染的可能性。
我的上述观点与2017年发表在传染病学领域顶尖学术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一篇评估HIV窗口期的论文[1]结论一致,上文所列出的窗口期数据基本来源于这篇文献,图片底部引用的其他论文作为辅助验证。传染病学顶尖学术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的论文中窗口期结论,其中第三行代表的是只检测IgG抗体的HIV试纸(rapid screening),比如国内的准信、万孚、大卫、艾博等品牌的血液试纸都是用的这种技术
美国疾控中心官网[2]有关实验室第四代HIV抗原抗体检测的排除时间表述与这篇论文的结论一致,均为45天。
美国疾控中心官网在「何时可以检测到HIV」这个问题上的表述,除了实验室抗体检测和雅培试纸的排除时间不一致以外,其他检测方法的窗口期与这篇论文计算出的时间保持了一致:1.HIV核酸检测(HIV RNA)在感染后10-33天2.实验室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在感染后18-45天3.雅培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纸在感染后18-90天(原文的「指尖血」就是专指雅培试纸,美国目前只有一种经FDA批准的用指尖血进行测试的抗原抗体联合检测试纸,那就是雅培试纸,英文全称:Alere Determine HIV-1/2 Ag/Ab Combo)4.实验室HIV抗体检测在感染后23-90天
(也与我制作的表格基本一致,其中HIV核酸检测的时间,实验室第四代检测的时间,实验室第三代检测的起始时间,与上文表格里的数据完全对应)美国疾控中心官网有关HIV检测窗口期问题的表述
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官网(中文翻译网页)
此外,瑞典国家公共卫生当局和瑞典抗病毒治疗参考小组(RAV)在2015年4月发表了一份立场声明[3],也支持实验室4代检测(基于化学发光或者酶联免疫技术)只需要随访到6周即可结束检测。而床旁快速HIV检测(HIV试纸)则需要随访到8周。
这也与上述发表至顶尖学术期刊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论文的结论和美国CDC官网的意见一致。图片来源:Gaines H, Albert J, Axelsson M, et al. Six-week follow-up after HIV-1 exposure: a 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Public Health Agency of Sweden and the Swedish Reference Group for Antiviral Therapy[J].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 48(2): 93-98.
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的这篇论文指出,实验室第三代HIV抗体检测窗口期的第99位百分数已经提前到暴露后50天,而不是从前的90天[1]。这也是我并不建议普通人随访到90天的理据之一。如有更多疑问,建议直接阅读这篇论文的原文:Time Until Emergence of HIV Test Reactivity Following Infection With HIV-1: Implications for Interpreting Test Results and Retesting After Exposure
如果您觉得您比这篇论文的作者更懂HIV窗口期,觉得这个数据不可靠,这边建议您直接给论文的通讯作者发Email,或者您也可以发一篇paper去反驳他们。欢迎一切理性的讨论,拒绝所有无脑的质疑,对于服用该文后出现的愤懑,恼怒以及想要骂街等情绪大起大落的表现,本答主概不负责。
有关HIV试纸窗口期的表格里,底部有许多参考文献是评估「雅培试纸」的检测性能的,请仔细阅读上文第二张图片的说明部分,其中第3、5、8、9、10点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不建议使用「雅培试纸」来筛查急性期HIV感染。
此外,第二张图片的参考文献2-10有力地反驳了「雅培试纸」满2周即可排除的说法。
例如,一篇2015年的Case Report(病例报告)报道了一例急性期HIV感染者在暴露后17-18天时使用专业实验室的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为阳性,而「雅培试纸」检测呈现阴性的案例,「雅培试纸」直至暴露后第31天才出现抗体阳性[4],如下表。
https://www.infezmed.it/media/journal/Vol_23_1_2015_8.pdf
上面表格中的 Alere Determine HIV-1/2 Ag/Ab Combo即为小伙伴们口中的「雅培试纸」,实际上,这才是它的正确称呼。雅培于2017年10月3日才成功收购了制造商Alere,因此又被称为「雅培试纸」。图源:电商宣传图,试纸简称是Alere HIV Combo
不过,「雅培试纸」的制造商Alere对「雅培试纸」抗原检测性能不佳的缺陷进行了多次改进。
例如,2020年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改进版本的「雅培试纸」检测到了77%的Fiebig II-III期(感染后10-19天,此时HIV RNA为阳性,实验室P24抗原检测为阳性,但最晚检出抗体的方法:WB确证实验为阴性)的急性期HIV感染者,而较早版本的「雅培试纸」仅检测到了这些急性期HIV感染标本中的25%[5]。原文链接
不过,这项研究使用的是血浆标本,而不是全血标本,普通人很难自己在家中分离血浆或者血清,只能使用指尖全血,而指尖全血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血浆或者血清。2020年发表的一篇评估最新版本雅培试纸检测急性HIV感染能力的研究论文
并且重要的是,即使是上面这篇针对雅培试纸最新版本的评估论文,也明确表示:雅培试纸在19天时用血浆也最多只能筛查到77%的HIV感染者。
所以,“14天雅培试纸阴性即可100%彻底排除”的说法不可靠!没有任何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没有任何一位思维清晰的传染病学者会说出这样的话!
目前尚不清楚国内电商平台上购买到的「雅培试纸」是否针对此缺陷进行了改进,不过根据药监局审批的时间来看,国内电商平台上购买到的「雅培试纸」应该是改进版本,因此,「雅培试纸」的确要比其他试纸更快地筛查出急性HIV感染。
但诚如上文所言,不要对「雅培试纸」的敏感性抱有太大期待,它一定不如专业实验室的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灵敏。美国疾控中心官网文件也指出了这一点,如下图:图片来源:美国疾控中心官网文件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DA-Approved HIV Assays Used for Screening, by test category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93-2019《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2019年修订版)
首先,我并不赞同将7天、14天、21天一天不差地作为核酸、抗原和抗体检测的排除时间,诚如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那篇论文的作者在文末讨论区中写到的一样:Depending on how soon after a suspected exposure a person presents for HIV testing, some patients may be retested multiple times during the window period, for example, after the estimated median of a test window period. Regardless, to confirm negative HIV results, individuals should be retested after the elapsed window period. Though the array of approved HIV tests may diff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ur window period estimat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etesting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for other countries that recommend retesting with an Ag/Ab laboratory test 3–6 weeks after possible HIV-1 exposure.[1]
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就是:根据一个人可疑暴露到距离进行HIV检测时间的长短,某些患者可能会在窗口期(例如,在估计的测试窗口期中位数之后)进行多次重新测试。 无论如何,要确认HIV阴性结果,应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个体进行重新测试。 尽管在美国,批准的艾滋病毒检测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窗口期估计值及其对重新检测的影响 与建议在可能暴露于HIV-1后3-6周进行实验室抗原/抗体检测的其他国家/地区的估计值一致。
这里说的测试窗口期的中位数就是我在上文表格里引用这篇论文里的数据:实验室第三代检测的中位数为暴露后23.1天实验室第四代检测的中位数为暴露后17.8天IgG抗体的快速测试(例如万孚、准信)的中位数为暴露后31.1天WB确证实验的中位数为暴露后36.5天
上述数据正好对应了国家标准中「3周、2周、1周左右」的说法,但请记住,这个数字可以理解为集中转阳的大致时间,或者科学意义上的中位数或者众数时间,但并不能严格作为排除时间。
国家标准中针对“核酸、抗原、抗体的窗口期分别是1周、2周、3周左右”的表述只是针对大多数人采用实验室检测技术集中出现转阳的时间,可以理解为HIV感染后利用实验室检测转阳的中位数或者众数时间,过了这个时间用对应实验室的方法测试阴性可以很大概率排除感染HIV的可能性。
PS:中位数和众数完全可能非常接近,具体请参考文献中针对急性期HIV感染者利用HIV RNA检测出现转阳的时间分布图。论文作者计算得出的HIV RNA检测的中位转阳时间为暴露后11.5天,从图中也可以看到这也是集中出现转阳的时间,即众数也在这附近[1]
但不能把7天、14天、21天踩点、一天不差地作为对应方法的排除时间,否则可能漏诊一小部分急性期HIV感染者。试纸的敏感性不如实验室检测,则更加不适用于上述窗口期。
HIV DNA检测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技术。
早在2000年前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就将HIV DNA检测用作了18月龄以下婴儿HIV感染的诊断性检测方法之一[6]。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阳性母亲会将母源性抗体经胎盘传递给他们,因此对于婴幼儿而言HIV抗体检测或者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并不可靠。
和 HIV RNA检测一样,HIV DNA检测是使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进行的核酸检测,它可以检测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IV前病毒DNA。
HIV DNA检测的特点:既可以使用全血样本,也可以使用干血斑样本。只要感染了HIV,即使正在接受暴露后预防用药或者ART治疗,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仍然会呈现阳性。也就是说,它不受到阻断药或者抗病毒药物的影响。干血斑
那么,HIV DN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呢?
目前并不清楚在市面上销售的HIV DNA检测是否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但我并没有检索到最新版本的HIV DNA检测用于初筛试验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
不过,2008-2012年间,数篇评估18月龄以下婴幼儿HIV DNA检测能效的论文[7-9]表明:在出生时立即进行HIV-1 DNA PCR试验的敏感性为55%,在出生后2-4周时敏感性增加到>90%,而在3个月和6个月时HIV DNA检测的敏感性才为100%。
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商家宣称的“改进之后的PAP技术”是否能大幅提升HIV DNA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因为并没有看到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翔实的数据。但是此前针对出生后婴儿HIV RNA和HIV DNA的数项对照研究表明:HIV RNA检测在感染后早期的敏感性与HIV DNA检测基本一致,甚至高于HIV DNA检测[10-12]。
即便真如国内商家所宣传的那样,那HIV DNA检测也并不会比更广泛使用、价格更低廉的高精度HIV RNA检测快很多天检测到感染。
因此,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普通人群没有必要进行HIV DNA检测,它并不会给你更多的心理安慰,反而很烧钱。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FDA批准的HIV测试方法中,并没有HIV DNA检测,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也早已将高精度HIV RNA检测纳入了早期感染的首选诊断方法,并取代了HIV DNA检测。目前FDA批准的HIV检测方法列表,只有RNA检测,没有DNA检测
诚如上文所讲到的那样,HIV试纸并不属于第三代检测,而属于快速检测(rapid tests,RT),HIV试纸没有第几代的说法。
第几代的说法是针对医院或者部分疾控中心的专业实验室开展的检测技术而言,专业实验室通常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或者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CLIA)进行检测。
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试纸,比如雅培的试纸(很多恐友叫它雅培四代试纸),但它仍旧是快速检测,并不属于第四代检测,它的敏感性仍然不如专业实验室的第四代检测。第四代检测专指实验室的抗原抗体联合检测。
因此,我们会更青睐于采用实验室的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来筛查近期具有真正的高危暴露行为的急性期HIV感染者,这也与美国CDC的推荐一致。
有些时候,当临床上高度怀疑是急性期HIV感染,或者初筛试验的结果不确定时,我们会采用HIV RNA来筛查和验证这一类病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确是在近期发生了真正的高危行为,我们会更推荐你去医院检测,特别推荐采用实验室的第四代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或者HIV RNA检测,能够更好地筛查出急性HIV感染,缩短窗口期。
但如果真的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去医院,也可以采用快速检测的方式,但建议使用血液试纸,而不是口腔黏膜渗出液试纸,因为口腔黏膜渗出液试纸的敏感性明显比血液试纸低,不适合用于急性HIV感染的筛查,下文会具体说明原因。口腔黏膜渗出液试纸的操作步骤,请详细阅读说明书,不是直接用口水!!!
因为对下文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为了避免大家没有耐心读下去,所以先在开头交代这个问题的答案:
4周后的试纸检测结果可以开始作为参考,因为多数HIV感染者都会在暴露后26-37天内被HIV试纸筛查出来。但为了保险起见,建议继续随访到暴露后8周,如果8周后试纸结果呈现阴性,并且没有使用暴露前预防(PrEP)、暴露后预防(PEP),中途也没有再次发生高危行为,那么就完全可以排除了,不需要进一步随访检测。HIV快速检测的结果判定
下文会具体介绍每一代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特点和窗口期,不过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完全淘汰了窗口期较长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检测技术,它们主要服务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HIV实验室初筛检测。或许这也是很多人觉得HIV窗口期很长的原因之一:对HIV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上个世纪。
对了,顺带插一嘴,艾滋病的潜伏期和HIV感染的窗口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潜伏期是指感染后的无症状期,这段时间内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不具有特异性,无症状期后才是艾滋病期,会出现典型的晚期症状。
窗口期是指感染HIV后到能通过现有检测手段检出可靠结果的时间间隔。前者可以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但后者往往在6周或者8周内。
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持续的高热、肌肉痛、关节痛、咽痛、淋巴结肿大、腹泻和头痛等急性HIV感染的症状,也可能不出现,下文会依据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对急性期症状作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很多人都在问自己出现的症状是不是HIV急性期感染的表现,我想在这里强调一遍:你出现的所有症状都不一定是HIV感染引起的,也没有哪位专家光凭症状就能诊断你有HIV急性期感染的。
你们中间绝大多数人出现的所谓症状,更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普通感冒、急性肠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细菌性毛囊炎、焦虑或睡眠障碍引起的复发性阿弗他口炎、焦虑引起的躯体形式表现等等。恐艾期间的很多症状完全可能是由于严重的焦虑引起
因此一切请以检测为准!一切请以检测为准!一切请以检测为准!依靠症状,既不准确,还会让自己陷入更加焦虑的状态,进而可能出现更多非特异性的症状,陷入「焦虑-恐惧-症状-怀疑-症状增多或加重-更加焦虑-更加怀疑」的死循环。
因为看到有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自己的情况,然后问是否可以排除,所以我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放在了本回答的开头,供大家快速浏览重要信息。
如果你有更多的疑问,建议直接通过私信留言提问,联系我付费咨询,将你的具体暴露行为、测试方法、测试结果、测试距离暴露的时间间隔、是否进行暴露前预防或暴露后预防、之前的基础疾病(如肝炎病毒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其他性传播疾病等),以及你想要获得的帮助通过私信发给我。
付费咨询会获得更高效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恐艾情绪比较严重的小伙伴,以及有很多问题都想要了解的小伙伴。同时,理直气壮的白嫖是不好的,答主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有可能,请为知识付费。我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观点,耐心地解答你的所有疑惑,尽力帮你解除恐艾情绪。
以下内容涉及H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不同行为的感染概率、预防策略、筛查策略、基于试纸的快速检测是否可靠以及解决恐艾情绪等多个干货知识。
这些内容多数基于传染病领域的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上所遇到的情况,其中可能有一些知识过于专业,但我会尽量转化成大家能听懂的语言。
同时,下文可能有一些知识你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十分陌生,因此如果你有时间,建议耐心地阅读下去,或者收藏起来分多次阅读。
请记住,恐艾的人可能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获取足够可靠的、基于循证医学的艾滋病知识,甚至偏听了许多主观的、极度恐怖的、经不起推敲和考证的虚假言论,比如贴吧网友的现身说法,再比如百度上医生们的众说纷纭(可能没有接受最新的知识),因此对HIV的很多认识是错误的。
「高危行为」是指以下三种行为模式:
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比如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套和水溶性润滑剂,或者没有进行规范的暴露前预防用药。
这里的性行为包括肛交、阴茎-阴道性交,无论是插入方还是接受方,在不清楚对方的HIV感染状况下而发生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都会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险。
理论上来说,包括无套口交在内的无保护性行为都具有感染HIV的风险,因此也会被算入获得HIV的一种暴露方式。然而,通过无套口交而感染HIV的风险远低于血源性暴露、注射吸毒、无套肛交、无套阴茎-阴道性交等高风险暴露方式,并且在真实世界中,几乎遇不到被证实仅通过无套口交就感染HIV的案例,因此我在这里并不会将无套口交纳入「高危行为」的范畴。
但我仍然建议大家在口交时也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包括生殖器疱疹病毒(HSV)、梅毒(TP)、淋病、衣原体、毛滴虫和引起尖锐湿疣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内的性传播感染(STIs),这些STIs的病原体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更长,理论上具有比HIV更高的传播能力。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STI的重要措施
? 在性行为前准备好合适型号的安全套和水溶性润滑剂。建议多准备几个安全套,以应对你旺盛的性欲,在安全套出现破裂之后也好及时更换。
? 检查安全套的有效期、生产厂家与合格证
? 小心地用撕开安全套的包装袋,不要用嘴和牙齿去撕开,更不要用剪刀等尖锐物品剪开,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用过长过者过于尖锐的指甲撕开安全套包装袋,以免不小心划破安全套。
? 分清安全套的正反面,确认安全套底部卷曲的形状在外面,即是正面。如果不是,就表明戴反了,如果此前已经戴上安全套,建议重新换一个安全套,以免可能出现的体液接触(虽然这种情况下感染HIV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但或许有助于预防尖锐湿疣等其他性传播疾病)。
? 用一只手将安全套顶端的小球(储精囊)捏扁,另一只手将安全套向阴茎根部逐渐展开至阴茎末端,直到覆盖整个阴茎。
? 在阴茎勃起、且没有接触对方性器官之前就套上安全套,这样能有效避免体液接触。一定不能先接触性器官甚至先插入一段时间之后再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