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的困境
在平时接待的线上咨询中,常常会遇到未成年的孩子过来倾诉烦恼。因为各种原因,未成年人咨询成功率是很低的,很多孩子的情况确实很严重,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甚至治疗,但最后都不了了之,让人惋惜又无奈。未成年人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咨询起来有很多现实阻碍,今天与大家分享下咨询接待中的感悟。

侵图删
1、未成年人咨询的首要的要求便是监护人知晓和陪同,关于这点,很多未成年人,尤其是青春期比较叛逆的孩子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事情一定需要父母来做主。首先,心理咨询不像去餐馆吃饭,在有些来访者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咨询是有风险的,也会有很多突发事件,无论是民事行为能力还是认知能力未成年人都未达到能对自己负责的程度,所以需要监护人同意和陪同,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同时也是咨询师的自我保护。再者,来访者对自身问题的表述是咨询师分析判断的主要信息来源,为了保障效果,心理咨询的受众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而未成年人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有限,尤其是低龄的儿童,常常不能很清楚的描述问题的来龙去脉,所以给未成年人咨询的同时,也需要向其监护人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把握问题的关键。当然,大多数未成年人支付不了长期咨询的费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目前很多小学、初高中并未配备资质和专业水平达标的心理咨询师,中学生又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

2、未成年人来咨询的大部分问题的根本都在亲子家庭关系这块,在我们平时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和亲子教育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身上的只是行为问题,而问题的根本都在父母的教育上。如果孩子学习、人际、性格上出现了问题,父母能及时发现,来找我们来解决倒还好,说明父母是重视并且关心孩子的,愿意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和改变。最怕的就是父母不重视,无所谓,孩子觉得压抑过来咨询。最近和同事也讨论过一个问题,“孩子能做的是很有限的。”无论好的坏的,小孩很多时候没有选择权而只能被动的接受。父母影响孩子比孩子影响父母要容易的多,如果父母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孩子的转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要孩子反过来向父母诉说自己的难受、向父母提要求,父母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他们用的最多的表达不满和需要,希望获得关系的方式也就是哭闹,或者是通过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来间接表达这时候父母能理解还好,不理解反而会再次指责和伤害孩子。过来咨询的未成年人大多和父母关系都不好,他们曾经鼓起勇气向父母表达过自己内心的想法但再次被忽视或被指责不懂事,他们又没有能力脱离家庭,就算过来咨询最终还是要父母愿意改变才有作用。所以这类孩子大多数过来最后都只是倾诉,如果没有父母的配合是很难彻底改善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但他们又没有勇气再去向父母提要求。
这类因为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而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家庭氛围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他们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所以现在让他们去说服父母过来配合咨询会很有难度,他们的问题也因为得不到及时解决也会越拖越大。之前接待过几位情况比较严重的未成年人,和父母几乎没有交流,而父母平时如果能多关心他们一点,他们的情况也不至于会如此糟糕。

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心理咨询中间往往隔着父母,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仅影响咨询效果,更影响孩子的发展,这是资不咨询都无法阻止的。所以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还是需要监护人的支持,孩子出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父母身上找原因,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父母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