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 (3)

  伦理学重点

  绪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用哲学伦理学的立场和方法研究医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探索以历史必然性为基础的道德必然性,并根据这种道德必然性总结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协调认得关系,维护医学活动的有序性,促进人民的健康。

  医学伦理学的价值及结构:

  一.协调医疗关系,保障人民健康

  (一)医疗关系中的固有矛盾

  1.利益矛盾

  2.认知矛盾

  (二)协调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医疗关系必须协调(必要性):医务人员的角色认知和道德自律对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关系的协调与否与医患各方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情绪影响健康。和谐的医际关系有助于医际合作,是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院整体效率的必要条件,医疗关系对人才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2医德是协调医疗关系,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可能性):医务人员以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服务于病人。“仁”既是医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又是协调医疗关系,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 当前研究医学伦理学的主要意义

  (一)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科学医德体系,促进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又一次“义利之争”。卫生事业的福利性要求其应当“去商品化”,而第三产业特征又要求它“商品化”,这两者的关系应当怎样处理呢?

  (二)研究生命伦理学,促进医学发展,确保医学为人服务:生物学的进步使医者的行为能力迅速增强,以致人们可以利用医学去控制人的生殖.生命.行为和死亡。在现代医学的刺激下,人们的需要不断扩大,有些甚至超出了医学的范围。新技术的采用造成医疗费用的猛增,加剧了供需矛盾。

  三. 医学伦理学的结构

  医学伦理学包含三部分:经验描述部分,即医德;准则部分,即规范伦理学;哲学理论部分,即元伦理学

  第二节:

  一、医德关系

  (一)医患关系

  1.医学伦理学以医德现象和医德关系为研究对象。

  2.医患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医德关系,是人们对抗疾病、维护健康而结成的第一个利益联盟。

  3.萨斯和荷伦德根据医生和患者地位、主动性的大小,把医患关系分为三种基本模式:(1)主动—被动型(权威模式)医生处于主动或支配地位,病人是完全被动的。医护人员的作用:为病人做某事。病人的作用:接受(不能反对或无作用)。适宜病人:麻醉、昏迷、婴幼儿等。

  (2)指导—合作型(指导模式)目前最常见的医患模式,病人有一定主动性,可发挥部分能动作用,但医生的作用占优势。医护人员的作用:告诉病人做什么。病人的作用:合作者(服从)。适宜病人:术前、术后、慢性病、急性病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