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教成学霸别忘教会自我保护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连续6年的报告,从2013年到2018年,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共2096起。

  据台湾"卫生福利部"已记录的数据(不考虑隐案率),仅在2016年,仅台湾就有约8100人遭受性侵害,其中超过80%受害人都是女性,半数受害人未成年。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决定起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4151人。

  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性侵害案件的隐案率是1:7,也即当有一起性侵害案件被揭露出来时,背后还有七起不为人所知。

  真的不想猜测,这是不是只是冰山一角。鲜花背后藏着多少大灰狼?阳光背后还有多少是我们需要看透和提防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未成年人性侵案的同时,可能还会伴随着各种程度的儿童虐待。可以找找相关影片(《洛丽塔》、《熔炉》、《不能说的夏天》等)参考观看,避免因为无知和侥幸,低估了未成年人性侵的伤害性。

  不管多么不愿意面对,频发的性侵事件一直在提醒我们:面对未成年人性侵害!从你成为妈妈那天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规定,"未成年人性侵害(Sexual assault)"是指儿童被卷入参加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而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

  未成年人性侵害者既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儿童;既可以是承担照顾责任、被儿童信任的熟人,也可以是以暴力相威胁的陌生人。侵害者与儿童的性活动只是为了满足侵害者自身的需要,包括:

  利用或强迫儿童从事任何性活动,包括娼妓活动;

  剥削利用儿童进行色情表演或观看色情材料;

  性侵害的常见类型:

  · 语言骚扰、文字骚扰、图像骚扰、电子信息骚扰

  · 暴力型性侵害、胁迫型性侵害、社交型性侵害、诱惑型性侵害、滋扰型性侵害

  

  为什么?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数据?为什么人性有如此丑陋的一面?是的,人性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有动物性的一面的。但不仅仅只有这一个因素。

  · 作案主体的邪恶。

  · 法律界定为"漏洞",取证难。

  · 父母的失职,性教育知识缺乏等。

  · 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 大众的偏见无知。

  · 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

  ……

  不论有多少种因素导致,告诉受害者:"这不是你的错,也不应该由你来承担,我们依然爱你"。"并且我们一起站起来勇敢拒绝勇敢面对"。

  

  本源防范不侥幸,不留一丝可乘之机。

  · 父母防范意识要提升和拓宽。

  父母要多关注相关新闻和常识,认识到未成年人性侵害不是少数、不遥远、不分男女、不存在偏见、也不小觑其中的严重性。性教育不是简单的生理课,它和安全教育同等重要。

  早年的性侵对儿童的成长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半个小时的禽兽行为,或可影响孩子的一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从5岁开始,儿童就需要获得适合其年龄和发展水平的专门的性教育。而父母的意识则需要提升的更早于这个时间。

  · 父母本身要做好性教育的学习。

  搜索关注性教育相关公众号文章,购买书籍阅读,搜索音视频或线下课程学习,少刷那些没有营养的。除了了解防范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外,也要学会正确看待处理意外,避免二次伤害。父母的态度,有时候决定整个事件最后的伤害程度。

  推荐父母参考阅读胡萍老师的《善解童贞》系列、《成长与性》、《和孩子谈谈性》、《儿童性教育指导书》、《家有儿女防性侵教育家长读本》、《儿童性教育知识小百科》等,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性教育方面的意识。

  

  · 言行举止上做好家庭性教育。

  在言谈上:言辞要大方坦然,不要遮遮掩掩。告诉孩子和异性相处的尺度和界限等,自己的身体和隐私只有爸爸妈妈和医生在特定场合才可以看等。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次性系统专业的能引导完的,也是需要一些时间和场景的。

  在举止上:根据年龄界限,从小龄开始:

  · 孩子室内外如厕和进入公厕的禁忌;

  · 男孩女孩穿着和换衣服注意隐私防护,小龄宝宝注意避免穿开裆裤;

  · 洗澡的相关禁忌;

  · 可结合实景或身体器官随时给孩子的懵懂解惑;

  · 大人如厕关门;

  · 大人穿着示范,你露点如何要求孩子做好隐私防护;

  · 大人明确拒绝别人:不要强迫我的孩子亲吻或拥抱。

  

  · 符合年龄认知的性教育输入。

  由于个体发展差异,当感觉自己的孩子有好奇心,就可以适当给予引导了。明了便不会觉得神秘,满足便不会再渴求。谁都不想看到孩子甚至到了青春期还在"身体力行"的去搞明白"神秘"。

  可以找一些相关绘本和动画观看,从各个层面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提早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绘本:《我可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我宝贵的身体》、《性别常识互动游戏书》、《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呀!屁股》、《身体里的荷先生和荷太太》、《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男孩我是女孩》、《歪歪兔儿童性关怀》系列图书--《爸爸,我可以看你洗澡么?》,《学会爱自己》系列--《不要随便摸我》系列、《东方少儿性教育绘本》系列……

  适合小学生的:《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儿童性侵犯行动指南》、《正在变化的身体》系列。

  这里只列举了一部分,还有很多其它绘本也不错,家长可自行查阅,找到适合自己的,

  

  · 自我保护意识输入

  · 尊重性别、保护性别

  在进行了一些身体认识和性教育启蒙后,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存在性别差异,要尊重性别,保护性别。

  记得那句话:"我用二十年教会我的女儿如何保护自己,你却没有教会你的孩子如何尊重他人。"男孩女孩都要受到同等的性教育。既不要因为不懂而去恶意探究成为将来的施害者,也不要因为男孩同样会受到性侵犯而懊悔不已。

  · 5个预警提示

  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机构制作的一段儿童防性侵视频,提到了5个警报。关于孩子的隐私部位等:

  · 视觉警报:拒绝别人看自己的隐私或让孩子看他的隐私;

  · 言语警报:拒绝谈论隐私部位;

  · 触摸警报:拒绝触摸隐私部位;

  · 独处警报:拒绝单独相处的要求;

  · 拥抱警报:有人用任何方式换取你的亲吻、拥抱,都要拒绝。

  

  · 学会识别、自救、求救

  和异性相处是要尺度和界限的,如果有触碰到以上的预警提示,就要注意识别安全性了。或者其它任何让你不适的感觉都要严厉拒绝并告之妈妈。

  大量的数据都表明,熟人作案比例占比非常高,提高警觉心,提高辨别能力,理直气壮的拒绝。

  不存在不能告诉妈妈的和另外大人之间的秘密,坏人的秘密是不需要保守的。

  对于施害者的诱惑,告诉孩子,未经家长的允许,不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或饮用食物。

  对于施害者的威胁,告诉孩子,威胁不会成真,邪恶会有伤害性,但终究打不过正义,并一定要告知家长。

  当感觉到危险,如果不能及时来到安全的地方,就试图周旋,直到可以求救到安全环境。

  相关绘本:《绝对不能保守的秘密》、《邪恶的秘密》、《必须要告诉父母的事》《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亲我》、《儿童自我保护安全教育绘本防性侵》、《学会保护自己》……

  

  · 预设题目场景测试孩子

  父母可搜集预设相关题目场景,来对孩子进行测试引导。比如:假设有叔叔给棒棒糖要求亲对方一下,孩子应该如何应对?或医生叔叔检查宝宝身体要求查看隐私部位,这样可以么?还有可能会存在哪些情况?

  · 不制造作案环境,不屈从施害者

  施害者作案一般会考虑两个关键点:一是否有适合的机会,二目标是否容易顺从。

  · 不要侥幸的制造孩子与任何人独处的环境,如果不可避免,要增设其它安全界限,如缩短时间或者监控类设置等。

  · 制作安全等级人员名单及相关人员的权利和界限。

  · 告知孩子尽量不单独行动,配备安全设备如定位手表等。

  · 适当的年龄可选取一些格斗、跆拳道类的课程学习,除了强身健体外,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 任何"不可能"和"看起来很好"的人,尤其是在安全名单之外的人,都要让孩子有警惕和拒绝的意识,不要给恶人制造机会。

  

  · 关注孩子的状况

  · 孩子最近经常出现很多与性相关的语言或动作;

  · 孩子最近睡眠不正常,做噩梦,哭醒;

  · 或抵触他人或攻击他人;

  · 涉及隐私部位或隐私相关衣物等,孩子很紧张或恐惧;

  · 孩子隐私部位等有受伤感染等情况;

  身边人遇到不测如何应对

  1. 父母保持情绪冷静。本着将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原则,先让自己深呼吸,告诉自己:我可以面对最坏的结果,并降低对我的孩子的伤害。

  2. 保存好受害证据。不要给孩子洗澡,适时拍照录音录像。

  3. 及时去医院检查,并留存医院相关的证据。

  4. 报警110或者其他法律或青少年维权等服务热线。

  青少年维权热线12355

  司法部热线:12348

  5. 先放下孩子的恐惧,多给孩子安全感,建立信任后再去询问。拥抱孩子告诉他:你依然爱他,并且这不是他的错。

  6. 讲究方法询问孩子相关事实,避免多次反复询问。

  7. 同时避开民众偏见,保护好孩子,避免二次伤害。

  8. 倾全力寻求心理救助。

  ?

  

  如果你是一个妈妈,多做功课,不要孩子成绩优异了,还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因为你不会,也就没有教会孩子。来一场系统的学习,间断的带给孩子安全的引导吧,就从此刻起,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