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大夫,我疼,给点吗啡吧|请您评评理 · 协和八
仅当存在下列情况时,才可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症疼痛:
●其他治疗镇痛效果不充分,或无法使用(例如,对非阿片类镇痛药存在禁忌证) 且
●疼痛对患者的功能和/或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并且
●阿片类药物治疗利大于弊 且
●已与患者讨论过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所有利弊和替代方法
试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之后, 只有在充分证实有益时,才能 继续用药。
尽可能酌情将阿片类药物与非阿片类药物和非药物疗法联合使用,从而以所有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达到治疗目标。若患者因为一些情况而无法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和对乙酰氨基酚],例如肾病、出血风险高、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或抗凝药,以及一些胃肠道疾病,则限制阿片类药物用量可能特别困难。
网友热议
明确疼痛的病因是第一要义
权衡利弊后可暂予止痛药物。但病例也表明止痛药物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患者自觉疼痛程度并没有缓解,辅助检查没有支持疼痛的诊断,是否可进一步心理测评评估。另外可以中医针灸辅助止痛试探性治疗,观察疼痛反应。总之没有找到原因的治疗总是不会达到满意效果。
——魏秀秀
这种病来说,首先我觉得MDT很重要,结合团队来解决患者当前的疼痛症状,其次来明确患者疼痛的原因,标本兼治。
——丫丫
镇痛是必须的,但是精神心理因素应加入考虑
考虑是不是躯体化疼痛障碍,首先要认同患者的疼痛,要不患者依从性更差,每次他要求用药时就给予生理盐水或者维生素B族药物,主要治疗药物给予抗焦虑药和心境稳定剂。
——杨(山琼水静)
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逐渐发展、心身疾病逐渐受重视的当下,对于本案例中的患者,建议其接受心理干预也许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思路。
毕竟我国对drugs的管控之严举世皆知,国人也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药物成瘾与随之而来的戒断反应亦需考虑,且现在最大剂量的吗啡类药物都疗效不佳,继续使用镇痛药弊大于利,因此不建议继续使用镇痛药。
但出于缓解矛盾的考虑,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采用placebo代替镇痛药比单纯停药也许更加有助于治疗的进行。
——

的爪子
患者的心态因为长期疼痛困扰,已经发生很明显的变化,暴躁易怒,那么现在急需暂时先行解决的问题就是缓解疼痛,尤其是本文主角那种不会马上影响生命的情况,优先给予止痛,这也是治疗的很重要一部分。
——L
感觉上面的评论都比较理论化,任何的解释都是拖延和废话。。目前国内情况是,医生和患者沟通只能是在短期内进行,病人需要的是在短期内获得最好的效果,所以,如果不能快速明确疼痛原因,只能尊重患者的意愿。。。然后如果可能,转上级医院明确诊断治疗。。。。
——RiverDance
篇幅原因本处只展出部分网友热议评述,更多精彩内容请见上期案例篇评论区,如果您有任何想法也欢迎在下方评论区提出~
、
临床一线

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 白面馒头
从理论上来讲,本例患者在常规镇痛上已经接近了指南中所允许的极限,任何加大剂量或联合其他中枢性镇痛药的行为均会超出适应证,因此本例为一例典型的超适应症用药问题。
从例子中所提供的信息来讲,目前该患者初步排除了血管性和神经性疼痛的可能病因,但更加完善的检查可能依然能够提供一些病因上的证据,但是在等待检查的过程中,该患者的疼痛不能被忽视,因此镇痛治疗是重中之重。
考虑到患者既往不规律的镇痛药物使用史,以及病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给患者带来的思想和心理上的负担。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心理医学科的会诊,甚至是要提上日程的一件事。在心理医学科医师的帮助下,一些抗焦虑与心境稳定剂的使用可能对本例患者的镇痛有着1+1>2的效果。
总体而言,良好的沟通是一切临床工作开展下去的根本,尤其是在患者目前与医疗团队产生了一定的不信任的当前,充分与患者交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并详细解释之前停药事件,医疗团队的考虑和对患者痛苦的充分共情,是修复医患关系的重要一步。
、
伦理学视角点评
北京协和医学院 张迪
人文学院讲师 生命伦理学博士
毒麻药物的使用不同于一般临床用药,除了要考虑到一般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等问题以外,毒麻药物可能产生的成瘾性也是我国法律重点管控的一个方面,但是患者的病痛不能被我们所忽视,当患者真正需要更多的镇痛药,而我们却不能随意应允患者时,伦理问题随之而生,如何思考,请看本期伦理学讲解~
编辑:大长杆君
点评:
北京协和医学院 人文学院 张迪
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 白面馒头
协和八·热心网友们
审核:如日中天、 曼陀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