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悲剧,14岁女孩从学校楼顶坠亡,未成年人的世界也没有“容易”二字啊!

  

  01

  4月9日,一个14岁的女孩从学校的楼上跳楼坠亡。

  因为学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女孩把手机带进了教室,但是遭到同学的告发。老师把女孩叫到办公室,同时通知了女孩家长到学校,但女孩拒不承认自己带了手机。于是老师把女孩留在办公室,去教室搜手机。等老师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女孩已经跳楼自杀了。

  据女孩父亲告诉记者,女孩平时性格活泼开朗,成绩在班上也一直是中上水平,“不存在我女儿性格偏激的情况。”而悲剧发生后,“学校及老师从未承认在这件事上有任何过错。”女孩坠亡前,有两次被同学“告密”携带手机。当然,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规定是否合理暂且不讨论,但是公然“教唆、鼓励孩子互相告密”这种行为,却是极其无耻和卑劣的。

  从古至今,告密出卖同学、师长的行为都为社会道德所不容。告密,在所有文化中,无论中西,都是最不可容忍的一种行为。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孝悌”是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亲情、友情是社会保持稳定最核心的纽带,家和家族的稳定与牢固,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家人犯了罪,你不愿告发、不愿作证都是无罪的,你告发反而会被定罪。这个原则被写进了刑律,从魏晋时代开始出现,到唐朝开始定型,每个朝代表述略有不同,但含义都是一样的。如果连家人、亲朋都相互猜忌,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就会崩溃,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荡然无存。就连人日都专门批判过这种告密文化。然而,恰恰这种最无耻的告密文化,却一直受到各级教育管理者的公然支持与鼓励,从小学一直盛行到大学。这一次的高密事件引发最终的悲剧,必须引起我们教育者和家长们的重视。违反规定带手机到学校固然不对,但学生和家长课后的联系缺了手机肯定不行。孩子放学而家长仍在工作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其实更担心孩子是否安全到家。所以,配手机给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家长们出于对孩子安全方面的考虑。但如今,手机竟成了导致悲剧的罪魁祸首?!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统计,每年约有10万儿童青少年死于自杀。 而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也就是说,每一个自杀的孩子背后,都有1000个有自杀隐患的孩子……

  关于青春期孩子自杀,曾经看过一份调查,北京大象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报告显示: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 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超过半数的自杀行为,从意念到实行不到15分钟。 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可谓不让人惊栗。(来自一份调查报告)

  

  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导火索,在媒体报道中,通常是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训斥。

  

  孩子在家学习不自律,上课听讲不积极,课后作业不认真,反倒是打游戏、玩手机全身心投入,不亦乐乎。

  家长和老师看不惯孩子这种行为,忍不住就要唠叨、生气、批评,但孩子不服气,最后导致矛盾激化,悲剧产生。

  

  02

  前阵子上海的初高三刚结束了二模,考完二模的学生害怕成绩不如意,也是过得特别煎熬。但是教委建议不公布成绩,因为成绩差得不是一点点,担心公布后刺激学生。

            

  据传,在上海市教委的会议上,列出来的轻生的学生数目也让人震惊:

  从高三初三复课起,上海市跳楼自杀学生24人,其中浦东新区14人,小学生3人。

  5月14日,上海教育电视台播放了陈默老师《笑迎返校——家长如何关注孩子返校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的节目,明确要求教师和家长观看,不建议孩子观看,就是因为怕进一步刺激孩子。

  知乎上也展开了热门话题“如何看待上海初三高三恢复线下课后,约24个学生自杀的现象?”

  临近中高考的孩子们,他们的压力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舒缓、释放?对于父母来说,该怎么支持他们,也缓解自身压力?这些都是值得广大学生家长思考的问题。

  复课后接连发生学生自杀事件

  自复课以来,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

  5月6日晚6点,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当天老师要求所有同学完成一篇一页半的作文,下午5点上交。到了4点半左右的时候,小女孩给出门工作的妈妈发语音,说自己只写了一页零一行,害怕5点钟无法完成作业。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当时这位母亲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在语音里劝女儿尽快完成。

  等到晚上6点,爷爷从楼下倒垃圾上来,推开孙女卧室门发现里面没有人,随即看到了留在桌子上的遗书,才惊觉孙女跳了楼。

  女孩的“遗书”只有寥寥几字,她写道: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图片来源自网络

  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中小学生跳楼事件一起接着一起,幼小生命接连逝去的背后,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2020.04.26

  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2020.04.26

  在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开学日中,七年级女生刘某某在搬宿舍时,突然从四楼阳台上后仰坠楼,重伤身亡。

  2020.04.13

  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13

  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2020.04.12

  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07

  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还有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表明,多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在自杀者的性别对比中,女孩子远远高于男孩子:女孩占(72.7%),男孩仅占(23.7%)。

  这是一个特殊的开学季。

  对于一些本身就存在心理或者精神障碍的孩子来说,会比其他时段更严重。

  开学焦虑、学习压力过重、人生观坍塌、亲子关系矛盾......各种原因交织,最容易出现“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孩子在压力下无所适从,从而在冲动下犯错。

  03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

  压力山大折磨孩子的3个“凶手”

  1“凶手”一:学习压力

  不久前,有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做了个调查:复课在即,你的压力大吗?0-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调查显示,给自己打了8分以上的学生占比42%,家长占比59%。

  家长的压力很容易理解:

  孩子不上学,他们着急,孩子要上学了,他们也担心孩子的健康,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担心孩子厌学……

  孩子的复课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有孩子在家学习松懈,生怕自己复课后无法跟上进度;

  有孩子眼看着父母开始焦虑,自己也变得焦虑紧张;

  有孩子每天学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有孩子看到同学成绩优秀,自己却一再退步,变得沮丧失望……

  被压力拽着走的感觉,就像绷紧的皮筋。

  一旦有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皮筋就可能松掉,或者直接崩断……

  2“凶手”二:道理多、感受少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在,生活才会融洽。

  现在很多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时第一件事就是喜欢跟他讲道理:

  男孩哭了,爸爸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孩子不愿意把玩具送给别人,妈妈说:“好孩子应该懂得分享。”

  孩子没有跟别人打招呼,家长这时会教他:“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貌。”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急于教给孩子生活的道理、正确的做法。却忽略了一点:孩子当下的感受。

  在一个只讲道理的家庭,往往是父母讲赢,孩子总是受挫的状态。他学到的沟通模式就是忍受。

  3“凶手”三:错误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

  真正的挫折教育,指的是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孩子正高兴时,突然喊停,扰乱他们的兴致。打断快乐,不是磨练,而是折磨。

  可现实中,不少父母是后者: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故意不让孩子开心,也就是所谓的“打击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以后,他再遇到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快乐。

  抑郁比成绩下滑更可怕

  知乎上有个提问:请问父母为什么要孩子好好读书,终极目标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复是:“希望他有更大的选择权,有权利选择去做某件事,也有权利选择拒绝某件事。”

  其实就是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读书学习能有更多自由的选择,在这种自由选择下拥有更多快乐。

  1如果太累了,可以歇一歇

  没有喘息时间的课表,没有丝毫放松的学习要求。无限度拔高的课程难度,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

  他们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同机器。缺乏和朋友师长的沟通,缺乏心灵安慰。在学习之外,找不到生活乐趣。

  所有这些,以一个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灵本就难以承受。如果再加上一点点意外,引发崩溃是必然的。

  在鼓励他们奋进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他们:作业写不完没关系,我们会找老师沟通!如果你太累了,就到爸爸妈妈的怀里歇一歇,家是你永远可以停下来歇息的港湾!

  2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如何让孩子留恋生命,小编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很多家长老师都堕入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应该把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浪费时间。

  而小编认为:只需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在学习上。其他的时间,要拿来享受生活,看书、做运动、跟朋友聊天。

  单就学习每一种功课而言,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不必去追求每一科的最顶点或和最牛的人比拼智力。

  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3给孩子真正的挫折教育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吃苦就是挫折教育。比如非常沉重的学习任务,让他扛下来;比如打骂和羞辱,让他麻木起来……

  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给他勇气,教他方法,陪他跨过一道道沟坎。而不是挖个坑让他掉下去,再让他自己爬起来。还告诉他,爬不出来就叫脆弱!

  

  看完本文,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点个“在看”,愿你的每一分付出,都能收到感恩和回报;愿你的每一分心意,都能被读懂、被珍惜。

  

  同城家长

  幼升小/小升初/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