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大战“大鳄”?

  有几条来自央行的消息值得注意:央行行长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被媒体报道。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一句话: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就是一个占优选择。文章重点解释了中国在利率政策上一直比较节制的原因,即:坚持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区间,就是为了未雨绸缪、尽量防止过度投资等倾向。这几天,经济学界和坊间纷纷传言“要下雨了”,这种表态可能降低了下雨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国新办举办了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其中有一些要点:1.央行表示,全球主要国家走出疫情,经济复苏的时限普遍有一年左右,现在我国以经过半年,各项经济数据已经开始好转。2.央行认为CPI会走出U型趋势,在年底才会向1%靠拢。这可能意味着,消费行业当前已经触底,但是大幅回升的时点可能不会太早。不过股票市场对此的反映可能会稍微提前,当出现了除CPI数据之外的一些积极因素时,市场可能就会有反应。3.央行认为地产金融16条的延期会发挥效应,市场要有耐心、有信心;另外,央行提到了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的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综合分析,央行的意思可能是,房地产的政策已经出得差不多了,不要指望短期还有大利好。另外,对于一些现行金融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用新工具解决,而不是用传统的加大放水力度的方法。4.关于提前还贷的事情,央行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央行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什么意思?你们不就是感觉房贷利率降了太多心里不爽吗?这样吧,你们也别提前还款了,咱们想想办法,把房贷利率降下来,不让你吃亏。这样,老百姓手里的现金会多一些,对促进消费有帮助。对于银行,是利好,还是利空?之前我就跟大家说过,少替银行操心,只要存款没有达到负利率,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永远是不会受到损害的。5.关于房地产,央行说了两句非常核心而关键的话:“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和“为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创造有利金融环境”。这两种说法对应的是两点:第一,房地产的黄金二十年已经彻底结束,再也不会重来了;第二,央行不会允许房价暴跌,出现牵连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是个争论起来没有结果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的房子早已供过于求,崩掉是迟早的事情,行政干预也救不了。不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又拿不出确凿可信的数据和证据。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房价系统性暴涨已经不可能了,但是中国总体的房地产库存管理做得很好,刚需盘也不会消失,地价建筑材料人工价格都在涨,没有支持暴跌的理由。6.对于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融资减少的问题,央行的解释是去年地方债发行过快,导致基数过大。这也与过去两年间城投负债为地方上的土地市场托盘的情况能对应上。我个人理解这是化债出现了进展,是利好。7.关于汇率,央行的表态中规中矩,读不出任何政策倾向。央行强调外汇市场预期稳定,单边上涨和下跌都不可能,并且汇市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所谓大鳄,指的是市场上依靠资金优势狙击汇率的资本;所谓大妈,指的是直接下场参与汇率形成的国家力量。到底大妈和大鳄是有还是没有呢?这个问题在坊间恐怕还会永远争论下去······不过很明显,中国不想与“汇率操纵”这件事扯上关系。......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