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遭停播,杨笠被抵制,敢说话的人都被“围剿”了

  而且必须得聊:

  杨笠英特尔代言被抵制,撤掉。

  八竿子打不着?

  但在肉叔看来,两者本质是一样的。

  这,是一场“围剿”。

  01

  先说《吐槽大会》的事。

  每一季《吐槽大会》肉叔都看,但几乎每一季肉叔都骂。

  原因很简单,不好笑。

  吐槽,是把高高在上的明星拉下神坛。

  但《吐槽大会》做的是什么?

  它把明星恭敬地从神坛请下来,在人间走一遭。

  仿若历劫的仙人积攒功德,攒一波路人缘。

  然后又奉上更高的神坛。

  不好明白?

  ……就是洗白。

  对于明星的吐槽,总是避重就轻。

  比如,总是玩些大家都知道的烂梗。

  以前请袁咏仪,就说她爱买包;现在请黄奕,就逮着她看男人眼光不好的事。

  更过分的是明贬暗褒。

  请杨超越当主咖时,你都看不出这些人是在吐槽。

  彷佛大家都领了钱,组了一个杨超越夸夸群。

  《吐槽大会》很尴尬。

  尴尬的地方是,本意想请一个被吐槽的明星。

  到头来,却请来一个必须好生伺候的爷。

  但,还有更尬尴的地方——它不敢火。

  或者说,每次出现点火苗,就会有人帮着灭火。

  发现没?

  《吐槽大会》一旦火过头,就会遭遇停播。

  这档节目辉煌的时期很有限。

  出生是一次。

  刚开播,可谓横空出世。

  尺度之大,国综罕见。

  池子的乱伦梗,把自污和污人,在有限的尺度内发挥到最大。

  ……何止是把明星拉下神坛,简直是踩到泥里。

  当观众正好奇这节目还敢玩多大时。

  啪——一下从巅峰到谷底。

  自此,节目慢慢变成了明星洗白的工具。

  刚刚撕裂的尺度,马上又被缝合起来,且缝合得更严密。

  这一次,捡了个软柿子捏。

  吐槽国足和男篮。

  国足,全国人民都知道:不行。

  啥成绩都没有,工资待遇倒是不错。

  男篮,以前行。

  现在?

  这么说吧,我们这一代人或许“有幸”看着男篮变成国足的样子。

  世界杯的关键一战,眼看着就要拿下。

  因为周琦发球失误,被对方拖入加时,然后输球。

  这次失利有多严重呢?

  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篮没有断过参加奥运会。

  这次,断了。

  就这俩,吐槽成什么样都不过分吧。

  也只有在吐槽这些弱势者的时候,《吐槽大会》才能火力全开。

  然后,上热搜了,封神。

  再然后,没有然后了,停播。

  发现没?

  《吐槽大会》最让人无语的地方是——本应是一个解构权威的节目,却无时无刻不被权威所驯服。

  它想用娱乐圈亮眼的明星开涮。

  最后却和明星成了好朋友,成了他们的洗白地。

  它想以笑话撕裂某些既定的框架,却又马上被框得更死。

  无处不在的权威,像一堵它冲不破的墙。

  老实说,肉叔时常觉得《吐槽大会》应该停办。

  吐槽?

  到底可以吐槽谁呢?

  就因为这种尴尬。

  而这种尴尬还在继续蔓延。

  围绕《吐槽大会》的风波愈演愈烈。

  但遭到围剿的,不只是一档节目。

  还波及到脱口秀演员。

  这绝不仅仅是某些人不喜欢某个人那么简单的事。

  背后,是一种更需打破的桎梏。

  嗯,该说杨笠代言被抵制的事了。

  02

  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男人的眼光都高。

  也没什么好说道的。

  不过是借她对男性的调侃,来突出自家产品而已,契合代言人的卖点。

  但,不正常的事开始了。

  一大波男性消费者开始抵制英特尔。

  嗯,厌恶的情绪就是有那么大。

  “已注意到与杨笠相关推广内容引发了广泛争议,这种情况并非我们的预期。多元、包容是英特尔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充分认识并珍视我们所处的多元化世界,并致力于与各界伙伴一起创造一个包容的工作场所和社会环境。”

  不得不说。

  英特尔言行不一的行为,活脱脱一个绝佳的脱口秀素材。

  一边说“多元、包容是英特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美演绎了“说的跟做的不一样”。

  而这场风暴还没停止。

  这场抵制,很成功。

  伤的,却不仅仅只是一个人。

  部分人因个人的好恶抵制杨笠,没问题。

  个人行为,也没有干什么违法犯罪的事嘛。

  品牌主呢?

  企业都是为了赚钱,肯定不会请有可能伤害品牌形象的艺人。

  也没问题。

  但,要命就要命在这种“没问题”。

  杨笠为什么被那么多男性讨厌?

  还得追溯到去年她那些对男性具有攻击性的段子。

  “他明明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

  “男人还有底线呢?”

  于是,很多人把她和女拳划上了等号。

  认为她在无理攻击男性,挑起性别对立。

  不必说杨笠的观点是否正确。

  没意义。

  也不需要鉴别她是否真的刻意在挑起性别对立。

  没必要。

  因为当她以脱口秀演员的身份,站在舞台上表演出这句话时。

  就意味着,那是演员的演绎。

  演绎,肯定有具体情境。

  而很多人对她的批判,都忽略她所在的时机和场合。

  这是根本上的错误。

  再说,杨笠的段子能火出圈,就意味着引发了普遍情绪共鸣。

  但很多人都忽略这种情绪。

  什么情绪?

  对男性的厌恶吗?

  不是。

  是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男性权威的反抗。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觉得被冒犯的男性并不在乎女性这种共鸣,更不在乎这背后性别不平等的局面。

  反而去追打戳破窗户纸的人。

  杨笠和《吐槽大会》一样。

  撞上了一堵坚实的墙。

  他们试图在娱乐场上消解压在身上的权威。

  但,马上遭到“围剿”。

  《吐槽大会5》封神那一期播出后。

  男篮名宿王仕鹏说:

  从某个层面来讲。

  这句话,正是杨笠和《吐槽大会》面临的舆论环境的注脚——不可说。

  03

  不可说。

  特别是弱者,更不可说。

  这句话是一种对弱者的蔑视,对自身权威的维护。

  国足,确实弱。

  这简直成了全国人民的共识,也早就被取笑够了。

  当初,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火炬手》就有对国足的取笑。

  白云和黑土为了当火炬手,抢答问题。

  主持人问:

  什么运动让人看着揪心?

  白云回答:

  足球。

  再问:

  什么运动更揪心。

  白云刚坐下又站起来抢答:

  中国足球。

  这个嘲讽国足的段子赢得台下观众一片掌声。

  那是在春晚的舞台上。

  而男篮,成绩一直不错,因此也没有被拿来开涮。

  但,男篮的权威真的容不得一点冒犯?

  且不说男篮现在正是低谷。

  必赢的比赛输了,进不了奥运会,往日辉煌不再。

  就会面临批评。

  况且,《吐槽大会》上范志毅那是先自损一千,再伤敌八百。

  在取得的成绩上,男篮比国足好多了。

  男篮强,国足弱。

  而面对强者,弱者只能以这种“七伤拳”的方式才能对强者产生点伤害。

  可以理解王仕鹏的痛心疾首,以及笑不出来。

  毕竟,他曾经是国家队运动员,实打实的篮球人。

  都一致在说,国足和范志毅都没资格嘲笑男篮。

  在肉叔看来,无论国足多差,范志毅成就多小。

  两者都有发声的资格。

  男篮打得确实差。

  现在是,维护权威的人太多,企图让他人闭嘴的人太多。

  利益既得者又企图筑起一个不容侵犯的高墙。

  维护权威,不让别人发声。

  这才是《吐槽大会》停播,杨笠代言被抵制的背后,急需打破的桎梏。

  肉叔想起一部电影,《浪潮》。

  一个老师做的一场思想实验。

  当他想结束这场小实验时,学生却已经疯狂到杀人的程度。

  故事是这样的。

  德国一所中学的老师文格尔。

  学校进行的一场主题教育活动周,他给学生上独裁统治课程。

  刚开始,学生都不感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上课的想法,他和学生们打了个赌。

  重现德国过去的独裁体制。

  为此,他定了一个规则,学生们必须绝对听从他的命令。

  上课时,必须尊称他为:文格尔先生。

  一个小小的改变,一个简单的规则,引发了后来的雪崩效应。

  他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听他的话。

  要说话,必须站起来。

  他给的理由是,这样就不会那么疲劳,精神会更集中。

  让所有人起立做文体操,放松,而且步伐要一致。

  有人不愿意,他说这样就能让楼下上课的那些家伙都吃灰。

  就这样,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要求,一次次对异见者的集体打压。

  文格尔成了学生心中不可反抗的权威。

  甚至有学生自愿充当他的私人护卫。

  最后,当一个学生反对文格尔时,大家甚至想杀了他。

  而这一切,就是从一条简单的规则开始的:

  维护文格尔的绝对权威。

  回到我们现实。

  试问男人和男篮:

  是不是要像学生对待文格尔一样,要求所有人给予绝对维护?

  在舞台上,已经有太多关于女性的笑话了。

  比如,女司机开车不好、女人不讲道理等等。

  观众听得太多,都过敏了。

  以至于现在谁还说这种段子,观众都能把包袱给刨了。

  偶尔调侃调侃男性,男篮。

  有什么大不了的?

  禁区太多。

  分分钟,自己走路也会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