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自当扶摇上出自哪里
少年自当扶摇上出自《庐山谣》。《庐山谣》是北宋文学家辛弃疾所作的一首抒发悲愤的长诗,全诗共309行,反应了辛弃疾对前朝的忠诚以及对时局的不满。这首诗表现出辛弃疾的家国情怀,其语言雄浑激昂、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这首诗描述了一片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的悲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通过对江山的热爱和感叹自己的无能,表达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般的悲愤之情。少年自当扶摇上是该诗的倒数第二句,也是其中的一句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和追求,成为了一种激励、鼓舞人心的口号。
少年自当扶摇上,令人联想到赤壁之战,周瑜乘船歌《赤壁之歌》:“桃园三结义,何以重光彩?扫地十年穴,何以成英才?跃马弯弓齐,
射人先射马。少年自健强,志在峥嵘峡。"辛弃疾的少年自当扶摇上同样寄托了少年们的壮志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这句话鼓舞人心,富有激励性,启示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保持热情和勇气,鼓起勇气,带着梦想去实现自己的追求,勇敢地扶摇上升,勇闯人生的每一个难关。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抓住机遇,在年轻的时候多尝试,多冒险,争取更多的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