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成年人读书要有功利性?

  大部分成年人其实是可以不用读书的, 大部分成年人在没有读书的日子里过得也不会差。而之所以这么成年人还想着去读书,其必然是有所求。

  抽出更多时间看起书,要先明白这三件事情:

  第一, 成年人读书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有别于有老师催着你读,有作业逼着你练习,有考试追着你复习的学生时代。大部分成年人在失去校园这个学习环境后就再也拿不起书本了。

  若是毫无目的地读书,你是很难提起读书的兴致来的,就像你一个人钻进了市里面最大的图书馆,从一楼逛到顶楼,从儿童绘本到自然科学、从人文社科到家居菜谱,可能你也抽不出一本书来。

  因为任何一本书对于那一刻可能都解决不了你生活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不如找找目前面临的未能解决的问题来个主题阅读,或许你就能找到读书的感觉了。

  第二,成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成年人是抽出时间来看书的,这个抽还是比较恰当的。

  既然想到了要读书,自然想要规划自己的时间,但这一点说起来道理大家都懂,可能在各种碎片时间,比如说蹲坑时候、睡前半小时、晨起半小时、通勤路上、地铁上, 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好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主要是心理负担重了些。

  不要给自己这么多的压力,把时间这个范畴弱化一些,给自己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读书时间就好了,形成一个习惯,哪怕这一天太忙,只翻了两页书,看到一个有用的观点,那也是可以的。

  第三, 成年人读书的方式要灵活。有人说非要正儿八经地把书放在书桌上,拿起一支喜爱的钢笔,边写边画边做笔记,这才有读书的感觉。这没有错,这是你的习惯,你觉得这样的方式最舒服,那就这样读书最好。但如果你觉得趴在桌子底下, 甚至倒立在床上读书更有感觉,也是挺好的。

  有人追求读书一定记得住,有人一定要做书面笔记,这都是读书的习惯,说到底那都是读书“术”, 那“道”是啥呢? 道法自然啊…, 读书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实践, 去用,用一遍比记上十遍要好太多,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读书, 上午的知识下午如果就能用上,这种即时反馈的快感会刺激你不断地读下去的。

  当然,有很大一部分书是没有办法立刻实际去运用的,那说明了这些书都不是你此刻需要的,或许你想要的只是锻炼自己的思维,储备自己的能量,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边读边写,写作也可以作为你读书的目的之一。

  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着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需要待解决的问题,只要是想解决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让读书变得更“功利”些,或许是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