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朋友圈刷屏的《凌晨三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这篇文章?
看见朋友圈很多转发这篇文章的,尤其是广告圈、媒体圈的朋友,老实说我个人能接受偶尔为了某个项目加班,但不能接受长年累月加班到凌晨三点这种文化,加班到凌晨才是奋斗吗?
原文链接
先说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段子。
2016年百度部门年会,我是主持人,负责颁奖环节。
其中有个奖项是:全力以赴奖。获奖的部门是市场部,他们上台领奖的时候神情激动,一副自己的付出终于被得到认可的感觉。
颁奖词大概是这样子的:在项目上线期间,市场部门身先士卒,每天主动加班到九点,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然后我听到台下技术部整齐划一声:切!
嗯,很尴尬,你自我感动的全力以赴,可能是某些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常态。
其实身为一个在北京互联网行业混迹了7年的北漂,我的第一反应是:
核心项目上线的那一两天,加班抑或通宵,没什么好矫情的。
当然,我反对常态的加班文化,那种生活状态反而降低效率。
再说一个鸡汤
“欲戴王冠,必成其重”
这种生活的确沉重,的确需要牺牲,但是这不是奴隶制社会,这也不是你唯一的选择。
生活不止工作赚钱,城市也不止北上广深,你不是被选中的孩子,命运的抉择让你必须在这里厮杀。
仔细想想,是你主动选择了这个行业,这种生活,不是吗?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也有一句更加通俗的解释“钱难赚,屎难吃”。
你也不是白白承受了这种痛楚,相比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人,你可能获取了更有上升空间的职位,更接近自己梦想的机会,更喜欢的城市。
如果你对生活的诉求是平稳,安宁和家人,或许你不会进入一个凌晨三点还要你加班的行业。(学医的同学除外,感谢你们。。。)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又何来心酸?
其实,我也知道这个5分钟的短片为啥引起了这么多的共鸣。
因为很多人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那个身上承受着太多压力的自己。
家庭,梦想,责任,这些重担让你无法安然入眠。
有些时候,我能感同身受。
2011年,我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来到了北京,入职了第一家公司金山,月薪5500,税后4400,房租每月1700。
入职的第一天,公司聚餐,碍于对领导的尊敬,我把自己喝高了。饭局散过之后,同事们各自的恋人家人把他们接走,我一个人迷迷糊糊往下走,走到一棵树下撑不住坐了一会儿,再醒来的时候,被凌晨五点半开始运行的13号线吵醒。
2012年我主动请缨负责公司手游小游戏研发,我们三人小组,一个策划一个程序一个美术,每天早上9点上班,凌晨12:00下班。
2012年年末入职百度,大公司部门繁杂,被顶头上司质疑能力,一份策划文案让我改了12遍,从下午4点到凌晨1点,心里很是委屈但是忍了下来。下班的时候发现下了大雨,一边淋雨一边等出租车,冻的发抖,出租车师傅还坐地起价30元的路费要100。
但是你知道吗,我说起这些的时候,从来不会心酸。
因为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你作为一个新人,来到一个公司,来到一个城市,除了一颗燃烧的心,一颗滚烫的肾,别无长物。
你没有多年积累的人脉,经验和履历让你规避风险。
所以如果想留下来,需要承担委屈,不公,甚至明目张胆被榨取剩余劳动力。
这公平吗,当然不。
但是这就是必经之路,如果我要想达成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迈上这条路。
而你在早上八九点钟付出的努力,或许在下午两三点钟自然会获取收获。
在金山,我拒绝了老项目的安逸,承担了新项目的压抑,获取了更快一步的移动互联网经验。
在百度,我忍受着时局的变化,通过适应和证明去消除环境的质疑,获取了相应的晋升。
直至后来,沉淀技能,积累人脉,再次跳离人们的舒适圈,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凭借自己赚的钱在北京安家,这些委屈有实现价值的一天,没什么心酸的。
作为一个个体,我不喜欢标榜成功学,因为我觉得每个人生活的意义不同。
有的人的奋斗比如我,也有的人是家庭,友情,平和的心境,安定的生活,这些选择没有高下之分。
内心不够强大,不必选择九九八十一难。
耐力不够足,别选走那十万八千里。
只是又想成佛,又吐槽路途远白马慢,是不是有点矫情了。
最后,用王小波的一句话结束这段碎碎念。人的所有痛苦,都是对于无能的愤怒。
当你的能力高于你的欲望,便不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