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男子收养400名孤儿训练“铁笼格斗”,14岁孤儿铁笼中格斗搏击,称俱乐部
视频显示:
孩子在铁笼中“格斗”被围观
出拳凶狠、缠斗激烈、汗流浃背……网络热传视频中正在进行格斗比赛的仅仅是十几岁的未成年人。
视频中介绍了两名失去了双亲,无依无靠的小男孩小龙和小吾的故事。
两人今年都是14岁,同样来自四川凉山。过去十几年间,有400多个这样失去了双亲,无依无靠的孩子被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每天练习综合格斗术。两个孩子都说希望能留在俱乐部,将来想成为综合格斗领域的领军人物。
孩子们在俱乐部除了吃饭睡觉,便是极为艰苦的训练。也有孩子受不了想走,教练对他们说:“你回去做什么呢?放牛还是放猪?当要饭的啊?还是当二流子去?”对于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人生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
铁笼外有许多成年人拿着手机围观拍照。
小吾坦言,虽然这里的生活很累很辛苦,但终归衣食起居有保障,比回老家强。
小吾:这边的好吃多了,有牛肉,鸡蛋。在老家的时候只有洋芋。如果我回到家里,那有可能干苦活吧,然后去打工那些吧。
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解释:“铁笼格斗”是推介表演
据介绍,孩子们除了参加日常训练还会参与演出表演。视频拍摄显示,两个孩子在灯光闪烁、音乐起伏的铁笼子里进行激烈格斗,还有人受了伤。恩波格斗俱乐部运营总监朱光辉告诉记者,“铁笼格斗”的画面来自6月18号的一场商业地产项目推介表演,并非商业演出也不是正式比赛。
朱光辉:这是一个商业地产的推介活动,如果是大型比赛你觉得报批能过吗?这个推介表演,(视频报道)中都是断章取义的视角。因为这是一个推介表演,就是教练指导的动作演示,晚上有成年人的相对正式的表演,小朋友就是表演动作,做到位。
朱光辉表示,俱乐部中的成年人会参加正规比赛,的确会有一定收入,但是具体数字保密。而俱乐部的孩子们每年都代表四川省青少年队伍参加散打比赛,“既然青少年没有职业比赛,也就谈不上出场费。”
不过,俱乐部的教练也承认这种商业表演是有收入,他说,“孩子们的出场费是统一管理起来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就给他们。”至于出场费有多少,教练表示不方便透露。
网友质疑:俱乐部是否利用孩子在赚钱?
视频经网上传播后引发热议,有人赞同俱乐部这一做法,认为学习格斗也是孩子的一技之长,而且在俱乐部要比在老家生活条件好很多。
但也有网友认为,视频中,孩子称自己的作息是“起床、训练、洗澡、睡觉”,如果不学习文化知识,即使学会了格斗,将来走入社会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此外,也有网友注意到俱乐部的教练说,孩子们的出场费是统一管理起来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就给他们”。因而质疑俱乐部是否在利用孩子们赚钱。
朱光辉说,俱乐部收养的这些孩子均有正规收养手续,媒体关注后他们已将有关材料送交警方。
此外“格斗孤儿”的说法并不准确,俱乐部收养的孩子中孤儿占比很小,大部分为留守儿童。
朱光辉:该说的我们都给公安部门说过了,这个事情上升到一个舆情事件,他们也开了协调会,我们该澄清的都澄清了。
俱乐部创始人8岁丧父
曾获特警比赛冠军
记者获悉,俱乐部之所以收养这些“格斗孤儿”,是俱乐部的创始人恩波的想法。据了解,生于四川阿坝州黑水县的恩波8岁丧父,经历过贫困生活后,18岁开始练习散打,后成为一名武警战士。1980年,在武警阿坝州支队举行的军事大比武中,曾荣获“单双杠、擒拿格斗”双冠军。
恩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服役期间,曾经下基层做军事指导。在那里,他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山上、在街边游荡。“正是上学的时候,他们不上学干吗?”恩波打听了一下,发现这些孩子几乎都没有家人照顾,有些是孤儿,有些是家里太穷管不了。
“他们如果不好好引导,真的会走上犯法的道路。”恩波在当特警期间,也见过不少案例,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就偷窃、打架。恩波称,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想法,如何去帮助这些孩子。
2001年,恩波退伍后通过从事建筑工程积攒了一些资金,组建了一支武术散打队,开始招收孤儿进行培训。恩波称散打队至今已经走出数百名孩子,有的在经商,有的成为特警,有的已经成为全国散打冠军。
有网友了解恩波的经历后,对恩波收养的孤儿们产生了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孩子们在这位特警的教导下,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
是否具备相应的收养资质?
“铁笼中的格斗”合法合规吗?
我国《收养法》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其中就包括丧失父母的孤儿。对于送养人和收养人以及收养程序,法律也都做出了严格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并且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此外,收养人必须同时符合无子女等四个条件。
那么,该格斗俱乐部收养的上百名儿童(包括孤儿),其收养主体究竟是个人还是社会组织?手续是否合法合规?有没有经过民政部门的登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儿童保护问题研究专家童小军解释,《收养法》主要针对公民个人收养做出了明确规定,而民间收养机构则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规定。
童小军:在国家民政部门注册了的,而且业务范围也是养育孩子并且和民政部门有合约,就是受民政部门委托帮助养育孩子的民间养育机构也可以收养。
但是前提第一一定是注册的,第二个是受委托的。现实当中你说的这个俱乐部的事儿可能就是乱象,就是没有遵循法律规定,俱乐部自己说我成为孩子们的收养人了。他们的“收养”可能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收养,就是“我养他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孩子必须得有明确监护人。
14岁是大多数孩子刚刚上初中的年龄,据报道,俱乐部表示他们请来了老师为孩子们上课,基本课程会完成,因此所接受教育是完整的。
恩波格斗俱乐部有没有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体育专业训练的法定资质?即便是自行实施义务教育,又是否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对于以上问题,朱光辉这样解释:
朱光辉:我们不是招生。我们只是俱乐部,俱乐部是挂靠在公司旗下的机构。
记者:孩子们不用交学费?
朱光辉:对,吃穿住行我们全包。
记者:那咱们这算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关系?
朱光辉:对。
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认为,义务教育需要在具备资质进行注册的义务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符合国家规定的、完整的义务教育,而格斗俱乐部所请老师进行上课,应当只能算是培训性质。
因此这件事情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按照义务教育法保障这些孩子的求学受教育权利。
熊丙奇补充,如果格斗俱乐部的确为收养人,而孩子们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义务教育,那么当地所在教育部门和应当履行监护人义务的俱乐部都存在失职。
最新:相关部门回应
俱乐部的做法是否合法合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
俱乐部正配合公安机关调查
媒体曝光后该事件持续发酵,收养合法性有待定论,记者从成都当地获悉,公安机关已经对该事件介入调查。
成都市民政局:
成都市民政局工作人员接受北青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按照《收养法》的规定,收养登记等手续要在流浪儿童的户籍所在地办理。(俱乐部)的问题应该属于公安局调查,而收养登记属于凉山州民政局管。
对于成都市内的外地户口的孤儿,民政部门会提供救助,但需要等公安部门的调查结束以后,再确定进一步的救助措施,看这些孩子都是什么情况,该救助的会进行救助。
成都市教育局:
成都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门无权干涉格斗俱乐部,应从民政方面来进行相关调查。孩子来自凉山,如违反义务教育规定,应由凉山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追究俱乐部相关责任。如果孩子需要在成都上学,要办理居住证等相关手续。
就“格斗孤儿”视频的热传和引起的争议,记者电话采访了“恩波格斗”运营总监朱光辉,他证实俱乐部正在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此事,他已经向派出所提供相关材料。
朱光辉还表示,孩子没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孩子们参加的是一个表演活动,也没有任何出场费。平时,俱乐部请了彝语和汉语老师给孩子们上课。
凉山教育局:带回凉山重返学校
记者从四川凉山州教育局获悉:目前凉山教育部门已前往成都,处置日前被媒体报道的该州未成年人在成都参加“铁笼格斗”表演一事。据凉山州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凉山,安排他们重返学校。凉山州布拖县教育系统人士介绍,在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进行格斗训练的400多名孤儿中,有2名学龄儿童来自凉山州布拖县。
布拖县教育局22日已向全县所有学校发出通知称:“该(恩波)俱乐部存在以教唆、使用未成年开展格斗比赛进行商业比赛牟取暴利的性质。”
通知要求全县各个学校,核实本校学生中是否有前往该俱乐部的学生,特别是在校孤儿学生,上报教育局;下学期开学之后,各校还要认真核实未到校学生的去向,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党委政府和教育局。
不过,该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布拖县到底有多少学龄儿童在该俱乐部打拳还在核实中,因为学生已经放假,统计起来要麻烦很多,确切人数还有待确认。该局工作人员已随当地政府以及州教育局前往成都处理此事,当地在恩波俱乐部训练的未成年人将被带回布拖,安排他们重返校园。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现在教育部门所能统计的,只能是在该县有学籍的未成年人,没有学籍的,他们暂时无法统计到。
来源:北京青年报、央广新闻(cnr_cnr)、澎湃新闻网、央广网、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中青报、北青报、新浪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