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妈妈将女儿脸打烂赶走,40年后磕头认错,女儿:想让我养老吧

  “你们都别来了,再来我骂你们个七孙”!

  年愈7旬的黄大妈隔着窗户对调解员和一奶同胞的亲妹妹破口大骂。

  “姐呀,我想你了,我睡觉都在喊你的名字,咱妈可想你嘞,你回去看看她吧”!

  妹妹也已经是个垂暮老人,尴尬地和调解员站在门外一个劲儿地数落着自己的不是。

  可姐姐依旧不改自己的态度,好像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一样咒骂不休,她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过节呢?

  深秋的一个早晨,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叶埠口乡妇联来了一对高龄母女。

  女儿董女士说,想让调解员帮忙劝一下40年没有回过家的姐姐,如今90岁的老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想在临死前再见一下大。

  40年!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调解员不禁有些好奇。

  一提起自己的大女儿,90多岁的丁大妈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她爹瘫痪在床30年,临死她都没来看过一眼。

  小女儿也在一旁帮腔:

  “我去给俺姐报丧,姐姐说死就死了吧!死了埋了不就行了”。

  两家相距只有5、6里地,每当丁老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去看望大女儿时,都被无情地拒之门外,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老太太自知时日无多,长期的日思夜想逐渐成了一块心病,睡觉都念叨着女儿的名字。

  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女儿因何如此无情无义?调解员也不禁有些诧异。

  可当问及原因时俩人都避而不谈,小女儿说:“也没啥!都是年轻时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俺姐心量小,解不开这个疙瘩”。

  听着风轻云淡的三言两语,调解员想都没想就应承了下来,自己身经百战,这种事见得多了。

  于是决定让老太太在家等候,自己和董女士先去看一下。

  姐姐工作的地方是乡镇的敬老院,平时洗洗衣服、做做饭,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

  调解员昂首挺胸,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董女士却似乎犯起了嘀咕,故意落后几步。

  一进敬老院的大门,董女士隔着老远就认出了姐姐,拉了一下调解员的衣袖:“前面晾被子那个就是。

  一见面,调解员便开门见山:“您好大妈,多久没回家了?你妈可想你了,让我来看看你”。

  本来还笑脸盈盈的董大妈一听来意脸上立马挂起了严霜,大步回到屋里重重地关上了门。

  没想到这人这么大脾气调解员不禁吓了一跳:

  “哎呀妈呀”!

  这时候,妹妹董女士才姗姗而来。

  隔着门和姐姐交谈:

  “姐呀!这世上就数咱俩最亲,我想你了,姐,你把门开开吧”!

  没想到屋里却传出了喝骂声:

  “想啥想,你想我死还差不多,马上走,懒得搭理你”。

  刚来就吃了个闭门羹,调解员也不禁有些尴尬。

  “你不搭理她,你搭理我行不行?你开开门咱俩单独说说话行吗”?

  可不管如何劝说,董大妈都铁了心的不愿开门。

  妹妹又在门外打起了亲情牌

  :“姐呀!咱妈想你了,做梦都想念着你”。

  “想我,你忘了她咋打我的吗”?

  就因为妈妈打了你,就记恨了40年,这不禁让调解员有些气愤。

  就想从围观的老人那里了解一下董大妈的情况,没想到屋里的董大妈听到之后,如同仇人一般骂了起来:

  “你们都别来了,再来我骂你们个七孙”。

  场面一度陷入了僵局,调解员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就劝董女士先行回去,问一下丁老太,或许因为年事已高有什么细节遗忘了?

  此时,调解员又有了另外一个猜想,刚才董大妈在屋里口口声声的骂妹妹,声称一切都是她的错,难不成姐姐40年不回家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面对调解员的狐疑,丁老太却始终坚称想不通是因为啥?

  一再追问下,董女士才支支吾吾地说:

  “可能是俺娘那个时候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她不乐意,后来就自己找了一个,因此感觉父母干涉了她的婚姻,记上仇了”!

  这一提丁老太也立刻随声附和:

  “不错不错,从那以后她就40年再没回过家,连她老爹死后她都没有回来过”。

  可不管她当年的做法对与错,如今就只有一个愿望,想再见见大女儿化解这段矛盾。

  为了帮老人家达成这个愿望,调解员又找到了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希望能一同前往大女儿工作的养老院劝劝她。

  或许是迫于工作人员的威严,董大妈的情绪也没有了上午那么激动,调解员见此情景便问起了40年前发生的事儿,并把母亲和妹妹的猜测都告知了董大妈。

  没想到董大妈一听立马就暴跳如雷的回应:

  “都是胡扯,根本不是那样的”。

  母亲给她介绍了婆家,这种事又怎值得记恨40年,压抑的情绪如同倾泻的洪水一般在此刻喷涌而出。

  原来,丁老太一生没有儿子,膝下就两个女儿,可即便一奶同胞的亲姐妹,待遇却天壤之别,从小妈妈就没让她上过一天学。

  在家种地、纺花、洗衣、做饭,尽管包揽了一切家务,母亲也从来没给过她一个好脸色,就像一个邪恶的资本家一样还有定额,每天20个花布机子,完不成饭都不给吃。

  母亲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数一数,看一看数量对不对,一旦少了两个按住就是一顿毒打。

  “是不是跑出去玩了,不然怎么完不成”?

  日子过得就像戏文里的《小白菜》一样水深火热,可妹妹就能吃着零嘴,背着花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

  回家也是啥都不用干,躺在那里对姐姐落井下石、指手画脚,每当姐姐挨打时还不忘笑脸地在一旁加油添醋、呐喊助威。

  这一切都在姐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无边的仇恨,哪怕过去了40年,仍旧历历在目恨意不减。

  一番话让丁老太和妹妹在一旁无言以对、默不作声。

  少倾,妹妹董女士情绪显得异常的激动,翻身给姐姐跪在地上:

  “姐呀!都是我的错,你原谅我吧!我给你下跪道歉了”。

  40年,两家相距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不仅日常劳作隔河相望,就连赶集、庙会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可每次擦肩而过妹妹都是一脸的无视。

  如今的叩头认错在董大妈眼里就是哗众取宠、骗取同情。

  不管妹妹再怎么声泪俱下,仍旧一脸无动于衷,调解员见状只好俯身将董女士搀起来。

  “妈,我说的对不”?

  丁老太此刻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地立刻摇头否认:

  “没有,没有打过你”。

  妹妹董女士也小声地在一旁附和:

  “是嘞,俺娘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

  董大妈冷笑一声,对她俩的一唱一和嗤之以鼻。

  “我现在头还疼哩,我妈那个时候打我100顿都说少了,用鞋底把两边脸都打烂了,肿着脸被赶到地里干活,汗水血水混在一起渍的脑袋疼,别人问我你的脸咋回事儿?我告诉他们我妈打的”!

  迟到了40年的质问,董大妈说一句问丁老太一句:

  “妈!我说得对不”?

  丁老太脸红一阵白一阵,自顾自地摇头否认:

  “没有,没有那回事”。

  后来给我找了个婆家,但那是一个吃喝嫖赌的无赖混混,可母亲就看上了高额的彩礼根本不在乎女儿以后的处境。

  为的是多要点钱,给将来招的妹妹用。

  自己不同意,就在邻村找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我三月份出嫁,割麦时回娘家看望他们,可父母还是记恨她自做主张,拿砖头把他们撵了出来。

  父亲就站在大街上,当着全村人的面指天发誓:

  “以后别再来了,再来就是偷俺们家东西”!

  “娘,我说得对不?你还说你死不见我,我死不见,你忘了没有”。

  在董大妈看来,自己并非心胸狭窄的人,曾经给过父母台阶下,可父母却始终把她当成累赘,不管做什么都是多余的、幼稚的、可笑的,如今老了,一句后悔了,就应该原谅吗?

  哀大莫过于心死,如果不是父母当年一而再再而三地咄咄逼人,自己又怎么会如此绝情!

  此时,调解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管再怎么说,你们毕竟是,父母再怎么错做儿女的就只能选择理解和原谅,不能一记恨就是几十年,你这样做也不对”。

  “妈,你是年纪大了,想让我给你了吧”?

  “不是的,我只是想你了,想让你回去看看”。

  丁老太情绪显得有些激动,说话都开始有些!

  丁老太哭、妹妹劝,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在一旁诉说着这些年的不幸:

  “她爹瘫痪了几十年,把我连累的呀!眼前只有俺小妮儿”。

  此时董大妈直接选择对她们无视。

  看到董大妈如此的倔强,叶埠口乡司法所所长王雪程也开始对她劝说:

  “你妈从小对你进行了抚养,如今她年龄大了,没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就有义务对她进行赡养”。

  在你一句我一句地劝说下,或许是别人的话打动了她的心,再大的仇恨也抵不过伦理亲情,董大妈最终选择了原谅,同意在闲暇时分多回去看看。

  短暂的相聚后,姐妹俩左右两边搀着妈妈缓步而出,这一幕像极了大手牵小手的温馨,是妈妈的今天也是姐妹俩的以后。

  一场家庭纷争终于在几十年后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你偏心吗?大概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觉得不偏心,可惜只有那个不被偏心的孩子才知道真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