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未成年人成长“精神防护林”——我市推进“护苗·绿书签行动”工作综述

  筑牢未成年人成长“精神防护林” 

  ——我市推进“护苗·绿书签行动”工作综述 

  “如何鉴别盗版读物?”“如何才能避免买到盗版读物?”……

  近日,在孝感市丹阳中学,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现场知识讲座。

  面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踊跃回答:“看有没有防伪标志。”“要通过正规渠道、到正规书店购买。”……

  互动中,学生们一步步加深了对绿色阅读、正版书籍、抵制有害出版物的认识。

  这是我市开展“护苗·绿书签行动”工作的一个场景。

  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我市各地“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开展“护苗·绿书签行动”。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护苗·绿书签行动’就是要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未成年人远离有害出版物和信息,绿色阅读、文明上网,在文化晴空下健康成长。”市“扫黄打非”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着力建设“护苗”工作站,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清查,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生机勃勃、枝叶茂密的“精神防护林”。

  建强用好阵地

  我市将“护苗”工作站作为开展“绿书签行动”的重要基础,在建强用好上持续用力。

  市“扫黄打非”办会同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等部门在中小学校建立“护苗”工作站,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宣传、有活动“六有”要求,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护苗”教育服务基地。

  在此基础上,宣传、“扫黄打非”、教育、文旅、共青团等职能部门共同组建“护苗联盟”,以推动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为重要目标,组建“护苗”志愿者服务队伍,密切与教师、家长、学生的联系,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法纪宣传、知识讲座、自护教育、心理疏导、留守关爱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

  4月23日,依托应城市开发区学校“护苗”工作站,应城宣传部联合当地教育局、志愿者协会开展了“护苗2022”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30余名留守儿童一起参与户外采摘、踏青赏花、过集体生日等活动,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呵护与温暖。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建成“护苗”工作站74家,发放宣传海报近3万张、绿书签5万余张。

  丰富拓展宣传

  各地各成员单位丰富宣传形式,加强内容创作,让“护苗·绿书签行动”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利用突出时间段宣传。在“4·23”世界读书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学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护苗·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强化针对性、有效性。

  市“扫黄打非”办制作动漫卡通宣传短视频,作为网络安全课的内容,在学校课堂、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平台播放,提高“护苗·绿书签行动”知晓率和参与度。

  举办名家讲座、法律宣讲、文艺表演、征文或绘画比赛等,将“护苗·绿书签行动”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全民阅读、青春期教育、网络安全素养等主题活动,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法院、公安等部门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采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以案释法,宣讲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扫黄打非”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市新华书店联合学校开展爱心图书捐赠、阅读课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读正版书的思想观念,让孩子们在健康知识陪伴下快乐成长。

  市教育局利用教学网及电子屏幕开展“护苗”知识宣传,营造校园健康阅读、健康上网的浓厚氛围。

  5月27日晚7时许,下着小雨,云梦县清明河乡红星村村头书屋广场依旧热闹非凡。由县政协、县委宣传部、县“扫黄打非”办、农业农村局、出版物发行商等组成的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走进乡村活动组,在这里开展宣扬孝廉文化暨“护苗·绿书签”活动。县政协委员刘俊明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述孝廉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珍惜大好学习环境,自觉抵制非法出版物及信息,好好学习,做有用之才。活动现场,相关单位向群众和学生发放“扫黄打非”宣传折页、绿书签,为学生送来了学习用具、经典读物,受到普遍欢迎。

  5月26日,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孝昌县丰山镇党委联合湖北省气象局驻村工作队在清水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护苗·绿书签”校园宣传活动。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和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联合科普宣讲团队送来气象知识科普宣传,捐赠学习用具和图书;丰山镇党委干部介绍该镇“护苗2022·绿书签行动”方案和重要意义;活动参与人员共同在校园内外张贴宣传海报,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绿色阅读、文明上网的好习惯。

  春雨润物细无声。各色各样的宣传活动让“护苗·绿书签行动”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

  整治净化环境

  我市积极发挥“扫黄打非”工作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统筹推进线上线下文化市场环境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护航。

  开展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市“扫黄打非”办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等深入开展打击含有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暑期文化市场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百日行动”等意识形态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有力打击了侵权盗版行为。

  着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坚持落实日常巡查制度,以不打招呼、明查暗访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城区,特别是校园周边经营场所,持续开展市场排查;严查网吧、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严查出版物经营单位、印刷企业销售、印刷盗版教材教辅及含有不健康内容的书籍。对存在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并指派专人跟踪回访,确保整改到位。

  深入治理涉未成年人网络文化环境。严格监管属地涉未成年人重点网络短视频、社交平台以及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深层清理对未成年人具有诱导性的不良内容。推动重点互联网企业加入“净网直通车”机制,实现“一处发现、全网查删”。梳理涉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网络沉迷等突出问题,专题研究、专项治理。积极稳妥处置涉未成年人敏感事件,建立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快速发现、有效应对。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9000余家次,查找网络风险点1000余个。

  “护苗”守护的是未来,“绿书签”美化的是心灵。宣传与呵护同行,教育与惩处并重,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我市未成年人成长“精神防护林”必将枝繁叶茂、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