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岁,看色情片成瘾,但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随着网络的发展,色情变得无孔不入、随处可见。
2007年,中国的网络建设还在发展中,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色情也随之而来。
那年,我国总共有1.37亿网民,2300万以下都是未成年人,其中大概有46%的未成年人经常上色情网站。
那时候的网络色情,主要是色情片、网络小说、色情杂志、连载成人漫画等。
而现在,这些数据早已经翻了好几倍,色情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中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93.1%,其中大概超过三成的未成年人在网上接触过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
现今,大约68%的年轻男性和18%的年轻女性每星期至少看一次黄,而这些比例还在增长。
今天明爸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1/10岁看色情片
10岁的英国女孩Courtney因为无意间看到了大人的色情片,竟逐渐发展成了看片成瘾,因此度过了一段长达十年的人生噩梦。
2007年是她小学即将毕业的那年,好奇的Courtney听到同学们已经悄悄开始谈论性,但学校并没有教给他们太多性相关的知识。
于是,她用家里的电脑,在搜索引擎上打出了“关于性的视频”这样的字样,
Courtney什么都没想,她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种东西叫黄片,她期待搜索结果会给她一个类似于科普节目一样的视频,但置顶的链接却是P站。
网站没有告诉她,必须证明你满18岁才可以进入,她试探地点下了P站首页上“我已18岁”的按钮,里面的画面震撼了她10岁的大脑。
这些叫声,这些摩擦,就是电影和音乐里经常提到的“性”(sex)吗?Courtney不敢置信,但她下意识点进了下一个视频,然后再下一个,再下一个。这之后,她开始趁父母不在家,偷偷用电脑登上P站,一个月后,她发现自己对黄片的需求越来越急切,已经到了一两天不看就会情绪低迷的状态。
她不在看色情片时,觉得自己的脑子里也在自动播放那些成人镜头。
整个中学时期,她都在中度过,甚至有时一天要花上2到3个小时看黄片,不看就没有力气做任何事。
尤其是15岁那年,Courtney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上都遇到了一些困扰,常常担心自己不受欢迎,导致她加倍转向黄片来逃避现实。
“每次看完再过几分钟,我就想再看一部,我对多巴胺的刺激上瘾了。”她越焦虑,对黄片的上瘾程度就越高,在快感消失后就越焦虑,如此恶性循环,就像强迫症和毒瘾的结合体。
Courtney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已经快被逼疯。她吞下过量的药物,把自己锁在浴室里试图自杀。
幸好姐姐及时发现了昏迷的她,送去医院洗胃才救回了一条命。
2016年她终于尝试自己“戒毒”,8年来第一次开始挑战不看黄片。
但真的太难了,尽管她用瑜伽、运动、写日记和交更多朋友去冲淡对黄片的瘾,但戒断反应非常痛苦。万幸的是,Courtney坚持了下来。
2/危害
在3年痛苦的“戒毒”后,Courtney恢复了正常生活,为了不复发,她完全不再看黄片了,但目前还是不能和现实中的男性约会。
她仍然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发生了什么,但在youtube上,她录制了一段讲述自己经历的视频。
吸引了近90万人观看,Courtney点开评论才发现竟然有这么多人,和自己有着同样的幼年黄片成瘾遭遇,这些网友大多数都和她年龄相仿。
原来儿童过早接触色情片导致心理问题是有普适性的,未成年人对性好奇又上瘾,这种上瘾,可以是致命的。
近两个月,连续看到两起男孩性窒息的新闻。
2019年9月23日,广西平南县一名男高中生,自缚手脚头套塑料袋上吊死亡。
生前曾搜索淫秽网站,还有多张“少女自缚”淫秽、图片。
今年6月,湖北武汉一12岁男孩穿着6、7条女装性窒息死亡,在手机里发现多个捆绑视频,网购女装丝袜。
未成年人三观还在成形阶段,就过早接触色情信息,还会让他们对性失去敬畏感,轻而易举就能出卖自己。
性的欲望和动机来自于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化合物。
多巴胺使原始大脑中的奖赏机制活跃起来,它使我们感受到欲望和快感,也是它使我们上瘾。
而一个十几岁的大脑正是多巴胺生产和神经可塑性的高峰期,此时对色情更加容易上瘾。
这些色情让未成年们尝到甜头,会像一样,想戒掉太难了。
3/正确引导
据调查显示,大约80%以上的年轻人获取性知识渠道不合理,大约7成的青少年是通过色情网站来获取性知识。
这些网络色情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
黄毒泛滥的流行病正在肆虐,不仅因为接触渠道更加便捷,也因为人们对色情成瘾的危害缺乏认识。
我们知道色情和其他成瘾行为会引发抑郁症。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都显示了色情的破坏性,以及色情相关行为所导致的大脑、身体、感情和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
当人们看色情成为了一种强迫症,我们很难区分色情成瘾和抑郁症产生的先后顺序。
然而,色情成瘾和其他成瘾行为都会让人暂时感觉不到悲伤、恐惧、愤怒或者无聊。
这种成瘾的习惯会很快地引发抑郁症,反之,抑郁症也会导致这种习惯的产生。
部分家长也需要改变自己对于“性”这一概念的偏激认知,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保护伞,而不是封锁孩子们知识获取的牢笼。
作为孩子们最亲密信赖的人,他们如果提出相关问题,家长们应尊重孩子正常的求知欲,
在审慎思考和理性分析下给出答案,并做以合理的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更有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这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