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白鹿原》麦田苍苍白鹿伤 史诗格局遗憾结尾

如果就立项、筹备、拍摄和上映的时间来算,《白鹿原》确实是中国最难拍的电影之一。经过十几年多方人士的努力,这项工作最后由47岁的王全安导演完成。影片上映前经历了漫长的审查、电影节参赛的尴尬和上映档期的临时调整,20名新京报读者带着较为复杂的期待观看了该片,多方面原因造成故事似乎没有完结的感觉,而各路演员精彩的表演,加上扎实的美工和出色的摄影,让该片还是赢得不少人的好评。平均分达到82分,是近期华语片得到的最高评价。
史诗格局遗憾结尾
《白鹿原》上映前由于没做大范围试映,各种传闻甚嚣尘上,比如有人质疑影片被剪辑成《田小娥传》,事实上田小娥在影片进行了25分钟后才出现,原来王全安一开始就有着大格局史诗的想法。但在电影手法上则和故事基调一样显得比较朴实,影片平铺直叙地讲述陕西村庄白鹿原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基本不见闪回、插叙和倒叙。电影语言上多位固定镜头和横移镜头,前者让故事略为沉闷地往前推进,后者则让整部电影呈现舞台化效果,有着被观看的形式感。恰好影片大量冲突都发生在戏台上,各路人马在历史洪流中粉墨登场。或许是创作者想要太多,影片并没有一条特别突出的主线,白嘉轩、黑娃、白孝文、鹿子霖等人戏份都较为平均。更关键的是,影片结束于1938年日军轰炸白鹿原,白孝文、黑娃等人物的结局并未交代,让观众有些遗憾。
电影隐藏传统文化
和《活着》《霸王别姬》一样,《白鹿原》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种展示,于是片中道具、置景都有着历史的味道,无论是田小娥夫家的那座老宅子、白鹿原的祠堂,甚至黑娃、田小娥住的破窑洞,恍惚间都让人感到时空穿越。当然张丰毅、吴刚、成泰燊等戏骨表现得相当出色,在方言和造型的帮助下,他们就如同从历史中走来的人物。连演出经验不太多的张雨绮,也将田小娥这个角色演绎得较为到位。值得一提的是,秦腔、老腔在《白鹿原》中也被放大,黑娃刚当麦客不久,农民们在吃饭间隙的那一大段老腔表演——《将令一声震山川》就得到不少观众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老腔的戏文描述的是战争,导演试图暗示这种战争文艺对成长过程中的黑娃产生了重要影响。而第二段戏曲的表演更是和黑娃、田小娥第一次交合形成平行蒙太奇效果。片尾田小娥与白孝文进城寻欢作乐,在房间外,艺人们表现皮影戏和老腔的那一场戏,更让民俗展示与人物的情绪出现有机的关联。
■ 导演解读角色
黑娃
他是比较原始和野蛮的,有反抗的爆发力。黑娃是健康,有顽强生命力的男人,他没有被教化,没有被自然阉割。一方面他不满足长工和主家,但最终还是被青春和情欲吸引。反过来我们看他的局限性,他为什么不敢吃那个冰糖,他害怕以后吃不着难受,他占有的欲望太强烈。最后,革命到来,寻求突破的他想完善自己,让自己更有力量。
田小娥
她就像是人原始的状态,似乎跟繁衍和生殖有关。男性对异性的冲动,就是大自然生殖的力量。田小娥好像是掉到白鹿原上的另外一个生物,她自己也说过这样一句台词:“我就不该来到白鹿原。”女人有时候就像土地,很安于一些事情的发生。她其实是个自然状态,但越自然、无辜就越危险。但说到底,欲望不是田小娥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
白嘉轩和白孝文
白嘉轩和白孝文好像是一个人,白孝文遇到的问题比父亲要更现实,他就是父亲身上的人欲。白嘉轩为什么说田小娥是黑娃镇不住的女人,因为他看到连白孝文脸上都有了变化。后来,白孝文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他用不要脸的代价换取快感。白氏父子之间的对立也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必然对立,于是白孝文被逐出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