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韩国电影《独自在夜晚的海边》?

  我不太看导演洪尚秀的电影,看这部片完全是因为女主金敏喜,《小姐》里秀子小姐。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豆瓣7.1

  

  这部电影主要讲一个女演员英熙(金敏喜饰演)爱上了一个已婚男子,她放弃一切,甘受千夫所指,也要表明心迹的故事。

  据说拍的就是现实中金敏喜和洪尚秀。这个导演还真有意思,韩网都在讨论他两的绯闻,他却把这个故事拍出来,还让女友因为这部戏成了影后。这个恩爱秀的有些高级啊。

  这部影片基本就是男男女女在一个十几分钟的长镜头里,聊着不着边际的话语。

  在窗边聊天。

  在公园长椅上聊天。

  在咖啡店聊天。

  除了聊天,还是聊天。

  如果要问他们聊的内容是不是很重要?到底跟剧情有啥关系?

  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

  真的是在尬聊哦,不喜欢的人可能要催眠的。

  全片完全靠金敏喜的演技在支撑啊,其中我觉得最有看点的两场戏就是两次英熙和朋友们喝酒。

  酒后吐真言嘛。这让她彻底释放自己,文艺版的放飞自我。

  

  

  还有两处台词,我觉得挺有意思:

  在欧洲散心的时候,英熙问离婚的那个小姐姐为什么要结婚,她说:因为需要而在一起,而不是因为想要而在一起。

  后来小姐姐问英熙,你爱那个男人吗?英熙回答:喜欢他 ,爱他,但是如果真的很辛苦也没办法。

  说的好像很有道理诶。

  整个电影就像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说不清楚道不明的关系一样,迷幻得找不到方向。她说:不知道的人都闭嘴吧。

  但是感情不是非恨即爱,它还有着很多不可触碰的灰色地带。一旦深陷,很难自拔。

  一起阅读看电影,更多关注公众号:小7公主

  

  《独自在海边的夜晚》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中所表达的东西就是洪尚秀和金敏喜两人对恋情的看法(我猜的)。

  阿布刚刚看到影片简介的时候就有预感,片中的台词会带入一些现实中两人对于这段不伦恋的观点。

  看完之后我才发现,我还是低估了洪尚秀的勇气,没想到他直接就是用整部电影表达他和金敏喜的爱情。

  他用这部电影对整个世界宣战,我们就是爱着对方,谁也不能阻止我们。

  

  按照洪尚秀惯有的套路,影片分为上下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英熙(金敏喜饰)和一个朋友远赴德国疗伤。

  英熙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影片对这个男人没有做任何的介绍。

  只是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这个男人有轻微的秃顶,而且英熙说了一句“我不是很注重男人的外表”。

  这段对话的言外之意也许就是,那个男人比她的年龄要大不止一点。

  

  第一段故事仅仅只有27分钟。

  而这27分钟的时间里,英熙和朋友一直是在走路、聊天、约朋友吃饭,饭后去海边散步。

  如果单单看影片的上半段故事,除了里面有导演的一点点现实中的设定外,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熟悉洪尚秀电影的人都知道,在他的电影中故事总是会被分成上下两段,用一件事来陪衬另外一件事情,然而他所表达的本质永远是一件事。

  我这么说你们是不是有些不懂?没关系,我也不懂。

  在第二部故事中,英熙已经回到了韩国。

  在一家电影院中,她遇到了之前的老朋友,理所当然的,她需要和朋友们接触,一起吃饭,一起喝酒。

  在酒桌上,阿布第一次从台词中感觉到了导演对于生活和电影的互文设定。

  老朋友们多日不见,聚在一起,几杯米酒下肚,众人都有些半醉半醒。

  话题从英熙居住的地方的环境聊到了当地的男人,从当地的男人聊到了爱情。

  英熙:还是无法去爱,不是吗?

  英熙:因为没有爱的资格,没有被爱的资格。

  英熙:你真的见过有资格被爱的人吗?

  友妻:一定要有资格才行吗?

  英熙:你都理解不了,还是闭嘴吧你。

  虽然洪尚秀一直对外宣称这部电影不是他和金敏喜的自传式的电影。

  但是英熙的那段谁有资格爱与被爱,简直就是他们爱的宣言。

  绝对是导演想对现实生活中反对他和金敏喜的人说的。

  “你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两人有多相爱,你们根本就不理解我们,所以你们还是闭嘴吧。”

  同样的反击,也出现在英熙的那场梦境里。

  英熙躺在被阳光洒满的海滩上睡着了。

  在那场梦境中,英熙遇到了之前认识的剧组的工作人员,晚上几人一起喝酒。

  

  英熙和导演谈论起了爱情。

  导演为她念了一段将要送给英熙的书里的一段话:

  到了分手的时候,在那个客房我们四目相对,我们俩都失去了自控,我拥抱了她,她依偎了我,眼泪沿着脸颊流下,吻她的脸颊、双肩、被泪浸湿的手。

  当时我们真的很不幸,我向她表白了爱意,心脏揪心地痛,当时才发现,阻碍我们相爱的那一切是多么的不必要多么微不足道。

  相爱的时候,或想起那个爱的时候,不要按照日常的标准判断幸福或者不幸,是否是善的举动或恶的举动 应该比这些更高尚更重要的为出发点。

  

  这段内容念完之后,镜头一转。

  英熙躺在被阳光洒满的海滩上睡着了,这时候来了个陌生人叫醒了她,担心她出现了什么问题。

  英熙醒后,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了。

  在梦境中,书中描写了分手后两人的痛彻心扉和相爱时对外界事物的否定。

  之后,梦醒了。

  也许这就是洪尚秀此时对于两人爱情的态度,我们不会分手,也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动摇。

  我们是彼此相爱的。

  这一点应该一直就是洪尚秀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的东西。

  世人说我们是不伦恋,说我们不耻,但是我们是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

  彼此相爱,才叫爱情。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观点,洪尚秀还在影片中安排了两段失败的世人眼中正常的爱情和婚姻。

  第一对就是和英熙一起去德国的那个朋友。

  刚刚和丈夫离婚,英熙问她当初为什么结婚,她说:“感觉需要一个男人,而且那个人也挺不错的,就在一起了。”

  

  多年之后,两人还是各奔东西,只留下一句“希望他过的好一点。”

  另一对,就是英熙回到韩国之后遇到的其中一个朋友。

  这个男人似乎一直在逃避他的婚姻,英熙问咖啡厅的女主人是不是他的老婆。

  他却回答:“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而已。”

  尽管他很小声的说,但是还是被女主人听到了。

  不断地质问他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是他的妻子,要求他帮忙处理厨房的事,在女人的絮絮叨叨中,男人脸上露出了烦躁的表情,却又不得不按照女主人说的做。

  

  从他的表情中观众可以看出,他并不享受这段婚姻。

  当天晚上几人的聚餐中,面对女主人的索吻,他的第一反应是躲避。

  导演洪尚秀安排的这两段失败婚姻,完全是为了和现实中他和金敏喜的爱情做对比。

  这部《独自在海边的夜晚》依旧是充满了洪尚秀气息的一部文艺电影。

  也许,这就是洪尚秀写给金敏喜的一封情书。

  而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最佳女主角奖就是藏在这封情书中的一枚钻戒,现在它已经戴在了金敏喜的手上。

  最后,阿布想抛开这部电影本身来说一下洪尚秀和金敏喜两人的关系。

  尽管两人一直对外宣称两人是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

  但是不能隐藏的是,洪尚秀目前还没有和原配离婚,金敏喜依然是以小三的身份介入到了两人的婚姻中,洪尚秀的所作所为都是对妻女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说的在深一点,也是对金敏喜不负责任的做法。

  对于两人年龄相差悬殊这一点,阿布其实没有什么反感的,如果双方都是单身,那么走到一起也是可以的。

  关键的点却在于,洪尚秀有妻女,金敏喜当小三,洪尚秀婚内出轨。

  这段恋情,是踏不过道德这一关的。

  爱情,终究不能成为两人违背道德的挡箭牌。

  如果真的不顾一切的要在一起,那就请把该负的责任都负清。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这部电影告诉你什么样的女人能占据爱情食物链顶端

  文/伍脊六兽特约作者:小π ,公众号SIXSHOU。

  本文首先排除那些绝不可能占据爱情生物链顶端的元素:小白兔、网红脸、圣女心,原因暂略不表;然后有必要指出本文的范畴:认为真爱存在、懂爱或者想懂爱的人,以免浪费彼此的时间。

  不过,这部电影显然不是大多数人的菜:无故事情节;无赚人眼球场景,女主角不漂亮还几乎素颜(但是她真美);还有,无三观。嗯,2017年柏林电影节金敏喜带着它封后,不仅如此,在柏林电影节的场内场外,金敏喜与洪尚贤这对世人眼中的不伦恋人,高调示爱,一时间尘嚣日上。百度一下金敏喜的八卦:赵寅成唯一承认的女友、大尺度出演《小姐》、与洪尚贤老少恋、婚外情…充满争议,让人恨得牙痒痒。但笔者深深的以为,这些标签无不证明着她是占据爱情生物链顶端的女人啊,什么是爱情食物链顶端?也许金敏喜的表达最贴切:“我喜欢的男人都喜欢上了我。”

  先看两段对白:

  第一个女人:“我本来就是需要一个人住的人啊。”

  “因为需要才在一起,不是因为想要。”

  “感觉需要一个男人,而且那个男人也挺不错的,所以就一起过了。”

  第二个女人:“我以后不看男人的外表了,那不算是什么了”

  “要美丽的死去不是吗?”

  “我怕最后我会变成只喜欢男人不在乎其它东西的那种奇怪的女人,像怪物一样。”

  什么感觉?接触到第一个女人的时候可能觉得很酷,她不需要男人,只要生活。但是无法激起那种人们常说的征服欲,她本身就没有或者很少欲望,绝缘体质。

  第二个女人,乍一看阅人无数,(直男请回避),但仅仅是这几句话,你也能感受到她比第一个女人有吸引力。原因就在于欲望,她有挥之不去的欲望。此外,更在于她带着一种欲望过后的疲惫感,这种疲惫感太引人入胜。不得不再次提到金敏喜,在2017年柏林电影节关于她的报道中,除了大胆的获奖感言,报道最多的就是洪尚贤导演为她提裙摆的一幕,而她披着他的外套就出来了。

  带有这种疲惫感的女人,看起来根本不在乎关于自己好不好或者美不美的评价,一不在乎就高贵起来,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这也是我开篇就排除网红脸的原因:她们太在乎太用力,时刻都在需要人们觉得她美,底气不足。剧中的金敏喜与老同学或者朋友吃饭,人们不厌其烦的谈论着脸和年纪,他们都重复说着她美,除了哀伤气质,这种欲望边缘的疲惫感不可或缺。

  无忌。

  真爱无忌。

  又是一场琐碎的吃饭场景,谈到爱情的时候,朋友的老婆试图以婚姻关系证明爱的存在,而金敏喜饰演的英熙极不耐烦的让她闭嘴,引发争执,这时英熙发起脾气来:

  “都没有资格,都卑鄙,都满足于谎言!”

  “都做着龌蹉的事情,还说那是最好的!”

  “都是这样生活的,都没有被爱的资格!”

  真实爱着的人对所有虚假都不耐烦,恣意的表达轻蔑而不招致反感,因为她带着周围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真实与唯美,尽管伤痕累累,却使人心知肚明的卑微。

  示弱。

  胡搅蛮缠的示弱。

  她在海边睡着了,梦见深爱的导演,她吼他:

  “为什么拍那种电影,拍自己所爱的人干什么,难道想解恨吗?”

  “你后悔吗?真的后悔吗?”

  失去爱人的时候,痛不欲生是资格证书,故作坚强是中级证书,胡搅蛮缠的示弱简直含金量TOP3的杀手锏,这才是欲罢不能的引爆点啊。果然,那人爱她到骨子里:

  “一直后悔,后悔到痛苦不堪,但就是后悔。”

  “那么痛,但不由得一直后悔,你以为我愿意啊…但是做多了,就觉得甜蜜。”

  “所以不想回头,一直后悔,然后死掉了。”

  所以,哪怕是因为你而受到的惩罚和煎熬,我都甘之如饴,我愿饮鸩止渴。

  《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布置了一种程度不深的绝望,过于绝望就没有期盼了。无力、迟钝而伴随着凋零感。寒冷的冬天的海边,天色暗淡,画面极简,片段零碎,贯穿人物和画面的背景音乐将电影笼罩在一片巨大的沉郁和孤独之中。失去爱情的人们会对细枝末节敏感——西蓝花也是花。容易感到幸福,更容易失落,明明很寂寞,这寂寞还美的要死。

  金敏喜在剧中时常抚摸自己的脖颈,如同轻轻呜咽着渴望爱人触碰的猫咪,撩人心弦。然而,至为紧要的是,失恋是破碎的、不连贯的、呆板的:笑着笑着就发脾气,说着说着就沉默,走着走着就入梦…失恋的特有反应所向披靡。因此,如何成为占据爱情食物链顶端的女人,就从失恋开始吧,失恋一次美一次。失恋就跟打怪升级一样,下次你能撩倒段位更高的怪。

  毕竟,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令人憧憬,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令人贪婪,绝望的凋零才致命。

  -THE END-

  想看这部影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伍脊六兽。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基调,拍摄手法,以及主题(国内这种题材应该审核不过)。

  一句话概括就是,电影讲了一个女演员爱上了有妇之夫的导演,两人分手后女演员的内心活动。

  这是一部很私人的电影,属于金敏喜和洪尚秀的私人情感表达,也许能代表一部分人所追求的某种所谓的贴近“灵魂”的东西。网上很多评论都说他们“互为缪斯”。但是我个人觉得导演丑化了婚姻。

  如果我还是十七八岁的我,不,十七八岁不一定能欣赏这部电影。也许是二十五六岁的我,那我一定会很欣赏,也很渴望这种爱情。但是以我现在的心理状态来看,我是无法同意的。

  首先,这更多的应该属于艺术,而不是生活。艺术本来就应该是燃烧的,绚烂的。只要能够美丽,燃烧生命也在所不惜,它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正因为如此,它才会耀眼美丽。这种理念不在少数,比如《香水》,或者类似《广岛之恋》《遇见你之前》《泰坦尼克号》等短暂的相遇。但是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饭一蔬,是以生存为前提,满足生存空间后,再去靠近艺术。

  我从一个很喜欢艺术的人,到现在一定程度的保持距离,就是因为,大众眼中的艺术,都是反生活的,好像天才都要不通人情,大艺术家都得生存低能,爱情都要众叛亲离,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我承认,平淡的幸福会磨损人的天赋,痛苦的情绪更有张力,也容易引起共鸣。但我们还是需要去甄别。只有痛苦的才需要救赎,但是我们不必要去寻求痛苦。

  其次,大多数人明明可以有选择,却妄想贪念二者兼得。导演在现实中不离婚,既想要享受烟火人间,又想要体验艺术人生。说回到更本源的部分,月亮和六便士,本应该就是一开始就选择好的。我真的很不屑那些刚开始选择了六便士,活到中年再去追求月亮的人。明明可以不婚,但却选择了婚姻,最后还要怪罪是婚姻压抑了人性。真是丑陋的嘴脸!所以,如果你没想好是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那就再等等,但是做好了选择就应该负责。就比如导演的老婆,她的人生就应该被白白浪费吗?她也许原本可以享受一段平凡简单幸福的人生啊!不要让别人为你的选择买单,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三,欲望的归宿不是只有压抑,还有升华。很多人对婚姻的批判点之一,就是反人性,压抑了欲望。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导演丑化了婚姻。如果真的开放婚姻,就跟自由市场一样,我不敢想象,那些逻辑学社会学人类学的东西。康德早就论述了,虽然人有自由意志,但是人类同样有自律,有理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一个只满足自己欲望的人,就是自由的吗?就是幸福的?我们的欲望,它确实是我们生命的动力,是最贴近人性的,但它的归宿,绝不只是我们所理解的,要么堕落,要么压抑,我觉得还有更多,比如升华,比如部分地满足。

  最后,还是感谢这部电影击中我心灵的那些部分吧。金敏喜确实是一个勇敢的姑娘!

  这部电影的含义很简单也很耐人寻味。既是洪常秀对金敏喜的告白之作,也有二人一同对世间以及伦理道德的宣战之意味。再结合金敏喜在颁奖仪式上的大胆告白,电影之外的戏剧性就已足够强烈。更何况电影本身的对白也很难不让人联想他们二人的现实关系。

  女主角英熙和最后那个导演实际上也就是隐藏男主的宣告性台词实在是有些石破天惊。英熙对智英说:“我想要的不过是可以活得像我自己。不会动摇,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可以活得像自己。”似乎本来也符合金敏喜本人那种无人可掌控但人人皆对她有掌控欲的气质。而英熙在友人饭桌上的突然发作则更进一步,“都没有资格,都卑鄙,都满足于谎言!都做着龌龊的事情,还说那是最好的!都是这样生活的,都没有被爱的资格!”有一种向世界宣战的堂吉诃德式荒诞,但仔细一想似乎又确实都没有资格。大家放下面具,自己藏着的龌龊与卑鄙都得提醒自己一根手指指向别人的同时,还有四根手指指着自己呢。但是终究终究,这也是英熙以及她背后导演的自我保护的茧。

  洪式电影中人物自欺欺人自说自话全然不顾他人看法的那种尴尬本来就是它的一大特色。而这种尴尬在最后英熙梦中的导演发泄式告白达到了顶峰。“心里有一个怪物,仿佛要挣脱出来。”以及那些窒息和后悔,在座的其他人尴尬已经溢出了画面之外,而坐在导演对面的英熙却似乎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笑了出来。后面对契诃夫书中的引用则为这部电影盖棺定论,“当时才发现,阻碍我们相爱的那一切多么不必要。”男人大胆告白,英熙从梦中醒来,虚虚实实,始终透露着那种隔靴搔痒的贱兮兮的感觉。但是目的已经达到,我宣告了,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道德。

  而且写到这里,我对于头尾两个故事在海边的结尾更有了一种大胆的猜测。醒来的不过是观众而已,而金敏喜,早已经被从未真身出现的导演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