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文学史

  []

  [投诉]

  投诉色情有害

  投诉涉未成年有害

  投诉数据造假

  其他

  无论从文学史的地位,或者从作品的文学价值上看,酥油饼都没法和巴尔扎克相提并论。将她比作巴尔扎克这样的大作家,我心里是有些犹豫的,但介于他们之间的那个相同点,我还是决定这样比较。

  现代写作从巴尔扎克开始从灵感写作变为训练写作,他为了赚钱拼命写书,用91部小说组成了《人间喜剧》系列,勘称系列小说的集大成者。巴尔扎克在当时法国文坛的地位大概跟现在的JK·罗琳差不多吧。91部小说其实可以分别独立成篇,比如享誉世界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但那些独立成篇的小说其实共同组成了一个法国社会,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书中出现,并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上一部中还是个五讲四美好少年的男大学生,到了另一部中,就一下子变的市侩狡诈,让追更的读者简直不能再爱了。

  追过酥油饼的人看到这里应该都想到了,她也是个把系列文写得有名的作者。入坑的不外乎是因为《幽灵酒店》或者《朽木充栋梁》。2016年,“嬉闹”系列中的《识汝不识丁》被拍成了一部“反腐倡廉”的网剧,我还特地买了优酷的会员看,剧拍的不错,就是大结局坑了有点郁闷。

  酥油饼也是一位很有特色的选手,初看下来,大家会被她笔下人物角色的无厘头吸引,外加语言比较轻松诙谐,开头需要点毅力坚持,好在总体来说不用费什么脑子。

  无厘头与逻辑

  酥油饼的文之所以得来“幽默”的名声,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她特殊的行文逻辑让读者感到无厘头和跳脱。一般在写文的时候,作者都会有一个读者预设,比如读者是男的还是女的,成年还是未成年,依照预设的对象来写文。在这点上,我觉得酥油饼在行文逻辑方面不很考虑读者的感受,我行我素,有点类似于将故事叙述给自己听。所以读者在接受方面会出现比较吃力的情况,也许特别喜欢看她某个系列的第一部,但从第二部开始就没有感觉了,或者说看不下去。

  网络文学需要认清,大部分读者看文就是图个乐子,和打游戏、刷剧、约饭一样,缓解缓解现实的压力,打发一下无聊的闲暇时间。在读者体会到“有趣”之前,需要尽快让他们理解如何才能感到“有趣”,换句话说,就是要先“看懂”文内世界的设定。

  很多人会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但我前面提到,酥油饼在行文逻辑方面不很考虑读者的感受,她的大纲设定相对比较完整,这便带来一个问题,即小说世界的展开是基于一个已知的世界,读者在了解人物、剧情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了解角色所处的环境背景是怎样的一个构成。一旦读者认为,重看一篇她的新文所获得的满足感不足以支付他们花费的精力时,便不会再翻开这部作品。

  这有点像戏剧剧本,把所有人物名称和身份关系全部列在前面就开始第一幕了,读者需要时不时往前翻页以对应人物。其实系列文基本都会有这种情况,因为系列文在写的时候是基于读者已经对设定了解的基础上。反而像梦枕貘的《阴阳师》那样,几乎每个独立小故事都把读者当第一次阅读,反而不常见。又好比一场数独游戏,以第一个数字为线索,互相牵连着推理出其他数字,最后拼凑成完整。

  数独游戏考验推理能力,而且答案是一开始就定好的。酥油饼的文也常常是看完之后,会有点感叹“啊,原来是这样的世界”,再串联起前面的种种情节,我觉得她应该是那种先设定好整体大纲再写的性子,定好了结局再写写相遇,感觉当然和初见不一样。我个人认为,在“嬉闹系列”中,《败絮藏金玉》是偏正剧风的,也是比较摆脱这种写法的一篇文,我个人最喜欢这篇。

  用这种方式来写的小说,为了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通常需要做到两点:一、剧情环环相扣,二、篇幅足够长。而且人物对话占了很大比重,这样的小说适合改写成剧本,同样其实非常适合改拍成网剧。

  近几年耽美小说陆陆续续改拍成了电影,比如柴鸡蛋的《上瘾》和《逆袭》,angelina的《你是男的我也爱》等,一季不到20集,多启用颜值好的小鲜肉,剧组看上去比较穷。《识汝不识丁》倒是比较超出预期,演员虽也启用了小鲜肉,不过剧组中李天柱饰演的老陶和张皓然饰演的崔炯等演技派角色,还有戏份不多但在片头曲中极其有存在感的“蒋丰源”也意外的可爱,是值得一追的剧。

  因为舞台效果更为立体,所以看小说时那种需要耗费精力先“浸入阅读”的步骤显得容易很多,通过剧情塑造的书中世界,在观影过程中能同样起到好的效果。

  酥油饼的行文特色使得她的作品在影视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特色有的时候若一成不便,反而会让文章太过相似,走不出套路,从艺术品到工艺品,再次举例琼瑶阿姨。

  人物多

  看文那么多年,除了“先虐受后虐攻”这种狗血设定始终让我欲罢不能之外,我私底下还有个小小的偏好,就是特别喜欢副CP。之前河汉有篇标榜HE的《来自星川彼岸》,副CP死了,双灭,我难过了整整三天,又看了一个星期的傻白甜才缓过来——在此特别感谢笑语阑珊的《总裁酷帅狂霸拽》。

  之前说到酥油饼的文以剧情取胜,逻辑完整紧密,除此之外,能让我这种不爱看长文的人能把她的系列文看下去的另一大动力,就是人物多,副CP多,而且副CP也是HE。尽管有人可能会吐槽她的文有“全民搞基”的倾向,可众口难调嘛,即便作者说除了主角之外全员直男,也依旧会有一大堆同人催生(此处举例《魔道祖师》和《全职高手》)。也有人像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仿佛只有主角才是人,才能拥有人生获得幸福。其他人即便只在折子戏里露过几面,走的时候,也可以带给人家一些祝福吧。

  人物多、CP多虽然是酥油饼圈粉的一大特点,但在我满足个人口味的同时,还是得指出,她在塑造人物方面确实不够精炼。一篇小说几十万字下来,足够丰满的角色往往只有主角受,而其他人,只能称得上有“人设”,能在提起那个名字的时候被人联想起一两个特点,换言之,略显标签化,作为角色而言为免过于单薄。

  说起塑造人物的一把好手,我个人最推崇的是漫画家富坚义博。富坚义博虽然挖坑无数,屡屡休刊,但他身为日本殿堂级别的漫画家,在塑造人物、构建剧情、渲染氛围、把握节奏等方面堪称“鬼才”。其余不说,当年我看《全职猎人》和《幽游白书》的时候,特别佩服他一点,就是一些只出场了两三集的角色,也能让人记到很后面。其中有三个高中生受幻海婆婆示意挑衅主角,退场时旁白淡淡地来了一句:“他们终此一生,再也没有使用过超能力。”足以叫人印象深刻。

  之所以“嬉闹”系列我最喜欢《败絮藏金玉》(由于阅读顺序的问题,《识汝不识丁》我站错了CP,小说没能看下去),除了这部小说的偏正剧之外,在人物塑造方面做的比较不错。

  能写出几个让人难忘的角色,会让这部小说的同人作品也相应增多。我觉得大家千万不要小瞧同人作品的作用,它不仅能起到加强的作用,读者的二次创作一定程度上更加完善了作品和人物。

  单薄的人物则如同NPC,充分履行着自己的设定,好让主角完成任务。丰满的人物以南派三叔的盗墓系列为例,从盗墓铁三角到老九门,主角一路走来,遇到的是和他同为玩家的高手,每个人有一段故事,他们的出场和离去并非人生的开始和结束,只不过恰巧一同走完这一程,分道扬镳了而已。

  酥油饼的故事逻辑完整有一定的想象力,行文叙事特色鲜明,高产并且坑品好,若要继续坚持多人物设定,不妨尝试着使角色更加丰满。

  人性的卑劣与底线

  不知道为什么,酥油饼似乎特别青睐人性狡诈和无耻的一面,并且相信狡诈和无耻的人能够守住底线。看到别人陷入困境便幸灾乐祸,对于卑微的人群无情打压和威胁,不得不说人的劣根性在她的文里大受欢迎。

  “生活可以被看成穷人和富人之间的一场持久的斗争。”

  经济是巴尔扎克深入观察的重点。他喜欢贵族的高尚纯洁,但却一次又一次承认,在商人的狡诈面前,贵族只能落得一个落败的下场。在巴尔扎克生活的商业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向上爬。当人的眼里只有钱,再用传统的亲情观念去看待,不合时宜。这时候通用的是“金钱社会的伦理”,再也没有永远的道德,只有善变的人心。他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一个上流人物,一个野心家如何抹煞良心,如何走邪路,如何装了伪君子而达到目的。

  巴尔扎克笔下高贵的人性被狠狠践踏,虚伪和堕落反而活色生香。

  毕竟相差了一百多年,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不同,酥油饼笔下的人物远不至于到丧尽人伦的地步,她一方面摒弃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很多女性作者都讨厌这套,也许是因为封建传统对女性实在不友好),对权威不太友好,但另一方面对感情的观念很传统,很重视亲情和爱情,崇拜实力。寒梅墨香和柴鸡蛋的文章也有同样的特色。

  而友情方面,我这么说也许有些极端,酥油饼笔下,主角和朋友相处为免太累了,认可的朋友互相能整就整,不认可的朋友往死里整。袁傲策和冯古道一个用石头砸断对方的腿,一个直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石飞侠怂恿休斯反攻,金设计告黑状;罗德坑蒙德拉穿女装……

  等等事件,不一而足。她笔下的友情如果放到现实中估计难以长久,一次两次这么玩还行,多了,实在吃不消啊。

  要说坏,坏不到哪儿去。大体可以用沐帮主的一句歌词概括:“奸J淫Y掳掠他肯定都不敢,但是他爱欺负人”

  当然,这无关作者本人的品德和为人处世,仅限于作品方面,并且作品中的人物能使诡计的方面多数情况下伤害范围不大,一旦遇到原则性问题反派也没有给主角倒戈的机会,总算能守住底线。

  狡诈和无耻的主角,可以当主角,但是当不了英雄。

  不过,当不当的了英雄,倒也没什么重要的。

  酥油饼的文比较多,我没能全部看完,仅就本人看过的进行评述。

  期待新文,也祝愿小说影视化能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