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就是演员》的第五期?

  本期作品有:《夜·店》杨迪、曹炳琨、张含韵、王茂蕾;

  《末代皇帝》张新成、海陆、蒋梦婕;

  《我的前半生》李念、王晓晨。

  我就是演员第5期:章子怡韩雪催泪演绎《女儿》全场感动,吴秀波即兴助演《我的前半生》_综艺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

  本来什么小三小四的事也没个实锤,但吴秀波今天的临场反应真的让人很难相信他的“儒雅大叔”人设。

  他怎么处理贺涵这个角色的?

  在唐晶身边大吼,一直指责她,十年,你让所有人成为你的附属品。

  又跟罗子君说:你觉得自己做错了吗?你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吗?

  我????

  你们没错吗?劈腿爱上自己女朋友的闺蜜,让好闺蜜的男友爱上自己,这么渣的行为他怎么有脸说没错的?

  这套论断听起来太像出轨的丈夫理直气壮指责妻子时说的话了。

  因为我老婆有缺点有问题,所以我出轨包养小三没问题,我和小三都没错,错的是我老婆。她不温柔不体贴,做饭不合我胃口,打扮不合我心意,要不是她这样,我怎么可能出轨?

  上场前,吴秀波还专门问了一下有没有剧本看一下,不然没法演。但被告知,没有剧本,照着自己的理解重新来一遍。这种无台本的即兴演出一下就暴露了演员自己的三观。

  幸亏徐峥即使叫停,不然不知道吴秀波能毁三观毁到什么程度。

  现在的舆论环境还是对男性太包容了。

  对一个男艺人来说,他身上的工作属性大于私德属性。他不光是孩子的父亲,包养了小三、小四的渣男,还是一个有作品、在演艺圈有分量的演员。

  但如果换做是女艺人呢?女艺人一旦染上丑闻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因为她首先是一个插足别人家庭的小三、婚内出轨还给前夫泼脏水的白莲花......然后才是一个演过一些戏的女艺人。

  但这种待遇不该是一视同仁的吗?要讲实力的话就硬碰硬拼实力,要讲私德,也不能光对女性苛刻。

  可以预见的是,吴秀波以后会继续活跃在娱乐圈的,观众的忘性都很大。不用多久,型男大叔的人设又能立起来了。

  《末代皇帝》:

  熟悉新版《红楼梦》的都知道,李少红导演选角有多厉害,剧拍出来虽然被群嘲,但《红楼梦》里走出了多少二线以上的明星。

  蒋梦婕出道起点这么高,21岁就出演新版《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一角,但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没有爆红是有原因的。

  排练阶段就已经隐隐感觉蒋梦婕比较强势,但是这一段不打算多说,免得又说我黑她。

  历史上的文绣出身满族镶黄旗,属上三旗,但在她父亲那一代,家族就已经没落了。父亲去世之后,她的母亲带着她和妹妹过着平民的生活。

  虽然她很早就入了私塾,略通文墨,但家世、相貌皆不如皇后婉蓉,一直备受冷落。这些史料里都有记载,总之文绣的宫里经常被羞辱、懈怠,她最后提出要跟皇帝离婚也是听了妹妹的劝告,并不是她自发的行为。

  我觉得原版《末代皇帝》,邬君梅老师对角色的诠释非常准确。这是在去天津的车上,一个低眉,眼神里看到了不舍和幽怨。

  在夜总会的回眸,嫉妒、失落、不满...一个眼神已经传递了很多层次的情绪。

  其实这一场,我觉得蒋梦婕和海陆的人物性格演反了。这是蒋梦婕出场说第一句话时的表情:下巴轻扬,微微笑着,她之后演整段几乎都是这种局面尽在我掌控之中的感觉。

  整个人的状态太放松了,就是已经把所有东西都看开了的感觉,我已经不在乎皇帝了、不在乎你更宠爱谁了。她非常的自如,反倒是海陆,有点束手束脚,没有历史上婉容皇后的恣意随性出来。

  文绣在那样的原生环境下长大,又在宫里受了九年的冷遇,性格可能会有些阴暗面的,不可能像蒋呈现出来的这样,身形神态都是混不吝的样子。

  入场前,蒋梦婕说要让人物的灵魂附在她身上。姐姐,你确定你身上附着的是文绣的灵魂?不是一个留洋回来气势汹汹要休了丈夫的新时代女性吗?

  《我的前半生》也没什么好说的,李念总抢戏不说,演什么角色都是在重复自己,罗子君生生的给她演出了海藻的味道。

  海藻是舔着脸皮勾搭有妇之夫的小三,罗子君是跟闺蜜男友产生情愫,要竭力忍耐,照顾双方情绪的,这两个角色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这一期充分证明,从《演员的诞生》到《我就是演员》,章子怡都是这个节目的灵魂,是画龙点睛的那一笔。

  章子怡在《女儿》这个片段的演绎,再次证明了她一样可以演得很生活化、自然中而见真情,绝不是某些键盘影评人口中的“永远不贴地气的倔强女”。这个短片,韩雪和李兰迪的完成度同样很好,按年龄段算是75后,80后,95后的三代女演员,彼此默契,相互信任,这才是认真在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至于很多朋友也都提到,并认为是“瑕疵”的地方,最后作为理应坚强的母亲,反而倚靠被侵害的女儿,被女儿安慰,是否不妥?请仔细看最后那一瞬,章子怡特写中的微表情,连细节都如此到位,可能会是将母女关系处理颠倒了?甚至所谓的“如同对恋人”么?

  请注意此时女儿的台词「你不是什么都没有,你还有我」,之前母亲的台词「我也许过得不够好,什么都没有」,和最一开始母女间的对话,明明是母亲想要安慰女儿,表达关怀,语气却依然透着生硬。

  单身妈妈,沉默寡言,精神的颓废,简单的饭食,狭小的房室,陈旧的家具摆设,一目了然的贫寒,甚至当母亲开始慢慢点钱时,似乎有为金钱而屈服的可能时,女儿的反应都并不激烈,并不愤恨,而是认命般地仿佛接受一切。

  所以,从剧情设计上,她们就不是一对正常家庭的母女,也不具备的正常母女关系,当然在故事的最后,不会和正常母女的反应一样。

  对精神无比疲惫、透着厌世气息的母亲来说,懂事而早熟的女儿,不止是仅有的牵挂,而且更是一直以来让她勉强支撑着活下去的倚靠。所以,哪怕明明是女儿遭受了不幸,最后依然是女儿在安慰着母亲,母亲沉浸在女儿的怀抱中,仿佛是她在这个世间仅有的温暖。

  所以,章子怡和李兰迪的处理,真的很精彩,珠联璧合,可以反复回味无穷。

  同时让人刮目相看的还有陆川导演,一个短片的分镜,展现了大师水准的功底,虽然此前几部商业片褒贬不一,甚至因此在网络被妖魔化了几年,但一个拿齐金鸡、华表、金马、圣塞、东京等大奖,提名了金球奖的导演,只要不拍“商业大片”,依旧是新生代导演的佼佼者。

  画面一转,离开了章子怡,整个节目不论再换多少大咖,哪怕是张国立、徐峥和吴秀波之外,又新加了陈冲(金马/百花影后)+刘嘉玲(金像/金鸡影后)+于和伟(金鸡/白玉兰男配)这样的豪华阵容,整个节目也依旧索然无味。

  没有了章子怡唱黑脸,单刀直入地指出问题,只剩下导师们对后辈的亲切鼓励、殷殷期望,你好我好大家好,商业化互相吹捧,变成了和其他各式明星圈钱活动并无太大不同的纯综艺。

  如果只是这样的节目,还怎么可能引起从业内到观众的广泛关注,还怎么可能让无数自觉怀才不遇的演员,争先恐后来这个节目展现自我?

  《夜店》被排演成了一个纯粹逗观众笑的小品闹剧,王茂蕾即使是整场袁春望式咆哮附体,居然也晋级了。明明他从前的赵志敬和汉献帝并不这样啊。

  默默无闻的演员在因为某个角色有了知名度后,往往就程式化重复这一角色,类似例子已经看了无数次。就如苏青在《斗破苍穹》也是喜塔腊·尔晴附体,把"素雅高洁、完美卓绝"的云韵宗主演成了疯婆子。

  《末代皇帝》到《我的前半生》,则无不彰显了表演者和原作在演技功底和表现力上的天渊之别。

  口口声声要撕下“紫薇”和“黛玉”标签的那两位姑娘,真的想吐槽,你们实在想多了,观众们心目中的“紫薇”和“黛玉”,当真从来不是你们,而且和“先入为主”并没有半点关系。

  把《末代皇帝》演成这个样子,陈冲老师还要搜刮词句来夸奖她们,真是难为了。

  多年来一向被认为演技不错、塑造了《新三国》周瑜、《琅琊榜》誉王等形象的黄维德,在《前半生》这个助演也堪比车祸,充分证明了我们的配音老师们,究竟拯救了多少港台腔和台词差劲的演员。

  于和伟和吴秀波这两位导师的即兴表演,同样都暴露了他们演技的局限性,碰到自己并不擅长的角色和戏路,或者说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都会立马让大多数人觉得尴尬。

  而飞行导师的复活权,尤其无语,前几期怎么没有?齐溪、宋轶、还有李兰迪这位只比00后大3个月的真·天才少女,她们不更值得被“爆灯”么?不知是否和第一期的黄璐、辛芷蕾一样,让她们也有被网络投票而复活的机会,否则就太可惜了。

  至于预告中的新短片,让于和伟直接去饰演曹孟德,还是《军师联盟》一模一样的妆容,只是移到公交车上,只好说对飞行导师未免也照顾得太过分了。第一季的刘烨和宋丹丹都得喊冤。

  由此则更加可见,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在仓促的准备时间内,拍摄了十多个短片,塑造了各式不同角色的章子怡,是何等的难能可贵。不愧是华语影人的唯一金球奖提名、华语电影五大奖的唯一全满贯得主,虽然不是每期都尽善尽美,但确实尽可能做到了她能力所限的最好。

  而某些喜欢对章子怡百般挑剔的键盘影评家们,就和近二三十年来,不懈攻击她恩师张艺谋导演的那些纸媒+网络影评人一般,以为抹黑打倒了top级的权威,就能彰显自己如何高明罢了,看破了他们用心,便已不值一哂。

  #我就是演员# 第五期打卡(每期一长评不容易请珍惜)

  一、陆川(章子怡、韩雪、李兰迪)《女儿》

  真值得好好夸夸,这小电影让我愿意再次去电影院看陆川的戏了。

  先说演员,三个女演员简直太出色。

  我个人会觉得,对章子怡和韩雪这种内心骄傲的女演员而言,韩雪那个角色,反而难演。

  高雅容易、俗气难啊。

  韩雪饰演的母亲,非常世俗,其心理状态比章子怡饰演的母亲从角色分析上而言,其实要复杂许多。她的女儿也被玷污了,而那个禽兽之所以有机会得逞,还是因为她当初让女儿认对方为干爹。为什么要让女儿认干爹,有几种可能,1、对方手上很多她老公的把柄;2、她虚荣,用女儿攀富贵。我个人觉得两者都有。一个会让别人手握自家把柄的家庭,一个一旦把柄被警方得知丈夫就落狱的家庭,可想而知,贪婪、虚荣这些标签总不会离他们太远,她甚至会犹豫后接过章子怡给出的5万块钱。

  而因为自己的因,导致的结果是不仅自己女儿被玷污了,还连累别人的女儿也被玷污了,问题自己还不能声张,只能憋着,还要拿着钱去劝另一个女孩的母亲,放弃诉讼,拿钱消灾。

  太复杂了。演浅了可恶又肤浅,那一定不是韩雪的追求,可往深里演吧……太难演了。

  所以最后呈现的效果,当然不是完美的,毕竟短短几天时间,都没有机会去体验生活、去接触、去总结,我相信,她甚至没办法从心底里理解这类人的情感逻辑,只能靠自我催眠,随心演出。看得出很多台词说出的时候,她内心也是很纠结的,不是角色状态的纠结,而是对这个人物的信念感,不深。我个人这么觉得哈。但当李兰迪出声,她瞬时泪流满面,那一刹那,十足动人。

  李兰迪。哎哟,我真是太喜欢她了。这个小姑娘,比张子枫还让我惊艳。如果说张子枫的沉静中带有一丝早熟的惊悸,李兰迪的沉静则是干净得让人心疼。

  全程台词很少,却不影响她深深的存在感。从沉浸于自我情绪的抗拒交流,到听到母亲数钱时的失望、痛苦,再到终于明白母亲的心的惊讶、感动,最终拉开门帘、勇敢面对、走出阴霾,这一个个层次她都表现得很好,完全hold住了镜头和节奏,让观众深深地看到她、记住她。

  章子怡的演技就不吹了,大家公认的,只说三点。1、有弹幕说章子怡演什么都像盲人,不敢苟同。按照母亲的心理状态,她遇到这种事,心已经down到极点,浑身无力,还硬撑着就是为了让女儿能坚强地活下去,所以她的状态是,整个就失魂了。加上她并不想见到韩雪饰演的母亲,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悲剧的发生,韩雪其实有那么些间接责任,所以面对韩雪时,她当然无神,她眼眸中就不想映射韩雪啊。2、发狠数钱那里,虽然是各种营销号带节奏吹捧,但确实如徐峥所说,这是一个演员的质感,这是多年演戏经验和生活经验造就的面对这种场景的反射行动,在她的意识里,这个母亲就是会这样做,不是刻意设计,而是这种理解、这种共情,早已融入她的骨髓。3、其实最打动我的并非前面这些,而是韩雪走后,她和李兰迪互相对望时那一笑。太自然太温暖了。即使前面两点都是设计,这一笑绝对不是设计,那种角色间心灵相通的默契感,那一刻,她就是李兰迪的母亲。我并非章子怡粉丝,对她之前的表演也曾有过不赞同的地方,但这一场戏,真的很动人,服气的。

  唯一一个小地方……确实……李兰迪从后面抱住她时,她的表情……确实有点出戏……确实更像是被男人后抱住的女人的姿态……咳咳……

  还想夸夸陆川导演。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不愿意再看他导演的电影的……但我现在好希望他把《女儿》搬上大荧幕。

  最喜欢门帘上的那个洞,喜欢透过洞孔的李兰迪的眼睛,和怕被发现的一闪而过的白眼。它们让小雯充满了存在感,这存在感也使得整个故事、整个镜头,都更丰满了起来,更能感受到角色间的冲突。

  反正陆川导演两次上《演员》节目,都蛮拉好感的,每次都比前一次更认可他。

  二、杨迪、曹炳坤、张含韵、王茂雷

  《夜●店》

  没那么差劲,也没那么好,至少能看。

  先说说王茂雷,为什么先说他呢,我原以为他是最会给人惊喜的,结果却是最让人失望的。他太把这个故事当喜剧了。是,这是个喜剧,但表演人表情要认真啊?至少确实几个人明显不统一意见啊。王茂雷说不是喜剧,可是慢动作那,他的表情明显在告诉大家,他在演喜剧啊!甚至整个表演下来,他的整个表情都是刻意的,好像生怕观众不知道那是喜剧。他没有身在局中的局中人的自觉。

  曹炳坤,我觉得他才是四人中表现最稳定最完整的,至少他一直是局中人,且状态稳定,没有什么纰漏。不过最后贪婪的转变确实说服力不强,这不仅是剧本问题,也是他本人在演出前,对这个人物的人物小传人物设定琢磨得不够深,前段戏里没埋好伏笔,后面的转变就很突兀。

  杨迪的前半段戏是自然好看的,至少很好的完成了这个角色的任务,各种笑点都让大家自然而然地笑了。可惜层次感不够,以及台词能力经不起考验,一直都用傻呆式表演显然无法完整成功地塑造人物,

  张含韵其实是有惊喜的,出场时画偏的口红,被威胁时不知是不知者无畏还是天生胆大的不疾不徐,直到被曹炳坤把刀架到脖子上时,都还挺好的,一口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虽说有点多余,但也说明她对表演有主动积极地思考。

  但之后的表演,就开始没意思了,好像她对人物的理解,终归太浅,一旦把人设设定好,就容易一个面到底,层次始终拿捏不够好。看过她几部剧,这个问题一直存在……脑子灵活、有更高的追求是好事,但……作为演员,能更深层次地感悟角色本身可能更重要……其他七七八八的细节可以暂时放一边……当你真的感受对了角色,细节其实会自然而然的展现。

  比如,在曹炳坤过去把杨迪手上的收音机砸掉的时候,张含韵完全有机会逃跑的,我的意思是,从她前后表现出的个性可以看出,她并不是什么特别胆小的女生,这种时候,完全可以有个爬着逃跑的举动,只是又曹炳坤抓回了。这样是不会更符合逻辑?

  三、张新成、海陆、蒋梦婕《末代皇帝》

  看上去没什么大问题,仔细看问题太多了。

  挺奇怪的,三个人对角色的考量,甚至对走位、动作的思考,都特别新手…好像只能等待镜头抓脸部特写……

  蒋梦婕,在这之前,我是喜欢她的,我十分肯定和认定她是有天赋的女演员,。可是她在花絮中表现出的强势,和她之后展现出的演技,并不吻合……包括刘嘉玲点评时,她一个个的小表情……都让人感到遗憾。

  也许她这些年的历练实在太少了,在好戏里的历练、好导演的调教、好角色的感受……等等这些,太少了。再有天赋,没有对应的阅历和经验,成长速度就是会慢很多。

  不管“爱”还是“不爱”,蒋梦婕的表演都太浅了。哪怕是不爱,这么多年的夫妻、一直不受宠爱、对方是个皇帝,等等一系列因素加起来,也会使得“提离婚”这个举动,会沾染更复杂的情绪。而蒋梦婕的表演,让我觉得这矛盾积蓄并不长久,要和皇帝离婚这点对她而言似乎也太没难度。要知道,她嫁给皇帝那么多年了,不是一年两年,要真是什么洒脱个性,为什么会忍这么多年才来提离婚?所以这个心里建设是很大的,不可能就是瞪大眼睛理直气壮控诉一番,然后反正我就是要离,再见。

  海陆的戏份很吃亏,而她又没能突破局限给出惊喜……所以……只能说中规中矩吧……衣服蛮好看的……

  张新成,给他爆灯不太意外。看他们表演时,我就觉得这个男生并不差,是,他不像传统的皇帝,可傅仪本就不是传统的皇帝,他落魄、屈辱,但又因为到底是个皇帝而不失贵气,像个书生也不是说不通啊,而且这孩子的扮相是有气度的。只不过他的走位、形体略微僵硬,情绪也收敛过度,但看得出经过好的调教,是可以出来的,是有潜力的苗子。

  四、李念、王晓晨《我的前半生》

  抱歉,我真的不能接受她们的版本。撇开《我的前半生》的三观不讨论,至少演员的表演确实让这剧显得不那么狗血,甚至显得高级,甚至会让人忍不住从角色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理解但不接受嘛)。可是两位女士一出场,台词一出口,活脱脱一部地方台饭点播放的狗血伦理剧。一点不夸张。

  从头至尾,并不觉得王晓晨是企业高管、也看不出她和李念是闺蜜,是无话不谈,是会无防备到各种出借自己男人的各种为对方出头的真闺蜜,她分明就是眼中只有情人的重色轻友的不值得高看她的三流小说女二而已。

  而李念更是太露骨,看贺涵的眼神、急切的解释,一切都太外露了,让人觉得她的一切推脱都不过是为了成全她无辜的善良的人设,根本不是因为闺蜜。感觉她是在演绎一朵悲情主义的白莲花。

  反正这场戏就没有一个对的地方。演得实在太低级了。转换角色后,王晓晨确实好一些了,至少这一次我看到了友谊的存在,我看到了她真切的顾忌。李念……算了,她可能确实是因为太久没演戏了。倒是吴秀波的助演我想提一提,看到很多人吐槽他,说他上去干嘛的,咆哮啥,不会演戏,利用角色发泄生活什么的……

  我必须给他平反:

  人家在节目里就是导师的身份,过多以人家私生活的事去评论他业务的专业与否,不太合适。就这段助演表现而言,我觉得吴秀波尽到了一个导师的职责,与其说他在演戏,不如说他是在导戏,他显然是不断引导两个女生的情绪,说出矛盾所在,让她们直面矛盾,刺激她们放开来表演。他的引导性是很明显的,完全是在帮助俩女生……若一定要因此嘲讽他不会演戏只会吼……那真的有点尬嘲的感觉……

  其他回答:如何评价《我就是演员》的第四期?

  陈冲老师真的好温柔啊(°ー°〃)

  上台就这么选了影视化演员……

  不知道有没有事先定好,但没有给人权衡利弊看人下菜的感觉,很直率的理由,那时候觉得她性格好好!

  然后是对年轻演员的评价……

  不仅大方夸赞,还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对自己所演的电影,没有居功自傲,感谢了导演,说客观条件很好,感叹自己是因为幸运……

  真的十分谦逊了(??ω??)??

  不排除陈冲老师对表演的要求过于宽容(这期虽然人多却没出精品……)

  但在年轻人面前毫不吝啬地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的时候眼睛里有由衷的温柔,真像是秋天的暖阳,很明媚大方懂得欣赏别人的一位评委

  《我就是演员》第五期赏析

  一、《夜·店》,表演者:曹炳琨&杨迪&王茂蕾&张含韵

  《夜·店》是杨庆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于2009年上映。2016年乔任梁走后,我又把电影翻出来看了一遍。看完后和第一遍的观感类似。在一部时长94分钟的片子里能够立住三个人物(徐峥、李小璐、乔任梁),足见导演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能力。

  在看曹炳琨等四人的表演时我有点难受,浑身都不舒服,所以在刘嘉玲点评时我以为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错误。听完徐峥和于和伟两位导师的点评后才放了心。四位演员都不容易,每个人演完都大汗淋漓,但我觉得来到这个节目的演员都是为了要提高自己,故鼓励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的夸赞,应该要严格一些才好。

  徐峥和于和伟两位导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两个问题:1、节奏混乱、焦点模糊不清;2、调性前后不统一。最后只有吴秀波导师把票投给了曹炳琨,让我觉得很遗憾。我原本指望着曹炳琨能和导师一起进行影视化作品的拍摄。《潜伏》已经播出快10年了,我还记得曹炳琨饰演的谢若林。

  徐峥作为原剧的主演,提到了他最不能理解的是曹炳琨这个人物在最后的反转。我个人觉得曹炳琨的表演没有问题。我能理解编剧设置反转的用意是想表达人性的复杂和多变。曹炳琨出场时反复交代弟弟杨迪要好好说话,不许惹事,说明这是个“讲道理的人”,用徐峥的话说带着点憨劲,让这样的人物在面对金钱时露出人性恶的一面,或许会更震撼。如果这样的反转放到一部电影里没有问题,但在这个十多分钟的戏里就无法完成了。如果硬要反转的话,也应该把2000万去掉一个0变成200万。普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挣到2000万,所以我们对这个数字没概念,无法产生共鸣,但是200万就不一样了。200万可以买套房啊,这样一类比,人物在此时动了歪心就会有说服力了。

  王茂蕾在我看来状态是有的,但有点表演过度,即用力过猛。一出场就是穷途末路、亡命天涯的逃犯,我觉得此时还没到;杨迪前半段完成得不错,随着剧情的推进明显后劲不足。当劫匪拿着枪时他说了一句“大哥,买油不”,这样的人物放到黑暗系电影里,立马就会送上人头。四人中最可惜的是张含韵。作为唯一的一个女性,又是店里的“主人”,她原本可以牢牢吸引观众(在主场作战),但是当机会来时,她没有抓住,比如陈冲提到的她的“反转”。在发现是钻石前和钻石后,行动路线不清晰。张含韵是四川人,其实在表演时可以考虑说川普。花絮里发现刘天池老师在指导时还是很细的,比如张含韵的第一个亮相。看到曹炳琨和杨迪两人该是什么反应,不过在正式表演时被一个抹口红的动作给盖掉了。

  徐峥和于和伟过了戏瘾,演了两局。第一局正剧版,演员们可以学的东西是非常多的。比如出场时徐峥背对舞台,他在整理冰柜。他不像有的演员那样深怕自己被对手抢了戏。徐峥在被打劫时一点都不慌,中途还瞥了一眼监视器,他知道劫匪肯定跑不了。于和伟演的劫匪显然是临时起意,也没什么周密的计划,说不定就是在对面的网吧里游戏打到一半没钱了,于是到超市里来抢点钱,所以才会慌慌张张,拿了一点钱之后就跑了。两人的动作非常清晰,也在自我控制。在我看来,第一局于和伟“胜”。不着急,到第二局喜剧版时徐峥扳回一城。

  在第二局开始前,徐峥请工作人员给他准备道具,于和伟也没闲着,倒了一些膨化食品出来(干吃这样的食品很容易被噎着,不知道于老师是真的被噎到还是故意设计的),这些镜头很容易被观众一笑带过,但观看节目的演员们可不能只像观众这样。两人示范了什么叫想象力,什么叫把戏想明白了再演,这些都非常实用,应当要收下。

  想必跑过组的演员都会对于和伟老师那短短的几句话深有感触吧。你不停跑组,但演员副导对你的型或者说对你整个人都不感兴趣,该怎么办?这样的局面何时才能有所改变?我的春天,又何时才会到来?

  二、《末代皇帝》,表演者:蒋梦婕&海陆&张新成

  看到三人拿到的是《末代皇帝》的剧本,我忍不住又在心里鄙视了一下节目组。第一期让徐娇和胡先煦挑战《卧虎藏龙》时我就提到,这样做真的意义不大。这次要演《末代皇帝》就更“夸张”了。

  《末代皇帝》荣获了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始音乐九个奖项,也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资料来源于百科)。陈冲也提到她们在故宫里上了半年的班,而三位演员要在2天的时间里来完成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对于剧本没有选择权,节目组给你演什么,你都得硬着头皮上。

  经典当然可以被重新演绎。但在重新演绎时,应当带着敬畏心,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还是先供着为好。

  蒋梦婕的方式非常简单直接,她对文绣这个人物进行了“扁平化”处理。她认为在这十多分的时间里不可能去表现如此多的爱恨情仇,所以她把“最高任务”——离婚——牢牢抓在手中并贯彻始终。关于爱还是不爱这个问题,蒋梦婕说她纠结过,但是她选择了不爱。不管文绣这个人对溥仪到底是爱还是不爱,在这出戏里,就是不爱。

  陈冲和刘嘉玲的不同意见,像极了第一期宋洋和刘天池的“分歧”。宋洋在曹植怕死还是不怕死这个问题上被拖入黑洞。刘天池认为如果曹植不怕死,戏就平了;刘嘉玲认为如果文绣爱了,人物才会有层次感。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陈冲更有发言权。

  当溥仪说出废掉尊号,贬为庶人时,也来到了文绣这个角色在这出戏的最后一场。再把寓意拔高一些,这是她在溥仪人生里的最后一次亮相,所有的纷纷扰扰,就此落幕。蒋梦婕有能力把这场戏处理得更好。

  海陆饰演的婉容在前面几乎没有存在感,到了文绣离开后,婉容的机会来了,她应该把后面的戏托起来,但是海陆完成得不好。就像陈冲说的,文绣的处理可以简单,但是婉容的处理得复杂。最后一场戏她抱着溥仪,于和伟说有感动到他。我还是深刻的感受到了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在观感上的差异。

  节目组对每个演员还是很公平的,张纪中导演觉得海陆的戏有点少,于是提议让她表演那个经典的吃花镜头。陈冲说当年她的理解就是自我毁灭。你看,观众觉得这么美的镜头,人物却是在经历内心最深的黑暗。海陆的表演让我觉得是花看起来很好吃,吃起来也不错......

  陈冲作为主演在提到这部电影时说是自己运气好。因为导演用镜头语言已经把影片拍得很好了,演员不需要怎么用力。可千万别把她的话听进去了,那是极度自谦的说法。节目组放了一点点电影片段,有一个三人坐在车上一闪而过的画面。就2秒钟,就可以感觉到陈冲和邬君梅两人的人物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演员的功力。

  溥仪这个角色的高潮戏就是于和伟让张新成调整的那几句。坦白讲,调整后没有比正式表演时好太多。根据百科的资料显示,张新成在2014年参加艺考时,取得了四个第一。于和伟老师为他爆灯,或许是看到了他的潜力。相信张新成来到《我就是演员》这个舞台学到了很多。未来的演艺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于和伟的表演示范了两个东西:如何把控节奏,如何表现层次。节奏和层次是所有表演系的学生都会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但这两个东西只能通过无数次的实践来检验、提高。比如就4句台词。每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每句应该是什么情绪?哪里该连?哪里该断?哪里该起?哪里该转?哪句要重点说?哪句可以带过?细节是这么抠出来的。短短的4句台词,展现的是一个演员是否有沉淀,即肚子里有没有货。这些货主要来自于:理论知识的储备、实践的总结、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人文素养等等。

  我们的影视作品种类繁多,如果按照大的时代划分,一般分为古装、民国、现代三类。在这三类戏中,民国戏最难演,特别是放到大银幕上,观众会要求演员至少看起来要像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出了很多的大家,即使演员演的角色是一个普通人,观众也会认为角色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精神风貌及品格和现在完全不同。人人都会带着那么一点点的民国风骨,有着中国人本该有的模样。

  去年《演员的诞生》里,陶虹和彭昱畅合作了《末代皇后》。主线是婉容,所以戏大部分在陶虹身上。彭昱畅塑造的溥仪在少年和青年时期都不错,但是到了中年,明显就感到有些吃力。在前不久刚刚出炉的第55届金马奖入围名单中,彭昱畅被提名为最佳男主角。想想真有趣啊。一年前,他和陶虹合作,一年后他和陶虹的丈夫徐峥一同竞争影帝。不过在我看来,提名就代表拿奖了。如今,95后的演员们凶猛来袭。作为观众,想法很简单:请各年龄段的演员都拿出真正的技术吧。

  三、《我的前半生》,表演者:王晓晨&李念

  根据我自己的习惯,以前做经纪人时跑过的组,等戏播了我会看个几集,怀念怀念。《我的前半生》播出时,我看了一集。记得那一集是罗子君发现了陈俊生的婚外恋。看完之后觉得雷佳音的状态比马伊琍要好。后来又去看了看雷佳音的百科,在心里想着说这个演员不火有点可惜了。结果没过多久,他真的火了。期待《长安十二时辰》。

  因为没看原作,于是让我少了很多束缚。在观看王晓晨和李念的表演时不用先入为主,这样反而就简单了。

  在这场戏里,王晓晨的“任务”有很多。要试探,要挽留,要控诉,要体面,都完成了,但完成度不高。就像徐峥说的,观众没有同情这个角色,特别是最后一场戏。

  我们可能在脑海里数次设想过某个场景,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事情真正到来和发生时,我们还是会痛、会崩溃。王晓晨对着黄维德说的最后那番话,其实不用克制。而最后一个场景,如果我是编剧,我会让王晓晨首先把那双鞋扔掉。狠狠的扔掉。不合脚的鞋子还穿着干什么?

  李念的表演最大的问题是反应太快了,太着急了。她试图越过对手直接与台下的观众取得关联,她想让观众知道罗子君是无辜的,她没有错,唐晶没有给她解释的机会,而她也很珍惜这份友谊。王晓晨和李念没有让我觉得两人是十年的老友,而在《浪漫的事》里,李小萌和李倩站在一起,会让我觉得两人是姐妹。

  吴秀波提议让两人互换角色。哈哈,好戏来了。

  吴秀波和黄维德的表演思路完全“对立”,他采用了一种压迫式的表演方式。吴秀波的场外任务:刺激两个女演员,看看两人面对刺激时的能力;场内(贺涵)任务:戳破所有的假象和谎言,让三人都面对现实,面对自我。

  在这样的环境里,罗子君(王晓晨)稍占便宜。因为贺涵首先对着唐晶“发难”,王晓晨得到了一点点缓冲时间。她可以躲在角色背后先观察一下整出戏的走向和场上的态势,然后再给出动作/反应。

  中间有一段王晓晨和李念的争执戏,吴秀波没有参与。让我觉得他还挺尊重两个演员的。毕竟他是导师,应该要把舞台留给来上节目的演员。

  在即兴表演里,我能感觉到李念对于舞台的“留恋”,当贺涵要她去拿衣服时,她不愿意去。为什么?我的猜测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即兴表演,表演随时会被导师叫停。如果去拿衣服,会不会再回来时表演就结束了?

  我不知道两位演员准备这段即兴表演用了多长时间。两人互说对方的词还挺顺畅,证明在前期准备时并没有一头埋在自己的台词里而不管对手,这一点还是值得表扬的。

  第五期观感不佳,期待第六期。不过写回答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