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讲的是什么内容?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曰三国、水浒、西游、红楼。那中国古典四大奇书是哪四部呢?想必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就是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唯一与四大名著不同的就是《金瓶梅》了,为什么呢?因为《金瓶梅》从艺术成就上来说难以超过他后来的红楼梦,从内容上却比红楼梦多了很多淫秽色情的内容,所以注定在艺术史的角度难以与红楼梦相比较,但是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也是相当重要的。
有人要说了,他有什么重要,不过是一本黄书罢了。如果你仅仅以为那是一本黄书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可以说色情内容不是《金瓶梅》的主要,些许只是作者当时想吸引读者的噱头。同样的噱头《水浒传》中也有,《红楼梦》中也有,只不过没有《金瓶梅》那么露骨。就像我们现在的电视剧电影里加一点吻戏,床戏,激情戏,然后宣传的时候宣传一下某某某银幕初吻等等,如果这样你就把他归为黄片是不是有点偏颇了呢?所以说黄色内容不是《金瓶梅》的主要内容,是噱头,只不过作者没有把握好噱头的尺度,有点喧宾夺主了。
那么《金瓶梅》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我今天不想从文学史的意义上分析,什么第一部世情小说,第一部脱离了帝王将相的完全构思型小说,因为这本就不是文学鉴赏课,再说那样说也为免枯燥乏味,看官们也会了无性质。好了闲话少叙,《金瓶梅》到底是部什么书?
第一,我要说《金瓶梅》是一部明代社会的缩影写照,看完它你可能会知道明代的市民到底怎样生活,医生是什么样,普通百姓又是什么样。举个例子问一个问题,武大郎是不是很穷呢?估计大部分人认为是的,一个卖炊饼的,能有多少钱,影视剧里你也看到了,那武大郎辛辛苦苦家里穷的叮当响,其实这只是后人因为对武大郎的同情的推测。其实怎样呢?小说中反应了明代市井小商贩的真实收入,比如武大郎在紫石街买了个房子,潘金莲不太守妇道,老是抛头露面,武大郎有点生气,潘金莲就说:“谁让你买的房子没有院子,又是平房,你买个带院子的小二楼,那些地痞流氓不就看不到我了么?”武大郎说没钱,潘金莲说:“好吧好吧,真没用,当我几件首饰就有了。”与是武大郎当了几件首饰,卖了原来的房子,就赁(以租代买)了县门楼前的一个小二楼。这个小二楼大致多少钱呢?书里没写,但是从其他地方可以分析,书中后来说花子虚在狮子街买了一个小平房,花了250两银子,狮子街从书中的描写离县门楼不远。这是多少钱呢?按英国学者麦迪逊通用计算方法,明朝后期一两白银约合现在人民币1000元,也就是狮子街一座小平房二十五万元,估计武大郎的小二楼不比这个低多少,大概有二十万左右,由此可以说,武大郎至少有二十万元的房产。第二郓哥捉奸那部分,郓哥跟武大说他原想赚王婆三五十文钱养活他爹,可是王婆还打他。注意,这里他想赚三五十文,也就是30到50元去养活他爹,我们可以知道,郓哥一天应该收入是30到50块钱,而且这个应该是够两个人一天的伙食。后来郓哥给武大郎出了捉奸的计谋,武大郎为了感谢郓哥,另外让他放风,给了他2贯钱,就是2000元。你看,郓哥一天赚30到50元,武大郎身上就带着2000元,而且随手就给了郓哥,要做的事只是帮他放风。所以武大郎真的很穷么?估计不是。那武大郎的钱从哪里来?我们之后慢慢分析。
第二,这是一部西门庆的创业史,各位看官看完估计又要笑了,这是一部西门庆的淫乱史吧,您还真别这么看,要说流氓无耻的西门庆那是水浒传中的,金瓶梅中可不是这样。各位不信?你看故事一开始怎么说:“(西门庆)现住着门面五间到底七进的房子。家中呼奴使婢,骡马成群,虽算不得十分富贵,却也是清河县中一个殷实的人家。”这是什么情况,你们记一下,五间门面,七进院子,算不得十分富裕,只是个殷实人家。而到了十四章的时候,是什么样呢?潘金莲说:“前者阴阳看来,说到这二月间兴工动土,要把二娘那房子打开,通做一处,前面盖山子卷棚,展一个大花园;后面还盖三间玩花楼,与奴这三间楼做一条边。”就是说西门庆家是两个七进的院子合并在一起,前面改了山子卷棚,还有一个大花园,后面有六间楼是一条边,你看看这是隔什么气象。所以你以为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是个吃喝嫖赌的败家子?那你就错了。西门庆不但没有败家,反而在短短几年内从“清河县的一个殷实人家”变成了“山东第一富豪的西门大官人”。他是怎么做到的?这其中有哪些生意经?西门庆的发家之路和现在的富商有哪些相似?又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们以后分析。
第三,这应该是一部宫斗剧,宫斗是个热门题材,从《甄嬛传》《延禧攻略》到《如懿传》每部都在热播,宫斗剧的老祖宗是谁?我看《金瓶梅》算一个了。西门庆家六个老婆,你以为都是吃素的?他们才真是一个人一个样,吴月娘不是很漂亮又不解风情,却如何能稳居大太太之位?李娇儿妓女出身,身份地微,却如何能把我西门家的财权?孟玉楼看似与世无争,其实又是怎样?孙雪娥丫鬟出身,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潘金莲无依无靠,却又怎么后来居上?李瓶儿本以生下娇儿,宠爱与日俱隆,却为何英年早逝?春梅只是一个丫鬟,却凭什么颐指气使,呼风唤雨?这一群女人,上演了一出怎样的宫斗剧,而作者又是怎样用不让人察觉的笔法写出来的?我们以后分析。
如果对金瓶梅有兴趣,欢迎关注我的专栏”明月双清评金瓶梅“,谢谢大家明月双清品读《金瓶梅》
1. 妓院的吸引力在哪里
小说第59回,西门庆带大家游妓院,来到了郑爱月的家中:一座五进的院落,软壁竹篱,宽展清幽。居室“爱月轩”的陈设更是雅致情趣,四轴美人图应景四季: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客厅还供养着“海潮观音”,客人的观感像是到了一位虔诚、优雅的女居士家里做客。
进入卧室,又是一番别有洞天:素纱罩瑶窗,幕帘伴光灿,黑漆镂金床,锦罗悬帐层层叠叠,泛着华泽的寝被若隐若现。禔红小几上有“博山小篆”、“香霭沉檀”,精致的象窑花瓶里插着紫筍,云母屏摆件,鸳鸯塌上还放着基本古今名书。华美雅致堪比精通琴棋书画的贵族小姐。
接着郑爱月出场了,用现在话讲那叫一个时尚摩登且是休闲慵懒范儿,看似不用力,处处可动人。
这妓院不似寻常电视剧里看到的吆吆喝喝,熙熙攘攘,而是“神仙洞府,人迹不可到者”。妓女一出来也不是搂搂抱抱,而是吃喝玩乐一道一道的程序。
先是吃点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下午茶)精细的银丝素菜,然后是赛团圆、如明月、薄如纸、白如雪、酥油和蜜饯、麻椒盐荷花,烧金翡翠的茶壶盛着桂花木樨茶。
然后是郑爱月和姐姐郑爱香陪着打牌。打完牌再摆上酒席,这次是晚餐了,各种肉菜和泛着金波的白酒,姐妹俩一会儿陪喝酒,一会儿谈起琵琶唱起歌。这才开始助性……
明代中后期的妓院随着商业的发展也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用户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建筑设计、艺术、美食、歌舞、美色。
用户也不止西门庆这样的财主,还有士绅阶层。从小说的种种描述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比较糜烂,出轨、偷汉、僧尼云云都见惯不怪,也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呀。
2.西门庆拍马有方
西门庆拍马呢,也是有时代原因的。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切社会财富理论上都是皇帝的,只要皇帝或者官吏需要,随时可以令商人破家。七品县令也可以轻易让辖区内的商人倾家荡产。私人财产是不受制度保护的,那只能搞关系找靠山了。
西门庆不仅有财力找靠山,还很会拍马屁。蔡京的干儿子蔡蕴(一中状元就拜了太师当干爹,岂是天子门生,可见时代风气)被点了御史,路过西门庆所在清河县。西门庆第二次设宴招待蔡蕴。
酒足饭饱后,西门庆悄悄把蔡御史引入一段幽暗的小路,打开小院门,竟是两位装扮地华美的靓丽的唱儿的(妓女)。因为这是两人第二次见面,西门庆已经给蔡赠送过财物,蔡也答应帮西门庆早兑换盐票,两人已经初步建立了信任,西门庆就大胆进一步走向“一起嫖过娼”的友情了。
蔡御史还是假说这怎么使的。西门庆的一句回答,足见他是拍马中的王炸。西门庆笑道:“与昔日东山之游,有何异乎?”蔡御史道,“恐我不如安石之才,而君有王右军之高致矣。”
西门庆这次宴请蔡御史可谓大丰收,他还鸡贼地在小院内设了笔墨,蔡状元乐的在美女面前显露才华,还给西门庆留下了墨宝。御史墨宝+御史来家宴+提前一个半月兑换食盐,这就是西门庆的马屁账本。
3.晚明小说家如何看僧道人
(据专家分析)晚明通俗小说曾掀起一股毁僧谤道的潮流。
一方面是佛道的戒律比较逆人性,二是佛教场所比较神秘。小说家扒着门缝,给大家讲一些离奇故事,恰恰迎合了读者窥探的欲望,也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据专家统计,《金瓶梅》有近20%的内容涉及佛教和道教的活动。
作者假托为“看官听说”把和尚、道士和“唱的人家(妓女)”一同列为“不见钱眼不开,嫌贫爱富,不说谎调皮也成不的”。这个不好延伸,“各位看官”自个儿体会一下?
小说着墨很多的一个尼姑叫薛姑子。说这个薛姑子能说会道,头脑灵活。
能说会道体现在她可以让吴月娘这种见过不少世面的正房太太都对她言听计从,打心里觉得她是个有道行的!要听她宣卷,留她住宿,还当她是闺蜜,安胎这种体己事都要跟她合计。
头脑灵活的体现就更多了。薛姑子游走在士夫人之间,察觉出谁闺怨重重,赶紧给牵个和尚。把庙堂作为场地经营,给青年男女提供私会方便。西门庆儿子官哥病危了,她赶紧劝西门庆印佛经积功德。西门庆细问印佛经各项价目,她也巧言善辩,把精明的商人都蒙混过去。李瓶儿死了,她赶紧承揽祭祀念经的活儿,还蒙骗王姑子说改期了,独赚了这笔钱。当然了,王姑子跟她也一样,出家之人六根不净,贪财好利,坑蒙拐骗毫无下线。
作者写了和尚姑子这么多丑事还不过瘾,还要“看官听说”:似这样缁流之辈,最不该招惹他。脸虽是尼姑脸,心同淫妇心。只是他六根未净,本性欠明;戒行全无,廉耻已丧……
讲生活、讲人性、讲时代、讲饮食、讲性……讲了兰陵笑笑生眼中的世界和价值观!
推荐齐鲁书社1987年版王汝梅、李昭恂、李凤树校点,张竹坡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如果说《红楼梦》是青春的挽歌,那么《金瓶梅》则是成人在步入晚景时对人生况味的反复咀嚼。都是“伏枕略观,云霞满纸”,前者是在白纸上作画,后者却用黑纸。《金瓶梅》即使以今人的眼光看都太特别。鲁迅先生评《金瓶梅》:“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又缘衰世,万事不纲,爰发苦言,每极峻急。” 《金瓶梅》绝非淫书,只是对人性太写实、太过直白,才更显残酷。其中无论生活还是人心,都昏暗一团。都说凝望深渊,深渊也在凝望你。兰陵笑笑生建构的《金瓶梅》是他对生活和人心深深地凝望,却自名“笑笑生”,这是何等的勇气和胸襟。
◆确有成事之能的西门庆
这个角色在家庭宫斗里经常被耍的团团转,有他“傻乎乎”的可笑之处,也是他有人情味儿的地方。这个感情很浅的男人,在生命最后一年陪着李瓶儿的遗像吃饭,说 “我在一日,供养你一日”,可是当夜就和奶妈“如意儿”睡到了一起。有人说西门庆假,其实他只是软弱,对欲望缺乏自控能力,正如芸芸众生的你我。多情的种子,能释怀的,男人称之为“潇洒”,女人称之为“渣”;永不释怀的,男人称之为“傻”,女人称之为“痴”。墨客骚人,往往动了三分情却能写出十二分的意。西门庆读书不多,失去瓶儿后的痛他说不出、想不透,内心深处那空虚的黑洞愈加肆虐地吞噬,他急需什么来填补。于是瓶儿去世后,更肆无忌惮地花天酒地,没有前戏的性欲,更像兽性的发泄。围绕西门庆的女人,求财的(李娇儿)、求地位的(吴月娘)、求性的(潘金莲)、求面子心气儿的(庞春梅)……从鱼水之欢到期盼长相守,李瓶儿最后是真心爱上了西门庆,甚至把他放在自己之上,这和凡事中规中矩,看似举案齐眉,实则透着距离感的孟玉楼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很多男人羡慕妻妾成群,以为是中了大奖,岂不知自己才是女人们抽彩的奖品,也是妻妾争斗的牺牲品。在这场优胜劣汰的斗争中,唯有真心才是最大的软肋,最爱他的女人往往最早出局。一直奇怪宫斗剧为什么经久不衰,争宠、生子、保地位,在狭小的空间女人们斗得你死我活,就成了毕生事业。其惨烈程度绝不亚于官场,看着已心累。西门庆当年联手潘金莲和王婆毒死武大郎,多年后也被金莲灌了三丸胡僧药而丧命。致死还执迷不悟,临终嘱咐月娘,希望妻妾不要流散,守着他的灵位。借用警幻仙子评宝玉的话:“痴儿,竟不能悟……”可惜尸骨未寒,李娇儿就盗银归院;吴月娘干净利落地打发了春梅和金莲;孙雪娥跟仆人来旺私奔;孟玉楼爱嫁李衙内。第一男主角不是帝王将相,不是草莽英雄,甚至不是才子、书生,这正是《金瓶梅》奇之处。正如张爱玲描述,生活就像那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旗袍。红尘里的饮食男女那些并不高尚,甚至有点猥琐、下流的欲望搅和着吃穿住行的琐碎烟火气,让人有时想逃离,细细斟酌又藏着些温暖抵抗空虚,真到将要撒手人寰又舍不得。西门庆身边围绕着九个人生目标更卑微,言谈举止更猥琐,灵魂更卑贱的结义兄弟。他们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为了一点吃食,为占一点便宜,以结拜兄弟之名,围绕在西门庆身边,尽显世间情伪。西门庆靠一身好皮囊,娶妻纳妾兼并资产,通过父辈留下的资产贿赂官府,利用帮闲做打手,在地方上强买强卖,攫取了人生第一桶金。他有敏锐的商业头脑,遇事机敏,奉上出手大方,御下有方,在短短几年间,从一个小商人发展成一方公安局局长,资产呈指数倍上升,确有成事之能。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 欲海沉浮何时休的潘金莲
潘金莲对感情可谓“冰山烈焰”,她绝不缺乏激情,但嫉妒和怨恨让她杀人于无形。查理?芒格曾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说,他无法告诉毕业生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能够根据经验,告诉他们如何保证过上痛苦的生活。确保痛苦生活的处方包括:毒品;妒忌;怨恨。潘金莲终日处心积虑、不安于世,要用各种手段害死李瓶儿和官哥儿。可是早年的潘金莲也是上进的,还很能干,命运从来不给她一点好脸色。被买卖也好,被收用也好,都无需经过她的同意,这样严重物化的人生,使得她从没有安全感可言,不知道下一脚会踩在哪里。《圣经》的原罪论、荷马的《伊利亚特》都将女性说成一切罪恶的源头,这种思想不论中西方都很常见。比如一名女子能引发灾祸,毁灭全民族,这是海伦故事的结论。潘姥姥为生活所迫,金莲从小被她卖了几次。潘姥姥经常痛诋金莲不孝,童年就失去庇护,靠色相换面包,无论世人还是被生活逼迫的亲人,都只想从她身上取,又有谁怜惜过金莲。从没被爱怜过的人又怎会懂得爱别人,她适应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对更底层更弱小的人尤为狠辣。金莲究竟是因为生活不如意,才越来越心狠刻薄;还是因为贪嗔痴三毒深种心狠刻薄,才导致生活越来越不如意?谁是因?谁是果?还是二者本互为因果。当欲壑难填,挣扎都是徒劳,也许武松送她的死亡,才是唯一的解脱。潘六儿和王六儿都凭枕上风月取悦西门庆,王六儿只求财,不害命,而潘六儿手上有武大郎、官哥儿、李瓶儿、甚至宋惠莲三四条性命。所以王六儿转了一圈,终究还是一贫如洗,潘六儿终于死于非命。因果轮回,丝毫不差矣!潘金莲是爱过西门庆的,可是他负心在前,而她也在慢慢转变。当代说分手见人品,金莲在喂西门庆胡僧春药的时候,除了欲望,哪还有半点怜惜?世道轮回,若西门庆活着,她也不会被赶出西门府,武松武功再高,还真未必动的了一方“公安局正局长”的小妾。潘金莲在众多妻妾里性欲最强,前有陈敬济,后有王潮儿,而封建礼教,男人性欲强三妻四妾甚至经常逛勾栏都是理所应当,而女人性欲强是被批判甚至要浸猪笼的。
◆ 挑唆高手孟玉楼
一个人知道什么时候不说话,人生就赢了一半,孟玉楼就是这方面的赢家。原文她听着潘金莲骂李瓶儿,“一声儿没言语”。一部写丑写恶的书中,孟玉楼是不多结局不错的人。现实是一个人能否善终,似乎也跟良善没有什么关系。孟玉楼内敛深沉,遇事深思远虑、不露声色,城府颇深,经常借他人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惯用手段就是挑唆怂恿、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她和潘金莲结成战略同盟后,真可谓刀柄和刀尖的组合,刀刀封喉,最明显的就是一起除掉宋惠莲。直到所有的对手都败下阵去,她生日当晚西门庆依然被潘金莲占着,当年李瓶儿得宠的时候,她尚能分一杯羹,于是乎终于病倒了。她真谈不上是个善人,但做恶是有所节制的,往往是在发生和自己有利益冲突时才下手,很少损人不利己,这也许才是她能得以善终的原因所在。也间接体现了笑笑生的价值观,比如全书不多的帮助武松和来旺保住性命的两位清官也只能做到“人情两尽”而已。在人性泯灭的时代,还有一点善良和正直的坚守,这才是真实的社会现实。值得注意的是,书里对吴月娘、李瓶儿、孙雪娥的身形,都用“五短身材”形容,李娇儿则“身体沉重”,潘金莲呢,西门庆头一回见到她的形容是“轻袅袅花朵儿身”,后面又多次写她的身体,她的身材应该是最适中的。孟玉楼的长挑身材其实很特别。第九十一回“孟玉楼爱嫁李衙内”,西门庆死后,吴月娘起初以为孟玉楼能跟她守节到底,孟玉楼表现得也还恬淡自若,但是清明上坟回来路上,在杏花庄大酒楼歇脚,被知县儿子李衙内(李拱璧)遇到,有一段内心描写 “男子汉已死,奴身边又无所出,虽故大娘有孩儿,到明日长大了,各肉儿各疼,闪的我树倒无阴,竹篮儿打水……我不如往前进一步,寻上个落叶归根之处,还只顾傻傻的守些什么,倒没的耽搁了奴的青春年少”。
◆ 红罗尺短的李瓶儿
卜龟儿卦的老婆子,对李瓶儿说:奶奶尽好匹红罗,只可惜尺头短些。现代周易、八卦、紫微斗数的解说判词,都没有这么回味无穷!李瓶儿入西门府后变化很大,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她真的爱上西门庆。爱一个人就会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西门庆当然是希望六房妻妾能和平共处,他才活的舒心,而六女共争一夫,本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我们看到李瓶儿有了官哥后处处受气却默默忍受,西门府维持了表面的和谐。而她死后,当月娘怀了孝哥,西门府的女人却斗得沸反盈天,最后心里不畅快的还是西门庆,就算如此一位粗枝大叶秉性刚强的人,也不得不为了孩子而委曲求全,努力平衡各房妻妾。这也能理解瓶儿死前,不舍得西门庆说:丢下你一个人儿……确实再也没有从他的角度出发为他着想的人了,女人间的斗争愈发惨烈,他成为争夺的对象,成为攻击对方的工具,各种心机在上演,唯独没有人真的关心他是否内心畅快。瓶儿人之将死,嘱咐西门庆,月娘有孕在身,不要亏待了她。她关心的不是月娘,而是西门庆,盼他有后,对其才是挚爱,说到底他们才像一对儿夫妻。有评论把李瓶儿定义为傻白甜,其实她也曾很解世故,如果没有碰到潘金莲这位女罗刹,她们母子大概也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潘金莲和李瓶儿都曾害死亲夫,不相信因果报应的潘金莲,直到武松剖开其胸膛,也未见任何悔意。李瓶儿在官哥病重期间梦见花子虚讨债,抓住他衣袖跪地苦苦恳求,醒来发现抓的是官哥儿的小衣服,此刻的李瓶儿无疑是后悔而惊惧的。信也好、不信也好,在兰陵笑笑生的价值观里,因果报应似乎分毫不差。果真如此吗?李瓶儿毕竟曾间接害死花子虚,早逝也算罪有应得,那么从不曾害过人、生命更低微的武大郎,又为何惨死?只能说“人事如此如此,天理未然未然”,不由想起《红楼梦》里的迎春,总是抱着一本《太上感应篇》,她相信其中的“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她一生未行恶,却被丈夫虐待致死,看官该信奉哪一个呢?有人认为瓶儿三嫁西门庆,得知西门庆势衰迫不及待嫁给蒋竹山,说明她对西门庆没有真爱,我觉得她对西门庆是深情的,只是性格懦弱,时时刻刻需要有男人依靠生活罢了。
◆贪财不好色的吴月娘
作为西门庆的正妻,很多看客赞美她的“贤德”的“忠诚”。如果说潘金莲人性的恶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月娘更像伪君子。 比如西门庆死后,明知道陈经济会虐待西门大姐,还是强行把她送回去:“你活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我家里也难以留你……”回忆西门庆人之将死,向月娘托孤,不禁让人心寒。当年西门庆在世时,也只有李瓶儿肯周济帮扶西门大姐。陈经济也好,吴月娘也好,都在等着西门大姐上吊的那一天。张竹坡曾评价“月娘可杀”。第八十五回“吴月娘识破奸情 春梅姐不垂别泪”月娘找来薛嫂发卖春梅,临行时,不肯让她带出任何衣物,派丫鬟小玉看着,不由想起《红楼梦》王夫人逐晴雯,我一直觉得月娘是王夫人的前影。有观点孙雪娥一直处于吴月娘的庇护下,还真谈不上庇护,只是一件工具,谁受宠打击谁,平衡之术,只有没有任何一个妾特别受宠,正妻的位置才稳。西门庆在月娘背后叫她吴家的,谈不上尊重,更谈不上依恋。
◆心气儿甚高的春梅
学会了当奴才,也就学会了当主子;学会了服从,也就学会了统治;学会了治于人,也就学会了治人。春梅对比她地位更低微的秋菊特别坏,甚至称得上狠毒。一个人如果从来就生活在你死我活、待价而沽的环境里,要有慈悲心也是很难的。这个道理放在当今社会也一样适用。
◆出身低微却有几分姿色的宋惠莲
出身低微却有姿色的女人,命运最是风云诡谲,可以逆袭配做夫人,像曹操的续弦卞夫人,本出身娼门。也可以成为低贱的玩物,死相难看,像宋惠莲。决定因素中所谓的命运际遇不是人为可以左右,但资质蠢钝却爱慕虚荣、嫉妒、意难平,往往是向深渊的推手。第二十六回“来旺儿递解徐州 宋蕙莲含羞自缢”缺乏自知之明的惠莲,玩弄那点姿色砝码最后丢了小命儿,把正头丈夫送进牢狱,还赔上老父宋仁的命。就像一场宫斗戏,除了武则天、吕雉等雄才大略的女人,女人的权利之争说到底还在争男人和控制男人。金莲与蕙莲都想控制西门庆,最后金莲赢了,惠莲血本无归,悔之晚矣。
◆ 娼门中人郑爱月、李娇儿、李桂姐
爱月身为妓女,对三官娘子这样身处富贵的良家女子满怀嫉妒,引诱西门庆去试探。嫉妒是佛教三毒之一,越是出身低贱,中毒愈深矣!
李娇儿得知自己的侄女李桂姐被西门庆梳拢后很高兴,还特意送了礼过去。正常情况下哪有女人愿意多一个女人分享丈夫?当生意在做就好理解了。西门庆从娼门把她娶回家,也只是娶了肉体,她对西门庆哪有一点感情。所以西门庆死后不久,李娇儿就盗银归院了。
◆善于拉皮条的王婆
王婆为西门庆拉皮条的欲擒故纵片段描写的相当精彩,让人很容易忽略一句细节, “老身自从三十六岁没了老公,丢下这个小厮……”出身卑贱,命运悲惨,她不是上天怜惜的人,却用更恶毒的手段对付更弱小的武大郎。王婆最后死于非命,可究竟命运不济和心狠手辣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第六回的下半回“王婆打酒遇大雨”,这半回看似闲来之笔,很多细节却细思极恐。被毒死的“亲夫”武大郎没留下半点痕迹,甚至对任何人的心里都没有半点冲击。这一回中特别提到王婆上街的时候,手里拿了一条十八两的秤。旧制一斤是十六两,王婆又要去骗卖家了。媒婆都轻诺寡信,薛嫂给孟玉楼做媒,用了“一箭上垛”与“一拳打倒”,都是武人行为,充满了血腥味,用于谈婚论嫁过于嚣张和恐怖。薛嫂只是说的恐怖血腥,而王婆却是做的血腥恐怖。王婆最后和潘金莲死在一起,这两个分别被财、色所迷,变得盲目的女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去鬼门关的路上都送了对方一程,这才分明是报应。
《金瓶梅》一出世,就被认为是「淫书」,但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高度的逼近了生活,让我们看到小人物的辛酸和人性的黑暗。
《金瓶梅》里的潘金莲是非常漂亮的。
不要说西门庆这样的男人,就是吴月娘这个女人,在第九回第一次见她,也感到「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心里也赞:「果然生的标致。」
第十八回,西门庆不在家,吴月娘请管着盖房工程的女婿陈经济吃饭,书中写到月娘以为陈经济是个志诚的女婿,却不知道他也是个见惯了风月的浪荡公子。
陈经济很正经的看月娘、孟玉楼、大姐、丫鬟玉箫玩牌,潘金莲一进屋,书中写到陈经济「不觉心荡目摇,精魂已失」,也就是说「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不过,正如常言说的,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潘金莲拥有了美丽的外貌,同时也有着卑微的出身和冷酷的心。
潘金莲出身一个普通裁缝家,父亲死后,九岁被母亲「卖在王招宣府里」,开始了学艺生涯。
所谓学艺,其实是培养女孩子取悦男性的才艺,这些官僚家庭,通过这些女孩学成才艺后,既能为自己的府邸彰显声势,也可以送出去,攀附更有权势、更有财富的势力,相互间谋取更多的利益关联。
小小年纪的潘金莲,学会了填词唱曲,学会了描眉画脸,穿戴妆饰。这些虽是生存的不得已,但无疑,潘金莲心灵成长是畸形的。
学艺第六年时,王招宣战死,招宣府显赫的家势没有了,十五岁的潘金莲被母亲从招宣府「抢」出来后,又卖给了房地产商张大户,专一学习琵琶弹唱。
潘金莲聪明机灵,很多技艺,一学就会。
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儿,没有受过正常的教育,又是家奴身份,厄运随之。今天我们重点谈一谈潘金莲经历了人生怎样的三个转折,如何由善转恶,一颗心越发冷酷。
一、生命中第一个转折:成长经历,扭曲了少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大户趁老婆外出之机,占有了潘金莲,给予潘金莲一些小恩小惠的照顾。可事情终究败露了,张大户的老婆以「苦打」的方式拿潘金莲出气。
潘金莲在张大户家的悲惨遭遇,成了她生命途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使她从心理上产生了质的变化。
她第一次知道,自己的美色可以带来生活变化,也就让她明白自身可利用的价值是什么。
糟老头张大户惹不起老婆,又舍不得潘金莲,最好的解套之法,就是有一个既能给潘金莲名分,使她摆脱家奴卑微的地位,又可提供自己「鸳梦重温」机会的人。
这样两全其美的人真给张大户找到了,就是人称「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
张大户陪了嫁妆,把潘金莲嫁给了又矮又丑的武大做了填房。《金瓶梅》小说中武大原来有妻子,后来死了。潘金莲嫁过来,还算是妻。
张大户还给武大一笔做买卖的本钱,给武大的住房,还不收房租。武大白得一个媳妇,又得本钱,住房还不用交租,心里对张大户是感激不尽。所以,武大日后撞见自己老婆和张大户私会,就装聋作哑,当没这事发生。
从这件事上,我们其实可以想到,倘若西门庆不是和潘金莲偷情,而是大大方方地向武大买人,或者西门庆在被武大捉奸后,不是打人逃跑,而是和武大讨价还价讲条件,恐怕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流血事件了。
可惜,生活从不会让人去设计它的轨迹。聪明漂亮的潘金莲的成长岁月,教会了她对人情事物的察言观色,机敏快速的思维反应,以及事事争上风头的强硬性格。
这些对潘金莲的一生造成了全面的影响。
把婴儿拋进狼群,结果只能是两个:或者被狼咬死,或者变成狼孩儿。
生活对潘金莲是残酷的。她出生在一个穷裁缝家里,两度被亲妈卖掉,穷街陋巷的生活经历,不允许她有太多的温情和谦让。她被卖到王昭宣府,虽然也受到文化的启蒙、技艺的训练,但这种培养原本就是出于「卖弄色相」的需要。从后面的情节可知,这座府第中弥漫着污浊空气,潘金莲也绝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以至被卖给老朽荒淫的张大户,又因为不容于张家大娘子,张大户为继续满足自身欲望,将她转嫁给丑陋窝囊的武大郎。
在遇到西门庆之前,25 岁的潘金莲已趟过太多的污泥浊水,积聚了太多的委屈与怨恨。她非常了解底层社会,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白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混沌世界中出人头地。
当人们以鄙薄的口气谈起潘金莲的淫荡时,也许没人想过,经济困窘是这个事事争强女人的「软肋」,而「色相」则是这个穷裁缝女儿唯一的武器和优势。一个人儿童、少年时期的生活状况,会影响他一生的观点,已被现代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给予了科学证实。小女子潘金莲,当然不会例外。
张大户后来死了,结束了潘金莲既为人妻又兼情妇的混乱生活。
此时的潘金莲,虽对自己的婚姻不满,但愿意守着空虚自主的安静生活度日。所以,她住在紫石街时,虽然不免天天打扮光鲜,人前显摆,但真有一些轻薄少年相扰,她又不予理睬。
为了能够堵住他人的闲言碎语,潘金莲拿出自己的首饰交给武大去典当,凑钱搬离是非之地,另租新房。
对于酷爱打扮的潘金莲而言,把自己的首饰拿出来典当租房,我们可以看到,潘金莲表现出了一个女人、一个主妇、一个人妻应有的自尊。此时的潘金莲尚能自爱,尚有自尊,也够自强。她不满意甚至憎恶丈夫,但这个时候,她心中的未来,虽然不美好,主观上还是希望开始新的、平静的生活。
只可惜读者们往往忽略了这个细节。
二、生命中第二个转折:不恰当的表白对象,破灭了潘金莲对爱情美好的期望
武松的出现是潘金莲的第二个重大转折……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App 内查看
我记得我第一看见《金瓶梅》是在香港机场的书店里,它的旁边放着一本《加藤鹰超绝指技秘传》当时我顿时就对这本书倍感兴趣,但是碍于情面,我并没有购得。我与《金瓶梅》的缘分并没有到此终止,后来看到袁行霈版的《中国文学史》花了一大章节专门介绍金瓶梅且我就读的大学里挂牌了金瓶梅研究学会,因此我也就将《金瓶梅》通读了一遍
除去一些黄色情节让人读的面红耳赤外,《金瓶梅》无不给我一种熟悉的感觉,大概真如同姜文所说的那样:“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前几天再看完《黑金》后,《金瓶梅》里的情节再一次回响在我的脑海中
想要读懂《金瓶梅》就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金瓶梅》一本怎么样的小说?
一、《金瓶梅》是一本政治隐喻小说
1、世情书与情色书
台湾学者陈益源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金瓶梅》是一部淫书,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这是一本淫书中的淫书。父母、老师都规劝我们不要阅读。这是一部知名度很高的中国黄色小说之祖”
但是郑振铎在上个世纪却在《论<金瓶梅词话>》中说到:“除去了那些淫秽描写,《金瓶梅》即不失为一部最伟大的名著”。
《金瓶梅》是一部黄书还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或许我们首先讨论《金瓶梅》是一本“淫书”还是一部世情书。
世情小说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种,又称为人情小说,世情书等。它是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的一类小说。[1]
我们区分《金瓶梅》是世情小说与情色小说时,不妨以黄色情节所占的比例来着手
据谭楚子、朱军统计,《金瓶梅》中的黄色描写约占全书的2%[2]更有人统计:“此书中描写男女之事一共105处,大者36处,小者36处,未描写者33处”
由此可见,作为一本带颜色的小说,倘若视作一本纯黄色小说那无论从情节还是描写规模上来看都说不过去。事实上,在1908年《月月小说》的《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一文中,王钟麟就首先提出《金瓶梅》并非淫书一说
“彼以为中国之人物、之社会,皆至污极贱,贪鄙淫秽、靡所不至其极,于是而作是书。”[3]王钟麟作为一个清朝的评论家率先肯定了《金瓶梅》暴露黑暗的作用。如果说王钟麟开研究《金瓶梅》的先河,那么最后将《金瓶梅》盖棺定论为世情书的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与《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用较多的篇幅将《金瓶梅》论文一本“世情书”
所以《金瓶梅》的封禁是因为书里面的黄色情节吗?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诚然性场面的描写不多,两万字的性描写在一部百万字小说中占比确实不高,但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基本每章每回中都多多少少有三言两语的黄色情节。这些黄色情节或是以粗俗下流的玩笑形式出现,或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他们虽然不是处处可见,但他们好似脚下的土地,你可能不必时时关注它,但你离不开它。
其实我们细细思考一下,将世界上的欲望拆散归类无非可分为两种:财与色,而这两种欲望恰恰是对应着人类的生与死。积攒财富是为了提升自我生活的质量,而情色是一种人类生育的催化剂,财与色可以说就是人类生与死的现实写照。作为一本“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世情书”如果离开了财与色,那还能剩下什么呢?所以我才在上文说,《金瓶梅》的色就如同脚下的土地,你可能不必时时关注它,但你离不开它。
2、《金瓶梅》是一本政治小说
事实上,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的开篇就点名了:“只褶酒色财气四件中,惟有‘财色’二者更为利害”,“这‘财色’二字,从来没有看的破的。若有那看得破的,便见的堆金积玉,是棺材内带不去的瓦砾泥沙;贯朽栗红,是皮囊内装不尽的臭淤粪土”所以说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通篇写财与色是为了曲尽人间丑态,让人勿步西门大官人的前车之鉴。但是因为曲尽人间丑态,因此《金瓶梅》这部小说写的过于真实,以至于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在今日竟好似不断的轮回一样,我认为这才是《金瓶梅》被封禁的主要原因。
读完整本《金瓶梅》,我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男女之事,恐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看似道貌岸然的正统规则下存在着另一套丑恶却又被人广泛接受的潜规则,而这套潜规则反应了一个的江湖化、世俗化的官场与社会。这套潜规存在于历朝历代之中,可以说无论是体制中人或者体制之外的人都对它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般的高度默契。
下面我放一段西门庆出轨的情节让大家看看《金瓶梅》这部小说是将男女之间那点事情写的多么的细致入微第三回、《定挨光王婆受贿,设圈套浪子私挑》王婆:“大官人,你听我说:但凡‘挨光’的两个字最难。怎的是‘挨光’?比如如今俗呼‘偷情’就是了。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的。第一要潘安的貌;第二要驴大行货;第三要邓通般有钱;第四要青春少小,就要绵里针一般软款忍耐;第五要闲工夫。此五件,唤做‘潘驴邓小闲’
这五条初看时我觉得是略有好笑,但是再看王婆对人心的算计老身却走过去问他借历日,央及他拣个好日期,叫个裁缝来做。他若见我这般说,拣了日期,不肯与我来做时,此事便休了;他若欢天喜地说:‘我替你做。’不要我叫裁缝,这光便有一分了。我便请得他来做,就替我缝,这光便二分了。他若来做时,午间我却安排些酒食点心请他吃。他若说不便当,定要将去家中做,此事便休了;他不言语吃了时,这光便有三分了。这一日你也莫来,直至第三日,晌午前后,你整整齐齐打扮了来,以咳嗽为号,你在门前叫道:‘怎的连日不见王干娘?我买盏茶吃。’我便出来请你入房里坐吃茶。他若见你便起身来,走了归去,难道我扯住他不成?此事便休了。他若见你入来,不动身时,这光便有四分了。坐下时,我便对雌儿说道:‘这个便是与我衣服施主的官人,亏杀他。’我便夸大官人许多好处,你便卖弄他针指。若是他不来兜揽答应时,此事便休了;他若口中答应与你说话时,这光便有五分了。我便道:‘却难为这位娘子与我作成出手做,亏杀你两施主,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不是老身路歧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你便取银子出来,央我买。若是他便走时,难道我扯住他?此事便休了。他若是不动身时,事务易成,这光便有六分了。我却拿银子,临出门时对他说:‘有劳娘子相待官人坐一坐。’他若起身走了家去,我终不成阻挡他?此事便休了。若是他不起身,又好了,这光便有七分了。待我买得东西提在桌子上,便说:‘娘子且收拾过生活去,且吃一杯儿酒,难得这官人坏钱。’他不肯和你同桌吃,去了,此事便休了。若是他不起身,此事又好了,这光便有八分了。待他吃得酒浓时,正说得入港,我便推道没了酒,再交你买,你便拿银子,又央我买酒去并果子来配酒。我把门拽上,关你两个在屋里。他若焦燥跑了归去时,此事便休了;他若由我拽上门,不焦躁时,这光便有九分,只欠一分了。只是这一分倒难。大官人你在房里,便着几句甜话儿说入去,却不可燥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你先把袖子向桌子上拂落一双箸下去,只推拾箸,将手去他脚上捏一捏。他若闹将起来,我自来搭救。此事便休了,再也难成。若是他不做声时,此事十分光了。
这一步一下套,可见作者对人心洞察之深刻,甚至于到了一种恐怖的境界。虽然我不是想要抒发什么阴谋论,但是我推荐大家联系一下实际,去细细想一下,现实中出轨是不是大抵都跟上面描述的有一个相似的流程
《只是朋友》《喝多了点酒》《心里有些烦躁》《去帮忙》《只是同事》......
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的原因就在于它不能摆在台面上去细谈,但是《金瓶梅》的暴露式文本捅破了那层遮羞布,其直接影响就是对于统治者道德话语权的冲击。这种话语权的冲击是能够对于世道上主流价值观的“崇高性”与“正统性”进行消解。
例如我们细看《金瓶梅》中,西门庆就善通官场“潜规则”,将官官相护、以官敛财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正如谭楚子在《全民阅读跟风时下“国学”热应三思而后行》所言:“以儒家经典为应试范本的学而优则仕途、科举当官人生目标设定造就专制帝国庞大的文官系统,同时已然暗含这一精英群体绑架道德作为晋升特权上层之阶之犬儒主义虚伪功利底色”[4]。当虚伪被拆穿,真正的规则浮于水面,或许历朝历代的更替不过是对于利益的重新分配与上层话语权的重新建构,那么这么看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被人设置好的剧本,或许这真应了那句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5]
《金瓶梅》是一本神奇的书,它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我们熟知却又不常被提起的世界
在第五十七回,西门庆一言则很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想法:“咱闻那佛祖西天,也只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合奸了嫦娥,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的富贵!“
政治人类学家詹姆斯·C·科斯特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隐藏的文本。《金瓶梅》这本小说正好是隐藏文本的一个典范,它其中包含着的潜规则、江湖化的中国与和主流话语体系不同非官方话语体系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并分别对皇权的正当性、主流话语体系的虚伪性与社会道德的虚假性进行抨击[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瓶梅》完完全全可以当成一本政治隐喻小说来看。
二、《金瓶梅》中的黑金——他们在害怕什么?
我上文提到了: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的原因就在于它不能摆在台面上去细谈,但是《金瓶梅》的暴露式文本捅破了那层遮羞布,其直接影响就是对于统治者道德话语权的冲击。这种话语权的冲击消解了上流统治者所谓的“完美无缺”、“天赋人权”、“两袖清风”
这或许有一些难以理解,但是贾浅浅的被提名进入作协会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看到一位知乎er是这样写转载于朝气蓬勃的小明,如侵权立删
《金瓶梅》有这么大的原因就恰恰是在于他越界了,他越过了那条约定俗成的文学界限(感兴趣的可以去思考,为什么中国当代的苦难只能书写特定的年代),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某些人最大的嘲笑与威胁第三十回、《蔡太师擅恩赐爵 西门庆生子加官》看官听说:那时徽宗,天下失政,奸臣当道,谗佞盈朝,高、杨、童、蔡四个奸党,在朝中卖官鬻狱,贿赂公行,悬秤升官,指方补价。夤缘钻刺者,骤升美任;贤能廉直者,经岁不除。以致风俗颓败,赃官污吏遍满天下,役烦赋兴,民穷盗起,天下骚然。不因奸臣居台辅,合是中原血染人。
当上位者公然卖官,徇私舞弊,结党营私那下面的百姓怎么可能会相信你宣扬的:“仁义礼智信”脸都不要了,还想要人尊重?我看某些人是痴心妄想
金瓶梅被禁的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它揭露了一个趋势。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歌颂光明的,讽刺黑暗的。这固然很对,但是问题是,为什么会有黑暗?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一部电影由梁家辉主演的电影《黑金》。在电影《黑金》中,梁家辉饰演的黑老大是博彩业的巨头,他贿赂当局,欺上瞒下,采用各种违法手段勾结同僚并最终洗白成为了一方政治领袖。虽然他最后被刘德华饰演的正义警官所剿灭了,但是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梁家辉是在意图团结其他洗白的政客时被剿灭的。
这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拍摄的最巧妙的地方,他揭示了一个规律:当一方势力依附着当权者成长起来时,他不会止步于此,相反他们只会默默积攒的力量然后最终成为另一方统治者
因此换句话说,无论是出于高尚或是不高尚的理由,统治者害怕的实际上不过是曾经的自己罢了。而《金瓶梅》恰好是这一样一本看似黄色,实际上是写一方势力崛起的过程的一本书
平静的水面之下早已经有暗流涌动,而这种暗流才是最让一些在其位不谋其职者恐惧的吧
西门庆的死亡是在其极乐之时,当时西门庆家财万贯、官商一体、身居要职且广结人脉。那么假如西门庆没有死,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成立商会,把持地方。那么再下一步呢?
所以要我说,《金瓶梅》 该禁!
因为我总是想起了那句话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6]
多么讽刺,这还是出自所谓的圣人之书
我是
@风隐
,麻烦多多给我点赞、喜欢、收藏,你们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