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李翰祥拍摄宫闱大片梦想的真正起点

  拍“宫闱片”是导演李翰祥的梦想。所以,1982年,他不顾各方阻力,北上北京到故宫取景拍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事后,男主角梁家辉一度被台湾封杀,惨遭“失业”许久。

  

  1983年6月拍摄,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张铁林等主演的历史电影。

  

  1983年10月上映,由李翰祥执导,刘晓庆、梁家辉、陈烨、项堃、周洁等主演的剧情电影。

  我们都知道,经典之作《末代皇帝》曾在故宫取景拍摄,是该片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础。而李翰祥则早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数年便获得了进故宫拍摄宫闱片的机会,何其幸哉!

  

  1986年至1987年拍摄,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

  其实,从《江山美人》开始,李翰祥就开始了他的宫闱片圆梦之旅。不过,能够进故宫拍摄才是梦圆之时。

  

  1959年6月上映,由李翰祥执导,林黛、赵雷、胡金铨、马霖、王元龙、杨志卿等领衔主演的黄梅调电影。

  

  1962年5月上映,由李翰祥执导,李丽华、严俊、赵雷、李香君、杨志卿、顾文宗、贺斌、李英等领衔主演的历史电影。

  1963年,《武则天》之前,李翰祥已经拍了两部宫闱片:《江山美人》和《杨贵妃》。但是,《江山美人》和《杨贵妃》都重儿女情长,于国事朝政、宫廷斗争发挥不多。《武则天》真正拍出历史宫闱片的气概,场面胜前二片甚多,更有李翰祥的考据心得穿凿其中。

  如果说《江山美人》和《杨贵妃》是李翰祥拍摄宫闱大片的“小试牛刀”,那么,《武则天》就是李翰祥拍摄宫闱大片梦想的真正起点。

  

  1963年6月上映,由李翰祥执导,李丽华、赵雷、丁宁、乔庄、张仲文、严俊等领衔主演的传记电影。

  总的来说,《武则天》的前三分之二都铺陈极佳,后三分之一却潦草带过,仓促收场,给人后劲不足之感。也许是吸取《武则天》的教训,1965年,李翰祥在台湾拍摄《西施》的时候,将其一分为二,以上、下两集公映,使其能够保证不因片长限制而导致叙事不完整。如果再给李翰祥半个小时的片长,我相信李翰祥会把《武则天》的故事处理得更加完善。

  

  1965年10月上映,由李翰祥执导,江青、赵雷、朱牧、洪波、曹健、马骥、古军等领衔主演的历史电影。

  少年时代,我嗜看历史剧,在电视上看过刘晓庆主演的1995版电视剧《武则天》。该剧长达30集,以片长论,约是李翰祥版《武则天》的10倍。但我如今回忆,觉得30集的电视剧《武则天》所传达的信息并不比112分钟的电影版《武则天》多,而且,李翰祥用112分钟将武则天的一生书写得相当完整与流畅,可见李翰祥的浓缩功力之深。

  

  1995年1月中央电视台首播,由陈家林执导,刘晓庆、陈宝国、郑爽、于慧等主演的古装历史电视剧。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表演方式对如今的观众来说,难免显得太过拿腔捏调了。我的好友看该片时,认为其台词超烂,便因为其始终无法接受这种“过时的”腔调。其实,该片的台词除个别地方显得不合情理之外,大部分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并无一般电视剧台词的糙感。

  就我的个人观感而言。我能理解特定时代所不可避免的“粗糙”,我觉得该片的美工是十分出色的,很多道具都落实到细微之处,应该是李翰祥特别用心经营之故。这在当时的香港影坛乃至当时的整个华语影坛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1963年4月上映,由李翰祥自编自导,乐蒂、凌波等领衔主演的古装爱情电影。

  李翰祥算是美工出身,他导演的影片中,美术、道具出色的不在少数,《武则天》之外,《梁山伯与祝英台》、《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影片也可圈可点。至于《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大片”,基本上是用现成之景,调度多于经营,李翰祥只是善用而已。

  

  1975年3月上映,由李翰祥执导,狄龙、卢燕、姜大卫、苗天等主演的历史电影。

  

  1976年2月上映,由李翰祥自编自导,狄龙、卢燕、萧瑶、汪禹、岳华、凌云、苗天、凌波、陈萍等主演的剧情电影。

  我不得不说,李丽华演武则天并不成功,但较之《杨贵妃》,似乎还稍擅胜场——杨贵妃的媚态、胖态都是李丽华所欠缺的。该片中,李丽华很吃力地表现武则天霸气的一面,却不知道武媚娘之所以能够迷倒高宗,并非有赖于此。窃以为,武则天应该是柔弱之中存刚毅、妩媚之外藏居心。

  武则天是妃嫔出身,到底是女人,不是Tomboy。倒是赵雷演昏君比较出色,因为这个“皇帝专业户”一看就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君主,书生气太重,泡妞有道,治国失色。

  此外,该片多处出现“女权主义”说辞。我以为这样的处理比较幼稚,因为在武则天的时代,“女权主义”的表达是主要是行为式的,而非话语式的。李翰祥硬把当代的“女权主义”理论话语塞到一部古装片中,只会让片子变得不和谐。

  校对 | 张鸿润

  转载请注明版权 | 鉴片工场

  我们只鉴赏有温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一定是刨去娱乐后,还能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张鸿润Sche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