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他们的爱情,终于藏不住了
原标题:他们的爱情,终于藏不住了
墨蓝、明黄色的头巾包裹了少女的头部,在纯黑的背景下,她成了唯一的亮色。
微微张开的双唇,似乎在欲言又止,珍珠耳环的光泽跌宕出她夹杂着不明的忧郁。
这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诞生于荷兰画家维米尔笔下。三百年来,人们对这幅画充满想象,画家笔下的她是谁?这幅画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故事?
随着电影的展开,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发生在女仆与画家之间。
全片没有男欢女爱的镜头,只有暗涌的情愫和隐秘流动的欲望。
人们为这段无望的爱情感动唏嘘,为这场错过的相恋遗憾惋惜。
“一切静止于此,一切终止于此”。
有的爱情,或因为道德,或因为责任,注定只能相忘于江湖。
相遇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的荷兰小镇代夫特,16岁少女葛丽叶正在厨房中忙碌。她把切好的蔬菜按照颜色认真细致地摆好,这是她贫苦生活中仅有的快乐时光。
但一场意外打破了这个贫寒之家的平静。
葛丽叶的父亲因为窑炉爆炸受伤失明,本就贫寒的家庭生活此刻陷入困境,为了生存,葛丽叶只能去画家维米尔家做女佣。
她用白色的头巾遮住头发,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少女的自卑与敏感。
葛丽叶来到这个家的第一天,一位年长的女仆就告诉她:不要去打扰那位作画的男人。
他就是画家维米尔,和怀孕的妻子、六个孩子、岳母住在一起,家庭庞大的生活开销全靠维米尔卖画来维持。
被岳母当作赚钱工具的维米尔,为了谋生只能屈从于低俗不堪的富商,去创作所谓受欢迎的作品:
“那只是画!只是用来换钱的!没有其他意义!”
妻子更不懂绘画,对于她来讲画画是一种谋生手段。
在一场聚会中,当富商对维米尔新画大放厥词时,岳母与妻子附和的笑声让维米尔愈加愤怒。
一方面他不愿意对富商阿谀奉承,也看不上岳母百般讨好的嘴脸,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只有这样,他的画才能卖出去。
被这种矛盾撕扯的维米尔是沉默而孤独的,那间画室是他逃离现实的一方净土。
此时,对绘画充满天分的少女葛丽叶进入了他的视线。
当葛丽叶第一次进入维米尔画室时,她被眼前的画惊艳到失神。维米尔的岳母在旁边说:“你不是第一个在他的画前失态的人。”
这是少女第一次真正闯入一个艺术家的领域,画板,颜料,木头模特让她好奇,每当干完手上的杂活,她会静静地凝视这些东西。
维米尔笔下的世界,唤醒了她隐藏的艺术天分与对画家的好奇。当她问女主人是否能擦一擦画室的玻璃时,维米尔的妻子无法理解她的举动,因为她对丈夫的画一无所知。
少女擦拭着玻璃的一幕被维米尔看到,她身上被光线照射的明亮,也如一道光照进了维米尔昏暗的内心。
但这场相遇注定是错的,一个少女,一个有妇之夫,故事一旦开始,悲剧就无法避免。
暗涌
窗边的第一次相遇,让维米尔被葛丽叶美丽的外表所吸引。
接下来,这个少女对绘画展现的向往与天分,一点点打开了维米尔的心房。
她会在他作画时,静静地凝视他的画作。
她对暗箱的好奇与痴迷,让维米尔又一次心动。
他推开窗户,问葛丽叶云朵的颜色。当听到她说:
“白色.......不,蓝色,黄色,灰色,有很多颜色。”时,这个一直冷漠的男人第一次展现了他的温柔:“现在你知道了。”
情愫慢慢流转在这间画室,维米尔开始教她调颜料,双手的触碰让暧昧蔓延开来。他们静静地坐着,在沉默中享受着一丝欢愉。
当葛丽叶看出画中的椅子破坏了平衡感,悄悄挪开椅子后,维米尔问她为什么这么做,葛丽叶回答:“她看起来像是被困住了一样。”
其实他们两个人又何尝不是被困住了。
一个对创作满是热情,却迫于生活无奈,被逼出售画作换取钱财;一个是对色彩和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天分,却因家境贫困只能出卖劳力维持生计。
两个渴望挣脱各自困境的人慢慢靠近彼此,却都明白这场爱情的结局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在葛丽叶被污蔑偷了梳子时,维米尔疯狂似地几乎抄家。那种日积月累的隐秘之情如同火山般喷发出来。
而葛丽叶选择与屠夫的儿子交往过程中,不断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中挣扎。
她知道即使维米尔和她心灵相通,可他在肉体上却和别人纠缠,也永远不可能属于她。
当无意目睹了维米尔亲吻妻子的一幕时,她的眼中充满了绝望与凄然。
于是她跑去找屠夫的儿子,把初吻献给了他。
后来她又跑去与屠夫的儿子进行肉体的纠缠,来发泄内心压抑的情感。
这几乎是一种自毁的方式。
爱上一个已婚男人,就如同把自己放到火上,一开始的灼热会让孤独的身体温暖起来,但无法控制的温度会不断升高,最后烧得身体面目全非。
分离
梳子事件过后不久,那个庸俗的商人看上了葛丽叶,提出要她入画,这样做的结局早在之前女仆的口中有了大概。上一个入画的女仆,在怀了富商的孩子之后,便被无情抛弃。
维米尔无法冲破责任和道德的枷锁与葛丽叶在一起,但他想要尽全力保护这个女孩。
上一次,为了还葛丽叶清白,他大闹家里翻找“赃物”。这一次,他与富商讨价还价,最终协定画一幅只有少女的画。
也许,是预感到分离的到来,维米尔对葛丽叶说:“我要画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样子,葛丽叶,单单只是你。”
妻子的珍珠耳环成了画作的点睛之笔,也成了暴风雨爆发的导火索。
葛丽叶忍痛让维米尔用烧热的银针在耳垂上扎了洞,戴上了珍珠耳环,鲜红的血滴出来,带有某种献身的意味。
爱情在此刻达到高潮,却戛然而止。
维米尔的妻子发现后,愤怒地冲进画室要求看那副画。当画布掀开时,她面色惨白,泪流满面。她看出了画中隐藏的感情。
这是她第一次读懂丈夫的画,也是最绝望的一次。
“为什么你从来没有画过我?”“因为你不理解!”
嫉妒之心使她发狂,试图毁掉画作。
可是谁又能去苛责这个女人?丈夫一面嫌弃她不懂自己的精神世界,一面又不停享受她带来的肉体欢愉,一个孩子接一个孩子地生。
对于她而言,要养活这么一家,就需要丈夫去不断作画换取支出,这和做一份工作没有分别。这便是横跨在他们之间的鸿沟。
那对象征女主人身份的珍珠耳环,戴在了女仆耳朵上,是背叛的象征,更是莫大的羞辱。
所以她会绝望地反问:“她真的戴了我的珍珠耳环?”
婚姻中的背叛,如万箭穿心,如利刃划割。
被赶出维米尔家的葛丽叶,带着无限遗憾与回忆,回到了属于她的生活中,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孤独的维米尔,歇斯底里的妻子,也将继续他们的生活。
这是带有遗憾的结局,也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无数人,会在电光火石间迸发强烈的情感,甚至会在婚姻中遇到怦然心动的灵魂伴侣。
但只忠于爱情,不忠于婚姻的故事结局,大多是以悲剧收场的。
伦理面前,爱情无望。在感情的岔路口,需要克制与理智。
其实,没有谁会因为得不到谁而终身痛苦,没有谁会因为得到了谁而永远幸福。
那份隐秘的爱情,被永远埋藏在这幅传世之作中,把遗憾与那一瞬的爱恋,变成了艺术品永久珍藏。
责任编辑: